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陳柏惟漲價陸委會石晉華身亡教職員停招天安門事件發票中獎車禍孟庭
  • 搜尋:

    慢性 結果共2,085筆

  • 三高+「它」比癌症危險恐致洗腎、腦中風 要少吃「這些」

    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慢性病惡魔三兄弟,現在變成新四高,多了高尿酸需要警覺!台灣尿酸偏高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控制不好,最嚴重可能會洗腎,而高尿酸與三高存在共病關係,也會讓發生動脈硬化等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
    2024/01/24 22:56
  • 寒流襲!風速逾14體感零下 日本遊客:台灣更冷

    寒流來襲,全台從20日開始統計,3天內有241件OHCA案,而醫師也提醒若是有三高、慢性病史,以及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保暖跟按時服藥,雖然氣溫驟降,但觀光景點依舊不少遊客,也有日本遊客直呼今天台灣比日本還要冷。
    2024/01/23 20:07
  • 研究發現每天喝黑茶 罹患糖尿病風險降低近五成

    糖尿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除了遺傳因素外,飲食習慣也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多吃蔬果、堅果、燕麥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有助預防糖尿病,而近期研究顯示,每天飲用黑茶,如普洱茶,有助於控制血糖,降低患有預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發表於《Diabetologia》的研究分析了1923名成年人的飲茶習慣,並發現日常飲用黑茶的人群,與不飲茶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
    2024/01/23 15:41
  • 吃「這零食」好處多!還能遠離慢性病 營養師曝7種營養

    零食種類很多種,選擇對的零食,不但能短暫止餓,還對健康有助益,營養師陳嫚羚在粉專「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中提出,許多零食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所組成,這可能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危險因子,然而「這款零食」,卻有改善腰圍、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等好處。
    2024/01/23 11:32
  • 慢性病患注意!春節7天連假 「符合這條件」可提前10天領藥

    農曆春節快到了,這次連假有7天,不過對於慢性病民眾而言,過年許多醫院、診所都停止門診,許多藥局也休息,恐怕相當不方便,健保署指出,為了避免民眾用藥中斷,可提前在春節前10天回診,持慢性處方箋領取下個月藥物。而民眾在大掃除時,如果發現家中有過期或剩餘的管制藥品,食藥署也提醒,要特別交回機構回收,不可以隨意丟棄。
    2024/01/23 10:48
  • 缺藥延燒! 薛瑞元:堅持品牌迷思「只能等死」

    缺藥問題延燒,藥師公會預估全台有200種以上藥品短缺,恐怕有慢性病患「春節領不到藥」,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回應,短缺且無替代藥物的只有9項,都已申請專案進口,但他直說「如果要堅持某些廠牌,那只能等死」再度語出驚人,讓藥師認為「很不恰當」。
    2024/01/22 18:50
  • 通訊診察新制7/1上路 10類人可線上看診、247萬人受惠

    疫情期間,不少民眾都曾經使用視訊看診,不過疫情後,民眾也擔心到醫院就診染疫,尤其高風險族群風險更大,因此衛福部提供通訊診察、視訊看診服務,就是希望解決民眾就醫問題。衛福部今(22)日也發布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今年7/1起,擴大10類人使用,預估受惠民眾可達到247萬人。
    2024/01/22 11:30
  • 歲末聚餐怎麽吃?專家曝「高血脂、糖尿病、痛風」3族群飲食禁忌

    又到了年終聚餐高峰期,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應酬喝酒該怎麼吃,才能防止疾病惡化?像是痛風、高血脂、糖尿病病人,飲食該注意什麼事項?營養師薛曉晶不藏私傳授慢性病患者正確進食技巧。
    2024/01/19 14:28
  • 喝果汁≠吃水果!美研究:比飲料更糟 長期恐致肥胖等慢性病

    根據美國專家對於先前研究所做的最新分析,若是每天喝至少一杯100%純果汁,可能會造成兒童和成人的體重小幅增加。
    2024/01/18 21:19
  • 就是硬不起來!下面出問題影響性福 醫提「10關鍵」改善

    在現代社會,不少男性對於伴侶性慾的變化感到困惑,甚至在性方面提不起勁。對此,泌尿科醫師黃冠鈞在粉專中《黃冠鈞醫師-泌尿科診間日誌》指出,這種狀況被稱為性慾低落,可能由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引起。他解釋說,從荷爾蒙不平衡到慢性疾病,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都可能對男性的性慾產生影響。他強調,為了有效應對性慾低落,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尋求適當的醫療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024/01/18 14:32
  • 流感、新冠雙夾擊!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 2類人注意

    秋冬病毒大流行,不只流感病患增加,新冠疫情也持續升溫,接連的國慶連假旅遊、聖誕節、跨年等,助長病毒傳播速度,急診醫師對此相當有感,表示看診的患者多出現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中鏢流感與新冠人數明顯增多,提醒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患者留意出現「6症狀」恐是重症前兆。
    2024/01/17 17:33
  • 鮮肉男星驚傳「不舉」!整隻抬不起來 醫生診斷結果完了

    由張家輝、陳偉霆及梁洛施合演的動作港片《爆裂點》,片中陳偉霆試演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臥底,不擇手段的想要獲得犯罪證據,更有不少動作場面被打到頭破血流,陳偉霆表示拍完《爆裂點》後,才發現自己有受傷,在演出下一部戲時,突然發現自己左手抬不起來,兩手舉高又會痛,以為自己開始老化得了五十肩,沒想到去看醫生,竟被診斷是「慢性脫臼」。
    2024/01/12 15:49
  • 三高無症狀!5旬婦突腦出血癱瘓 「1習慣釀禍」器官全壞光

    「三高」意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是國人最常見的三種慢性疾病,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等,皆和三高有關,但根據國健署統計,20歲以上的國人將近4至7成不知道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檢查數值異常。有名中年婦人是三高患者,突然腦出血癱瘓住院,低密度脂蛋白(LDL)高達3465mg/dL,令進心臟科13年的醫生也感到非常震驚,細問之下才知道,婦人竟然擅自停藥,全身器官壞光,再晚一步恐怕就天人永隔。
    2024/01/11 11:45
  • 雞排不是冠軍!「10大常見食物超傷腎」 醫:相信你都有在吃

    台灣洗腎率高居全世界第一,全國有將近10萬人需要定期洗腎維繫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人每9個就有1個慢性腎衰竭,為了避開洗腎危機,盤點出「10大常見傷腎食物」,會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地殺害腎臟。
    2024/01/09 09:20
  • 上班族1習慣=慢性自殺!罹癌風險多3成 醫:多運動也無解

    只要飲食清淡、規律運動,就能保持身體健康?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指出,許多人只知道抽菸、喝酒易罹癌,卻忽略了「久坐」這個危險因子。他並提出國外的研究數據,顯示女性日坐逾7小時,乳癌風險增加36%,藉此提醒上班族,每坐一段時間就要起來走動走動,以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2024/01/08 16:55
  • 「喝咖啡才會醒」恐是病!適量防癌抗老 3替代品幫提神

    每天不喝上一杯咖啡,你就渾身不對勁嗎?咖啡除了提神之外,有可能引起嚴重的負面反應,喝咖啡為什麼會影響身體健康?喝咖啡的好處?想戒掉喝咖啡的習慣,有沒有替代方案?醫師表示,過度依賴咖啡的人,有可能是慢性疲勞。
    2024/01/06 23:12
  • 新冠流行高峰將來襲「舊疫苗保護力=沒打」 疾管署籲:要打XBB

    疾管署今(5)日表示,本週冷氣團來襲,加上新年聚會及選舉等活動頻繁,呼吸道感染疫情預估將持續升溫,尤其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已明顯上升,推估最快1月中下旬可能進入流行高峰,新冠就醫人數單日可能達1.8萬至2萬人,疾管署強烈建議青壯年民眾,不論有無慢性病、過去是否感染過新冠、或打過舊版新冠疫苗,都應接種1劑新版疫苗(莫德納或Novavax XBB疫苗),以免在此波疫情因保護力不足而感染新冠後導致較嚴重病症。
    2024/01/05 14:39
  • 疑午休保暖「睡一起」 2男裝潢工命喪新成屋

    台北市內湖新建案,發生雙屍命案!兩名裝潢工人,頭腳不同邊,陳屍在和式架高的床板下,案件疑點重重,有其他工人懷疑,兩人恐怕是午休躺進去缺氧,對此,法醫高大成表示,是否有其他毒物反應,還要釐清,另外,黏著劑一般是「慢性中毒」,沒見過急性案例。
    2024/01/04 14:49
  • 青少年肥胖狀況令人堪憂!醫師:不忌口下場慘

    不少人都曾經聽過「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但真的要注意肥胖的問題,現在有許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可能會有非常風險罹患慢性病,據了解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與精緻化,教育部統計處2022年資料顯示,國中生肥胖率占全體17.8%,絕對不可輕忽!
    2024/01/02 23:10
  • 高尿酸、痛風年輕化!營養師曝「飲食4訣竅」 維持才是關鍵

    由於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健康,以及上班族、學生們,幾乎都久坐而缺少運動,導致以前主要出現在長輩身上的慢性疾病,像是高尿酸及痛風等,現今年齡層都逐漸往下。對此營養師倪曼婷就指出,自己並不建議大家,一次大幅的調整飲食跟生活習慣,因為改變的越多、持續就更加困難。
    2023/12/27 16:50
  • 頻尿又夜尿!她一檢查驚「罹第4期」 醫曝4原因恐洗腎

    多久跑一次廁所算正常?排尿次數多相當惱人,既影響生活品質又影響睡眠,容易導致隔天精神不濟,有這情形的人注意了,千萬別以為排尿量多就代表腎功能正常,其實頻尿、夜尿是腎功能受損早期徵兆之一,若未即時就醫找出確切病因,恐導致腎功能惡化。
    2023/12/25 11:55
  • 平安夜急凍!「內外溫差劇變」恐猝死 醫曝3點要留意

    近期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全台各地急速降溫,中央氣象署今(24日)表示,晚間至明(25日)上午台中以北、東北部及金門有局部10度以下氣溫發生,請民眾留意保暖。天冷猝死案例也急速增加,有醫師點出「室內外溫差大」為關鍵因素,更提出三建議給民眾參考。  
    2023/12/24 14:45
  • 亞洲人睡太少!台.日.韓每天不足8小時

    您是否受睡眠問題所擾呢?有健康的睡眠才能有健康的生活,但現代生活步調快速、繁忙,容易影響睡眠時間與品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成員國平均睡眠時間,歐美國家普遍超過8小時;而亞洲國家則大多不滿8小時,其中又以日本最少。為此,日本政府新訂定了安眠指南,提倡「睡眠休養感」,帶動相關商機與服務。
    2023/12/22 20:00
  • 死亡率10%!寒流來襲「心衰竭」恐奪命 出現3症狀快就醫

    今年入冬以來首波寒流發威,全台各地氣溫都明顯下滑,北台灣甚至可能出現6度以下氣溫。對此,醫師高偉峰也特別提醒,若是具有慢性病史的民眾,更是要在天冷之際慎防死亡率高達10%的「心衰竭」發生,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上腹腫脹、腳部水腫、易喘3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2023/12/22 07:34
  • 不只高血糖!低血糖也很可怕 「2狀況」失智風險恐升高

    低血糖常在臨床上被忽略,還會伴隨嚴重的慢性疲勞、偏頭痛、憂鬱、焦慮等問題,通常非糖尿病的低血糖,有2種狀況,且反覆的低血糖恐會讓失智風險升高,但只要沒有特殊疾病影響,通常能透過安排餐次、調整蛋白質和澱粉比例來有效預防。
    2023/12/21 23:4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