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Mar
  • 2017

7種免藥物的焦慮症「心理治療法」│醫師分享

作者 杏語心靈

2017/03/22 15:47
▲圖片截自/電影《焦慮青春》

(作者/陳俊欽:有感於心理治療界缺乏能在治療中覺察個案精神症狀、或在個案有精神疾病下進行心理治療的治療者,2004年5月24日成立杏語心靈診所。)

藥物雖然能有效治療焦慮症,但是,藥物治療的療效往往在停藥後快速消失,很多患者即使成功透過藥物控制住症狀,但在停藥後,症狀卻一個接一個復發,也就是說,藥物只能控制症狀,並不能徹底根治焦慮症。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透過各種精心安排的心理治療,合併藥物治療之後,效果都優於單純使用藥物,而且,療效比藥物治療更能持久,停藥後,患者可以維持較長不發病的時間,即使發病,症狀也較為輕微。

但是,心理治療也有其缺點,最明顯的,就是較為耗時,一些傳統的心理治療——例如精神分析等,患者往往得花上一兩年的時間,規律地接受治療,花費很多的金錢,以換得一個較為滿意的效果。

為了改善這些問題,一些新的治療模式被提出來,諸如以行為理論、認知行為理論為基礎的治療等,患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中,即獲得不錯的成果。另外,團體治療的發展,也改變了原有的治療觀念,讓焦慮症的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

●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最基本的心理治療。其主要目的是透過治療者的協助,支持患者,使患者能安全地渡過生活危機,適應困難,減低焦慮。

支持性心理治療的首要原則,是建立治療者與被治療者之間的治療關係,透過這樣的關係,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與認知上的修正。

其次是傾聽。治療者可以扮演一個良好的傾聽者,適當地使用同理心,也就是透過患者的眼睛來看世界,看看患者是如何深陷在困境中,然後給予回應。治療者並無需急於說服患者,也無須要求患者快速改變。光是傾聽,即足以給予患者情緒的抒發。

再來是解釋。透過治療者的專業知識與經驗,重新組織患者的經驗,給予解釋與釐清。這可幫助患者重新看待事情,以較為積極、正面的方式面對問題。

除了治療關係、傾聽、與解釋以外,治療者還可更積極地幫助患者,諸如建議患者改變環境、訓練其習慣、或要求患者控制其不良行為,但是這些則有賴於患者的動機與配合。

●肌肉放鬆技巧

肌肉放鬆技巧的理論,首先奠立於傑克森博士的理論。他認為大腦與肌肉是連動的。焦慮會讓肌肉緊繃,肌肉緊繃也會讓人更焦慮。倘若我們能夠過一些方法,讓肌肉鬆弛,那麼我們的焦慮也會跟著下降。

但難題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肌肉是緊繃或鬆弛的,更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它。所以,傑克森博士發展了一系列的運動,來教導人們如何放鬆肌肉。其過程是透過有意識的繃緊某部分的肌肉,然後放鬆。就在繃緊—放鬆的過程中,人們就會理解到自己的肌肉緊張狀態,也能理解到該如何將肌肉放鬆。

 

但是,這運動不是一蹴可即的,必須藉由反覆的練習才行。每次放鬆一個部位的肌肉,然後換其他的肌肉,每天練習,用心體會。練習者可藉由指導錄音帶,根據錄音帶的指示,依序練習身上的各部位肌肉。

●生理回饋法

生理回饋法是行為理論的衍生物。

其理論基礎是,只要能夠讓人們辨識到自己生理現象的變化,人們就可以透過試誤學習而學會怎麼控制它。一般是利用各種儀器設備,將人的心跳、皮膚溫度、腦波、血壓、呼吸等,量化成數據,再將數據透過視聽設備回應給患者,患者即可慢慢學會怎麼控制它們。

●系統減敏法

系統減敏法也是衍生於行為理論的治療方法。

在治療之初,治療者得先與患者會談,理解其畏懼的特定情境。然後開始教導患者如何放鬆,也就是放鬆技巧,並要求患者每天練習30分鐘。

隨後,開始訂定焦慮事件的階層表,將各種會引起焦慮的情境,列出一系列的清單,從最輕微的焦慮事件,到最嚴重的焦慮事件一一列清楚。

之後,開始從最輕微的焦慮事件開始練習。治療者可以要求患者先開始放鬆練習,然後想像該焦慮事件——倘若患者仍然保持放鬆的話,就跟著階層表,練習更高一層的焦慮事件;倘若患者開始感到焦慮,就暫時中止,再次指導患者放輕鬆,等到放鬆後,再次練習。

如此,一步一步克服各層障礙。到最後,連最嚴重的焦慮事件都能克服,如此治療就算結束。

●洪水法

洪水法與系統減敏法同樣是行為治療學派的技巧。但是系統減敏法是循序漸進地給予不同程度的焦慮事件,而洪水法則是一口氣給予最強烈的焦慮事件,然後讓患者焦慮達到巔峰。如此訓練患者對於焦慮事件的耐受性,等到之後,患者遇到較為輕微的焦慮事件時,就不再會感到那麼的焦慮。

但是洪水法是一種較為強烈的治療方式。必須自己有相當強的動機,否則有可能接受過一次治療後,就嚇得再也不敢去了。

●中斷思考法

 

本法通常用於治療強迫症的強迫意念。

首先是讓患者先放鬆,放任腦中充滿了強迫意念,但無須去對抗,也就是說:不必急於去終止這些意念。

等到腦中的強迫意念強度達到極點時,治療者就突然大喊:「停止!」,病人就得終止這些思考。這些程序可以透過一些反向或痛苦的刺激來增強,例如:當治療者大喊停止時,就用橡皮筋彈自己的手腕。

反覆練習,到最後,患者就會學會如何自己停止這些令人不悅的強迫性思考。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理論認為:情緒的困擾,如焦慮、憂鬱等,往往來自於非理性的思考產物。人們往往過度輕率於相信某些事情,因而受到這些信念的干擾。真正造成痛苦的,並非是事情本身,而是對於這些事情的信念。

所以,同樣一件事情,用正面的態度去看,與用負面的態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認知行為療法就是要讓患者意識到,自己是如何用不正確的態度去看待事情,又怎麼受到這些錯誤信念的影響,因而產生困擾。

接著,治療者會要求患者攻擊這些錯誤的信念,向這些非理性的想法挑戰。透過不斷的努力,錯誤的信念動搖了,患者重新建立起正確的信念,這時,困擾就會減輕。

以上約略介紹了各種常用於焦慮症治療的心理治療模式。但是,每種治療模式都有其學理根據,這無法在本書內仔細介紹。又因為治療模式眾多,我們僅介紹一些適合用於焦慮症的治療模式,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向您的醫師詢問,或參考心理治療相關的書籍。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文章來源: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更新時間:2017/03/23 10:5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杏語心靈

  • 談心,談夢,談過去,談現在;有苦,有淚,有悲傷,有歡笑。我們不斷敘說各種生命故事,也包括你的──甚至是不同維度不同選擇的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來自各個角落,有著相同的專業:我們是說故事的人。透過故事,改變這個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