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0
  • Feb
  • 2017

動物有沒有意識?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02/10 13:29

 

當我們問動物有沒有意識時,有兩種不同的意義。第一種是指生物整體是清醒的、抑或處於深沉睡眠、休克或死亡;第二種則指是否有意識自己處在特定心理狀態下,例如覺得痛時、聽到音樂是否有意識。第二種意義下的意識當然預設自己是清醒的;如果在第一個意義下沒有意識,例如植物人,便不可能意識到痛、音樂、氣味或情緒等。

 

 

動物有認知能力不代表有意識,因為我們知道人工智慧也可以有認知能力。今天的人工智慧不只會下棋,事實上已廣泛應用在家電與汽車上,甚至可以自動駕駛汽車、飛機、太空船等,生產線上也大量用機器人取代勞工。在可預見的將來,會計師、律師、醫師等專業工作都可能由人工智慧取代。任何專業工作,只要牽涉大量資料分析、判斷、策略選擇與推論,都是人工智慧的強項。人工智慧似乎還一籌莫展的、人性的最後堡壘,就是感覺知覺經驗。如何創造出有意識的機器人? 機器人可不可能有意識? 這應該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最後一個問題。

 

動物有沒有意識? 這個問題等同下面的問題:象群聚集在死去的大象附近哀叫守候,在哀悼嗎? 象群會難過嗎? 火烤或針刺時,動物會逃跑,牠們會痛嗎? 彼此打鬧的幼獅在玩耍嗎? 開心嗎? 黑猩猩母親背著幼兒的乾屍,會難過與不捨嗎? 黑猩猩和人類一樣,嬰兒出生時自然流露的「新生兒微笑」非由視覺引起,那是為什麼笑? 會因此感到快樂嗎?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無異於表示動物沒有感覺和情感,只是精良的自動機器。

 

意識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指現象意識,表示當下經驗的那種感覺(what-it-is-like-ness),也就是感覺的質感、哲學家說的「感質」,這些都是生物的主觀經驗,例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痛覺等。第二個層次是反思性意識,能思考當下及過去的經驗。有解決問題、學習和計畫等行為的動物,應該能思考其當下及過去的經驗。第三個層次是自我意識,是「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的那種感覺,我們的感官經驗都呈現自我擁有的感覺。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同時有這三層意識? 或者某種意識只侷限在某些動物? 如何判斷動物有這些意識?

 

演化史上從什麼動物開始有現象意識? 什麼樣的神經生理機制才會產生現象意識? 以痛覺為例,具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動物有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非脊椎動物只有神經節,沒有中樞神經系統,能不能說沒有中樞神經的生物沒有痛覺? 即使沒有痛覺,也可能有其他感覺,甚至有超乎人類想像的感覺。無脊椎動物可能活在一個奇幻的感覺世界中,誰知道呢?

 

 

如何判定動物是否感覺到痛? 以人類為例,當感覺痛時,在行為上會反射性地抽離導致痛的刺激,身體可能會顫抖、哀號、流淚以及出現異常的身體動作,例如一拐一拐地或單腳走路,以避免再次受刺激。在神經生理上,外在刺激引發痛覺受器(nociceptors)的反應,由C─神經纖維和A-delta 神經纖維傳遞到丘腦,再到體感覺區處理。C─神經纖維速度較慢,負責比較鈍且位置模糊的痛覺, 位置明確的銳痛刺激, 則由速度較快的A-delta 神經纖維傳送。如下圖所示。如果其他動物也有相似的行為和神經生理機制,是不是就和人類一樣,擁有相同的痛覺?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第87頁

 

 

 

 

 

 

 

 

 

 

 

首先來看動物是否有如人類痛覺的行為。所有的脊椎動物在遇到會產生痛覺的外在刺激時,都有類似的行為反應。我小時候住鄉下,常有機會看到殺豬或殺雞—現在的年輕人也許只看過超級市場的豬肉與雞肉—那景象可說是烙印於腦海中,揮之不去。有時看到運豬車呼嘯而過,車上擠滿了待宰的豬,我腦中馬上會浮現豬隻哀號的畫面,可以感受到豬正承受極大的痛苦,這種感覺讓我基於人道理由盡量吃素。

 

我相信動物被宰殺時一定很痛苦,牠們的行為揭露了一切。不過這只是行為上的類比,邏輯上並不保證這樣的推論一定有效。至於軟體動物如水蛭、蝸牛和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遇到強酸也會逃避。牠們純粹只是生理反應,還是伴隨痛覺?

 

其次來看動物的神經生理結構和人類的是否類似。丘腦和體感覺區在人類痛覺扮演重要角色,科學家發現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和靈長類都有丘腦和體感覺皮質區。這些動物也都有痛覺受器C—神經纖維和A-delta 神經纖維。有趣的是,無脊椎動物中,水蛭也有感覺受器和C—神經纖維,也有對痛覺刺激的逃避反應。水蛭會覺得痛嗎? 如上面說過的,水蛭也有可能活在一個我們無法瞭解、無法想像的感覺世界中,如果行為雷同、加上類似的神經機制,都不足以使人信服動物具有意識,未免就太人類沙文主義了。

 

什麼動物有反思性意識? 也就是說,哪些動物能思考當下或過去的經驗? 什麼樣的行為可以做為反思性意識的證據? 要解決問題、學習和計畫未來,必須能思考當下和過去的經驗,靈長類和哺乳類無庸置疑地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鳥類如烏鴉也如這般聰明;有趣的是章魚雖然是軟體動物,卻有解決問題以取得食物和逃脫的能力,其他軟體動物、魚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尚未觀察到類似行為。然而,動物能思考過去和當下的經驗,可不可能是對這些動物行為的過度解釋? 會不會犯了擬人化的錯誤? 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動物的行為再複雜、再具巧思,都有可能只是無意識的規則依循,像電腦跑程式一樣—即使複雜到可以自動駕駛一架波音七七七,我們也不會說飛機上的電腦有反思性意識。

 

 

自我意識預設擁有「我」的概念,有些人認為動物得具有自然語言能力,才可能擁有「我」的概念,這倒不必然。概念是一種心智能力,表示能夠區別或分類。當我們說「豬頭皮有『香蕉』概念」,意思是說歌手豬頭皮有能力區別香蕉與非香蕉;同理,具有「我」的概念意謂有能力區別自我與他人,因此沒有語言能力的動物仍然有可能擁有「我」的概念。

 

演化史上從什麼動物開始有自我意識? 科學家常用的測驗是「鏡子測驗」(mirror test)。一開始先在動物臉部做個標記,例如一個紅點,接著讓動物看鏡子中的自己。如果受試動物沒有反應,則未通過測驗。如果透過觀看鏡中影像而試圖移除紅點,則通過測驗。這個測驗是由心理學家蓋洛普(Gordon Gallup)於一九七○年設計。不過也有人質疑鏡子測驗的可信度。能通過測驗的動物不多,除了人類之外,大猿、海豚、大象和逆戟鯨(orcas)也通過測驗。質疑的人認為是否有可能通過測驗、但不具自我意識? 動物可能只是受到鏡中的影像引導,企圖抹掉紅點,而不知道鏡中的是「我」。完全確定具有自我意識的只有人類。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