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8
  • Nov
  • 2016

女性偷東西的比例竟比男性高?這和童年經歷有關...│院長談偷竊症

作者 杏語心靈

2016/11/08 10:16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陳俊欽:有感於心理治療界缺乏能在治療中覺察個案精神症狀、或在個案有精神疾病下進行心理治療的治療者,2004年5月24日成立杏語心靈診所。)

偷竊雖然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但是由於偷竊可以獲得一些好處,社會上又不把它當成很嚴重的犯罪行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偷竊還是屢見不鮮。

 

大部分人都有被偷過東西的經驗,例如:腳踏車、機車、現金等等,有時候損失則較為慘重,包括:汽車、鑽戒等等,少部分人則有過偷竊的行為,更少部分的人甚至是所謂的慣竊,已經偷出了心得、偷成了精。

偷竊往往被視為一種損人利己的舉動——小偷為了一己之私,把別人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據為己有。這是很典型的。

但是,在少數人身上,偷竊卻是一種無法抑扼的行為。他們並不是買不起,並不是為了自己快活而偷,他們只是控制不了偷竊的行為——非偷不可。這些人,在精神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偷竊癖。

偷竊癖是一種少見的疾病。較常發生於女性身上。患者即使自己有錢,但還是想去偷,不偷不舒服。偷了東西,也不是給自己享用,患者往往把它藏起來,甚至會暗中拿回去還給原主:可以想見,患者根本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才來偷東西,他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偷竊慾望。偷竊的頻率不定,從一個禮拜一次到一天好幾十次都有。有些人會在短期間頻繁偷竊,然後休息一陣子,之後再度開始偷竊。

為什麼會有這種疾病?至今仍舊未明,研究者只是發現:患者在童年時期,可能經歷的磨難較平常人為多,偷竊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可能是為了懲罰自己,可能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但不管怎樣,研究者發現:一旦患者罹患偷竊癖之後,每逢壓力的時候,偷竊行為就可能大幅上升。可以想見,偷竊可能是一種抒發壓力的方式,患者在偷竊之前,感受到一種緊張、不舒服的情緒,然後,偷竊之後,壓力頓減,焦慮就下降了。

可以想見,罹患偷竊癖的患者通常是警方與法院的常客,上法庭可能是患者的家常便飯,患者會為了這樣的事情羞愧,但還是沒有辦法不去偷,患者的人際關係、形象、工作都可能因此破壞殆盡。通常,患者是不會自己來就醫的,都得靠法院的轉介或鑑定時才會發現。

在判斷偷竊癖的時候,千萬得注意:不要被精明的小偷給騙了,有些人為了逃避刑責,會故意假裝成為偷竊癖患者,其實,他們偷東西純粹是為了自己花用——這絕非偷竊癖。

此外,偷竊癖往往跟其他疾病一起出現,常見的例子就是暴食症,患者不只會用偷竊來發洩壓力,也可能用暴飲暴食來發洩。憂鬱症是個更常見的現象,患者在面對壓力無法調適時,憂鬱是很常見的。

治療偷竊癖的方式,可以利用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的方法。心理治療方面包括:增強患者處理壓力的方法,減少他們用偷竊來發洩的行為,找出患者內在真正的痛苦,看看偷竊到底對於患者有什麼樣的意義。

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多半以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來治療,鋰鹽、抗躁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都有人用過。

 

實際治療成效很難說,一來患者多半不願意就醫,二來此症的發生頻率不高,所以目前仍然缺乏治療成果的統計。

但是一般來講,倘若患者自己有就醫的意願,治療會比較成央C若患者有合併其他疾病,例如暴食症、憂鬱症等等,治療上得一起治療,否則效果不佳。基本上,光靠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都不夠的,必須兩者合併使用,否則很難見效。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文章來源: 漫談偷竊症
更新時間:2016/11/08 12:49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杏語心靈

  • 談心,談夢,談過去,談現在;有苦,有淚,有悲傷,有歡笑。我們不斷敘說各種生命故事,也包括你的──甚至是不同維度不同選擇的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來自各個角落,有著相同的專業:我們是說故事的人。透過故事,改變這個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