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1
  • Nov
  • 2016

你常陷入「嚴厲」還是「寬容」的矛盾嗎?好主管該知道的職場心理學!

作者 商周淘客

2016/11/01 09:52
▲圖片來源/Youtube提供

(作者/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專欄作家。)

●在同事身上,看見誰的影子?

有時我們會把自己的情感、想法、慾望,丟到別人身上,這是一種「投射作用」;有時我們會把別人的情感、想法、欲望,吸收進自己心裡,這是一種「內射作用」。兩者都是還未成熟的心理保護機制,會讓我們失去客觀,沒辦法當一個腦袋清晰的主管、界線清楚的員工。

●無所不在的心理保護機制

 

當主管的他告訴我,部門一名新進員工年輕有為,是個可造之才,只是對人太客氣,看起來容易讓人欺負。於是他忍不住要製造些事端,然後指定這名員工去處理,以訓練他「為自己爭取權利」的能力。

我覺得他的理論有點奇怪,何以看來客氣的人就會讓人欺負呢?這話說起來像是主管用心良苦,但旁人看來明明就是主管在壓榨下屬!

仔細問過之後才明白,原來這位主管也有相當客氣的一面,所以才會把自己曾經被欺負的感覺丟到這位新員工身上。這是一種「投射作用」:明明就是他自己不喜歡的情感、不想要的特質,卻套用到別人身上。

於是我問這位主管,他現在還是個客氣的人嗎?他搖頭。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同事都說他是公司的「皇上」,只要是他想要的,別人沒有說「不」的權利。仔細想想,這和小時候的他差異甚大:他原是三兄弟中的老二,爸爸偏愛哥哥,將心力多放在長子身上,從功課到飲食無一不管。主管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總對哥哥說:「男孩子不能哭。堅強一點,別當個沒有用的人。」

他也希望爸爸能這樣教導他,但爸爸的目光總在哥哥身上。所以他把對爸爸的情感和男子漢的期待,無條件地吸收進心裡,變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內射作用」:他放棄自己原來的模樣,把別人的期待無條件吸收進來。

有趣的是,他看公司其他「有淚不輕彈」的大主管們又相當不順眼,每次開會就有種想要跟他們嗆聲、撕破他們「大男人假面」的衝動。這便是一種「情感轉移」:雖然他意識上只注意到對爸爸的崇敬,但潛意識裡對爸爸的生氣,卻真實地轉移到天天相處的同事身上。

無論是投射、內射、情感轉移……,都是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讓這些心理機制每天在職場上、在每個會議室裡、在人與人之間,無所不在地流竄著。

●自我覺醒,別被對方情緒帶著走

理解這些心理學機制前,我就像這位新員工一樣,常常覺得自己在職場上受到權力的宰割,會為別人突如其來的臭罵責備感到傷神,等到自己握有權力時,又不知不覺成為宰割別人的兇手。

懂得這些概念後,再回頭面對職場關係的一切,我看到那些莫名發火的人的眼神,開始明白一切都是遺留心底的情感在作祟。然後知道訓練「自覺力」的重要性:我們要學習覺察自己心裡何時、何處會被勾動(當我們對一個人發出與他無關的情緒後,心裡通常會覺得不好受),並分清楚對方發出的情緒哪些其實與我無關。

比方說,當你發現有人用他的心理保護機制在攻擊你時(那是他的心理課題,與我無關)。

 

你可以放空,不用把對方的氣話全聽進去,等他發洩完情緒,他自己就會停了。(當情緒與你無關,他罵完也會不好受的。)

你可能會用言語反擊,但要知道,這表示你的情感也被勾動了,而且通常需要自負一些後果。

你也可以跟他說:「這好像不是我的意思,」然後和他談一談、或讓他自己靜一靜。(當然,他也可能因為你的回應而繼續跟你扯下去。)

重點是,你未來想跟他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放空的做法,常常發生在下屬對上司之間,也就是明明被老闆亂罵、卻沒有回嘴。你可能會問:需要這麼委屈嗎?當然,大部分這麼做的人是因為不想在老闆嘴上拔毛,影響自己的前途。但這麼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意義:老闆大發無名火的時刻,心理上已經脫離成熟男人、女人的狀態,退化成一個發脾氣的小孩,我們又何必計較呢?

哪個小孩在發脾氣時不是大鬧著說:「我最討厭媽媽了!」一個不反擊又不離去的母親,無疑是包容了孩子的情緒;雖然我們一點都不想扮演老闆的娘,但當我們這麼做時,其實也包容了老闆的情緒。相信我,他在潛意識裡會感謝你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別把那些罵人的氣話聽進去!否則,就是在進行「內射作用」。

反擊的做法,較常出現在同事、同儕之間。當然,我們還年輕、血氣方剛時也容易如此。

最常見的反擊是具有破壞性的「謾罵」。例如,在會議上對罵的兩人,越吵越脫離爭執的主題,一個罵對方「連狗都不如」、一個回罵「你才是穿衣服的猴子」(奇怪,幹嘛大家生起氣來都不想當人呢?)這種超乎現實的攻擊,等情緒過後,潛意識裡往往充滿悔恨的尷尬,同事當不成就罷了,還丟臉到自己想要離職,相當不值得。

另一種較具建設性的反擊,則是發生在回應「情感強度」的時刻。例如這樣的爭吵內容:「你說這些話真的讓我很難過,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我只是隨便說說,你忍一下會死喔!」最後抱在一起大哭。雖然爭吵,但因為表達了真實情感,關係可能不退反進。

●面對心理攻擊的做法

至於面對他人的心理攻擊時,還能好好和對方討論下去的人呢?只要不是自以為是的教導,而是發自內心想要了解對方,這種回應方式無疑展現一種心理成熟的風範。

 

怎麼說呢?心理學家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曾經將「夠好母親」的功能視為「容器」。他的意思是說: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會面臨許多無法承受的情感體驗,這時候就需要將內在情感丟到外頭,讓一個具有功能的「容器」將這些情感轉為可以承受的,再返還給孩子,以幫助他消化龐大的情感。而這個容器,往往是母親(當然,對某些人而言是父親)。由此可知,我們的情感體驗有兩種:一是自己可以消化的、一是自己無法承受的。
 
讓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一個自己在房間睡覺的孩子,當母親要關上門時,他急著大哭:「不要關門!不要關門!」這就是孩子自己無法承受的情感。

而母親聽到孩子的哭泣,體會到在這經驗中的感受,所以她對孩子說:「房間黑黑的,一個人睡覺會害怕對不對?是什麼東西讓你害怕呢?」「沒關係,媽媽就在這裡,我把門開著,你會聽到媽媽的聲音。」

這是母親理解孩子無法承受的情感後,透過「命名」(害怕)來概念化孩子的經驗,讓抽象的害怕變得有邏輯可循,成為一份具體且可以理解的情感,再返還給孩子,孩子就不用因未知而恐慌,而能慢下來學習消化這個情感。「無法承受的情感」透過「容器(媽媽)」轉換成「可以消化的情感」,所以孩子漸漸能夠自己關門睡覺。

一個「夠好的主管」往往也有這樣的心胸,不在員工無法承受情感時逼人就範,願意讓出等待他們情感適應的時間與空間,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內在最好的才華潛力。

還有一個更高段的「夠好的自我」,是我們也願意這麼對待自己,概念化「無法承受的情感」,懂得反思情緒的邏輯,就是一種幫助我們面對關係罩門的「自覺力」。

每個人心底隱藏的陰影

佛洛伊德說,那些帶有討厭和矛盾性質的記憶,會被我們下意識的遺忘。這樣的遺忘能帶來「壓抑的滿足」(又壓抑又滿足,聽起來是不是真的很矛盾?),對心智具有保護功能。榮格更精闢地解釋說,遺忘代表我們的關注已經轉移到別處,但曾經關心的事物仍會留在內心角落;這就好像探照燈投射到一個新地區時,其他地區會陷入黑暗。

然而,聲音、氣味,似曾相識的標記、臉孔等等,都可能成為勾起我們黑暗記憶中的「線索」。所以說,雖然我們覺得在職場上,知道自己「要什麼」很重要(企圖心),但「不要什麼」「不喜歡什麼」(無企圖心)的背後也可能暗藏精彩。因為,「企圖心」反映自我的性格,「無企圖心」卻可能代表還沒被統整進性格中的「陰暗面」。

●記憶中被疏忽、壓抑的討厭與矛盾

前幾年,在我出版《與父母和解》書籍的宣傳期間,曾到某電台受訪。
 
節目進行中,主持人聽到我分享關於「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經驗後,突然提起她在職場上非常不喜歡一位主管:這位主管每天吃完中餐後,常常發出「嘖嘖嘖」的剔牙聲,讓她感到毛骨悚然,甚至心生厭惡。

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只要和那位主管一起開會,就會忍不住胃痛;每當輪到她發會議通知時,總會不小心漏掉主管,怎麼提醒自己都沒用。之前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為何如此,直到我們在節目中分享,她才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主管那詭異的剔牙聲,或許打開了她數十年來埋藏在心底的對父親的記憶。

 

原來,從小父親對她和母親都十分嚴厲,不論是她的穿著、或母親燒菜的手藝,總能找到挑剔的地方。然後父親會用一種嫌棄的眼神看著她們母女,嘴裡還發出一種奇怪的聲響(沒錯,就像那該死的剔牙聲一樣),讓她感到不寒而慄,又要想盡方法討父親歡心。沒想到,還來不及等到她上小學,父親就和母親離婚娶了別的女人,數十年來,父女倆不再見過面了。

因為主持人「埋藏記憶」的說法,讓我想起心理學中「陰影」的概念。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塊不為己所知的陰影,如同先前所提,這些黑暗中的記憶帶有討厭與矛盾的性質,因此很容易被我們疏忽、輕視和壓抑。

有趣的是,這些黑暗面不只藏著某些回憶而已,還有某些被我們所忽略的特質,因此當我們輕忽黑暗的力量,我們也越無法接納全部的自己。所以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你不確定自己究竟是自信還是自卑?於是自卑的時候罵自己自卑,自信的時候又怪自己太過自信。

矛盾感就是這樣來的。我們隱約覺得自己有一體兩面,然後對何謂真實的自己感到困惑,並且容易被天天相處的同事給勾引出藏在陰影裡頭的自己。

你可以這麼理解:那些在職場上令我們越有感的人——不論是崇拜或討厭的,可能就是某部分藏在陰影中的自己。他們所擁有的特質,可能也存在我們身上。

●誠實面對陰影,現實也會變不同

聽我這麼說,主持人陷入一陣沉思。然後她問我,覺得她是一個「嚴厲」的人,還是「寬容」的人?
 
我告訴她,一面之緣無法判斷,若問直覺,我從她臉上看到更多的是「寬容」。
 
主持人笑了笑,對我道了聲謝(其實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是在誇獎她……)。

她說,當個「寬容」的人對她來說很重要,但等她在職場上的位階漸高漸遠後,卻發現自己居然對屬下也有「嚴厲」的一面,常常覺得他們「做事沒大腦」。

她還說,幾次這種感覺過後,回家總會做噩夢,夢到自己變成一個手持鞭子的馴獸師,鞭打那些沒辦法好好跳過火圈的老虎。夢醒後她提醒自己:要當個「寬容的好人」,才不會面臨這種可怕的情境。

她的夢很有趣。我好奇地問,馴獸師、火圈、鞭子和老虎,她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

她沒料到我會這麼問,面露驚慌地搖搖頭,說這些東西都很可怕,寧願自己什麼都不是。「但不可否認,我心裡可能就住著一個馴獸師、火圈、鞭子,或是老虎……。」她說。

嗯,這道理確實不難理解,就像喜歡李爾.吉爾電影的粉絲,現實上沒辦法認識李察.吉爾,卻夢見自己嫁給李察.吉爾。按照心理學的觀點,「夢」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做為現實生活的「補償」。

她又陷入一陣沉思。然後告訴我,也曾隱約覺得,自己心裡住著一個「嚴厲的自己」,但她非常想要擺脫這種感覺,所以總是想辦法加強自己「不要動氣」的修煉。
 
「如果動氣會怎麼樣?」我問。
 
「把我爸媽抓來鞭打一頓吧!就是有這種怨偶,才禍延我們下一代。」她說,嘴裡居然也發出了「嘖嘖嘖」的怪聲。
 
我和她幾乎是同時聽到這個聲音的!
 
「我主管的……。」
 
「妳主管的……。」
 
根本就是原音重現。
 
你猜,如果這聲音要發往一個對象,會是誰呢?
 
或許有人會猜是她爸爸,但她脫口而出的對象,卻是媽媽。

她的答案是可以理解的。雖然在認知上,從小親戚就告訴她,父母離婚的錯在父親身上,是父親拋棄了母親。但等她越長大,在情感上卻越能理解,像母親那樣的女人並不能綁住父親的心。

「我媽如果聽到我這麼說,一定會很難過。可是,有時候連我都受不了她。」事隔多年,她第一次站在一個公平的角度,既責怪愛上別的女人的父親,也數落她在母親身上看見的問題。

是的,父母的婚姻問題我們無從過問,只能忠於心裡的感覺,不把自己有異於父母的感受,視為一種對他們的背叛。

幾天之後,我收到一封來自這位主持人的信息:「今天,我終於記得發信給那位主管了。中午還和他一起吃飯。」

我想,她正在學習面對心裡的陰影。

我們常常在主管身上看見來自父母的影子。

主管如父母,同事如手足。你覺得呢?

>>本文出自《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心理學家的職場觀察》一書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1/01 11:23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商周淘客

  • 商周出版創立於一九八七年,以「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為出版目標,迭創書市記錄。除了商業書籍銷售成績亮眼,網路小說目前已經出版超過一百二十本以上的作品,締造超過三百萬本以上的銷售成績。目前每年出版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新書,期待以更開闊的精神,打開新閱讀領域。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