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8
  • Jan
  • 2018

愛情:如何在交往前就知道我們是否合適?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2018/01/18 10:2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人說,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轉換到感情的方面,意思就是神級高手懂得愛情的預防醫學,上等的高手知道看到愛情的症狀就知道要調整,而一般人則是都等到感情出問題了才知道要解決。

 

 

而什麼叫做神級高手的「醫未病」呢?那就是在「交往之前」就能夠掌握的事情了,人與人之間出問題不外乎是幾個理由:

 

●「變了」

 

變了跟「變心了」的意義不太一樣,其實「變了」比較像是在「了解認知上面與交往以前或是交往初期不一樣」的方面,那麼會造成「變了」的原因有幾個。

 

一有可能是還不熟的時候就互相吸引交往、二有可能是其中一方(甚至兩方)的表面功夫都做得很好,在交往初期或是還未交往的時候為了「把對方騙到手」而在自己日後有「交往關係」之後的保障之後無法忍讓的部分忍讓了。

 

或是因為喜歡,選擇無視、欺騙自己關於對方的缺點等等。

 

●「合不來」

 

 

會造成「合不來」的原因又不外乎幾個: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個性無法磨合這3種。

 

價值觀包含很多東西,例如對於人生、金錢、生活方式的價值觀不同就會出很多問題,兩個人若想要共創甜蜜又能夠攜手長久的未來,很重要的元素是要「兩個人對於生活的目標一致」。

 

而生活習慣的不同倒也還好,只要一方能夠放下以前的習慣養成新的習慣,或是兩個人各做一點讓步就可以。而個性方便比生活習慣難以放下一點,但是人的個性只要想要改變都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其實比較難以解決的部分是「價值觀」。

 

●「變心了」

 

變心了,其實就是一方或是雙方對於彼此的感覺都疲乏了,變得沒有激情、火花,變得像家人,心動感不見了。

 

以分析的角度來講,是「讓人沒感覺」的那方如果想要持續維持關係就需要檢討多一點。

 

 

因為「讓人沒感覺」的那方在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之後對於彼此的關係不外乎是「開始擺爛」、「沒有意識地一直把會讓自己有魅力的元素抽掉」、「漠視對方的真實需求而給自己想給的而非對方想要的」這三種。

 

這時候就要去看自己是否對於關係有擺爛、開始有意識地去察覺自己的吸引力降低的原因是什麼、以及自己是否有一廂情願地給予自己想要給予的東西而不是給予對方想要的。

 

 

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擺在如何預防:「變了」與「合不來」的狀況發生。

 

如何預防,那有兩個方法。

 

 

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話是:一開始就做真實的自己,不掩飾、不害怕對方因為展現真實的自我而離開,有什麼想法、不爽的地方,一開始就講清楚或表明讓對方知道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要去要留是對方的選擇。

 

一開始就把話說清楚,對方讓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就直接講出來,並且表明原因。

 

如此可以讓對方知道妳的地雷在哪,因為還未開始交往,就會習慣不要去踩到妳的地雷,一開始小心總比不小心踩了好多次完全不知道然後交往後妳突然爆發來得好,如果是那樣,反而是對方會覺得妳莫名奇妙。

 

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讓對方有機會解釋自己為何會踩到妳的地雷,是出自于什麼樣的價值觀。

 

除了內在的部分很重要之外,外在的部分也很重要。因為男人是一種很視覺的動物,女人要活得輕鬆開心,我建議在外在的部分也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夠負荷」的努力。

 

如果妳一開始就都化大濃妝、打扮非常時髦出現在對方面前,對方因此被妳吸引,如果妳不是很輕鬆自如或是享受于打扮自己的話,那麼很容易最後出問題,例如男生在妳卸妝之後很失望,或是看到妳邋遢的樣子很受不了等等。

 

會發生這種狀況就表示對方是因為「不對的原因」被妳吸引。當然第一印象要好,但是就是平常自然自己舒服的打扮就好,不要離自己平常的樣子太多即可。

 

但如果妳是一個能夠維持自己完美的形象而不費任何力氣的話,那可以不用在意,我的重點是妳要「一開始就做自己」,所以如果過於打扮「不是妳」的話,那麼請在一開始就有意無意的讓對方看看妳素顏或是穿著休閒的樣子。

 

那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話則是:學會如何用短時間就能夠從小地方、細節或是用「問對問題」的方式來了解對方的價值觀。

 

那麼怎麼樣叫做「問對問題」呢?

 

很多人其實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都浪費很多時間在問「沒有意義」的問題上面,例如「妳喜歡什麼電影」「你喜歡什麼顏色」而不去問「為何」對方喜歡那種類型的電影或是為何喜歡那種顏色,那種顏色帶給你什麼感覺等等。

 

我們常常在問問題的時候廣泛粗淺的問對方「標籤性」的問題,而不是抓住一個對方有興趣的點一直深入問下去。

 

在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標籤> 喜好> 背景> 原因,另外獨立出「想法」

 

讓我們來定義一下這幾個層次的意義:

 

標籤:職業、年齡、專長、興趣、外表

 

喜好:對方喜歡的人事物

 

背景:對方的家庭狀況、生長經驗、人際狀況等「事實」

 

原因:對方生長經驗造成對方的感覺、家庭狀況造成對方的影響等「觀感」

 

想法:想法基本上是源自于喜好、背景跟原因的綜合體

 

所以在想要了解某個人的時候,注意重點要除了擺在了解對方的「喜好」之外,也要更進一步地了解對方喜好某種事物的「背景與原因」。

 

也就是要擺重點擺在問到對方的「為什麼」上面。(但當然不能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會讓別人覺得很煩,要有技巧地問)

 

與其問「你喜歡什麼顏色」不如問「你覺得自己是什麼顏色的?」相似的問題,問到的東西全然不同。

 

但除了問對問題之外,也要懂得訓練自己見微知著的能力,魔鬼藏在細節裡,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個性是在小地方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的唷。

文章來源: 愛情預防醫學
更新時間:2018/01/18 10:2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我們期望藉由兩性知識的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生活更自在快樂,並且得到情感上的自由、與更多的選擇權。更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每個不管是讀者還是學員都能夠透過AWE提供的服務,歡喜充滿地解決問題與痛苦,並更提昇自我。甚至能夠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