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9
  • Aug
  • 2017

原來會被騙、性格衝動不是你的問題!源自你是一個敏感焦慮的人?

作者 晨恩

2017/08/29 08:07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截自植劇場系列《「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預告片

最近在公園遇到一位老婆婆,感覺她似乎不是很快樂的樣子,本著心理師的關心上前與她聊天,才知道她先前被詐騙集團騙走了先生留給她的退休金300萬,現在只能靠著拾荒過著每天簡單的生活。好在先生有留給她一個安身立命的房子,以及多年來的鄰居支持與關心。詐騙新聞在台灣似乎每天都有,但為什麼總是有人不斷持續的被騙,造成多少人生活因此陷入困境,甚至內心對自我苛責不斷,嚴重還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同樣的,每當百貨公司周年慶或是大拍賣,也有很相似的行為模式出現,造成許多消費者非理性的瘋狂購物,深怕買不到東西的失望焦慮,瞬間改變了長期節儉的行為,抑制了內心對生活缺錢的憂慮,努力展現自我刷卡的能力,但往往在回家之後卻換來心中的痛苦。台灣有時候看起來真的像一個詐騙王國,如果認真算一下這些產值,可能會占我們國家GDP一定的比率吧!

 

這些詐騙行為都有一個慣性手法,製造我們心理上的焦慮感受,讓當事人的人際通訊系統隔離,且給予相當極限的時間反應思考。這除了受到華人「恐嚇式」的教育影響外,跟我們的大腦系統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們的大腦裡「前額葉與杏仁核」猶如一個蹺蹺板,平衡我們對環境的焦慮與衝動管理。前額葉擔任我們行為中的調解與和平使者的功能,而當壓力事件的感受不斷刺激杏仁核,促使其過度反應時,可能會出現衝動性與暴力性的行為。

何況,我們的教育模式也經常恐嚇著我們,讓我們早就習慣對焦慮優先做出反應,產生緊張、混亂的情緒,減弱了大腦前額葉的發展與完整性,生活中只好漸漸被杏仁核給綁架,每當遇到不順遂的生活,或是聽到危險的信號時,就會出現失控的衝動或暴力行為。

在臨床上,遇到許多有暴力或是強迫性行為的個案,當他們隨著時間漸漸被理解後,會發現他們最大的問題普遍是「焦慮」,害怕自己不夠好、無法解決內在焦慮的困境、因為太害怕失去對方,廣告催眠下認為自己不夠帥、不夠美,會被她人拒絕的焦慮,促使他們產生了非理性的失控衝動行為。因此,我常想讓這些朋友知道,「衝動不是你的錯,只是你太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

想要避免這些失控的衝動行為,需要先面對好自己的情緒源頭,學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感受與表達。當你遇到懷疑自己或是懷疑她人時,這裡建議兩個步驟,先做好自己的大腦功能調控。

第一、學習如何提供自己轉換身體的正向感受,減少生理不當激動的反應產生。當我們察覺到自己出現焦慮不安時,不是順著自己的焦慮情緒,更加的緊張而被問題事件給綁架了,

試著找出可以讓自己先安靜的環境或是物質,消失於當下的問題情境,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去消化問題,讓前額葉的調解與和平使者能夠出來扮演安撫的角色,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危機問題與處理。

第二、學習運用自己人際資源,人們都喜歡選擇性的思考,一旦陷入自己負面焦慮的情境時,你的大腦可能習慣性地被杏仁核給綁架了,所以對於一些訊息的判斷與解讀可能會出現錯誤。

試著找一些較為理性的朋友,或是專業的心理師談談,適當釐清內在扭曲的認知詮釋,鼓起勇氣放下心中所害怕的潛意識,畢竟人們內在闇黑的潛意識,是可以改變或是毀掉整個世界的。

我們無法控制生活與成長的環境,也無法撼動傳統的威嚇教育模式,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問題,減少懷疑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讓我們遠離被杏仁核(焦慮情緒)綁架的生活吧!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8/29 15:2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