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1
  • Jun
  • 2015

【車訊網】霹靂流星 Mercedes-AMG GT-S舊金山全球首試

作者 T超跑

2015/06/01 17:43
 
挑戰Laguna Seca螺旋彎

流暢斜背加上性感的圓臀,整部車後半部的線條特徵與Porsche 911非常神似,再加上相近的售價與性能層級,這些都可看出AMG此次的企圖。既然將主要對手設定為跑車市場上的標竿,AMG當然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專注在引擎,還必須讓動力、傳動、底盤、空氣力學與電子控制介面都有齊頭式的均衡發展,但知易行難,這次AMG GT-S是否真具備挑戰911的實力?所有疑問隨著我們與AMG GT-S一同衝入Laguna Seca螺旋彎,一圈又一圈之後,我雖然下了車,但心卻還留在的車上。

文 葉錦祥 / 圖 M.AMG、葉錦祥

 

Mercedes-AMG GT-S

●建議售價 約700萬元

●綜合平均油耗 10.64km/L

●上市時間 2015/06

●原廠保固 3年不限里程

●討喜之處 比SLS更輕快且犀利的轉向反應,動靜皆宜的駕乘氛圍,凌駕911的性價比。

●遺珠之憾 少了300SL經典的鷗翼上揚式車門,AMG GT-S與AMG GT之間的外型差異太少,Edition1空力套件列為選配。

去年的巴黎車展,首度現身的AMG GT迷惑了所有跑車迷的雙眼,也成為當時最熱的話題,而車展剛結束沒多久,某一天我們突然收到前往美國舊金山試駕的邀請,感覺雖然有點不太真實,不過最讓我感到期待的卻是行程中的Laguna Seca賽道體驗,可以駕著AMG GT挑戰聞名全球的螺旋彎,光是想到這裡已讓我興奮到忍不住想轉圈圈。


 

但我必須誠實的說,第一次見到原廠發佈的首波AMG GT廠圖時是有點失望的,車身後半部造型跟911非常相似,少了一些獨創性,還有經典的鷗翼車門設計也取消了,這些都無法滿足我們對新一代AMG跑車的期待,即便我們在先前參加全球首發活動時就知道AMG GT並非SLS AMG後繼款,而是全新入門級距,但心裡總覺得它天生應該就要有這樣的元素,因此當實車的模樣與預期出現落差,難免失落。


 

 

不過就性能與硬體條件來看,AMG GT與GT-S依舊有著極高的水準,大量運用得自SLS AMG的輕量化技術與經驗,還有全新開發的4.0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性能數字更維持與SLS AMG相同的水準,當然也讓我們更加期待實際試駕的那一刻。至於AMG GT車系後續是否還會推出敞篷Roadster,甚至等級更高的輕量化Black Series,這在試駕後與原廠產品專家對談時有了答案,此外當然也趁機詢問是否會有SLS AMG的後繼新車?這時原廠專家開始笑而不答......


 

前置引擎後驅的911

一踏出飯店大門,十幾部AMG GT已整齊停在那兒等著我們,這次我們試駕的全數為頂級AMG GT-S,但基本上除了引擎功率輸出及內裝配備外,兩款車型在視覺上並沒有差異,外型仍延續過去300SL的面貌輪廓但被修飾得更為立體,雙眼神情相當銳利,新的設計邏輯讓整部車看起來更為窈窕、纖細,將視線後移動,來到此次話題的焦點──C柱與車窗輪廓,整體非常神似Porsche 911,只是打開尾門時你看到的會是行李廂,而非水平對臥六缸引擎,此刻腦海中突然浮現一個詞──前置引擎後驅的911。

當然,AMG的設計師絕對不樂於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AMG GT,畢竟車上有許多元素仍帶著濃郁的M.Benz氣味,如典型的長車頭與短車尾配置,呼應長期以來堅持的前置引擎後驅架構,且這樣的印象更隨著車門打開的動作而再次加深,駕駛座就位於後輪前方,將乘客安置在發號施令的中心點,營造最佳的操控環境。

葉子板側邊的排氣口及引擎蓋上的氣孔都具備了氣流導引與減低風阻的功能,並同步提供多種款式的19吋鋁圈為選配。

 

坐進車內,視覺的違和感立即一掃而空,方向盤、中控檯、排檔桿與Comand整合介面都吻合了印象中的M.Benz模樣,除非老花太嚴重,否則很難把它錯認成其他品牌。在座艙的設計上,雖未到大破大立的全面更動,但仍散發出一些新意,皮革座椅的作工依舊細膩,加上握感紮實的三幅方向盤與金屬換檔撥片,而所有跟性能及操控相關的多個AMG Dynamic Select控制鈕全部安排在排檔桿兩側,營造更濃郁的戰鬥氣息,再加上絕對不會讓人忽視的中央扶手AMG皮革壓花,高調並且正好觸及人們對AMG的虛榮感。


 

此外,客製化內裝與選項已是跑車級距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AMG GT-S在這方面同樣提供豐富選項,從內裝與座椅的皮革材質與顏色組合,如麂皮包覆的方向盤、中控檯、座椅與頂篷,深具賽車風味的黃色、紅色安全帶或反差顏色的座椅車縫線及滾邊設計也都在其中。外觀方面則針對水箱護罩、導流翼、側邊氣孔及輪圈提供不同版本的選擇,不過最讓人矚目的還是Edition1特別版,配有專屬的套裝內外配件,豐富的個性化組合與搭配方式,皆突顯此次AMG GT的強烈企圖。


 

 

首發限量版Edition1   

針對首發車型推出限時生產的Edition1特別版已成為M.Benz近年來的傳統,此次AMG GT-S Edition1的主要差異處在於外觀空力套件,配有可強化下壓力的前後導流翼、側裙與專屬輪圈樣式之外,固定式大尾翼更是視覺焦點,且車頂更採用輕量化碳纖維製品以提昇操控性,另外再加上Exterior Night Package,一些小地方的黑色部件全採黑色亮面烤漆,而專屬的10幅鋁圈為標配,內裝則是印有Edition1字樣的麂皮方向盤與踏板。

活動式的後尾翼在車速超過120km/h時會自動升起以增加下壓力,車速低於80km/h才會降下。

 

駕著AMG GT-S跑山路就像在跳舞

開著尚未進駐展示間的全新AMG GT-S在舊金山市區遊走,很容易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每次停車都會吸引民眾上前詢問及拍照留念,他們都知道這是新的M.Benz,完全沒有人把它誤認是SLS AMG,我有點訝異,但卻也說明此次AMG GT外型設計是成功的,至於性能?

 

試駕當天正好是周末,市區及高速公路的車流量都相當高,因此即便AMG GT-S空有一身飽滿能量,但就像龍困淺灘般難有發揮空間,不過整部車感覺已比過去的SLS AMG要輕巧許多,懸吊的吸震反應也變得柔和,油門與動力輸出曲線被調校得更為和緩,在安全速限內的駕乘感就跟一般的M.Benz房車幾乎沒兩樣,確實如原廠專家在試駕前所提示的,這次AMG GT-S採用了電磁閥所控制的主動式引擎腳,是第一部使用此裝置的量產車,可同時兼顧到低速行車的舒適性及高速運轉的動能傳輸效率。


 

離市區愈遠,車流量愈稀疏,終於有了可以釋放能量的機會,用力踩下油門那一刻,這具全新AMG 4.0 V8渦輪引擎讓整部車如跳躍般往前彈出,那股充沛的能量源源不絕,一收油,後方開始傳來鞭炮般的爆炸聲,可變排氣系統處於低回壓狀態的典型聲響,聽到了這個聲音讓我極為雀躍,再次加深了油門,AMG V8引擎特有的低鳴讓它化身為一頭猛獸,激動的猛力往前衝,收油的動作再次得到了後方傳來的鞭炮聲回應,就這樣,我就像在跟AMG GT-S玩遊戲般隨著道路的節奏而起舞。


 

 

跟SLS AMG那具自然進氣的6.2升V8引擎相較下,AMG GT-S的4.0升新引擎雖然排氣量小了一些,但完全感受不到有任何渦輪增壓系統會有的遲滯情況,油門與引擎之間的聯繫極為密切,任何踩踏的反應都會引來速度與音頻的改變,若再配合手排模式,那種得心應手的駕馭氛圍就像是興奮劑般,引誘著右腳不斷想往下踩,我想這一切就在於鼓動人心的拉轉聲浪,它成為所有開心的源頭。

內裝依舊是典型的M.Benz作風,在簡潔中散發出跑車的運動氣息,Comand介面也使用了尺碼更大的8.4吋螢幕。

 

高速奔馳可以是一種自在

這次原廠安排的路線涵蓋了郊區、高速公路與多彎山路,最終的目的地則是Laguna Seca賽道,我們將在這座有著優美風景及全球獨一無二的螺旋彎賽道上,能夠體驗AMG GT-S在極限狀態下的性能表現,但在此之前,我們得先完成原廠所安排的課程,就是一般道路的試駕體驗。


 

2000~3000rpm是巡航時最甜美的轉速區間,引擎隨著油門踩踏而傳來呼嚕、呼嚕的低鳴聲,相當有趣,且這個轉速也正處於最佳的戒備狀態,可隨時因應速度的要求而將能量全部釋放,如果你認為這樣的氛圍還不夠熱血,原廠特別設置的排氣聲控制鈕,也可以直接展現出有如賽車般的宏亮聲浪,充分突顯AMG GT-S的多變性格。

方向盤的金屬手排換檔撥片提供細膩觸感,操作簡潔且相當明快。

 

隨著行車路線進入山區,路面不再筆直,曲折的多彎路線當然又再次誘發了我的玩興,重量僅241公斤的全鋁合金車身、僅205公斤的4.0升V8雙渦輪引擎與Transaxle後置變速箱,AMG GT-S以理想的前47:後53重量分配及主動懸吊換來了極度精準的轉向特性,衝進第一彎角時感覺方向盤與前輪對轉向的控制相當敏感之外,清晰的路感回饋讓我很快就感受到極度強烈的自信,進出彎的重心轉移更加輕巧,予取予求的充沛能量大幅縮短抵達下一個彎頂點的移動時間,這時雖然要更加專注,但轉動方向盤、控制換檔撥片、踩油門與煞車的連續動作卻相當輕鬆、自在。


 

聽著引擎聲浪時而狂暴、時而低鳴

離開山區路段後,一段開闊的郊區道路讓我們繼續著快節奏移動,當然也要趁這機會一口氣油門到底,0~100km/h加速僅3.8秒的AMG GT-S讓我們嚐到貼背的滋味,密齒比變速箱與短衝程引擎的特性,讓轉速錶指針一次又一次的朝紅線區進逼,此時油門踏感雖然輕柔,V8雙渦輪引擎拉到紅線區的過程也相當平和,但其實速度錶的指針卻讓我們開始緊張了起來,一下子就衝破200km/h的速度讓我得更加用力的握緊方向盤,即便整部車所回饋的動態反應依舊冷靜,但這樣的速度卻令我不得不緊張,此時前方突然有一部慢車出現,大腳煞車並同步結合AMG SpeedShift DCT 7手排模式的檔煞,伴隨著引擎碰、碰、碰、碰的排氣聲,漸進且穩定的減速力道讓整部車放慢下來,我相信這時碳纖陶瓷煞車碟盤應該是火紅色的。

儀錶板的設計仍為傳統指針而非現今流行的單一大螢幕模擬式設計,但中央的多功能行車資訊螢幕仍提供豐富的訊息。

 

跟過去試駕過的任何一款AMG相較下,這部AMG GT-S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展現,感覺甚至比SLS AMG還要好,優異的空氣力學及機械工程技術,造就出穩定且紮實行路性之外,車頭那具M178引擎更完全超乎我們的期待,不管是輕鬆遊走或激情飛馳,AMG GT-S都可以讓駕駛者得到最大的滿足。

AMG Dynamic Select控制鈕就設置在排檔桿兩側,駕駛者靠著直覺就能以最短時間找到想要使用的功能。

 

中央扶手的大型AMG廠徽壓花是此次AMG GT-S頗討人喜歡的一個特點。

 

專屬的跑車座椅採用Artico皮革所包覆,反差色系的車縫線與皮革列為選配項目。

 

頂級的Burmester音響提供了高品質的音效,多種附加功能對駕駛者來說是開車之外的一大享受。

 

李廂容積達到350公升,座椅後方還配有強化車身剛性的拉桿。

 

車體架構與技術

它真的是一部很厲害的車,操控性與速度又比SLS AMG要更上一層樓,即便這次它的產品級距設定為Porsche 911的等級,但如果仔細研究AMG GT的機械架構與配置,會清楚發現它仍維持與SLS AMG相同的科技水平,差別只在於車身尺碼而已,我們從活動現場內所擺設的AMG GT V8雙渦輪引擎、變速箱、懸吊結構與鋁合金車身等組件,都可以發現它的技術層面比起主要競爭對手要高出許多。


 

M178雙渦輪V8引擎

這具AMG特別開發的新V8引擎同樣為One Man, One Engine.的組裝方式,且在設計上與A45 AMG的2.0升直四渦輪引擎關係密切,兩者的汽缸上座規格與活塞零組件均完全相同,因此在保有高功率輸出的同時還兼顧體積小的優點,將兩顆渦輪本體放置在V型夾角之中的設計,讓引擎體積更緊湊之外也能加快渦輪反應,造就出僅209公斤的引擎總重。此外,乾式油底殼能夠讓引擎重心位置更接近地面,加上缸內直噴BlueDIRECT供油技術,還有汽缸壁內側鍍上一層的特殊NANOSLIDE材質,讓這具引擎可爆發510hp/6800rpm最大馬力及66.3kgm/4750rpm峰值扭力。


 


 


 

AMG SpeedShift DCT 7自手排變速箱

雙離合器的七速自手排變速箱仍延續與SLS AMG相同的Transaxle後置式設計,可緊貼擋火牆而讓重心點落在前輪軸之後,繼而造就出前47:後53的最佳重量配比,且第七檔的齒比經過修改以提供更好的油耗數據。行車模式可透過AMG Dynamic Select控制鈕而進行C (Comfort)、S(Sport)、S+(Sport Plus)、I(Individual)與RACE共五種選擇,換檔時間與反應會隨每一種設定而改變,可兼顧日常行車、激烈操駕或甚至是賽道的駕馭需求。


 

AMG Dynamic Mounts主動式引擎腳

電磁閥所控制的引擎腳可隨車速、引擎轉速及駕馭方式主動調整軟硬,可同時兼顧低速行車的舒適性與動力傳輸效率,此外若選配AMG Dynamic Plus Package套件,內含的ACC(AMG Chassis Controller)介面還能夠主動介入引擎腳軟硬與後電子差速器鎖定功能,在極限駕駛狀態下可因應重心轉移及輪胎循跡需求而進行優化調整。


 


 

鋁合金車身

延續自SLS AMG的鋁合金車身技術,造就出僅1540kg的車身總重,管狀車架與車殼結構中有超過90%均為鋁合金材質,僅後行李廂底板為鋼板,但車頭上方的水箱架卻是使用鎂合金製品,讓整個車體結構的重量僅有231公斤


 

鋁合金雙A臂底盤

前後懸吊均為鋁合金製作的雙A臂結構再搭配AMG Ride Control主動式避震器,同步隨AMG Dynamic Select控制鈕的調整而有C(Comfort)、S(Sport)、S+(Sport Plus)共三種阻尼軟硬調整功能,而ESP動態穩定控制系統也同樣有On、Sport與Off共三個階段的設定。


 


 


 

碳纖陶瓷煞車

制式的煞車系統為前對六活塞卡鉗配後單向單活塞卡鉗,AMG GT的前後碟尺碼都為360mm,AMG GT-S則為前390mm、後360mm,兩款車型都可選配碳纖陶瓷煞車,煞車卡鉗會升級為前對六、後對四活塞,碟盤規格為前402mm、後360mm?p>>

碳纖陶瓷煞車

 

Laguna Seca賽道全速奔馳

進入賽車場大門沒多久,便傳來AMG V8雙渦輪引擎全速運轉的吼叫聲,不斷在山谷間迴盪的動感樂章讓我們等不及想立即下場試試身手,下了車立即往賽道入口的報到處衝,靠近一看發現賽道上所使用的AMG GT-S全為Edition1版本,多了強化的空力套件看起來又更威猛許多,讓我更加期待它在賽場上的表現。

這次負責駕駛前導車的教練有點面熟,仔細一看居然是知名的DTM冠軍車手Bernd Schneider,且我們非常幸運的被分配到他這一組,在極具挑戰性的Laguna Seca賽道加上聞名全球的螺旋彎,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不過Schneider在出發前特別一一詢問每個人的狀況,且貼心的說只要跟著他的路線跑一切都不是問題,我心想:要跟上DTM冠軍車手的速度有這麼容易嗎?當車子一出Pit就發現我必須認真了。


 

Schneider一出Pit就全速往前衝,完全沒有給我們暖身及熟悉賽道的機會(太看得起我們了),不大腳油門到底還真的跟不上,衝進第一號彎,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有著高難度的彎角,Schneider一直維持在外面的路線,直到快出了Apex點時才突然往內切,而走錯路線的我因為慣性不斷將車子往外推而無法加速,一下就被拉開一段距離,果然是高手。接著的2號彎我必須更仔細觀察他的路線,Schneider有稍微等我一下,但接著又全速衝,這時我發現Sport+模式依舊會限制AMG GT-S的速度,立馬切入RACE模式,這時總算能跟上Schneider的節奏了。

在一段上坡後,我終於來到了螺旋彎,但就在入彎時突然發現Schneider的車在我面前瞬間消失,且路面不見了,視線只能看到對面的山頭,這時只能咬著牙憑印象朝著Schneider消失的地方直直往前衝的同時,發現對面山頭有三棵樹,對準中間那顆走就是了(之前有看到螺旋彎攻略的秘訣有提到),整部車就像飛下山一般掉了下去,但跑道旋即又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傳說中的螺旋彎,果然厲害。


 

進到大直線,我們終於完成了第一圈,但接著Schneider的速度又更快了,我發現原本感覺抓地力很強的前265/35/19、後295/30/20跑胎也快要抓不住了,510匹馬力在出彎時的蠻橫能量,讓四個輪子都出現微幅滑動,不過車身與懸吊依舊維持著非常高的均衡性,且手排模式下的檔煞也不會有太多保護限制,讓我可以用非常晚的時間點以煞車搭配檔煞入彎,而方向盤的控制若可以更細膩些,ESP幾乎不會介入,出彎可以猛踩油門也無須擔心High過頭。

就這樣一圈又一圈的緊跟在Schneider之後,過程中甚至還超過另一個組的媒體,即便到了Cool Down Lap(緩速冷卻圈)也同樣沒有減速,感覺Schneider帶我們這一組應該跑得非常開心,直到進Pit的前一個彎才用無線電通知我們要減速進Pit。說這麼多並不是想炫耀我們可以跟上Schneider,而是在毫不保留的情況下,AMG GT-S依舊可以承受如此嚴苛的環境考驗,不管是重煞車的髮夾彎或連續S彎道均非常刁鑽靈活,愈瀕臨極限愈能突顯其底盤的均衡性,當然這些都一一點出了AMG GT-S的特點,每次只要想起這一段,情緒都會不由自主的亢奮起來。

Laguna Seca賽車場

位於美國加州的Laguna Seca賽車場於1957年建造完成,單圈全長3.6公里,總共有11個彎角,其中最著名且最具挑戰性的就是第8號的螺旋彎,由於賽道本身建立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之間,而第8號就位於山頂處,突然往下的彎角設計造成了了視線上的盲點。目前在此處舉辦的大型國際賽事為Moto GP。

試駕感言~高性能跑車定義重新改寫

它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只是又一部的M.Benz雙門跑車,畢竟其外型並沒有像超跑那樣有著許多誇張的氣孔或複雜曲線,但只要上了車並高速殺進著彎角,馬上就會為那超乎預期的操控性而驚訝不已,完全超乎期待的性能與速度,跑起來有如Go-Kart般的運動,完全沒有任何遲滯或猶豫的瞬間拉轉,要快要慢、要悠閒或戰鬥,一切全都在駕駛者的一念之間,且踩下油門前不需要想太多,因為大量的主動控制介面隨時將你Hold在安全界限之內,AMG GT-S,以純熟風範改寫了高性能跑車的定義。

 
-------------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T超跑

提供最新車款資訊。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