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3
  • Feb
  • 2017

每天看日劇/美劇,就會進步?

作者 晨星出版

2017/02/03 09:17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培嘉:「學姊,像你這樣每天看日劇,日文會進步嗎?」

子寧:「不會喔,但是簡體中文會進步。」 —交大某實驗室對話

如果你有足夠的語言程度,的確可以藉由觀看外國戲劇來增強聽力與單字量,但有許多初學者喜歡拿這種:「我是為了學習日文/英文才看日劇/美劇的。」或是:「我這星期看了10集的日劇/美劇,我的日文/英文能力應該有提升吧!」當作理由來說服自己。

不要欺騙自己!

如果你的程度還沒到位,這些就不是適合你的「教材」,而是單純的「娛樂」而已。你只是在放鬆,並沒有在「學習」!

舉例來說:

‧ 打籃球,如果連運球都有問題,有可能藉由看 NBA 學會跑轟戰術嗎?

‧ 打《英雄聯盟》,如果連插眼都有問題,可能看實況就學會四一分推嗎?

‧ 那如果連《大家說英語》都聽不懂,又為何要欺騙自己用 “The Walking Dead” 來練習聽力呢?

我不全然否定這類「非正規」的學習方法,事實上這些媒體會是你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甚至有朝一日成為學習路上的重要媒介。但這些內容與語言程度息息相關,如果你是個初學者,那這類方法就不適合你,或許有些初學者靠著這些方法成功了,但那是特例,不要拿特例來欺騙自己。

如果這些方法比「正規」的學習方法還要有效率的話,那書局的語言專區賣的就會是日劇的 DVD,而不是文法書或單字本了,不是嗎?

●補習不是在安太歲

很多人很奇怪,把補習當作是在點光明燈或是安太歲,每學期繳了錢之後就沒事了,好像語言能力就會像銀行定存一樣自動慢慢增加,實際上卻是像力霸的股票一樣變成了沒價值的壁紙。

補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補心安」的,補習的目的是要讓自己「語言能力變強」,如果你都花了錢,學習效率卻沒有顯著提升,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因此,慎選良好的補習或家教是很重要的,一個良好選擇的應該包括:

老師能盡量掌握你的學習程度。

‧ 老師能提供適合你程度的學習資源。

‧ 老師肯讓你問問題,並能與你有適當的互動。

‧ 老師回答你問題時,能從字典或是網路上證明正確性,而不是僅口頭回應。

補習或家教的最大特色在於有個「有經驗者」在引導著你,他理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你學習,但無論再怎麼厲害他終究不是你,無法確實掌握住你對於每個概念的理解程度;就連武藤遊戲都無法知道另一個自己在想什麼了,更何況是你的老師。

因此你也應該隨時向老師反應自己的學習狀況,不論是學得很順利或是有問題都要及時回饋,與老師互相配合,學習才會有效率。

正所謂「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補習前除了事先打聽授課老師與課程品質外,別忘記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事前一定要先試聽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課程,上課後若發現效率不高或其他問題,都要嘗試跟老師溝通並爭取自己的權益。

●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很簡單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 了解自己的程度。

第二步 學習適合自己程度的資源。

第三步 找到適當的輔助工具。

第四步 養成習慣並努力不懈地練習。

前兩步驟的重點在於「理解外部知識並吸收成短期記憶」,後兩步驟的重點則在於「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假設現在在打籃球,你跑快攻,隊友傳球給你,此時你沒有時間這樣思考:

「這個球傳得有一點偏,我應該要左腳先往左邊踏一步,然後再用兩隻手穩穩地接住這顆球,前方有一個防守者,教練有說過,跑快攻時如果防守者已經站定位就不要硬上,應該傳給有空檔的隊友,那麼我應該傳給跟進的流川楓、埋伏在外線的三井壽、還是在板凳上的書豪呢?這球直接傳會不會被防守者攔截,要用地板傳球嗎?還是⋯⋯」

實際上,打球時根本不會有太多想法身體就自然會去應對,在短短兩三秒內完成接球、運球、傳球的動作。

同樣的道理,當一個歪國人問你 “How old are you?” 時,你也沒有時間這樣思考:「How old are you 是在問我幾歲,我今年 17 歲,因為是 How 開頭的提問句,所以我應該用對應的句型回覆,主詞是 I 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動詞應該用什麼?

應該不是 do 或 does 這些助動詞,is 跟 are 也不適用於第一人稱,所以動詞應該是am,接下來要回答幾歲應該是 year old,不對,應該是 years old 吧!」

 

對於熟悉英文的人來說,你會很直覺的回答 “I am 17 years old.”

這就是不斷練習的重要性,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你會需要學習很多單字、文法,一開始你不熟悉這些單字用法或是文法規則,練習時就會出現上述這樣「內心戲」來協助思考。但隨著不斷複習、加深印象,這些東西最後會成為你「語感」的一部分—不需要經過思考就會使用,這也是我們學語言最想達成的目標。

1‧了解自己的程度

就跟台灣有 520 分水嶺 一樣,學習語言也有幾個主要的分水嶺。

例如對初學者來說,英文的時態變化、日文的動詞變化都是很常見的學習斷層。

自學的學習者在初學階段很難了解自己的程度,只能緩緩摸索,你只知道自己很弱,但不知道究竟是多弱,就像是你知道自己《英雄聯盟》的牌位是銅牌,但不知道是銅牌 1 還是銅牌 5。

這就是「序幕」提到的自學困難點之一,在沒有人帶領的前提下,你比較難了解自己目前到底在哪個階段,或者接下來該學習哪些東西,許多人往往會因此感到恐慌,影響學習效率。

但俗話說得好,萬事起頭難,事實上最難的部分也就是在這裡而已,只要每天都有在固定練習、慢慢進步,度過了這個階段後,就能漸漸掌握自己的學習程度與目標。

A︱初學者

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先挑選一份「主要」的學習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本書、是本講義或是個教學網站,重點是這個學習資源要有一個「完整的學習地圖」,你就能依照該資源的進度往前推進。而除了此「主要」資源之外的學習資源皆為「次要」資源,它們可用來增加你的單字或語言知識,但你本身的學習進度還是以「主要」資源為主。

例如:日文學習者可以選定「音速日語」網站當作「主要」學習資源,照著上面的學習地圖學習,期間可以透過書本或網路等「次要」學習資源找單字來背、找有趣的諺語來學。然而,不論學了多少東西,你的進度都是以「主要」學習資源的為主。

英文的學習資源相對來說豐富許多,可依照需求調整學習方式:

‧國、高中學生:英文課的課本與教材就是最好的「主要」學習資源,這個階段學校教的英文都是最基礎的東西,基礎一定要學好,後續學習之路才會穩固。

‧大學生:基礎還不夠的話請以學校英文課為「主要」學習資源,基礎已經夠的人可開始嘗試將「主要」學習資源轉至雜誌、影片、Podcast 等,請盡量挑選符合自己程度的資源,如果還是太過吃力,請回頭加強基礎能力,不要想求快,穩固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人士:上下班時間受限,傳統補習班上課時間難安排,又有即時的聽力與口說需求。此時數位學習會是最適合你的「主要」學習資源,更多資訊請參閱第 2 章介紹的 VoiceTube。

由於「主要」學習資源有完整的學習地圖,不管透過其他「次要」資源學了多少東西,都不會迷失自己的進度,這樣的模式可以讓你在擴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有個「主幹」來穩住自己的基礎與學習方向。

B︱進階者

學到一定程度之後,你會把當前的主要學習資源給學習完畢,此時請繼續找下一個主幹來做同樣的事。新的主幹會有一些你已經學會的東西,但也會有更多新的東西。

將這個過程重複個幾次,當你在書局或教學網站看來看去,發現大部份文法或單字都已經學過的話,這代表你已經打好一個不錯的基礎了,恭喜!此時你即使沒有主幹也能掌握自己的程度,不再需要一份完整的學習地圖,接下來你的學習資源會開始大量轉向網路與其他非傳統媒體。

2‧學習適合自己程度的資源

幾十年前,在那個提倡保密防諜殺朱拔毛、看電影前要起立唱國歌、選舉開票開到一半會停電的年代,自學語言唯一的資源就是書本與錄音帶而已。但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類媒體蓬勃發展,無論是電視、書本、雜誌還是網路,我們有太多學習資源可以運用,學習者反而會因此迷失,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教材。

就跟以前玩 RPG 遊戲一樣:在旅行的路上主角會遇到不同的敵人,有的強有的弱。

‧敵人太強你打不贏,浪費時間最後又得不到經驗值。

‧敵人太弱你一下就打贏,但是得到的經驗值寥寥可數。

同樣的道理:

‧學習對你而言太困難的教材,浪費時間最後又學不到東西;

‧學習對你而言太簡單的教材,一下就學完但學到的東西寥寥可數。

那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程度的資源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個生活實例題:

你在公園的籃球場看到了三個阿伯,阿伯 A 的口頭禪是:「這球你打手。」阿伯 B 的口頭禪是:「這球你走步。」阿伯 C 的口頭禪是:「這球你碰出界。」

請問你要怎麼知道哪一個阿伯的球技跟你最接近?打完後能讓你學到最多東西?

答案很簡單,就跟鋒哥說的一樣:球來就打!打了就知道!

挑選學習資源也是一樣,親自接觸過就會知道適不適合。不要看補習班課程上面寫「適合初學者」就報名了,或許你比他們所謂的「初學者」要強上許多;選書時也不要光看書名或別人的評論就買了,務必要自己先稍微看過一遍,確定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程度。

事前針對學習資源做功課是很重要的,我朋友去年去看了一部叫做《成人世界》(CHAPPiE)的電影,看完後跟我抱怨電影名稱亂取,裡面根本沒有什麼色色的成人畫面,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你的學習進度漸漸超越正規書本,轉向網路文章、戲劇、廣播等其他媒體後,由於這些媒體沒有所謂的「學習地圖」,因此你不能再像讀教科書那樣,只要懂 10%內容,就能學習剩下的 90%內容。反之,此時最好的學習資源是你能夠了解其中 50%∼70%的內容,如此一來才能在充分掌握主題的前提下,有效率地學習新知識,在教材難易度與學習成效間取得最佳平衡。

(作者/簡群: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工程研究所。語言學習經歷:18歲│從五十音開始學日文、21歲│通過日檢 N3(178 / 180)、21歲│通過日檢 N2(178 / 180)、22歲│通過日檢 N1(165 / 180)、23歲│第一次挑戰多益 TOEIC(975 / 990)
現職:軟體工程師 )

>>本文出自《英、日語同步Anki自學法:我是靠此神器,最短時間通過日檢N1、多益975分》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2/03 10:13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星出版

我們堅持出版好書,堅持關懷生命貼近土地。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