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2
  • Jan
  • 2016

「教養學」資訊爆炸下 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拿捏

作者 羽茜

2016/01/12 11:18

(作者/羽茜

 

前幾天我看了一齣韓劇,印象深刻的除了主要情節以外,就是其中女主角的一家人,一個平凡、和樂融融、兄弟姐妹成天打打鬧鬧的家庭。

這個設定,不過是要說明女主角這麼溫暖又樂觀的性格從何而來,只是我看著他們家人間吵鬧鬥嘴,爸媽對兒子時不時就冒出「怎麼養出你這種兒子」,拿出飯匙來往兒子頭上敲的畫面,不知怎麼的,就突然想到現在,也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父母所組成的家庭。

我們會這樣用手上的東西順手打小孩嗎?多半不會,因為我們對體罰沒有好感,覺得體罰會對孩子成長留下陰影,我們生氣時會罵孩子你這個死小孩嗎?多半也不會,因為我們擔心這麼說,也會對孩子留下陰影,可是當我們看到電視劇裡這種吵鬧的家庭,看到他們父母對孩子的言行,會輕易懷疑他們不是好父母嗎?多半也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很多也都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四五零年代出生的父母,把養育的重心放在給孩子溫飽和好的教育環境上,而他們認為的好,標準和我們這一代不同,也沒有那麼多牽扯到心理和認知發展的細節。

在看到這樣溫暖又熱鬧的家庭景象時,突然覺得我自己身為父母,似乎是沒有辦法做到像劇中人物,或者像我的父母長輩那一代,在教養孩子時那麼放鬆,那麼相信自己的直覺的。

三十歲的我們是屬於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也是心理治療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成為主流科學的一代,兩個特色加乘起來的結果是,每天每天,我可以從報章雜誌及網路媒體上,看到無數篇關於「父母這麼說、這麼做,可能會讓孩子心理留下陰影」的文章,細膩的程度從怎麼安排孩子作息、孩子幾歲時該戒掉尿布奶嘴、孩子是否自己一間房,還有最常見的,就是在各種狀況下,可以跟不可以對孩子說的話。

心理學者和教養專家對父母提出的建議是鉅細靡遺的,處處可見到類似「太晚作什麼,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性」、「父母這樣不經意的言行,可能影響身心發展」等等的主張,這些觀念雖然沒有錯,但涵蓋的範圍非常細膩而全面,加上媒體資訊轟炸的效果,父母一天要聽到無數次這類提醒,讓某些父母對待孩子時有著高度警覺,好像一句話、一個行為,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否則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好且不可挽回的影響。

我們很常責備怪獸家長過度介入學校教育,或者無法適時放手的家長養出媽寶和靠爸族等等的問題,卻相對的,很少注意到這樣的家長怎麼形成,而只是簡化地把問題歸咎於「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所以就很寵、管很多」,然而過度保護或過度介入,並不只是因為孩子生得少的關係,那只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資訊爆炸的影響了。

只要去一趟書局,站在滿滿一書架都無法全部放完的親職教養書前面,還有加入幾個網路上的親子討論區和論壇就可以知道,專家學者全面而滴水不漏的討論關於孩子該如何成長的所有細節,網路媒體的資訊轟炸,是這個時代所特有,而我們的父母輩都未曾經歷的時代特色,養出了親職焦慮、戰戰兢兢,唯恐做錯或說錯什麼就影響孩子一生的父母。

資訊爆炸這件事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好的一面是,家長可以很迅速地查詢到親子教養的專業意見,接觸到多元的教育知識,然而另一方面,卻也產生出一些在多元訊息下無所適從的父母。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不負責任或者是失職,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負面影響,然而相反的,「過度親職」(hyper-parenting),也就是因為焦慮而無法適時放手的父母,也會讓孩子無法成長為獨立自主的成人,只能說為人父母確實是一門學問,很多事情必須拿捏其中的分寸,凡事過猶不及啊!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