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2
  • Dec
  • 2015

【轉念想想】你真的要當醫生?去做下一個手塚治虫吧!

作者 沈政男

2015/12/02 14:22

2015120205

2015120204

 

(作者/沈政男)

陽明大學醫學系教室長條桌邊緣凹槽上,近日被發現有人用鉛筆畫了長四公分、寬一百四十公分的「清明上河圖」臨摹畫,畫工精緻,仿真度極高,引來輿論讚嘆。

誰畫的?應該是來上課的醫學系學生。上課中可以畫圖?這沒什麼,還有人解剖學課本外皮裡躺著量子力學,也有人看起來埋頭做筆記,其實是在寫新詩,準備投稿文 學獎。醫學系課程太無聊?當然!比起中小學全科教育,生理學、藥理學與微生物免疫學等醫學科目離日常生活太遠,背誦性質太多,對一個二十出頭歲,性靈剛剛 啟蒙的學生來說,枯燥乏味又繁瑣。

那為什麼還要讀醫學醫?一、想要捧個金飯碗,二、成績到了,不填第一志願可惜,三、滿足爸媽期望。主要就是這些原因,而不是甄試面談時夸夸而談的人生志向。當然也有同學真的對醫學研究有興趣,或者年紀輕輕佛心來著,想要濟世救人,但那應該是少數。

於是進到醫學系以後,面對七年兩百多個學分,一本又一本的原文教科書,還有一科又一科的浩瀚臨床知識,不少人勉強讀完,讀得很不開心,當然也不會全心全意投 入,甚至有些人中途落跑,轉系或休學去了;而即使勉強拿到學位,進入醫業以後,面對比學生時代更繁忙的行醫生涯,與難以理解與應付的醫療生態,日子只會過 得更不快樂。

當然更無法發揮自己的天賦所長,充分揮灑生命的色彩。很可惜的,醫學系裡據統計至少有三成同學後悔讀醫,卻又不得不讀,而不喜歡但也不排斥,就只是庸庸碌碌讀下去做下去的人,就更多了。

這不只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是折損社會的人力資源。沒必要的,如果你能畫出那麼令人讚嘆的圖畫,如果醫學系老師在上頭講課你都充耳不聞,那麼應該考慮是否全心全力投入自己最喜愛的興趣與工作,而不是勉強繼續過著三心二意的職業生涯。

去當下一個手塚治虫(日本醫生漫畫家),畫出讓世人讚嘆的漫畫,或者其他畫作吧。當然,在脫下白袍、甩掉聽診器之前,你必須確定你真的是下一個手塚治虫,免得轉行以後照樣鬱鬱不得志。

要怎麼確定自己是下一個手塚治虫?答案是沒辦法。連手塚治虫當年都不確定,於是他怎麼辦?邊讀醫行醫邊畫圖,中間兩種生涯重疊十幾年,最後在確定自己的漫畫有固定讀者與市場後,才完全轉行當漫畫家。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很會畫圖寫作或其他技能什麼的,但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成為頂尖高手,那麼比較保險的做法,是白天繼續做著你沒那麼喜歡但也不排斥的工作,晚上回到家再大吼一聲,搖身一變,成為畫家、作家、演員、舞者,或其他行業什麼的。

只是更多的狀況是,有些醫學生對醫學沒興趣,或者一時無法適應白色巨塔裡的生態與文化,意氣用事想要離開,於是想來想去,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參加全校美術比賽得到佳作,或著寫作文經常被老師拿來朗讀給小朋友聽,就以為自己有其他興趣與才能,而鼓起勇氣跟家人說:「我不想讀醫了,我要去當畫家、當作家!」而一走了之。這樣的人以為自己脫離了一個誤闖的叢林,就能海闊天空,其實問題的本質是根本不曉得自己的興趣、才能與夢想何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生涯方向,這樣的人在匆匆忙忙離開一行以後,經常又胡胡塗塗闖入另一座讓自己迷失的叢林。

你適合當醫生,還是該去畫圖?好好想想。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沈政男

時事散文家、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為《民報》主筆,亦為《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壹週刊》專欄作家。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