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6
  • Oct
  • 2015

資深記者當年的痛:數位化練打字│資深記者沒說的事

作者 易小文

2015/10/06 10:52

(作者/易小文

20幾年前報館為了順應世界潮流,各家報館紛紛成立電腦部門,要將報紙印刷數位化。

 

以前報社印刷都用鉛字,所以要有排版部門,稿子寫好,經過編輯,就交給排版工人排版,排版工人面對龍飛鳳舞字體潦草也能一一分辨,這就是功力。按字數標題幾號字(字體大小),一字一字的編排整齊,還要空出格子給大小不一的照片。照片則用曬板燒板(現在很少聽到吧)製成印刷版,然後排版整齊就能付印了。

AP_146598839393

AP_4409270156

▲圖/美聯社

數位化當然可以省下很多人工。首先,鉛字排版工人先失業,照片數位化後,燒版工人也可以省略了。 

報社最主要的記者、編輯要上課學習,學打字跟編排,這可苦了資深記者,因為很多資深記者沒摸過電腦;年輕記者倒是無所謂,因為年輕記者在學校都學過電腦操作,打字不成問題。於是資深記者只能戴起老花眼鏡,在報社僅有的幾台電腦練習,從倉頡、注音、無蝦米等輸入法中,展現一指神功,一個鍵一個鍵慢慢打。還要經過考核,打字數目不合報館標準的就準備走路了。

在慢慢電腦化後,有趣的現象也一大堆。有些報社電腦不是人人有份,有些就補助記者購買筆電,當時筆電又貴又不好用,我當時買一台筆電花了快四萬塊,mode還要外加,否則沒辦法傳輸畫面,也只有黑白,只能當打字練習用。有些記者在白天就寫好稿,晚上再到報社輸入;有人則在外打好稿,回報館插入磁碟片,就可叫出寫好的文章。編輯也不用再面對以前文字稿的鬼畫符,而是端端正正的字體了,直接電腦刪改不用在稿紙上OOXX了,也沒有將稿紙堆滿字紙筒的樂趣了,只能叫你來看螢幕用滑鼠點給你看。

攝影還沒完全數位化時,只能用傳統底片拍完沖洗挑好照片。回報社用電腦打好文字稿,照片還是用掃描曬版印刷。當時,我所屬報社,每天發照片都要用別人的電腦發稿,碰到人家用只能乾等,所以我就跟主管抱怨說我跟野狗一樣都要等人吃完我才能啃。後來主管弄了部電腦放我桌上,同事反應說那部電腦很慢跑不快,主管也說沒關係反正易老大的字也打不快,我只寫圖說打的快也沒用。像我現在一樣。

數位化最怕社內網路出問題。有家報社就曾經社內網路發生問題,以至無法出報開天窗。結果當然是電腦主管回家吃自己。

剛開始數位化器材,大報已經用數位相機了(單眼數位當時還很貴,傻瓜數位也不便宜),小報還是底片半數位,攝影記者還有在沖洗店喝咖啡聊天的習慣。後來相機完全數位化後,沖洗店收掉剩沒幾家了,同業除了跑新聞的場合外,碰面的機會也少了許多。

 

AP_414218186605

▲圖/美聯社

以前稿紙時代,文字記者出門只要帶筆記本、報社稿紙即可,數位化以後,出門帶筆電是最基本的配備;以前攝影記者除了相機鏡頭,還要帶一堆底片,現在底片不用了,取而代之是一堆記憶卡加一台筆電跟4G無線卡;廣播記者除了錄音機、麥克風外,也多了部筆電。本來大家想像中的輕便裝備,變得無比沉重。通訊的方便使記者在外也無所遁形。如同我寫過的跟電子腳鐐一樣,到現場先line一張回來,即時化更是讓記者跟主管跳腳,主管在辦公室盯著小螢幕大螢幕,在叮叮東東中問「別人有為什麼我們沒有?」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易小文

  • 媒體浪人,學攝影卻深深愛上新聞。平面雜誌報社、地方電視台、廣播電台從合法做到地下電台再做到合法電台,也做過賣藥電台,拍過社運紀錄片,喜歡跟同業聊以前的故事。白天跑新聞、晚上幹義消,跑社會新聞超過三十年,自許永遠的「雛記」,永遠的菜鳥記者。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