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7
  • Jul
  • 2018

面對過去的傷痛 用這3個方法拯救自己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2018/07/07 08:0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我們從小也許都會在關係上多少經歷一些創傷,我們就會去開發我們自己要如何表現、要變成什麼樣子,才不會「不被愛」。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想要改變個性,卻改變不了的原因,因為人類對於「失去」的痛苦程度,比得到的快樂更強烈。

 

所以我們在情感上(不是理性上)會選擇習慣的模式,而不是改變,即使改變能夠讓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每當有人問我「要怎麼改變?」我都只是回一句:「夠痛,就會改變了」。

 

當我們停留在現狀的痛苦,開始大於風險的時候,人性自然就會選擇風險。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都是「理智上知道」但是「情感上不知道」。常常我們人生活中的矛盾,都是在「情感」與「理智」之間打架。

 

例如我明明知道不是所有的狗都會咬人,但因為以前小時候被咬過,所以我看到狗下意識就是會怕。

 

 

所以如果你曾經有過「我都知道啊!但我就是會___」的感受的話,那麼你能做的事情,就是慢慢讓自己的「情感層面」了解理智上所瞭解的事情。

 

怕狗的人如果要克服怕狗這件事情,其實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從幼犬開始自己養一隻狗,幼犬可以降低對於狗的害怕程度(因為牙齒發育跟外貌上都在寶寶階段,不太可能誘發出恐懼的感覺)

 

在跟這隻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後、並且習慣與這隻有感情的成犬相處、知道狗的習性後,對於狗的恐懼感,也就會順利的治癒。

 

但很多事情並不像對狗的恐懼一樣,能夠「養一隻狗」就解決,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創傷是跟父母的關係而父母不會輕易地改變或了解孩子內心的創傷,父母對我們的影響甚大,我們絕不能小看。

 

既然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重新開始」而在情感層面上做的改變的話,有幾個方法能夠協助自己去自我療癒:

 

1. 自我催眠(洗腦)

 

 

我們自己身上帶有的很多觀念,其實都是被洗腦來的,講起來很難聽,但事實用難聽的用詞描述就是如此。我們前面說過,這世界上有幾個人,就有幾種世界觀,那麼誰的世界觀才是對的?

 

每個人在不同角度、不同人生經歷,當然對於對錯的定義會有所不同,所以沒有什麼對不對,只有差異罷了。那我們自己深深相信「對」的事情、「好」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對、那麼好?也許換個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當我們深信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知道那與事實也許是無關的,心態一轉換,世界當然就變得不一樣。

 

然而這個轉換,就必須靠我們自己去創造。當每次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得告訴自己事情不如我們感覺的那樣(但並非否定自己有的感覺,感覺是真實存在的,但感覺並不等於事實)。

 

例如當我們站在人群面前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以為大家都在評論自己,這時候我們必須告訴自己「大家最關心的是自己,不是我。」

 

 

當我們心中有創傷的時候,通常心中的感覺都不是屬於大部份中立客觀的事實,這邊的洗腦不是要大家去變成一個什麼事情都充滿正面能量的人,而是去學習把事情「中立化」。

 

也許有些人會評斷你,這一定有可能,但大部份的人只是在想下一餐要吃什麼,或是在煩惱其他自己的事情罷了,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

 

2. 學會切割

 

我們要學會不要把所有事情的歸因都放在自己身上,再強調一次,世界不是繞著我們轉,每一個人的觀點、評論、喜好,都跟他們本人與本人的生命經歷有關,與你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當一件讓你不開心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學習不要認為那就是「自己」,那是「自己」的延伸,習慣累積而成的結果,只要改變習慣,就能改變結果,所以能夠改變的事情,都不算是完全、無法改變的「自己」。

 

這邊的學會切割,並不是要你去逃避責任,我們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做一件事情刺激到別人,總會有相對應的結果出現,不論結果對你來說是好是壞。

 

如果我們想要去追求我們想要的人生,當然還是要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一直給自己帶來不方便,但切割的意義在於,我們不把事情想成「這就是我」,因為如果這是你,你也不可能會選擇改變。

 

而是「自我的延伸」,甚至我們可以把它命名,想成是我們扮演的其中一個角色、面貌,就更容易與自己的問題相處。

 

3. 不要想,做就對了

 

我們前面有說,即使我們的「成功模式」帶給我們後續可能在同儕、社會中的諸多不便,我們還是會依照我們習慣的行為模式去做,因為那才會帶給我們「安全感」,即使這安全只是「感覺」,而並非真的「安全」。

 

我們從小時候的記憶中與情緒連結,「情感上知道」的「安全」並非現實中真正的安全。

 

所以當我們真的想要對生活有一些改變的時候,心中總會浮現的一些恐懼的聲音,如果我們讓它存在太久,那些聲音更會無法揮之而去,就更無法做出任何改變。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想,做就對了」。我們要改變之前的行為模式,不管這個行為模式跟以前有哪些不同,我們做了才知道到底是好還是壞,所有事情嘗試了才知道這件事情對我們自身的影響與感覺是如何。

 

但如果不去做,我們永遠會在同樣的陰影當中。如果你害怕狗,與其去想一些「如果我養狗我養的狗還咬死我」這種想法就免了,不要任何思考,就去養一隻就對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我們可以一邊行動一邊修正,沒什麼好怕的。

 

我們能夠了解的人的範圍,也取決於我們這一生中接觸了多少這類型的人,跟看了多少事情、眼界有多大。

 

因為大部分的狀況,我們無法完全同理他人,我們都是用自己生命類似的經驗,去想像對方的位置與感受,我們沒有經歷過或是看過的事情,是沒有辦法去用思考了解的。

 

所以我們才需要去增廣見聞、多看看世界、多聽其他人的想法、多觀察,真正的拓了展了「自己」,才能夠真正地去「讀人」。

 

延伸閱讀

 

個性不是導致你失敗的原因 你當下做了什麼決定才是

 

被困在自己第三者的牢籠 該如何自處?

 

別奢望用交友APP能有浪漫愛情 妳的主場還是在現實中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我們期望藉由兩性知識的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生活更自在快樂,並且得到情感上的自由、與更多的選擇權。更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每個不管是讀者還是學員都能夠透過AWE提供的服務,歡喜充滿地解決問題與痛苦,並更提昇自我。甚至能夠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