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2
  • Feb
  • 2018

失意時,讓閱讀餵養你貧瘠的靈魂!

作者 空白鍵

2018/02/02 17:34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雖然輪廓、大小、重量各異,但是悲傷的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在《第13個故事》裡,短短的一句話讓人明白,對於每個人來說,悲傷都是「絕對值」的存在,需要給予的是尊重與理解,而非將他人的悲傷當成「比較值」,拿來跟所謂「更慘的境遇」相比,進而貶低或甚至否定他人悲傷的權益。
 

  •  閱讀帶給我的A-ha Moment

  
記得在高中時代,生命經驗太淺薄,無力從情感泥淖中自行爬出,當時在FB敲的是一段段的無病呻吟,臉上寫的是一張張的愁眉苦臉

 

直到一位恩師看不下去後把我抓去開導,在診斷我的病況後為我開了一帖藥方:蔣勳的《孤獨六講》跟《生活十講》。

 

當時,心底對情感的執著與過度依賴,在看到書中的一句話後轟然炸開:「每個人生命裡愛的支點要多一點。支點就是你所倚靠、你的愛賴以支撐的對象。

 

在物理學當中,物體如果只有一個支點,是很不穩定的;就像一座高大的建築物,地基要有很多支點支撐才能平衡、才會穩定。」

 

這句話讓我對「愛的平衡」有了新的見解,我嚐到的不僅是一段感同身受,更是一段在執迷不悟後的豁然開朗。
  

  •  閱讀,讓生命的厚度得以延展

 

 
在電影《一 一》裡有一句對話:「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我們在電影裡面得到的生活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的雙倍就是了

 

比如說殺人,我們沒有殺過人,可是我們都知道殺人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有過好幾次各種殺人的經驗,這就是我們在電影裡面得到的。」

 

把台詞中的「電影」替換成「書籍」,亦是相通的。

 

不論是電影,還是書籍,這些故事帶給我們的經驗是彌足可貴的。

 

在《我可能不會愛你》一劇上映後,很多的癡情男會把自己的角色投射在李大仁身上,對友情跟愛情的矛盾,想更進一步的發展卻又怕從此斬斷了十多年的交情,這些糾結跟苦澀成了「李大仁們」最好的同理跟慰藉

 

 

在《車輪下》一書中,
天資聰穎的漢斯,從小背負著眾多人的期望,無形的壓力逐漸將他吞噬,最終在僵化的教育體制下扼殺了天才,讓漢斯埋沒於車輪底下。

 

同處升學壓力下的莘莘學子,很多人在書中看見了自己,也再三警惕:千萬不要成為下一個漢斯。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裡提到:「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沒有比較的基點,因此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何種選擇更好。

 

我們經歷著生活中突然臨頭的一切,毫無防備,就像演員進入初排。」

 

即使一切的生活都是初排,即使在生命的「有限」跟「不可逆」的限制之下,我們仍可用閱讀來填補生命的空缺,自由徜徉在別人的故事裡,把他人的酸甜苦辣積累成自己的人生閱歷。 
  

  • 這輩子最不該戒掉的,是讀癮

 

 

在中國的「知乎」平台看到了一串很有意義的問答:

 

有人問說,我讀過很多書,但大部分都被我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閱讀就像是小時候吃過的很多食物,再也記不得自己吃了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跟肉;有些好書讀了就像打了疫苗,在經歷重重難關時你以為自己內心強大,其實,是這些疫苗早已默默地為你提供了抗體。

 

閱讀,開啟了一段段的自我對話,進而瞭解自己,看見自己。閱讀,是一段在沈澱跟反芻後,不斷覺知與重生的珍貴歷程。

 

在大量啃食書籍來度過一次次的困境後,幡然體悟:書籍是一劑療效俱佳的藥帖,匯聚了幾千年來古今中外的古人智慧,不論是失戀、夫妻失和、職涯徬徨、孤單寂寞覺得冷等都能對症下藥,是最能一勞永逸的獨門秘方,更是精神上最可信賴的救贖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空白鍵

25歲的貪吃胖妞,看似披著商人外衣,骨子裡卻流淌著詩人血液。嗜愛書籍、電影,以及解剖人性的陰暗面,至今仍咀嚼不出什麼人生大道理來,卻吃出了小腹一坨滿是油。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