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9
  • Jan
  • 2018

影/關於香港友人口中「有教養的台灣人」──善良是一種選擇。

作者 換日線

2018/01/29 10:46
▲圖片來源/轉自換日線

(作者/《換日線》TingS/祖巴拉的珍珠:來自1993,台北人,愛文字,愛音樂,愛曬太陽,理想的日子是細細刷牙,慢慢洗澡,好好睡覺(與小被被),靜靜生活。)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個「街頭實驗」的影片,一位路人手中的整袋橘子灑落一地,測試路過的行人會不會幫忙撿起,這位實驗者分別在台灣(台中)、香港、澳門、中國(珠海)進行拍攝。

 

實驗結果是:在中國,大部分的人都視若無睹地離開;在香港,少部分的人會幫忙撿起;在澳門,主動幫助的人比例比香港再高一些;而在台灣,幾乎每一個路人都停下腳步,主動幫忙撿起橘子。

 

影片下方,有不少台灣網友的留言。很多人表達,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舉手之勞」,根本不會多想什麽,就跟吃飯睡覺一樣簡單,更沒理由不停下腳步,花幾秒鐘幫忙撿起掉落的物品。

 

 

這影片,讓我想起前陣子在香港旅行的小插曲:

 

 

半個月前和朋友們在香港的海港城閒逛,我們邊走邊聊天,眼角瞥到前方——有位老奶奶拉著一個沈重的行李箱,背對著樓梯,一次一階慢慢地往上爬。

 

假日的商場裡人來人往,熱鬧得很,不論是遊客或是當地人,好像到了香港就會自動切換成競走模式,每個人腳步都特別急、特別快,而老奶奶拉著重量遠超過她能負荷的程度的箱子,默默地為了幾層階梯,花上大把的時間。

 

我和男友走在朋友們的後面,下意識就去幫老奶奶把行李抬到階梯上,老奶奶表情很驚訝,怯怯地說了聲謝謝。

 

而等到我們幫忙完畢,趕上朋友們的隊伍後,其中一位在香港擔任國小老師的朋友,一臉佩服地說:「你們台灣人,真的都特別有教養。」

 

●香港友人口中「有教養的台灣人」

 

隔天晚餐時,她告訴我,她的同事到台灣玩了一週的心得是:「台灣人非常有教養」,身為國小老師的她們,深知從小教育的重要性,也私下討論、研究「該如何教出這樣的學生」。

 

 

我受寵若驚地請她舉例說明。「像是你們等公車、捷運時會好好的排隊,當然,香港人也會排隊,但是車子來了之後,香港人會趕著上車,不像你們多半會等車裡的人都下車了,再依序上車,」她說。

 

而她也觀察到,在台灣街頭,很多人會注意到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進而提供幫助,例如扶老人家過馬路、幫忙撿起散落一地的物品、主動關心遇到車禍的人士,詢問需不需要幫忙、在各式交通工具上主動讓座給年長者以及孕婦⋯⋯等。

 

「但是在香港,這種情況就比較少見」,她以一種惋惜的口吻如是說。聽完之後,我開玩笑地回她:「哎,台灣人生性就比較雞婆嘛」,但同時在心裡,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所舉的例子,對我而言都不是什麼太特別的事,在台灣時,上述這些行為每天都發生在生活周遭,所以大家總認為理所當然。但我們所習以為常的「隨手之勞」在出了台灣之後,竟換來別人如此真誠的讚美和發自內心的欽佩。

 

我不知道台灣人這種「熱心」、「愛幫助人」的個性究竟是從何而來,可能跟從小的教育有關?跟民族性有關?也有可能因為被社會風氣耳濡目染而成?

 

 

雖然我們常自嘲自己就是比較「雞婆」和「愛管閒事」,但在我看來,我認為這是一種「心地善良」的表現。

 

●一個互助互信的社會,正是由這些良善的舉動一點一滴地構成的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曾說:「聰明是一項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和選擇不同。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則頗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會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第一次聽到這段話,是在學生時期,那時我心裡想:「什麼時候開始,善良變成一種選擇?」在那樣無憂無慮,也沒什麼煩惱的學生時期,我認為做一個好的人、善良的人是很簡單的,因為人跟人相處只要友善相對、坦誠相待就行了。

 

直到隨著年齡漸長,出了社會、開始工作之後,好幾次親眼見證,小時候大人口中所說「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案例,每每秉持著「人人都是好人」的想法去交心,卻落得「被利用」、「被出賣」的下場。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能體會傑夫・貝佐斯的這段話──善良的確是一種選擇:

 

在網路上、電視上或報章雜誌上,我們也常常能看到眾多資訊和言論,奠基或聚焦在仇恨的基礎上,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們似乎很容易認為這塊土地上充斥著憤怒、無望、陰謀、背叛、言語甚至肢體暴力。

 

不知不覺中,有時候連我們面對陌生人時,也出現了不一樣的態度。

 

然而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同樣地,掉東西時會有陌生人願意追很遠還給你、問路後得到的不是一串方向指引,而是親自帶你去到目的地、大眾運輸工具不管人潮再擁擠,都會有人願意讓座給老弱婦孺──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其實就是如此單純而且美好,這種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心地善良」的最佳典範,而這些幫助別人如同喝水一般自然的人,必定能構成一個以善意為基礎的社會。

 

●保持一顆良善的心,去面對生活中每一次的跌宕起伏

 

去年2017,對台灣來說是很不平靜的一年,我們歷經了:勞基法修法、年金改革、巴拿馬斷交事件、作家林奕含自殺以及她所揭露的社會議題⋯⋯等。

 

我想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台灣都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在追求國際地位、社會和諧、經濟進步、治安良好的同時,我們必然面對很多利益誘惑和認知衝突——

 

但不管世道如何變化,社會如何進步,我仍堅信善良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德。

 

在這塊土地上的無數人們,不是沒見過世面,更不是沒看過社會的爾虞我詐,他們經歷過欺騙與利用,也心知肚明所處的社會離理想還有多遠。

 

但他們還是選擇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在能力所及範圍,盡可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非助長壓迫、對立與仇恨。

 

在嶄新的2018年,無論將要面對多少生活中的艱難,願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時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溫柔地對待他人,終將也會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更新時間:2018/01/29 10:4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