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7
  • Jan
  • 2018

不想變「下流老人」,參考這5個建議

作者 安可人生‧人文‧生活誌

2018/01/17 12:41
圖片來源/Anke安可人生

所謂「下流老人」的一些描述現象,造成台灣社會不小的衝擊。這次有機會趁作者藤田孝典先生來台之際,針對「下流老人」的特徵跟日本特有的社會文化的關連性,做了一次深度對談,揭開表象之下真正的意涵。

 

 

相同的議題有其時代的共同性,但也因不同的社會環境會有其差異性。

 

低收入的老人每個時代都有,現在的下流老人跟以前的低收入老人,在本質上的不同,除了本身是上班族外,大都是因高齡長壽化引發延伸的問題,例:老年醫療、復健、照護等,及子女工作、健康與生活的不順,這些狀況造成的連鎖效應。

 

最大的問題是,如果生活上一旦陷入困境,周遭沒有可依頼的人,可以支援或幫忙,只能忍!再忍!到最後成為「孤獨死」的預備軍。

 

這樣狀況背後有日本獨特的社會意識、文化情結、民族性格,其中有三大因素揉和成「下流老人」的社會表象:

 

1、人際關係淡薄疏離

 

工作生涯中,以公司為生活重心,家庭、小孩其次,成為所謂「企業戰士」的工作狂。工作中的上下同事或相關客戶為主要往來對象,沒有時間,也沒有餘裕與工作外的人交往或培養自己的興趣。

 

 

親友之間為了生活,各自努力工作, 大家也沒餘力顧及其它。退休後,工作上的關係沒了,興趣也不知在哪?衍生所謂的「大型傢俱」或「熟年離婚」也是有其源由,不足為奇。

 

2、「自我責任論」的追究

 

當貧困需要救助時,日本社會首先做「自我責任」檢討,因為周遭的人也是用相同的理由檢視。由於自己的不夠努力,才會落入這種慘況。

 

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不敢張揚,大多數人就放棄求助。結果是極度壓抑自己,忍耐再忍耐!不是自殺就是孤獨死!

 

3、「不麻煩他人」的社會文化意識

 

自己的事自己處理,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是日本社會文化中很核心的價值。這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定水準必然的現象,表現在人際關係上的一種權利義務的明確分際,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自我約束行為。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文明法治的社會,它界定了公私人際之間的行為準則,減少了人際之間的不必要摩擦和麻煩,彼此行為的分際,有著社會共識的潛規則,制約了行為分寸。

 

這是它的優點,當然也必然有它的缺點。最顯著的就是人際關係的疏離、冷漠,凡是他人的事就等同不關己之事。下流老人的悲慘狀況,就是最典型的樣態。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悲憫、溫暖的慰藉。

 

藤田先生在訪談中,也提供了五個建議給熟齡族參考:

 

珍惜善待周圍的友人、家人。

 

 

要注意健康。

 

快樂地過有元氣的生活。

 

活用各種資源,利用政府的補助制度。

 

早點建立可以依靠的人際關係。

 

全球性的問題,台灣無法自立於外。台灣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也很可能會發生「下流老人」現象。以台灣的社會結構、人際關係、資源互補等,多元脈絡來對照,未來衝擊力道如何?這仍有待觀察。

 

另外,隨著時代的進展,經濟問題複雜多變, 未來難以預料, 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退休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日本的趨勢提供一個高齡老後現象的借鏡,值得深思,避免淪為「下流老人」,甚至落入「孤獨死」的處境。

 

(撰文 / 李全賢:四年級生,早年遊學日本,日商工作30年的退休族,喜歡研究台灣史典籍、老年心理學與熟齡社會趨勢,興趣是閱讀、旅遊與評論。)

 

延伸閱讀

台灣可能成為下一個「下流老人」社會?

 

更新時間:2018/01/17 12:4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安可人生‧人文‧生活誌

  • 這是一本以熟年健康退休族群為發行對象的人文生活雜誌。它提供一個嶄新的生活提案,有趣的生活內涵,健康的活動取向,讓這個族群享有優質、多元、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期許退休後的人生「安可」再現。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