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海戰爭台灣大哥大地震保險充公武器狄鶯瓦斯火槍宜蘭新神鬼先知郭智輝
  • 搜尋:

    腎臟科 結果共178筆

  • 挑對時間吃很重要!護腎4大食物 「這項」還能加速排毒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近日公開4種醫學研究發現有助護腎的食物,因為據目前醫學上來說,一旦「腎虧」了就沒有回頭路,所以許多人都趕快想遵循建議來補腎。不過江守山提醒,這些護腎的食物如果吃錯時間了,可能無法達到效果。以魚油來說,它和我們吃進的各種油類相爭,所以要得到魚油的抗氧化效果,吃魚油不可馬上吃油炸等高油食物,其他時間也要少油、吃好油。
    2022/08/09 23:33
  • 代謝性肝炎失控中!纖瘦男肝功能受損「B罩杯上身」 醫曝四大併發症

    衛福部日前公布110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蟬聯榜首,而十大癌症死亡率中,肝癌則連續42年排名前2名。肝病危脅國人健康,國內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邀集專家討論「肝臟機能」受損的徵兆,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如有男性女乳化,要注意可能是肝腎受損警訊。而近年飲食西化影響,國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大幅成長,也恐讓代謝性肝炎成為未來主流肝病。平日護肝保養,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建議,可以攝取富含Omega-3的魚類;資深媒體人許聖梅,則會補充含「白蔘」的保健食品,忙碌工作中養出好肝。
    2022/08/03 00:00
  • 男子胸部飄惡臭!檢查驚罹患乳癌 醫揪「1飲食壞習慣」

    出身自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的歌手朱俐靜,2020年診斷出罹患乳癌,積極抗癌2年仍不敵病魔,3日過世,享年40歲。消息一出,令親友與粉絲悲慟不已,也使外界再度重視乳癌的相關衛教知識。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年有一萬名婦女罹患乳癌,事實上,乳癌並非女性專利,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男性也會得到乳癌,尤其體重過重的人更是高危險族群。
    2022/07/06 12:48
  • 別把飲料當水喝!醫曝1患者勿喝冷飲 嚴重恐影響心肺功能

    炎炎夏日來襲,許多人一天皆會來上數杯手搖飲來解渴。不過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彥成則表示「這樣喝」很容易把腎喝壞掉,並提醒有腎臟病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不能將冷飲當成水一般飲用,最嚴重還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而死亡,需多加注意。
    2022/07/02 15:03
  • 國三不發育!詭異藥草吃3年 他帶女友「激戰整天」嚇壞媽

    病急也不能亂投醫!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有位媽媽因為擔心兒子到了國三還沒發育,情急之下找到一款草藥讓他服用,最後也順利長出第二性徵,然而開頭雖然順利,之後她卻發現兒子性慾高漲,還因偷摸女同學屁股遭學校記大過,這才讓媽媽驚覺不對勁,趕緊帶他到醫院求診。
    2022/06/27 12:57
  • 飲料、咖啡=水?腎臟醫破迷思:湯湯水水也包含

    水在人體中占了7成,而一般人1天所需的水量也根據體重進行增減。先前有人指出,飲料、茶及酒精飲品不能代替水,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公開一份新研究,幫大家破除迷信,指出無論是食物中的水分,或是咖啡酒精等,全部都是「喝水」。
    2022/06/16 21:47
  • 口罩脫不得了!醫示警:BA.4、BA.5已進入台灣社區

    Omicron新型變異株來勢洶洶,指揮中心13日證實,在機場攔截到5例BA.4、BA.5境外移入個案,為台灣首見,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在臉書發文「不用懷疑,BA.4、BA.5變種病毒已經進入台灣的社區了!」更示警「大家口罩暫時是脫不得的」。
    2022/06/15 08:27
  • 嘴破半年沒好! 醫驚見口中「3色爛肉」:癌症第三期了

    一名50多歲男子嘴巴破半年久未痊癒求診,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透露,該患者嘴裡潰瘍出現3種顏色,且脖子出現硬塊,後來轉科進行切片檢查,被診斷出癌症第3期。
    2022/06/12 14:17
  • 零卡可樂較健康?它比精製糖更毒 研究:心臟病風險提高

    市售飲品眾多,然而可樂是許多人平時或聚餐時,經常會購買的飲料之一。不過為了兼顧健康,許多人在購買時會特意挑選「零卡、無糖」的品項。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則表示,其實這與我們的認知「恰好相反」,因為零卡可樂的甜味並不是來自糖,而是在於3種甜味劑。
    2022/06/06 05:45
  • 怎避免二度染疫?醫「3個字」曝關鍵:無敵星星都是幻想

    國內疫情不斷延燒,確診數字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說,確診者康復後3個月就如獲得無敵星星一般,短期不會再染疫,不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則表示,其實一切都取自於「自身的免疫力」,無敵星星全部都是幻想的。
    2022/06/03 16:20
  • 洗腎者曙光 北榮「關鍵治療」拯救要命併發症

    國內約有12%民眾罹患慢性腎臟病,而需要定期接受透析的人數超過9萬人,透析患者更以每年9千人的驚人速度成長,而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任林志慶研究發現,用低能量遠紅外線能夠有效舒緩長期腹膜透析造成的嚴重併發症「包囊性腹膜硬化症」,降低對腹膜的傷害,提升患者脫水能力,為洗腎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2022/06/02 16:55
  • 月底確診恐破萬 醫列「20樣防疫物資」:溫度計不重要

    台灣疫情嚴重,本土確診數不斷攀升,昨(20)日一口氣新增2386人染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疫情將大規模展開」、「月底恐怕就會破萬」,因應啟動輕症在家照護的政策,許多人也開始準備防疫物資,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列出20樣清單,提供民眾參考。
    2022/04/21 13:50
  • 症狀出現3個月就罹癌!醫警告「這6跡象」小心 4食物排毒

    我們常聽到養生專家說「要排毒」,但到底什麼時候需要排毒呢?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體內累積毒素時常會引起全身系統的發炎與破壞,所以一旦經常莫名出現頭暈、皮膚長紅斑過敏、關節疼痛、焦慮失眠,或是找不出原因的便祕、腹脹,就表示您需要排毒了!
    2022/03/27 16:16
  • 台金針菇驗出致命細菌!4種人吃恐敗血症 1動作秒殺菌

    台灣銷往美國加州的金針菇,竟被驗出含有「致命性細菌」李斯特菌!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臉書發文公布美國官方網站的資訊,指出這批被驗出含有李斯特菌的金針菇來自「彰化縣香菇合作社」批號為#3322。醫師表示,李斯特菌最怕高溫,即使買回來的金針菇有污染,用水洗過後,高溫水煮或炒菜、不要生吃,就沒有安全疑慮。
    2022/03/24 14:51
  • 台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同一批有4.6萬包 流向曝光

    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遭美國到回收,而根據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臉書發文指出,該批金針菇是來自「彰化縣香菇合作社」批號為#3322,食藥署指出,該批產品共計924箱全數外銷美國,但經查來自「彰化縣香菇合作社」的金針菇,超市全聯也有販售;對此,業者緊急回應表示,並無販售同批金針菇,目前也同步自行要求各廠商提供檢驗報告。
    2022/03/22 16:33
  • 千萬別憋尿!醫揭「恐怖後果」警告:恐會猝死

    再怎麼忙,也要記得解尿!心臟科醫師指出,一旦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因為憋尿會使膀胱脹大,細菌可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盂腎炎,甚至出現腎衰竭,影響到心臟,或引發急性心律不整。
    2022/03/20 23:43
  • 吃錯止痛藥險洗腎!醫曝3類服用指南 「這類」患者當心

    電視廣告中的止痛藥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到底要不要「消炎」?腎臟科醫師曝關鍵在於身體狀況是否需要消炎,因為不同成分止痛藥,副作用不同,吃錯可能害人洗腎,尤其國人習慣到藥房買藥,甚至去日本買止痛藥都要當心!
    2022/03/19 15:49
  • 喝火鍋湯小心!醫警告烹煮「超過這時間」:恐喝致癌物

    寒流來了,不少人會大吃一鍋國民美食「火鍋」,但煮湯時間也是關鍵,若是喝錯時間,小心會喝下致癌物。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直言,小心喝下磷酸鹽、防腐劑、亞硝胺等物,喝湯時間相當重要。
    2022/02/19 12:25
  • 小六胖弟患脂肪肝!媽曝「都吃清蒸水煮」醫聽菜單傻眼了

    飲食和身體健康狀況息息相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曾有一名就讀小六的男童,因為體重飆破80公斤被帶到診間,媽媽表示兒子明明已經戒掉油炸物,只吃「清蒸水煮」的食物,但體重卻持續上升,醫師抽血後發現男童已經是中度脂肪肝,追問之下才得知,男童平時的清淡菜單竟是水餃、湯包及酸辣湯,讓醫師聽了頻頻搖頭。
    2022/02/07 22:05
  • 狂嗑2海鮮隔天視力模糊 眼睛「梗塞型中風」送醫

    今年(2022)春節有9天連假,圍爐團聚免不了大魚大肉,如果都放縱沒有控制飲食,恐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真實經歷,平時控制得都還不錯,沒想到大年初二就去掛急診,細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過度暴食海鮮,導致眼中風。
    2022/02/05 12:33
  • 年菜隔夜吃恐致癌!醫警告「這4菜」別加熱 青菜竟最毒

    大家是否都一樣,年菜都是一吃就是3天起跳,不斷加熱重覆再變新花樣端出來,但千萬要小心,可能吃多了會傷害身體。對此,腎臟科名醫洪永祥直言,4種年菜別反覆加熱,小心可能吃進致癌物。
    2022/02/02 13:17
  • 陳時中鬆口「做好共存心理準備」 大老批防疫7矛盾現象

    曾任腎臟科醫師的前立委沈富雄,近來頻頻針對疫情大膽諫言,繼先前提出打第三針不如直接得Omicron、「清零Omicron是一場奢侈、浪費、無厘頭的鬧劇」之後,昨(18)日再分析官方作為有7大矛盾之處,「台灣正走在清零Omicron的十字路口上。」
    2022/01/19 07:47
  • 打第3劑不如直接染Omicron?醫揭終結病毒可能性

    Omicron變種病毒從桃機入侵社區,本土群聚案例連環爆,曾任腎臟科醫師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大膽直言,Omicron已明顯流感化,「打第三針不如直接得Omicron」,只有離經叛道才能與病毒共存。對此,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達不同看法,「我才不相信,打第3針不如直接感染Omicron的神話。」
    2022/01/14 07:43
  • 主張「不打第3劑」 沈富雄:染Omicron一勞永逸

    桃園群聚案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今(12)日新增4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92例,後者再創國內紀錄新高。全台掀起「加強劑」搶打潮的同時,擁有腎臟科醫師背景的前立委沈富雄卻主張,「打第3針不如直接得Omicron!」並解釋原因,雖然要付出有限代價,不過是一勞永逸的作法。
    2022/01/12 16:17
  • 避免洗腎吃清淡就好? 醫曝「3大招」防範

    現代飲食不少人偏好重口味,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也常聽到彼此勸戒「不要吃太鹹,小心洗腎」,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提醒,雖然避免重口味、防範洗腎是好事,但對於腎臟健康需留意的不單單只有偏鹹的飲食。
    2021/12/23 20:5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