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桿菌 結果共949筆

  • 吃生菜近百人中毒 大腸桿菌疫情擴大

    美國衛生官員今天說,民眾吃生菜感染大腸桿菌的疫情擴大,全美22州目前共98人感染,相較一週前幾近翻倍。當局呼籲民眾勿食蘿蔓萵苣,並持續調查肇因蔬菜產地。
    2018/04/28 10:17
  • 太依賴陸產泡菜! 韓祭「振興計畫」救市

    提到韓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泡菜,甚至還順利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想到的是這麼具有代表性的東西,現在居然都來自大陸,根據韓國海關最新貿易數字,2017年進口27.5噸泡菜,當中99%是大陸生產的,原因除了口味差不了多少,價差好幾倍,還是大陸泡菜能夠佔據韓國餐桌的主因,為了解決這樣困境,韓國官方發布泡菜產業振興綜合計畫,目標2022年將國產泡菜比重提高5%以上,還要制訂類似牛肉的等級制度。
    2018/04/16 12:36
  • 找到大腸癌元兇了!這「2種菌結伴」作怪導致

    台灣的罹癌人數不斷創新高,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0年,成為國內癌症死因之首!而過往熟知「少纖維、多油糖」及嗜吃加工肉品、紅肉,會增加大腸癌風險,但其實大腸癌會找上門,跟腸道菌相變惡劣脫不了關係。而到底是什麼「壞菌」在作怪呢?最新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份報告已解開部分謎團。
    2018/04/14 11:05
  • 綠膿菌噬腸 男嬰38天開12次刀救回命

    高雄一名男嬰感染綠膿桿菌,到院的時候已經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肚子腫脹像一顆西瓜,當下醫生評估存活率不到1成,但是醫療團隊不放棄,小男嬰住院38天開了12次刀,不斷地切除腸子以及縫補腸道,成功救回了孩子一命。
    2018/04/13 13:53
  • 傳男童打六合一疫苗致死 疾管署澄清

    一名9個月大男童日前感染綠膿桿菌致敗血症過世,家屬質疑與六合一疫苗有關。疾管署今天澄清,通常打完疫苗2天內就會出現症狀,但男童3個月後才有症狀,呼籲家長安心施打。
    2018/04/12 13:20
  • 童疑打六合一疫苗敗血亡 疾管署:排除相關

    打6合一疫苗卻疑似造成孩子過世,是多麼大的傷痛!蔡媽媽控訴,去年8月她帶9個月大的兒子去打6而一疫苗,後來打疫苗的大腿先是出現腫塊,後來擴大、發黑,最後因為感染綠膿桿菌引發敗血性休克,導致孩子過世,懷疑可能就是打疫苗害的!因為醫生也說6合一疫苗用的雖然是死菌,但也不代表沒風險。
    2018/04/11 20:01
  • 年節清洗愈掃愈髒? 菜瓜布、掃把得定期清

    過年就快到了,很多人會進行居家清潔。專家也提醒像菜瓜布、掃把可能會愈掃愈髒,實際做實驗發現放置2天的菜瓜布測出微生物,擰出的水也測出大腸桿菌跟微生物。專家建議菜瓜布最好使用過就擰乾放置陰涼處,避免滋生細菌。
    2018/02/01 18:15
  • 1顆蛋藏3萬菌 「這樣做」細菌只剩不到1%

    雞蛋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D、E等豐富的營養價值,以成為現代人每天必須攝取的食物之一,但當心錯誤方式吃下肚,細菌入侵身體恐造成發燒、腹部絞痛、腹瀉等症狀!
    2018/01/15 23:49
  • 以為「半年拋」半年不用拿下 男連戴5個月隱眼險瞎

    俗話說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萬一一不小心受傷可就不好了!大陸一名男子日前眼痛到院求診,醫生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竟然以為「半年拋」的隱形眼鏡是整整半年都不需要拿下來,直到眼睛被綠膿桿菌感染才就醫,險些失明。
    2017/12/21 21:13
  • 希臘新年度預算 將進入「後紓困時期」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民眾負擔不起高額支出,轉而會選擇較低的消費,像是沒錢整形、消費名牌服飾,就買支口紅讓自己感覺變漂亮,也就是所謂的「口紅效應」,這個情況現在出現在希臘,不少民眾熱衷於打肉毒桿菌、玻尿酸,追求低成本美麗。因應債務危機,希臘多年實施緊縮政策,第三輪援助計畫也將在明年8月結束,好消息是國會審議新年度預算,預計財政盈餘超出目標,宣示將進入後紓困時期。
    2017/12/21 21:06
  • 直擊法拉利姐黑鮑魚堡地板料理 大腸桿菌群爆表

    話題女王「法拉利姐」張婷婷,這次扮演起美艷廚娘,開著餐車賣起獨家研發的黑鮑魚包香腸堡,日銷2千份,孰料人紅是非多,多次遭人檢舉違規擺攤,「森77」嗆要賣車收攤,但本刊抽驗她販售的香腸堡,發現大腸桿菌群嚴重超標,專家說吃了恐會上吐下瀉,若不及早收攤,未來難保不會官司纏身。
    2017/12/17 19:37
  • 竹市衛生局抽驗生菜食品 2件不符規定

    新竹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日前針對轄內連鎖超商、餐飲業及販售業,進行生菜食品抽驗,初驗結果有兩件檢出大腸桿菌群超標,已要求業者下架,並輔導業者改善複驗。
    2017/12/17 15:43
  • 泳池細菌多 游完這些地方一定要清潔!

    「運動之王」游泳能避免常規運動可能會對人體關節造成的損傷,但由於游泳池的水多為連續使用,大腸菌群等病菌易大量繁殖,再加上池中清潔多採用加氯或迴圈淨化來保持水池衛生,氯氣的濃度也不斷增加;人游泳時脫落毛髮、鼻涕、汗液,甚至尿液等雜質帶入水中,造成游泳池裡不僅有病菌還有許多對骯髒的雜質,因此運動後的清潔和保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2017/12/14 14:31
  • 軍購大漏洞/圖利廠商?砸7.5億換來「問題」偵檢車

    國防部化兵處招購的13輛生物偵檢車,遭爆高機敏的生化空氣微粒濾芯驗收不實,並可能涉及偽造、變造甚至流向他處,事實上偵檢車去年也傳出無法偵測小於PM5的微粒,面對炭疽孢子、肉毒桿菌等生物戰劑,幾無招架之力,價達7.5億元的偵檢車「零零落落」,爭議四起。
    2017/12/12 09:27
  • 泡奶水溫很重要 攝氏70℃才能殺菌

    法國奶粉疑受沙門氏桿菌污染,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今天說,奶粉應以攝氏70℃水沖泡,放涼到30餘度時給小孩食用;醫師黃璟隆則建議,泡牛奶前要先洗手。
    2017/12/11 14:24
  • 還在水洗「生雞肉」?當心「沙門氏桿菌」吃下肚

    不少媽媽們從市場買回來的雞肉,會怕不乾淨而拿去水洗,專家表示,肉品不要用水沖洗,避免生雞肉上面的細菌四散沾附到其他食物與用品,令人誤觸誤食而感染,造成食物中毒。
    2017/12/04 18:06
  • 快訊/抽5家丼飯業者! 皆未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最新消息,10月底周刊報導,知名日式料理丼飯店,被驗出大腸桿菌群、跟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而台北市衛生局抽驗結果發現,這幾家業者都沒有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只有其中2家,包括八坂丼屋ATT 4 FUN店的「超值海鮮丼」,跟定食8康寧店的「豪華海景丼」,被驗出大腸桿菌群超標,衛生局也要求業者要限期改正。
    2017/11/20 09:11
  • 「生干貝」饕客愛!口感鮮甜 醫師建議先烹調

    持續追蹤進口干貝種類多,部分標榜可生食等級,有業者會自行送SGS檢驗有毒物質與大腸桿菌數,醫師建議海鮮最好還是經過烹調煮過;實際到日式料理店,師傅也示範兩種不同干貝料理,生食可以做壽司,熟食可以做成焗烤,都有不同風味。
    2017/11/13 18:45
  • 始源愛犬涉咬傷人致死 檢方判決罰金出爐

    韓國男團Super Junior成員崔始源日前傳出家中愛犬Bugsy咬傷金姓鄰居,導致引發敗血症身亡,引起批評。雖然近日金男血檢報告出爐,證實死因與綠膿桿菌有關,感染途徑難判定,首爾江南區檢察廳仍對崔家寄出處罰通知書,開罰5萬韓元(約1450元台幣)。
    2017/10/25 20:01
  • 快訊/衛生局稽查連鎖丼飯 「衛生缺失」令改善

    平面媒體報導國內5家連鎖丼飯,檢驗出大腸桿菌超標,及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北市衛生局今天進行稽查抽驗,預計14天後檢驗結果出爐,但在稽查現場發現八坂丼屋(ATT 4FUN店)、百八魚場(西湖店)、瞞著爹(內湖店)、築地鮮魚(重慶店),均有部分衛生缺失,已令限期改善,否則將以食安法開罰6萬到2億元。
    2017/10/25 16:19
  • 連鎖生魚片丼飯爆菌數超標 衛生局:將稽查

    有民眾吃了平價生魚片丼飯,造成腹瀉,進而向壹週刊投訴,平面媒體也進一步購買五家連鎖業者的生魚片丼飯,進行檢驗,結果驗出大腸桿菌超標,以及不得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只不過非官方檢驗,送驗過程無法掌握,業者針對檢驗結果不予回應,表示都有自行送驗,衛生局前往稽查,也發現部分業者衛生環境有缺失,另期限內改善。
    2017/10/25 12:20
  • 週刊踢爆「連鎖生魚片丼飯」 菌數超標

    壹週刊自行送驗五家連鎖生魚片丼飯,檢驗微生物情況,結果發現,有業者遭驗出大腸桿菌,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7/10/25 10:33
  • 治療偏頭痛 肉毒桿菌素成新選擇

    慢性偏頭痛是不少人的困擾,衛生福利部在今年通過肉毒桿菌素可以用於治療慢性偏頭痛,將成為患者的另一項選擇。
    2017/10/22 10:02
  • 旅客攜300瓶肉毒桿菌闖關  藥事法函送

    一名韓國籍旅客入境桃園國際機場時,被發現手提行李中夾藏300瓶注射用肉毒桿菌素,經海關稽查發現後,依違反藥事法函送檢方偵辦。
    2017/10/12 17:34
  • 上廁所不要滑手機! 手機恐比馬桶髒5倍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很多人連上廁所都要滑手機,不過要小心,可能會不小心沾到病菌,因為大腸桿菌可以穿過衛生紙沾染到手上,如果你又滑手機,等於把病菌帶在身上到處走。
    2017/10/04 23:1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