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顏瑞瑩混凝土車大里白冰冰虛擬幣無農藥蔬菜端午節綜藝一級棒徐巧芯氣爆
  • 搜尋:

    共存 結果共928筆

  • 新加坡拚接種率「與病毒共存」 7成兒童完整施打

    新加坡推行「與病毒共存」,持續推動COVID-19疫苗接種,依新加坡官方數據統計,12歲以上人口疫苗覆蓋率超過9成;截至24日,5至11歲兒童的完整接種比例已達70%。
    2022/04/29 18:51
  • 《原子少年》確診恐增至46人 選手「輕微發燒咳嗽」與病毒共存

    《原子少年ATOM BOYZ》昨(28)日官方發出聲明,21日開始有選手身體不舒服接受快篩和PCR,到今日為止已經有32位選手和10位工作人員確診,藝人木木也染疫。另有3位快篩陽,已進行PCR,若也都呈陽性的話,全團隊將到達46位確診;目前導師Ella、周湯豪、坤達及田一德快篩及PCR檢測後都陰性。
    2022/04/29 15:27
  • 邁向與病毒共存! 陳建仁秀3張圖點出「1策略」

    隨著本土疫情日漸嚴峻、確診數不斷攀升,民眾的恐懼也油然而生。對此,前副總統陳建仁就點出1關鍵,表示「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
    2022/04/29 08:22
  • 有片/麻疹經驗可複製? 專家:新冠病毒變異快、疫苗難一勞永逸

    台灣疫情升溫,確診人數直線上升,現在各國都開始要與毒共存,美國防疫專家佛奇就提出,麻疹病毒達到群體免疫經驗,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都是由空氣傳播、感染力也強,不過醫師也分析,因為麻疹疫苗接種後可以有效防堵病毒,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疫苗接種只能達到降低重症率,恐怕只單靠疫苗就要終結疫情,難度比較高。
    2022/04/28 23:01
  • 終於能盛大過節 巴西及荷蘭與病毒共存

    全球許多國家,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像是巴西睽違兩年,重新舉行盛大嘉年華,荷蘭知名的國王節活動,同樣隔了兩年才回歸。亞洲部分,新加坡擴大解封,去購物中心終於不用出示接種證明,還有菲律賓和尼泊爾等,陸續迎來外國遊客。就連曾經單日數十萬確診的美國,都宣布脫離大流行階段,只是仍強調不代表疫情結束,因為兒童確診還是有上升趨勢,但認為下階段防疫,會更聚焦疫苗和治療上,擴大研發採購口服藥物。
    2022/04/28 22:25
  • 歐盟逼8成人口染疫!估達3.5億人 不再普篩通報

    台灣疫情才要起步升溫,歐美現在宣布疫情進入新階段,歐盟估計人口六到八成,都曾感染新冠肺炎,接下來要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但呼籲需持續加強疫苗接種。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佛西也說,美國疫情進入較可控的階段,但大流行還沒有完全結束,顯示下一個階段要著重管控病例和住院人數,因為新冠仍是個持續突變、無法預測的病毒。不過許多國家在關了兩年多後,等不及大解封,荷蘭萬人上街慶祝國王日;尼泊爾則慢慢開始看到外國觀光客回籠。
    2022/04/28 19:57
  • 解封後疫情持續趨緩 南韓擬5月「室外摘口罩」

    南韓宣布解封「和新冠共存」之後,確診規模持續趨緩,目前已將新冠肺炎,視為和結核、水痘同等級的「二級傳染病」;文在寅政府鬆綁防疫,現在更積極推進「社區新冠照護」,確診者能就近接受診療和領口服藥,而最快5月份確診甚至不再需要隔離。最新消息更傳出,南韓中央已經拍板,最快5月初解除室外口罩令;不過南韓新舊政權將在5月10日交接,準總統尹錫悅交接團隊,公開「新冠百日防治指南」,明顯和文在寅政府不同調,南韓的解封之路,可能還有變數。
    2022/04/28 19:54
  • 人人搶快篩!他點破職場暗黑現實 「先篩根本白癡」上班族淚推

    國內新冠疫情爆發式的成長,現在防疫方向往與病毒共存施行,陸續出現居隔「3+4」、家用快篩實名制等決策,然而也因為新政策上路,開始出現不少亂象。有網友就分享,他快篩兩條線後就趕緊去急診想驗PCR,不過發現當前急診已經塞爆,公司也大動作清消,讓他質疑2年以來準備的篩檢量能,直指一定還有更多的「黑數」,不過有另外的網友就分析了職場哲學認為「自己先跑去篩的,根本是白癡」其中原因曝光。
    2022/04/28 17:43
  • 新加坡取消多項防疫措施 開放邊境拚「最忙機場」

    新加坡自26日起,取消多數防疫措施,包括解除聚會人數限制、取消社交距離、允許所有員工返回辦公場所工作等,並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從橙色警示調降為黃色,當地衛生部表示,這可說是朝向「與病毒共存」的里程碑。TVBS記者劉亭廷今(28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姝叡線上訪問表示,「除了鬆綁許多措施外,目前新加坡已開放『完整接種者』入境免檢測,主要是因為做為亞洲金融中心及交通樞紐,新加坡航空業占當地GDP5%,新加坡今年也力拚要成為『全球最忙碌機場』,在他國仍封鎖邊境的情況下,透過『完全開放』來吸引旅客商機,帶動經濟活動。」 另外,新加坡順利從「清零」轉變成「與病毒共存」,在染疫高峰期推出「居家康復」,劉亭廷認為「新加坡能『走在防疫尖端』的關鍵就是『疫苗覆蓋率』,而在去年底至今年初時,當地單日確診數一度突破兩萬,外界人心惶惶,但政府並未因此動搖,反而是準備更多配套措施,力拚與病毒共存。」劉亭廷補充「但其實新加坡並非完全放寬措施,在中、重症病患過多,造成醫療量能負擔時,政府就會祭出措施來管控疫情,這樣能縮能伸的治理方式,也讓新加坡現在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階段。」
    2022/04/28 15:47
  • 疫情間「10名人」口誤挨轟! 愛莉莎莎、范瑋琪也入列

    隨著今(2022)年四月國內疫情急遽升溫,本土每日確診數字突破千例,家用快篩試劑也供不應求,不過相比去年民眾搜刮物資、不敢出門的警戒狀態,今年疫苗施打普及、國人具備正確防疫觀念,不論是防疫政策、清零還是共存都能據理力爭。
    2022/04/28 15:10
  • 他細數「3大現況」 怒批陳時中:想選市長快辭職

    台灣疫情延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喊出「與病毒共存口號」,許多縣市也都跟進實施。不過每日確診人數紛紛破千,今(28)日甚至破萬人,取消實名制、快篩劑買不到等社會現象,甚至擠爆醫院急診室驗PCR,讓林士峰藥師看不下去,在臉書發文痛批「如果陳時中想選市首長,應該盡早辭職」。
    2022/04/28 14:58
  • 自主防疫很重要!前台大醫拋「6原則」:1族群躲好躲滿

    本土確診數持續攀升,今(28)日傳出可能飆破萬例,台北市長柯文哲預測,3週後染疫人數將高達50萬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疾呼,中央和地方很多防疫規定會一直滾動式調整,大家毋須過度驚慌,這是往共存的路上必然有的狀況,請淡然處之,不要動不動就跑去急診做PCR,不要為了買快篩去大排長龍的排隊,「從現在開始,自主防疫很重要。」
    2022/04/28 13:08
  • 有片/台灣與病毒共存「武器」在哪? 疫情減災靠疫苗、快篩、藥物

    國內疫情快速升溫,防疫指揮中心期盼人民自主應變,不過現在快篩、藥物、疫苗什麼都缺,就怕民眾打不過病毒,導致醫療量能超過負荷。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期拋出了「軟性封城」,表示台北市專責病房的1400張空床數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被確診者占滿,將會啟動所謂的「軟性封城」,也就是類似去年禁止內用和遠距上班上課的三級警戒,希望透過減少人流活動,有效減少確診者。
    2022/04/27 22:46
  • 柯文哲拋「軟封城」禁內用 網掀戰打臉:說好的共存?

    國內疫情嚴峻,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必要時將考慮採取「軟性封城」,引起民眾議論,今(27)日他解釋軟性封城的定義,指出就是類似去(2021)年實施的三級警戒,包括停止餐廳內用、停課等,結果消息一出掀起PTT網友論戰,更有人酸「還以為Delta來襲。」
    2022/04/27 20:54
  • 台人分析「日怎與毒共存」 設發燒門診、擬摘口罩

    台灣朝向減災之路,勢必要與病毒共存,從居隔縮短至「3+4」後,也讓外界關心是否會持續鬆綁,像是旅日作家劉黎兒,就分析日本與病毒共存之路,除了醫院設「發燒門診」供民眾免費PCR外,也提到日本頻頻釋出「摘下口罩」的計畫,讓外界好奇台灣是否也會跟進?對此,陳時中也鬆口說,未來會從剛性要求、走向軟性規範,但時間點沒確切說。
    2022/04/27 20:09
  • 男性注意!他確診後「GG縮水」4公分 醫證實:不可逆

    全台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本土確診人數持續攀升,許多罕見症狀也隨之而來。美國近日就出現一起特殊案例,一名男子稱他確診後陰莖縮短了1吋半(約4公分),醫師則證實「新冠陰莖」確實存在,且「無法復原」;據統計,確診男性中,有5%的人會出現睪丸或陰莖萎縮,另有15%的人會出現性功能障礙。
    2022/04/27 15:04
  • 越南自認生活恢復正常 可望取消國內健康申報

    越南衛生部長阮清龍(Nguyen Thanh Long)表示,越南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做為疫調使用的健康申報將取消。
    2022/04/27 13:06
  • 柯文哲估「年底逾4百萬人染疫」 專家提數據反駁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26日宣布,即日起將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時間由10天減至3天、7天的自主管理改為4天的自主防疫(出門前需快篩陰性)。藉此維持防疫量能,為與疫共存鋪路。
    2022/04/27 12:03
  • 一早收「25則異常訊息」!醫曝前線狀況:與病毒共存了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蔓延,連續近2週單日新增破千例,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今(27)日一早就收到25個異常簡訊,代表又新增25位兒童染疫,直言「不會太驚訝,就是這樣,與病毒共存了」,同時呼籲國人不必恐慌,否則只會癱瘓急診醫療量能。
    2022/04/27 12:01
  • 高喊共存卻政策荒唐 民眾黨批「3+4」急上路無配套

    行政院長蘇貞昌24日召集相關部會討論「居家隔離天數」及「匡列範圍」,由指揮中心提出居家隔離政策將由日前的「10+7」縮短為「3+4」,引發民眾熱議。民眾黨在臉書批蘇貞昌,政策急著上路、但相關配套都沒有,切勿亂衝迷失方向。
    2022/04/27 10:02
  • 打疫苗後能運動?美研究:有助於提升抗體濃度

    台灣走向與新冠肺炎共存模式,不想染疫的話,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儼然成為重要課題。有研究指出,在接種疫苗後運動,能有效提升抗體濃度;另外,平時維持運動習慣,更能減少重症風險。打造良好防護力,就從運動開始。
    2022/04/26 18:22
  • 上海3/28封城快滿月!累計逾50萬人染疫 190人病亡

    上海疫情持續延燒,今天上海市府再度下令,民眾非必要不能出城,對於外界呼籲要跟病毒共存,大陸專家依舊堅持認為,上海新冠疫情死亡率是0.38%,低於香港卻高於南韓,如果隨意放鬆規定,恐怕會造成幾十、幾百萬人死亡,令人難以接受。
    2022/04/26 17:30
  • 「3+4」新制上路 洪子仁:縮短居隔 鼓勵民眾勇於通報

    台灣本土疫情不斷升溫,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布將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政策改為「3+4」,3天居家隔離及4天自主防疫。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今(26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台灣在進入Omicron大規模流行的過程中,須一面避免感染,一面降低影響社會正會運作。而其實部分民眾並不擔心確診,而是不願遭匡列、影響生活,因此現階段應透過縮短居隔時間,來鼓勵民眾勇於通報,才能快速找出社區中隱藏病例,控制感染增加的速度。」 另外,全球多國「與病毒共存」,台灣跟進的時間點為何?洪子仁認為「當這波疫情到達高峰,醫療量能並未因此崩潰,屆時台灣將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型態,並與世界接軌,台灣也可以參考各國防疫,從中觀察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2022/04/26 16:00
  • 將釋重負? 居隔3+4首日陳時中陪總統見藥師

    昨天(25日)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居隔天數縮短成「3+4天」,也算是代表正式"和病毒共存",對於居隔新制,蔡總統前一天也在臉書發文力挺,而(26日)上午兩人就一起在府內接見藥師公會,但就在走進會場前,總統跟陳時中講話講到哈哈大笑!
    2022/04/26 15:42
  • 轟陳時中放火!「不知道會把全家燒掉」她怒譙:夭壽政府

    全台本土確診病例每日暴增上千例,有醫師警告「確診海嘯」還在後頭,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則預估全台染疫率若達20%,即約460萬人確診,屆時就正式走入「與病毒共存」的時機。但前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全台有多少百分比的人會確診,陳時中是可掌握的,怒轟陳時中就如同小朋友在玩火,「這火會把全家燒掉!」
    2022/04/26 12:1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