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 Oct
- 201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換日線》Lucy Chang/矽谷資深女工程師:北一女、南加大工業工程系、賓州大學資工碩士畢業。從小夢想當作家的文藝女青年,一晃眼卻變成在全球菁英群聚的矽谷、打滾了數年的資深女工程師。熱愛美食和旅遊。現在的夢想是環遊世界,踏遍五大洲。)
在公司的休息室裡,我們興奮地討論著下禮拜的聚餐地點。老闆(部門主管)很豪氣地說:「餐廳你們挑吧!我都可以請客!」大家頓時樂不可支,努力思索哪間餐廳比較昂貴、平常捨不得去,剛好趁這次讓老闆帶我們去嚐鮮。
誰知隔天早上,老闆被叫進了會議室。出來之後,只見他神色木然,匆匆地收拾東西、直接回家⋯⋯
原來,他被裁員了!
被裁的,還有「他的老闆」(更高階的大主管),以及好幾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同事。
就算我在矽谷工作這 10 年來,早已親身見證、並「生還」過數不清的裁員潮,面對此情此景,仍然十分驚嚇!畢竟是每天一起工作的人,昨天才談笑風生,今天就捲鋪蓋走人──這種事情無論經歷幾次,仍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震撼。
然而,這就是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矽谷,殘酷而現實,更無比真實的另一面。
這一切,對矽谷人來說,更不過只是「公事公辦」而已(It's just business)。
即使公司業績好,仍然定期裁員的矽谷巨頭
矽谷現在十分普遍的風潮,就是即使公司業績表現良好,仍會定期裁員:「 3 個月一小裁、 6 個月一大裁」,早已經是家常便飯。
裁員的方向有好幾個,包括:
1. 定期裁掉一些年資久遠、薪資福利成本高昂的員工:
這樣公司才能再招一些衝勁十足、薪資相對便宜、「 CP 值高」的年輕員工。
2. 裁掉「部分或全部」的經理職位,讓剩下的經理人一次管理更多人,轉型為更扁平的簡化階級組織 (flat organization with less hierarchy):
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中間管理階層,增加決策速度。以科技公司來說,這樣同時能把權力交還給工程師(empower the engineers),以增加現在矽谷稀缺、爭搶的工程師們的「工作滿意度」。
對工程師來說,這樣的組織簡化,能夠在出現問題時,更快地反應給決策層知道並解決。同時決策層也能更貼近工程師,減少「辦公室政治」,不會因中間隔了好幾層,造成資訊的扭曲或遺失。除此之外,少了昂貴的中間管理階層,又可以多請幾個工程師來寫程式,何樂而不為?
3. 「沒表現,就滾蛋」:
更有甚者,有的公司是「員工表現不佳,立刻炒魷魚」,像 Netflix(網飛)就是業界著名的「高薪高壓」代表──你拿得起這麼高的薪水,就要擔得起「做不好隨時被炒」的心理準備。
Facebook(臉書)在矽谷灣區總部的政策,則是許多部門的初級(entry level)員工,若在 2 、 3 年內無法升職,「自動炒魷魚」。因為公司認為,若給你 3 年都升不了職,代表你過得太安逸──不是在混吃等死,就是能力不足,「不是可造之材、沒有可塑性」。公司需要的,是有潛力並且願意努力的人,才能帶著公司往前走。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不論是主管或員工、不論是資深或資淺,壓力之大自是可想而知;但對企業來說,這是不斷「去蕪存菁」、「換血流動」,以留下最適任人才、常保競爭力的必要之舉。
矽谷的三招「生存法則」:
那麼在這一波波的「固定裁員、換血」潮中,有沒有所謂的「生存法則」、「生存絕招」呢?我想還是有的。
但正如同文章開頭所講的,在這裡再強調一次:對矽谷的科技巨頭公司來說,一切都是「公事公辦」,所以首先別太期望「裙帶關係」、「拉黨結派」或「逢迎拍馬」、「假裝認真」,會有任何用處。以下這些「生存法則」與其說是「招式」,更不如說是心態的轉換。
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
生存法則第一招:先謙卑地認清「在人才市場裡,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對一家真正成熟、具規模,且歷經市場無情競爭考驗的公司來說,就算沒有了 CEO 或總經理,股東們還是可以很快找到繼任者、繼續經營下去,更何況是其他的員工?
想當初蘋果 CEO 賈伯斯過世、庫克(Tim Cook)接任的時候,外界一片唱衰之聲。但幾年後,蘋果仍欣欣向榮,並且成為全球第一間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公司!(當然,世界沒有永遠的王者,蘋果接下來會怎麼樣,我們繼續看下去)
換言之,如果你認為公司沒有你不行,只能說這是個美麗的誤會──誤會的人是你。想我年輕氣盛的時候,在交出辭呈跳槽之時,心裡也暗暗地想:「怎麼老闆沒有出價挽留我?不知道我多有貢獻多重要嗎?」後來聽同事轉述,老闆只淡淡地說句:「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雖然後來輾轉聽老同事說,公司招了 3 個新人、做我一個人的工作(還因此暗爽了一下),但我終究是可以被取代的。
生存法則第二招:清晰認知自己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定位」
如果你的競爭優勢是「領導力」,就要確保你的領導力發光發亮被看見;如果你的競爭優勢是寫程式,你就要好好地寫拚命地寫,展現你的專業才華。
簡單來說,你一定要讓老闆「清楚的看到」選擇你的優點是甚麼,他可以把你擺在甚麼位置──你能被擺的位置越多,留下來的機率越大。
除此之外,知道自己的「市場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定期做個誠實的自我評估。如果評估結果是團隊裡吊車尾的,那要加把勁好好努力,你的情況絕對很危險,在裁員名單中非常可能是前幾位;如果是中間或者優等,那麼情況相對安全,需要繼續保持。
「自我評估」的方法,隨不同職業、職務,有不同的標準。通常較保險的方法,是採用老闆(團隊主管)的考績評比標準,但也必須把格局再拉更高一點,從整個組織的需求角度考量:
假設你跟我一樣是工程師,首先要看看自己寫的代碼質量、數量,和同事相比表現如何?(團隊的考績標準);但同時,也要注意觀察自己在整個組織裡,有沒有其他的「競爭優勢」可以發揮?(組織的需求角度)
例如,可能公司其實並不需要 100 個很會寫程式的工程師;但是需要 90 個很會寫程式的,搭配 10 個很會溝通領導的人,才有辦法順利把項目完成。這時候如果你有溝通領導的潛力,就要在這方面加強發揮。
假設你是業務員,也是同樣道理:除了看你的業績在同儕中排名如何(考績標準),也要看在整個業務團隊的組成中,需要的關鍵能力、關鍵人才還有哪些?(組織需求)
「市場定位」的另一個標準,就是你的「 CP 值」:大家買東西總是要求 CP 值,其實不論在哪裡,老闆雇用員工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假設有一個人是組裡最會寫程式的,月薪福利等成本共 50 萬,但是他的月產值大概只有 30 萬,那麼老闆一樣會裁掉他,寧可換上 5 位月成本 10 萬,但月產值也有 10 萬的人。
簡言之,如果一個人的產值跟他的薪水相比較低,或是人才市場的潛在競爭者可以提供更高的「 CP 值」,那麼不論這個人有多優秀出色,都會成為被裁員的高風險群。也就是說,得時時注意自己在整體人才市場中的「可替代程度」、想辦法增加與薪水相對應的實際「產值」,而不只是看自己是不是團隊中最優秀的那個。
生存法則第三招:「隨時做好離職的準備」
是的,最後的生存法則「大絕招」,就是「隨時準備好離職」──
如果你人明明在矽谷(或者任何市場競爭激烈的產業與城市),卻因為老闆(主管)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地把手放在胸膛說「今年我絕不會裁員」,就信以為真的話⋯⋯
那就「真的」太天真了──大概跟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一樣的天真。
因為,你的老闆(主管)有可能因為層級不夠,根本不知道公司馬上要裁員;也可能他連自己都要被裁了,只是還沒被通知到;更有可能是時間一到,他就被更上級要求交出一份裁員名單,只能照做或離開。
或者更「奇葩」的,是矽谷公司現在會用各種「創意詞彙」,包裝裁員這件事:像是敝公司就不用「裁員」(lay off)這字眼,而是「職缺不需要了」(role elimination);或是「更新人才」(tech refresh)⋯⋯等等。讓人在大翻白眼之餘,也不禁暗暗讚嘆「語言之美」、「話術之精」,創造出這麼多樣的美麗代稱。
甚至,就算老闆根本就是存心欺瞞,事後只要道歉説:「我盡力了,我很抱歉。」請問你能拿他怎麼辦?如果他真的老實說:「公司會在今年底裁員。」那豈不是軍心大亂,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與其「聽老闆的話」,重情重義、忠心耿耿──直到無預警被裁的那天;不如趕快從童話世界回到殘酷的現實吧:在矽谷,老闆裁員是正常、不裁員是運氣好,這永遠是員工難以控制的。
你可以控制的,是隨時更新履歷表、隨時充實專業知識、隨時留意業界動態與職缺、隨時準備好進行職務、公司或甚至產業的轉換。
這樣一來,就算被裁員了,你也可以立刻找到下一份工作,甚至是更好的工作。更有甚者,拿了資遣費的同時,馬上到新公司上班,等於有段時間是賺兩份薪水──這樣的案例,在矽谷並不少見。誠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再說,就算沒被裁員,你在專業能力上的精進,對以後的工作也必然會有所幫助──總之多投資在自己身上,是絕對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 It's just business"
就我個人與朋友們的觀察,在台灣,普遍來說不論公司或員工,往往相對容易把「裁員」視為相當嚴重,十分負面,甚至帶有點「不道德」的事情。這或許和傳統台灣企業、家族企業,相對講究「員工都是一家人」的價值觀有關。
但在今日的美國矽谷,裁員對公司來說,真的就是家常便飯,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反過來說,除非整個大環境爆發危機,否則多數員工也不會就此因灰心喪志,而是抱持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下一個地方會更好」的正面心態看待。
台美之間的企業文化、產業環境有差異,但未必有對錯,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矽谷的普遍現象,倒是沒有藉此批評、比較誰優誰劣的意思。
不過,若以整個世界的競爭格局來看,商場、職場,其實就跟亞馬遜叢林一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以老闆的角度來說,要是不淘汰不適任的員工,明天公司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或是逼走真正優秀、適任的員工。
所以有時,「裁員」也是企業不得已的生存抉擇。
而身為員工,不論人在哪裡、薪資高低,面對快速變化的商場、時局,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警惕,隨時做好「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準備,才能在不斷的淘洗中,立於不敗之地。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
她真心奉勸女人這9種朋友別深交:背後講壞話、勢利眼、重男輕女...
2017/06/20 12:53一定要有這9種感覺,這才叫做愛情!
2017/09/25 12:43清大高材生面試遭打槍8次,第9次他才知道…
2017/08/24 10:43想要讓男人愛妳,先從了解男人開始。
2017/05/04 18:02吃地瓜減重卻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才能降低熱量
2018/06/04 10:47生理期特別累?其實妳缺少這些營養!
2018/01/17 14:23外食族必備「麵攤熱量表」,當心爆卡小吃!
2017/12/26 10:49出差實用!5句海外協商談判英文讓你懂得Give And Take
2018/03/06 14:50【偏執型人格】既自卑又自大,既熱愛又猜疑 !
2016/06/0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