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6
  • Oct
  • 2015

【孩子不只是用教的】人生最重要的事,父母往往呼嚨不來!

作者 羽茜

2015/10/26 14:28

03C06301

▲圖/達志影像

 

(作者/羽茜

身為一個母親,非常容易吸引我注意的討論,就是「在這個時代,我們該教導孩子什麼。」

除了生存的技能以外,非常重要的像是價值觀、是非、什麼才是人生有意義的事情等等,坊間有非常多的專書和文章,在告訴父母「怎樣才能教出如何如何的孩子」。

雖然我也是這些理論和專家的忠實讀者,但在綜合他們說法和自身觀察後,卻也發現一個超越各家流派、關於父母究竟該教導孩子什麼的重點,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是不能「教」的。

還小的時候,關於生活方式、習慣,孩子可能會模仿自己的父母,但人類這個物種有別於其它物種的地方,就是關於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關於價值觀、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怎麼樣才叫一個成熟的大人、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等等的問題,孩子並不是在模仿父母,而是在觀察父母怎麼看待這些問題,以實踐的方式。

以我自己為例,從小到大(華人的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是不因成年而中止),父母總是期許我「要做大事業」(這指的是賺錢的事業),用盡各種方法想要告訴我成功的重要,但由於他們平日總是陷在婚姻和家庭的衝突當中,讓我感覺到即使賺大錢,人也無法過得幸福。

在父母的提點,和他們自己的展示之間的落差,讓我從困惑、不以為然中,逐步找到自己的答案,因為厭倦了家庭中無法放鬆的氣氛,我從來沒有把賺錢的事業當成人生目標,當大學時代的老師問我:「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毫不遲疑地就回答:「一個幸福的家庭。」

孩子從父母那邊得到的東西,往往跟父母想要給的並不一樣,因為父母無法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因此很難察覺自己的生存方式,展現出來會向孩子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然而,這些訊息可能比說上幾千幾萬次的「你應該如何如何…」都來的重要且影響深遠。

村上龍在《寂寞國的殺人》一書中,也提到這種訊息和現實的落差。

他表示,日本的小孩已經觀察到,「出現在廣告中面露微笑的人,都是那些擅長使用尖端科技產品、生活悠閒自在、享受嗜好的人。」「大家不再認為考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做事的人就一定很幸福。」然而最嚴重的是,不只是沒有人告訴孩子如何才能達到前述目標,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而且「不論在學校或家裡、父母、老師所說的話都跟過去完全沒有兩樣......『要考進一流的學校,然後進入一流的公司。』」

 

孩子是比成人想像得更為敏感的,尤其在傳播媒體的發達下,孩童每天接觸到的訊息和大人沒有兩樣(這一點,在傳播社會學家波斯曼(Neil Postman)的名著《童年的消逝》裡講述得更為清楚),因為孩子每天都和大人一樣被資訊轟炸,現在困擾著大人的那些關於人生勝利組、魯蛇、經濟衰退、鬼島、政治惡鬥等等的訊息,同樣在困擾著孩子,也因此關於人生的目標,當成人感到悲觀、負面,用消極放棄或酸言酸語的方式去面對時,要再教導孩子過得樂觀積極、追求幸福,就變得更困難了。

講白話一點就是孩子已經沒辦法被呼嚨了,關於人生,什麼事情才是重要的,最應該珍惜的是什麼,如果父母沒辦法先說服自己去實踐,就不可能這麼理想化的、片面的、簡化的去教導孩子。

我們時常會把很多美德的重要性掛在嘴邊,但我們是不是真心相信這些美德並且實踐,孩子是很容易就知道了。

張愛玲在一篇文章裡也曾說:「父母大多不了解孩子,但孩子多半看穿了父母的為人。」身為父母我們很容易被如何教導出好孩子、如何教導孩子自律、誠實等等的教育理論所吸引,也會對孩子的未來有所期盼,希望他將來樂觀、勇敢、愛人愛己等等,但只要回想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或者觀察其他成人如何受到他們父母的影響就知道了,當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擁有怎麼樣的人生時,可能最重要的不是怎麼教導他,而是怎麼親身去做那樣的人,在孩子面前做到言行一致啊!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