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冷藏AI性侵人乾台南早餐Makiyo方便冰咖啡立委
  • 搜尋:

    兒科 結果共929筆

  • 中秋效應!烤肉團「2天5確診」她無奈 醫籲1狀況趕快篩

    中秋有烤肉的朋友要注意了!國內昨(13)日一口新增46795例本土確診,比上週同期新增28.8%,就連指揮中心副發言人莊人祥都說,週二、週三原本就會稍多,中秋連假個案現在也反應出來。然而,知名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連假期間有一起烤肉的親友們確診,請直接快篩。
    2022/09/14 07:59
  • 媽帶孩看診「篩2次是2條線」 醫嚇:快篩變考數學

    國內本土疫情又再度升溫,不少一線醫護繃緊神經,不過兒科醫師徐嘉賢卻遇到了相當有趣的看診經歷,有父母帶著孩子前往看診,而對方告知有呼吸道症狀,且「做2次快篩是2條線」,讓醫師嚇了一跳,最終搞清楚後直喊對方很幽默,笑稱下次看診「會準備好計算機」。
    2022/09/12 09:49
  • 雙重夾擊!中秋後「疫情達巔峰」醫揭2隱憂:病毒全出籠

    中秋連假只剩下一天!許多人趁著這幾天休假難得和家人相聚,不過眼見Omicron亞變異株BA.5來勢洶洶,導致近期確診數有微幅上升,先前指揮中心和醫療專家紛紛推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9月中下旬。為此,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立民揭露連假後2大隱憂。
    2022/09/11 08:16
  • 爸媽有福了!大新竹唯一 新竹市立兒童醫院11月正式營運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已完成主建物興建工程、取得使用執照,近日再取得開業執照,新竹市代理市長陳章賢宣布11月啟動門診、急診、住院全面服務,屆時提供24小時兒科醫師駐診,並結合產科打造一條龍婦幼醫療,以及早療中心、兒童癌症醫療等服務。另設置全市首間智慧藥局,利用電子標籤及藥櫃燈號精準取藥,提升病人用藥安全。
    2022/09/01 18:04
  • 陳建仁「罹肺腺癌」!爆2結節開刀 1招抗癌熬過7年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發生率也快速增加,竄升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症狀,不容易察覺,以往國際醫學界普遍認為,吸菸是肺癌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發現,不吸菸肺癌人數遠超於吸菸者,包括媒體人陳文茜、北市聯醫小兒科主任陳佩琪都曾罹患肺腺癌。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今天(8/26)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前副總統陳建仁、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都到場祝賀,也疾呼早期偵測肺癌的重要性。
    2022/08/27 16:12
  • 台灣生得少又死得多!兒科資源萎縮年輕人少投入 剩白髮醫在大醫院奮戰

    國發會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今年總生育率可能降到0.89人,創歷史新低,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新生兒死亡率也比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來的高,也因為少子化,政府在補助兒科的預算和資源上萎縮很多,越來越少年輕醫師投入兒科領域或留在大醫院,而救治棘手的早產兒、重症兒,需要經驗老道的醫護團隊和完善的醫療設備,這些都是大醫院才能做到,如果國家把少子化視為國安危機,兒科的預算就不能只以人數來考量,需要重新規劃。
    2022/08/23 23:05
  • 你吃對了嗎?頭髮一直掉好焦慮 醫曝8大營養有效防落髮

    生髮的主要目的其實是讓落髮延緩,因為當新的頭髮多於掉落的頭髮,就達到生髮的效果,那要吃哪些食物預防落髮?對此皮膚科醫師簡銘成與小兒科醫師巫漢盟提出幾項適合全家大小的健康防落髮飲食!
    2022/08/17 22:28
  • 注意!近期感冒人數變多...關鍵是「這原因」.... 醫警告:防疫不能鬆懈...

    最近台灣新冠確診人數大約維持1到2萬人左右,面對BA.5升溫,八月到九月是觀察新指標,就有不少兒科醫師發現,門診中,可以感受到前陣子大家個人防疫做得不錯,較少接觸到病毒,再加上目前與病毒˙共存狀況下,不少人開始接觸到的一般病毒,大多都沒有保護力,因此一般感冒突然瞬間暴增!
    2022/08/16 23:02
  • 兒科急診新冠病例增加中 醫曝「二次感染期」縮短到28天

    截至今(13)日為止,兒童重症累計已達166例,當中有27人死亡。國內確診人數雖然已過高原期,但仍然每日維持約兩萬多例確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觀察近日兒科急診,新冠病例真的持續增加中。吳昌騰更示警,國外研究,新冠再感染期,已經從 12 週縮短到 28 天,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是 BA.4 或 BA.5。
    2022/08/13 16:18
  • 嬰幼兒可吃冰消暑?醫:2歲後再嘗試 可先從這些食物開始

    雖然有熱帶性低氣壓發展為輕度颱風,台灣各地天氣仍多晴朗高溫,天氣熱食欲不振,只想吃涼爽消暑食物,如果能來支冰棒就更過癮了!嬰幼兒能不能吃冰?兒科醫師建議,1歲以後可以喝冰鮮奶,2歲後再嘗試冰棒、冰淇淋,至於4個月後開始吃副食品的小小孩,則可逐步嘗試西瓜和綠豆湯等消暑食物。
    2022/08/11 12:10
  • 兒童染疫致腦膜炎比率升至236% 專家:病毒恐直侵大腦

    近日,多地出現兒童確診新冠後患上腦膜炎的情況,有些症狀較溫和,服用抗生素就能治癒;有些則是重症,嚴重得需要進行手術。根據外媒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報導,最新的兒科研究表明,新冠肺炎與腦膜炎之間有極高的聯繫。
    2022/08/09 16:10
  • 大人小孩皆須注意!美研究:新冠確診者帶狀疱疹風險增

    知名作家蔡詩萍自曝確診新冠肺炎後深受帶狀疱疹所苦,台中5歲確診兒也沒逃過帶狀疱疹摧殘!快篩陽性居家治療用藥後才退燒,雙眼竟出現紅腫和疱疹。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提醒,確診使免疫下降,無論大人小孩都不能忽略,一旦出現疱疹趕快治療、用藥,才可加速痊癒。
    2022/08/01 16:16
  • 兒童腦霧怎麼辦?醫建議補充「這個」抗發炎 症狀持續4周去就醫

    最近兒科門診中,開始出現兒童長新冠的個案,像是倦怠感、容易疲倦、專注力和記憶力下降等等症狀,長新冠到底會持續多久,全世界都還在觀察,以美國差不多1300萬的兒童確診,就有2%到10%的人有長新冠問題,也就是超過百萬的兒童,立法院法制局就提出,台灣應該及早投入資源,組織醫學界進行研究,想辦法把確診兒童,受到後遺症的影響降到最低。
    2022/07/06 22:39
  • 確診後併發帶狀皰疹比例升 醫曝「這原因」恐失去視力

    確診後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像是疲倦、喘、關節痛、胸痛等,不過也曾有小兒科醫生分享病患確診後出現帶狀皰疹,國內重症科醫生黃軒也提醒,自從新冠開始流行後,全球帶狀疱疹病毒的病例也增加,也不只是老人、免疫低下的患者才會出現,連「原本健康的兒童和大人」也因為感染新冠,同時併發帶狀皰疹。
    2022/07/06 10:02
  • 4歲童滿腿瘀青! 醫疑家暴一查竟是這病:感冒後容易得

    一名林媽媽分享,自己4歲的女兒忽然滿腿都是瘀青,本以為是在學校受傷,但慢慢連小腿都腫起來,去看診後,連醫生也一度懷疑是不是家暴,不過這其實是「過敏性紫斑症」。
    2022/07/01 11:52
  • 快篩陽「非新冠」 女童全身紅疹「染EB病毒」

    快篩陽性不一定確診,這事發生在小女童身上,媽媽給他做了2次快篩都陽性,但到醫院PCR卻三次都陰性,經過抽血診斷是EB病毒。對此,羅一鈞說,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其他冠狀病毒、呼吸道感染,因病毒量高會讓快篩呈現偽陽性。兒科醫師說,EB病毒症狀像感冒,感染途徑是唾液飛沫傳染,沒有特效藥,但通常能自己痊癒,至於媽媽一度差點餵食女兒吃清冠一號,對此中醫師認為因不至於加重病情,但可能會有出謝腹瀉的反應。
    2022/06/29 19:16
  • 猴痘入侵台灣6類人當心 「居家2物品」成最可怕傳染源

    疾管署24日公布國內首例猴痘個案,引發民眾關心猴痘症狀及感染途徑。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昨(25)日在臉書,提醒4大傳播途徑,呼籲民眾特別當心。
    2022/06/26 13:12
  • 男生也要打HPV疫苗!醫教3關鍵助預防 黃金接種期曝

    近年全球越來越多國家推動HPV疫苗男女共同接種計畫,不僅能幫助預防HPV相關疾病風險,台灣兒科醫學會也發出聲明稿呼籲,希望家長帶子女依醫囑接種HPV疫苗,特別是在9-14歲的黃金接種期,於未發生性行為前接種,可以讓孩子有較佳的保護力,幫助避免口咽癌及頭頸癌、子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菜花等對健康的威脅。
    2022/06/25 20:25
  • 北市設4兒童接種站!醫質疑:不給診所打、反讓家長跑很遠

    北市今天(25日)在四間國小設立兒童疫苗接種站,傳出是因為兒童莫德納存量不夠,才都讓接種站來施打,沒下放給診所。有小兒科醫師認為,這樣讓民眾跑大老遠打疫苗,沒有必要。另外,得關注的疫苗還有可以對抗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疾管署表示正在洽購,不考慮大量接種,而是照顧患者的醫護、實驗室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優先施打。
    2022/06/25 14:24
  • 沙門氏菌腸炎進入流行期!6大症狀需注意 預防方式一覽

    這幾天氣溫逐漸攀升,正是沙門氏菌蓄勢待發的時期,醫師提醒,沙門氏菌是兒科中,常見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所以碰觸食物前後、餵食寶寶前後都應洗手,尤其注意生雞蛋、未煮熟食物和鮮奶。
    2022/06/24 14:27
  • 指陳時中沒重症已萬幸 李秉穎被虧「小兒科」

    傳出民進黨最快七月初,就要徵召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選台北市長,只是陳時中本來應該解隔,卻因為快篩一直陽性無法出關,醫師李秉穎說,陳時中沒有重症已經是萬幸了,卻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吐槽,他是小兒科比較不清楚成人的狀況。
    2022/06/23 19:23
  • 李秉穎稱「陳時中沒重症是萬幸」 莊人祥緩頰:可能是開玩笑

    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快篩陽確診,預計20日可解隔出關,不過至今仍未出席疫情記者會,而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由於陳時中屬於高風險族群,「沒有變成重症就很萬幸了」。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部長目前身體很好,「李醫師可能是開玩笑」。
    2022/06/23 17:30
  • MIS-C來勢洶洶 與川崎氏症相似 醫師呼籲有症狀及早就醫

    成人確診後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簡稱MIS,而發生在兒童身上則稱為MIS-C,同時MIS-C跟另一種兒童心臟疾病「川崎氏症」的症狀雷同,近期在台灣MIS-C案例持續攀升,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而要如何分辨MIS-C和川崎氏症,才不會造成混淆?今(23)日邀請到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林旼叡線上訪問表示,「『MIS-C』和『川崎氏症』一般人很難分辨,不過『川崎氏症』通常診斷會更嚴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條件就比較寬鬆,正常都是要醫師診斷,一旦有問題發生,就趕緊看醫生,這兩種病都有藥物能治療,且效果還不錯,尤其越早期治療越會完全恢復。」
    2022/06/23 15:44
  • 2歲確診童「34度3天」一度疑敗血症 母:沒指引

    兒童發燒有照護指引,但如果體溫低到剩34度又該怎麼做?2歲的陳小妹確診後發燒,退燒後居然持續34度三天,兒科醫師也和媽媽說可能是敗血症,讓媽媽擔心的自己確診發燒,都不敢吃退燒藥。原來,兒童低溫很可能是因為藥物或是感染造成的,若伴隨出現不自覺顫抖、活動下降等7大警訊並且超過12小時,就要盡速就醫。
    2022/06/20 19:14
  • 童呼吸「雜音+胸凹」 急診醫分享「哮吼」嚴重案例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分享一例典型哮吼和胸凹個案,很明顯能看得出來,整個胸腔都凹下去,所幸家屬及時送醫,在醫師給藥和插管入住加護病房一週後,小男童已經順利出院。
    2022/06/20 19: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