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節能補助徵件Nur Asnahanis Shah離奇抗氧化職場星座桃園電影節輝達媽媽醫院
  • 搜尋:

    陳儒桓  結果共5,501筆

  • 卡友注意!銀行「清卡」估百萬持卡人受影響

    國銀最近掀起清卡潮,針對12個月未開卡,以及無消費的卡友進行通知預備停卡措施,包含中國信託、第一銀行等,畢竟持卡人不使用卡片,但營運成本卻持續,對銀行來說就是負擔。
    2023/11/15 22:55
  • 以巴衝突「黃金」避險熱!戰事釀波動

    黃金被認為是投資選項中不錯的避險工具,成為美國人第二偏好的長期投資,甚至超越偏好投資股票,而隨著以巴戰爭持續,也將黃金價位推上高點。
    2023/11/15 22:46
  • 墓仔埔也敢去!3人擠貨車 半夜摸黑製毒

    居然有行動製毒車!彰化一名游姓男子出獄後,找來國中學弟製毒,三人動歪腦筋,把毒品塞到貨車上,開到哪都能犯案,甚至趁著半夜沒人,開到墓園製毒,味道臭得連自己也受不了,拿電扇狂吹,警方趁他們下山時,將人全部逮捕。
    2023/11/15 19:41
  • 23億安毒藏「垃圾堆」 趁貨輪靠港補給走私

    把毒品藏在垃圾堆裡,還是被發現!刑事局查獲毒品走私,發現一艘專門跑越南的貨輪,趁著到高雄港補給時,把毒品交給境內嫌犯,這次一共查獲1公噸的毒品,市值超過23億元,另外航警局也在桃園機場的進口區,查到從泰國寄來的快遞,在畫框內藏有海洛因。
    2023/11/15 18:57
  •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 哈佛研究:「做這件事」提升幸福感

    您是否會感到孤獨?哈佛大學研究慢性孤獨會使每年死亡率提高26%,也就是說,當你感到孤獨或寂寞時,其實正在對身體產生負面生理影響,也有研究指出銀髮族孤獨感對健康的影響,是肥胖的兩倍之多,其實不少人對於孤獨評價正反兩極,有人認為孤獨不等於是負面,反而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2023/11/14 22:55
  • 全台「罹這癌」發生人數多位居全台首位 醫師:主動篩檢、提升存活率!

    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以提升國人存活率。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健保署與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一條龍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肺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協助民眾就醫安排治療!。
    2023/11/13 23:07
  • 疫後消費模式改變! 富裕國家花費減少

    新冠疫情解除,但富裕國家經濟卻沒有完全回到疫情前,特別是美國,其中經濟學家發現,疫情對消費模式造成永久性改變,因為疫情時期大家只能在家,因此戶外和娛樂的支出下降,也催生一群不喜歡出門的隱士。
    2023/11/13 23:01
  • 通膨誰有利? 經濟學界:超級富豪、中產階級

    通膨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壞消息,不過經濟學者認為通膨不見得都是壞事,像是財富排行1%美國人,淨通膨收益為6萬3500美元,占平均年收入的6.9%,另外財富處於第40%到60%的家庭則是受益最多,淨通膨收益將近4萬美元。
    2023/11/13 22:44
  • 沒看到人?嬤過馬路要顧孫 遭公車撞斷腿

    又出現行人地獄!新北市中和一名婦人,過馬路要去兒子家顧孫,走斑馬線時被公車撞倒,造成她全身擦傷、左腳骨折送醫,警方調查,肇事駕駛沒有喝酒,他供稱沒看到人,客運業者將懲處,除了沒禮讓行人,最高罰6千,還要被吊扣駕照一年。
    2023/11/12 14:21
  • 冒出「這幾種」症狀早已滲入體內 醫師:勿拖延速就醫

    您知道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可能暴露在重金屬鉛環境,醫師發現在臨床上不少病友身體出現一些症狀時,沒有快速就醫,反而自行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檢驗之後發現是為鉛中毒,醫師提醒鉛中毒多半是慢性累積而成,會影響全身的器官組織,尤其是血液腦部神經系統,輕微的鉛中毒可能只表現疲倦嗜睡,因此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2023/11/10 22:57
  • 「這棘手疾病」症狀不明顯未就醫!全台隱形人數達30萬人醫師憂心

    您知道嗎?台灣糖尿病友 大約有230萬人左右,臨床觀察發現,有30萬人還沒有被診斷發現,主要原因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再加上45歲以上成人健檢使用率低,沒有辦法早期發現糖尿病,而肥胖會導致糖尿病病人,出現糖胖症,目前已有年輕化趨勢,一定要特別注意!
    2023/11/09 22:57
  • 北榮研究!改變「這件事」能減少肝硬化 合併肌少症及併發症

    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領導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團隊研究發現,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的變化與肌少症的發生相關,且會影響整體預後;改變腸道細菌,可望減少肌少症及併發症的發生,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肝病期刊JHEPReports(歐洲肝病研究學會旗下的國際官方期刊)。
    2023/11/08 22:54
  • 日常生活!疏忽「這幾件事」易發生骨質疏鬆 下場慘!

    骨質疏鬆問題真的不可以輕忽,若您有抽菸或是過量的飲酒,或是有使用一些藥物都可能讓你比較容易有骨質疏鬆的一個風險,骨科醫師胡名賢提醒,若您量測身高與年輕的時候降低4公分以上,這可能就是骨鬆警訊,游泳在水裡面有阻力,對於骨質疏鬆也是有幫助可增加骨質!
    2023/11/07 22:55
  • 餓到發火關鍵原因是它 科學家:大腦存在這種物質

    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研究顯示,夜晚只睡4小時的女性,在隔天會比安穩睡滿9小時的女性多攝取329大卡。也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吃更多消夜,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廖誼青,接受TVBS專訪指出飢餓和憤怒都是由共同的基因控制的,其中一個基因的產物是神經肽Y,當飢餓的時候這種化學物質就會釋放到大腦當中,由於神經肽Y還掌控了憤怒的情緒,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的時候,也更容易變得煩躁。
    2023/11/06 23:13
  • 罹「這幾種疾病」....注意....若不控制 恐引發腎病變..終身洗腎!

    慢性腎臟病長期以來是各界關注健康議題,洗腎主要原因隨著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增加,也會引發腎臟病情況,另外加上國人不當用藥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加速糖尿病高血壓引發腎病變。
    2023/11/03 23:03
  • 出現行為異常語言障礙 是早期徵兆若疏忽下場慘!

    超高齡社會下,失智症是未來社會問題,事實上退化性失智症可分為四類,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變異型的額顳葉失智症主要症狀是性格改變、衝動控制不佳、失去同理心,帶您來了解!
    2023/11/02 23:01
  • 竹聯幫勾銀行理專!開行銷公司詐逾4800萬

    有黑幫吸收銀行理專一起非法吸金!警方調查,竹聯幫旭仁會,成立兩家人頭公司,作為話術行騙,甚至拿出曾承包經濟部活動的照片,取信於被害人,有人從108年陸續投資,前幾年都有收到利息,直到去年才發現受騙,就有退休藥師投入2500萬元,一夕化為烏有。
    2023/11/01 20:27
  • 女歌手捲吸金案 男友護愛!喊別波及親友

    持續追蹤,國立大學畢業的歌手林鑫汝,去年才和男友遭檢警法辦詐欺,這回現身指控被擄走,外界也很好奇,到底前案是怎麼一回事,他的男友坦承,生病後的確有欠債,盡最大努力償還,也坦承部分拍賣帳號,被詐騙集團使用,但不是設立的原意,詐欺和吸金官司,還在進行。
    2023/10/30 19:52
  • 跑酷玩家攀爬7層樓餐廳外牆 影片惹議

    又有跑酷玩家惹出爭議!日前杜姓男子跑到新北市青潭堰跑酷,影片曝光後,不少人直說太危險,這次同名男子,跑到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餐廳外攀爬,從七樓外牆慢慢往下,當事人坦承,剛好看到與自己訓練的項目有關,才會挑戰。
    2023/10/30 13:05
  • 陸軍vs.陸戰隊決戰中台! 長青操演時隔六年大軍出陣

    國軍戰力是否與時俱進,三軍部隊的年度戰術總驗收,是重要評比標準。為期一週的陸軍「長青操演」,今天(27日)告個段落,由陸軍269旅,和海軍陸戰隊99旅,在中部地區進行實兵對抗。透過現地演練,檢視部隊實戰能力;也一併驗收指揮官的戰術運用和調度。
    2023/10/27 22:45
  • PC產業銷量下滑 大廠搶攻「摺疊筆電」試水溫

    PC產業今年經歷低價清庫存後,各大品牌廠下半年開始嘗試高階產品,朝向摺疊筆電領域拓展機會,像是有廠商推出號稱世界最薄、最小的十七吋可摺疊筆電,但因為價格高在市場上的接受度還需要觀察,目前摺疊筆電可以說還在起步階段。
    2023/10/26 23:06
  • 罹「這疾病」小心肺部纖維化 拖延病情死亡風險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當侵犯到肺部時,剛開始會發炎,時間一久了之後就會纖維化,約有10%到25%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會併發肺部發炎、肺纖維化狀況,醫師指出目前有比較先進的生物製劑,可以逆轉肺纖維化,雖然比例不高但是啊肺纖維化會導致呼吸衰竭,有致命風險,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務必要定期追蹤定期回診!
    2023/10/24 22:51
  • 北榮首創「最新療法」解決洗腎病友「這棘手」問題 提高血管通暢率!

    廔管是洗腎病人為了進行血液透析,而建立連接靜脈與動脈的血管,關鍵在於每次洗腎病友都要打針,廔管的血管壁受損,比較容易引起內皮細胞增生,導致廔管阻塞,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林志慶團隊研究,發現在遠紅外線儀照射40分鐘後,會有非熱效應產生,活化HO-1酵素,抑制血管壁的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等功效,成功讓北榮洗腎室病人血管通暢率提升近兩成!
    2023/10/23 23:00
  • 檢舉大車急切逼車 交通粉專轟:一堆人護航

    有臉書交通粉專,日前PO出一段影片,裡頭拍到遊覽車司機急切車道、幾度疑似「逼車」舉動,當時不少人留言,質疑為何要檢舉,還說「讓一下又不會怎樣」,但現在發生國道遊覽車事故,釀成4人死亡,粉專版主炮轟,說當時這一大堆護航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是非黑白。
    2023/10/22 18:55
  • 醉男「借廁所不走」鬧捷運站 遭警壓制上銬

    有民眾在21日下午4點多,搭乘台北捷運,列車在圓山站停下時,卻看見一名男子月台上大吼大叫,遭員警上銬、壓制在地,原來男子喝酒醉,到捷運站借廁所,但他上完廁所卻不願意出站,情緒失控,還跑到月台候車區,當下行控中心馬上通報警方處理,幸好沒有影響營運。
    2023/10/22 13:0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