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食人菌 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陳勢安 跳繩踢正步蕭閎仁結婚分泌物端午節小三黃嘉千
  • 搜尋:

    碳排 結果共894筆

  • 種樹換碳權 台灣林木碳價比較 柳婉郁:吸碳能力越強 總收入越高

    全球氣候變遷白熱化,節能減碳成了各國和各大企業之間的難題,而現在「種樹換碳權」國際間就評估,一噸碳的價格大約在2000元至3000元。今(7)日《FOCUS午間新聞》邀請到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幫我們深入了解,柳婉郁表示,「2021年4月22號世界地球日,各國舉辦地球高峰會議後,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多國都宣示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隨後7月歐盟氣候法修正,歐洲碳邊境關稅實施,以及10月底COP26舉辦,都很強調碳中和跟碳議價,導致市場上對於碳權需求大幅增加,許多企業開始用種樹換碳權的方式來抵消企業本身的碳排放,也間接造成國際上的碳市場價格節節升高。」
    2022/02/07 17:10
  • 缺燃料乏人才…德國核電廠延役無望 今年底全面廢核

    歐盟打算將核電納入綠能,讓德國社會出現續用核電的聲音,但由於缺乏燃料和人才,核電復興無望,德國可望在今年底正式告別核電。
    2022/02/06 14:32
  • 2021美國經濟.近40年來最優!復甦動能可續?

    進入2022年,美國物價持續飆漲,最新指標包括房屋租金,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將近五成的上漲幅度;另一個則是汽油價格,一輛送貨的卡車要加滿油,也比一年前貴了足足200塊美金。去年美國經濟成長表現亮眼,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報告,全年GDP達5.7%,當中又以第四季最猛,擴張速度是前一季的三倍,成為近四十年來最優表現!
    2022/01/28 19:52
  • 不怕「燃煤之急」 山東海陽20萬戶使用核能供暖

    煤炭價格持續飆漲,中國大陸今年冬天的供暖系統大受衝擊。但山東的海陽市卻完全不受影響,當地的核電廠除了可以產生電力,也能擷取核電機組的蒸氣,來做為暖氣系統使用。當地20萬戶民眾擺脫了以往用燃煤運轉的供暖系統,大幅減少污染和碳排放。
    2022/01/21 13:59
  • 有片/搶救台灣人的肺! 修改排放標準遭疑「牛步」

    在2021年底的4項公投,民眾的決定讓台灣繼續朝「以氣換煤」的發展方向,不過其實空汙的來源很多,除了燃煤電廠之外,我們在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的部分,也不得不重視。
    2022/01/13 22:42
  • 綠電都被台積電買走? 經濟部:持續開發擴大供應

    面對廠商反映綠電不足、都被台積電買走,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2025年前有光電交易,也有電力需求者直接投資光電案場;2026年起隨離岸風電區塊開發上路,每年約可新增55億度發電量,強調一定會持續開發,擴大綠電供應。
    2022/01/12 14:41
  • 2025再生能源達2成無人能保證 柯文哲籲綠做不到要早講

    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1)日前往立法院,出席民眾黨立院黨團主辦的「永續台灣經濟論壇」,並進行專題演講。柯文哲會前受訪時說,就台北市政府來講,今年有2個重點,一是城市數位轉型,而是2050淨零碳排放路徑,特別是後者,民進黨能源政策只寫到2025年再生能源要達到20%,之後好像也沒寫,但相信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民進黨有關官員敢保證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整個政策要怎麼修,大家要明講。
    2022/01/11 14:05
  • 核能、燃煤機組除役缺口大 學者:台灣最快「這年」頻繁停電

    經濟部近期終於坦承,2025年非核家園的再生能源占比,無法達到原本預估的20%、只剩下15.2%,能源專家警告,台灣未來不僅要面對缺電問題,還有電價大幅上漲、碳排無法達標、區域供電失衡,以及能源安全存量不足的國安隱憂。由於接下來核能電廠和燃煤機組將陸續除役,供電缺口會愈來愈大,專家預言,台灣最快將在2023年看到備轉容量率介於3.5%到5%,只要一座電廠出問題,全台大停電的惡夢就會重演。
    2022/01/10 23:14
  • 2050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面臨極大挑戰 能源轉型必付出社會成本

    全球淨零碳排已成趨勢,台灣將首次把「2050淨零碳排」入法,未來也會向排碳大戶收取碳費,但淨零碳排的架構,未來的能源轉型、路徑與可行性,目前都還沒能找出社會最大共識,畫出路徑圖,對於台灣能源轉型,各界也持不同看法。今(10)日邀請到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沈瑾暘線上訪問表示,「台灣在2016年開始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實際面臨非常多的挑戰,當然世界各國在發揚再生能源的前幾年,也都會遇到『社會學習成本』,不管是生態考量或社會考量等都有案例。」周桂田補充「首先面臨到的『生態檢核』,環保署應該已經納入工作啟程中,而風能和光能也在加速進行,但台灣應該要再加速開發其他再生能源,例如:地熱、生質能源、水力等。」
    2022/01/10 15:55
  • 超越特斯拉!全球首創「釘入式」太陽能屋瓦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企業著手研發新產品;芬蘭的公司研發出一種嶄新的食物生產技術,全程使用再生能源,靠空氣和電提煉出一種新的蛋白質食物,生產過程完全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和參與農業活動,是一種更永續的蛋白質;另外也有企業利用咖啡渣和回收塑膠製作球鞋,來抗暖化。至於許多人關注的太陽能面板,也有業者推出無需特殊設備或知識即可安裝的太陽能屋瓦,更大幅降低成本,讓一般家庭更容易取得。
    2022/01/04 19:56
  • 大陸煤化工業拚轉型 環保能源製氫減碳排

    中國大陸力拚減碳,大量使用煤炭的化工企業也得跟著轉型。位於寧夏的能源化工基地,原本每年消耗240萬噸氫氣,進行煤炭加工,光是要製造這些氫氣就會產生高達5600萬噸的二氧化碳,現在當地業者開始改採環保能源,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發電來製造氫氣,大幅降低排碳量。
    2022/01/04 16:40
  • 陸核能發電邁新紀元 「華龍一號」送出第一度電

    正當先進國家對核能發電,卻步之際,中國大陸在新年第一天,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就迎來「開門紅」。福清核電6號機,首次併網成功,並且開始送出第一度電。預計這個核電機組,未來一年可以發電達100億度,不僅能發電,也大大減少碳排放。另外大陸把太陽搬進實驗室的「人造太陽」計畫,也有新突破。
    2022/01/03 22:33
  • 有片/首度曝光!鴻海電動巴士上路實測 淨零碳排將入台灣法律

    最近眼尖的民眾應該有發現,一台銀色的大型電動巴士,穿梭在台北街頭。它就是鴻海研發的電動巴士ModelT,它將是2050淨零碳排的一大助力。為了達到減碳目標,除了電動車研發,不少企業也有共識,包括自主設置太陽能、雨水回收等等。但這些還是不夠,環保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將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收取碳費也是修法關鍵。
    2021/12/30 23:12
  • Uber首款電動車亮相! 喊話2040旗下車全零碳排

    全球叫車平台Uber喊出,2040年要讓旗下服務的車,全部零碳排放。他們和新創公司打造的第一款電動車,正式亮相,外觀黑色極簡設計,車內空間也比一般汽車大,搭乘更加舒適。另外日本豐田推出輕量級電動車,車身縮小一半,只需要半個停車格就夠用。
    2021/12/28 20:00
  • 台電今年節電量達15億度 省下41萬家庭全年用電

    節電不再是口號,台電今年全國總節電量達15億度,節電量創近年最高;董事長楊偉甫說,相當於省下4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面對碳中和目標,如何減少用電與碳排是當務之急。
    2021/12/23 12:29
  • 政院拍板!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延長3年 估吸9千億資金

    行政院今(23日)拍板「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其方案將延續至113年,並鎖定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逐步落實減碳排之業者,預計帶動投資達9000億元。
    2021/12/23 11:54
  • 郭台銘憂明年缺電! 劉德音:政府應超前部署

    工商早餐會在今天舉行,外界最關注的還是缺電議題,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說明,短期內沒討論太多,但需要政府跟民間一起合作超前部署,尤其綠能要盡快建置,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則是認同郭董缺電說,呼籲政府要檢討能源政策。
    2021/12/21 14:23
  • 郭台銘憂明年缺電 劉德音:政府民間合作超前部署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天表示,零碳排是全球趨勢,台灣要盡快趕上,認同2050淨零轉型政策;對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憂明年會缺電,劉德音說,短期問題需要政府民間合力、超前部署,綠能建置達標前要共度過渡期。
    2021/12/21 11:42
  • 台灣成烤番薯?報告:2060年台灣冬天天數變成0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是迫在眉睫,對台灣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加劇,根據台版的氣變遷報告中,以暖化最厲害的情況來看,到了21世紀末的時候,夏季可能增長來到7個月,就算碳排有減少,也可能達到5個月,而冬季天數則變成零,不只熱傷害會變嚴重,對我們的食衣住行都會有很大衝擊。
    2021/12/17 22:53
  • 新世代黃金!電動車趨勢.各國掀搶「鋰」大戰

    電動車取代傳統油車,已經成為綠能轉化的進程之一,在車用電池的需求快速上升之下,各國都在加足馬力,確保自己在開發生產電動車的路上,原料供應穩定充足,也就引爆了搶「鋰」大戰!今年鋰金屬價格大漲240%來到5年新高,美國身為鋰礦商領頭羊,但國內產量卻落後其他國家,內華達州北邊的荒漠中,蘊藏310萬噸的鋰礦,成為礦商眼中的寶藏,但有環保團體認為,製造一輛電動車平均產生9噸溫室氣體,加上採礦也會有碳排,因此在這裡紮營抗議11個月,導致開採計畫持續延宕。
    2021/12/17 20:03
  • 木造建築更環保 日本挑戰首座純木大樓

    全球大多數先進國家節能減碳政策明確,尤其歐盟進度超前,常見企業間要求整體產業鍊必須達成一定的綠色目標。綠能腳步大幅落後的日本努力跟上,近來就興起木造潮流;不論是車站、大樓或公共設施,都能見到大量木造建築。橫濱更在興建全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碳排量比使用鋼筋少了3千噸,相當是1600人一年的排放量。
    2021/12/08 19:55
  • 未來能源大國「產氫不產油」 台灣氫氣發電挑戰多

    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現在全球都在積極投入氫能源應用研發,台灣自然也不能缺席。根據國內研究報告指出,其實半導體、煉鋼及石化產業的製程中,都會產生工業餘氫,如果能全部回收、作為發電燃料再利用,效益將相當可觀。不過發展氫能源的困難在於,台灣目前沒有能力自行生產氫氣,必須從國外進口,但是儲存跟運送的難度比天然氣還要高,因此發展前景恐怕困難重重。
    2021/12/07 22:56
  • 台積電目標2050零碳排 論壇暢談淨零路徑規劃

    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今天表示,台積電的碳排將於2025年達到高峰,預計2030年降回2020年水準,2050年達到零碳排目標。
    2021/12/07 18:02
  • 2050淨零轉型 蔡明忠:現在還在談三接已落後

    全球拋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對於國際重視永續發展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觀察企業主從過去的觀望轉為焦慮,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則指出,台灣現在還在討論三接,可看出淨零進程已落後。
    2021/12/01 17:26
  • 洛杉磯車展.電動休旅夯!圍攻特斯拉大會

    晶片短缺的衝擊持續延燒,但民眾對汽車的需求,和車商開發電動車的野心不減,為期十天的洛杉磯車展,目前正如火如荼舉辦,從知名大廠到新創車商,無不亮相最新電動休旅車款,以迎合美國消費者的口味。不過在疫情爆發後,車商加速轉為線上,也使得車展盛況不如以往!
    2021/11/24 20:0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