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先進國家對核能發電,卻步之際,中國大陸在新年第一天,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就迎來「開門紅」。福清核電6號機,首次併網成功,並且開始送出第一度電。預計這個核電機組,未來一年可以發電達100億度,不僅能發電,也大大減少碳排放。另外大陸把太陽搬進實驗室的「人造太陽」計畫,也有新突破。
福清核電6號機組當班值長李宗霖:「現在我宣布,國內第二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於2022年1月1日22時35分38秒,首次併網成功。」
這是大陸自主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的重大里程碑,去年12月11日,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反應堆首次達臨界,象徵機組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不到一個月就宣布併網成功,開始向電網送出第一度電,成為全球第三台,也是大陸第二台華龍一號併網發電機組。
每台華龍一號機組,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相當於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等同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趙皓:「福清核電1到6號機組全面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超過500億度,相當於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4千萬噸。」
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
究竟核能是氣候危機的救星,還是禍延子孫的災難,目前還有極大爭議,但大陸態度很明確,不斷積極發展核能,不只為了減碳,更搶當能源戰的領頭羊。
實驗室人員各個緊盯大螢幕,還不忘拿起手機,見證打破世界紀錄的這一刻。
就在跨年夜前一晚,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實現1056秒的長脈衝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這樣的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大陸央視報導:「這個奇特的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它正在模擬把太陽搬進實驗室,『瓶中的太陽』一旦變成現實,將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問題。」
被叫做「人造太陽」,就是因為它產生能源的方式跟太陽一樣,屬於核融合大陸稱為核聚變,跟目前透過鈾燃料進行核分裂的核能不一樣,也是人類目前所知的終極能源。
大陸央視報導:「支持核聚變(核融合)的原料是氘和氚,反應的生成物是氦氣對環境無害,核聚變的原料儲量也很豐富,氘可以直接在海水中提取。」
根據估算一升海水中提煉出來的氘,經過核融合後,相當於300升汽油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由於沒有核廢料因此只要掌握核融合,就能擁有可使用上百億年的綠色能源。
現在山東海陽市,成為全大陸第一座零碳供暖城市,20萬居民靠核能供暖,當地12台燃煤鍋爐被海陽核電1號機組取代,除了減煤、減碳,供暖費更從每平方公尺人民幣22塊下調一塊,不僅成本沒提高,也沒因為燃煤價格上漲導致供電拉警報,也難怪當地民眾沒人反對核電站,更讓大陸傾向核能,要成為世界核電技術的領跑者。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