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深藍壓力周杰倫離婚新北市美國胰臟癌死亡率龍天翔Hooters統一獅店面
  • 搜尋:

    採收 結果共719筆

  • 聞風就漲! 產地葉菜類批發價漲逾7成

    颱風剛到,蔬菜還沒真正受害,但葉菜類蔬菜批發價格,已經漲超過7成,香菜每公斤,甚至飆到141元,許多菜農,早在颱風來之前,就已經採收完畢,但擔心受損,裝箱之後,還要舖上碎冰,把保存時間拉長,西螺果菜市場,一大早就很熱鬧。
    2010/09/19 12:02
  • 凡那比颱風/守住心血! 全台文旦農風雨前急搶收

    颱風逼近台灣,各地果農擔心心血白費,在颱風天前夕紛紛搶收!其中正值採收期的文旦,果農更是著急,在北部的文旦,因為部分受到大雨襲擊,已經有的被打壞,至於在南部的文旦,雖然還沒受損,果農也趕緊趁著颱風前夕,搶收稀有的紅文旦。
    2010/09/18 18:45
  • 愛心水果園遭竊 柚子被摘150台斤

    台北蘆洲的水果公園,種了許多柚子樹,里長本來打算要在中秋節前採收,義賣柚子,把所得捐給學童和獨居老人,沒想到在柚子還沒成熟時,就陸續被人偷摘,現在只剩下2/3,里長只好趕緊採收,希望能將剩下的3百台斤柚子義賣出去。
    2010/09/06 00:45
  • 中秋文旦上市 東河果農歡喜豐收

    中秋節即將到來,有企業為了犒賞員工,跟台東縣的東河鄉訂了4萬台斤,總共1250箱的文旦,將近上百萬就此入袋,也讓台東果農辛苦種植有了回報,笑的合不攏嘴,因為原本擔心颱風會影響到文旦的行情,但還好及時採收,品質上不受影響。
    2010/09/05 14:59
  • 〈獨家〉大雨夾土石成泥流 搶收筍農畫圖自救

    颱風帶來的外圍環流,造成六龜和甲仙山區間歇性大雨,雨水夾帶土石,在山壁形成泥流,不時還有落石掉下來,不過仍有筍農堅持上山採收竹筍,為了自救,筍農乾脆自己畫教戰指示圖,避免遇上山崩路段,方便通報救援。
    2010/09/01 18:53
  • 三颱夾擊/八八風災損失2百萬 美濃木瓜農搶收

    3個颱風環台,儘管目前對南台灣還沒有直接的影響,不過去年因為八八風災損失慘重的果農,這次可不敢掉以輕心,在颱風前夕趕緊搶收2千多公斤的木瓜,果農說去年正當木瓜收成期,全因為莫拉克風災全部泡湯,現在好不容易又等到木瓜的採收期,沒想到又有颱風來攪局,果農很憂心。
    2010/08/31 18:04
  • 麻豆淹水及膝 8旬夫妻死守拒撤

    從昨晚就開始下的這場大雨,讓台南縣新營、麻豆一帶,累積雨量超過4百公釐,處處淹水5、60公分,等於到大人腳踝的高度。一對住在北勢里近80歲的邱姓夫妻,儘管屋子裡頭嚴重浸水,還是不願意離開家園,是靠著里長好說歹說,才說服他們撤離避難;至於當地的文旦園受到大雨影響,已經要採收的文旦損失將近1成,也讓農民欲哭無淚。
    2010/07/27 16:32
  • 【台灣酒出頭天】跟日本拚了! 水里梅酒國際銀牌

    談到梅酒,很多人可能先想到日本酒,但事實上,台灣也有很好的梅酒,「台灣酒出頭天」系列報導,今天就要介紹水里車埕的梅子酒,選用當地二青梅,不需擔心運送時間影響品質,抓準梅子甜度最高的時候,採收下來,一次打成泥,作為主要原料,這款梅子酒,在「國際酒類評鑑」獲得「銀質獎」,一戰成名。
    2010/07/15 19:34
  • 【冰品涼一夏】酸甜果香桑椹冰 果園自製堅持天然

    新竹市有一間北台灣獨家的天然桑椹冰,老闆自己從果園栽種桑椹,搶著在1年只有20天的採收期,把桑椹做成天然果粒和醬粒,急速冷凍存放在冰櫃裡;想像一下,酸甜的桑椹加在挫冰上面的口感,老闆說,本來果園才是主業,桑椹冰只是順便賣而已,沒想到不加糖水的天然味道,賣出了名氣,每天都能賣出150碗以上。
    2010/07/11 19:16
  • 【一步一腳印】保護環境 李姐的有機農場

    早已過了紅蘿蔔採收期,農場還是可以採得到,李旭清有些喜出望外,但也自信地說,這裡的土是農場最肥沃的一區,儘管紅蘿蔔非常迷你,連蘿蔔葉都送給客人熬湯,是農場最具人氣的蔬果,16年前,李旭清開餐館推廣生機飲食,但2個月就把店收掉,因為她發現食材來源,沒有百分百有機。
    2010/06/27 22:17
  • 【MIT不敗秘訣】指頭尖兵毛豆 年賺20億外銷奇蹟

    吃過日本料理的朋友,想必對餐前桌上的那一小碟「毛豆」不會陌生,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這看似不起眼的下酒小菜,每年靠著外銷,可以幫台灣賺進20億元的外匯,一度超越香蕉和蘭花,成為台灣農產品外銷之王!今天的【MIT不敗秘訣】專題報導,資深記者蔡祐吉、潘郁文,要帶您前往產地,揭開毛豆採收加工的神秘面紗。
    2010/06/16 21:28
  • 保麗龍墳場!牡蠣架被吹翻 海岸白茫茫

    台南有名的黃金海岸,居然淪為保麗龍墳場!原來是用來養殖牡蠣的棚架,需要大量使用保麗龍,就在漁民採收完牡蠣後,恰巧遇到西南氣流,帶來大風浪,把整個保麗龍棚架吹到岸邊來,10公里的黃金海岸線全堆滿保麗龍。
    2010/06/02 13:58
  • 婦採筍困深山! 警民百人搜山救人

    現在是竹筍採收的季節,新竹寶山鄉一位76歲的老太太,前天上山採竹筍,卻意外迷路失蹤,警消和村民近百人上山搜索,家人萬分焦急,幸好失蹤23小時後,終於找到老太太,她又餓又渴,又在山區受凍,幸好人平安無事!
    2010/04/09 15:58
  • 【一步一腳印】野菜火鍋抗癌記 堅持見到新曙光

    看似一堆又一堆,不要的雜草,陳櫻美把它當成寶,要一起下鍋熬煮,當火鍋湯底。野菜推廣者陳櫻美:「這都是動物在吃的草,原住民有一句話說,野菜就是可以吃的草。」 不但要吃這些草,還要吃得有技巧,讓熬出來的湯,好喝又有功效;陳櫻美一共調配了8種野菜。野菜推廣者陳櫻美:「香蘭很特殊,它有一股像是芋頭的味道,這種東西可以用來煮湯,也可以用來泡茶。」 訴求養生的牧草,也沒錯過,還紅白通吃。野菜推廣者陳櫻美:「這個牧草都是牛在吃的,它有紅色跟白色的,牧草有人在打精力湯,現在我們把它拿來做湯,可以有利尿的效果,非常好,它比一般蔬菜多5到10倍礦物質,這個就是我們一般紅色吃的枸杞,枸杞根,我們也用它來熬湯。」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野地裡會黏腳的『恰查某』,也拿來熬湯。野菜推廣者陳櫻美:「青草茶裡面這個一定會有叫『咸豐草』,那草藥一般裡面都說,它可以降肝火,所以它有消炎解熱的功能。」 綜合8種野菜,熬火鍋湯底,只為了一個目的。野菜推廣者陳櫻美:「一般火鍋,大部份人擔心的,是吃到最後普林太高,所以它們都會降普林的功效,消炎解熱、降普林的功效。」 陳櫻美說到一半,突然飛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大家都還搞不清楚是什麼鳥?牠朝著攝影機一直走過來。陳櫻美:「真的,牠都不怕人,好好笑,真的是孔雀啦,可能是人家養的。」 原來是山坡下農家飼養的,主人連忙趕來抓孔雀。野菜推廣者陳櫻美:「你爸爸來了,阿公、爸爸,阿公來了。」孔雀主人:「很討厭,怎麼會跑來這裡?想不透。」陳櫻美:「牠喜歡我家啦,沒關係,你讓牠從這邊走,把它誘導過來,飛回去好了,飛∼,回家了,一下就到了,像鴿子一樣很會飛。」 被孔雀一鬧場,陳櫻美差點來不及把這些熬火鍋湯底的野菜,送到農會;要熬湯底,不是應該把這些可以吃的草,送進廚房?怎麼會送來農會? 野菜推廣者陳櫻美:「全部一大鍋煮,煮完之後,倒出來就是頭痛,很多渣渣,我必須要先濾過,後來我去參加家政班開會的時候,他們在宣導說吉安農會有一個加工廠,我那時候在想說,我是不是有可能把它變成茶包?像泡茶這樣子,是不是就很方便?」 火鍋湯底要做成沖泡式的茶包,農會還第一次遇到,當時本著服務精神,比照其他養生茶包的方法,姑且一試,所有野菜先用機器切小段,再烘乾,打成細粉,最後裝入茶袋,大功告成。 花蓮吉安鄉農會保健植物加工廠廠長吳春英:「量少,我們也純粹做服務,都OK,都無所謂。」記者:「量少到什麼程度?」吳春英:「量最少的,做過5、60包,根本沒有什麼工錢可言。」 當初只是實驗性質,沒想到火鍋湯底茶包,大受歡迎,現在陳櫻美是農會大客戶,一次代工的茶包,有好幾千包。 吳春英:「我們在家裡煮的野菜湯,跟到他們店裡去吃的,就是不一樣,自己煮的,就沒有那個甘甜味,當然野菜我們自己煮,也是很好吃,她們煮出來就沒那麼苦、那麼澀。」 怎麼去除野菜的苦澀味?陳櫻美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研究;12年前,她開了8家美容連鎖店,在人生最巔峰的時候,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癌,開完刀後,她搬到花蓮靜養,但不到3個月,癌症復發,擴散到腦部。 陳櫻美:「我那個時候聽到是有一點晴天霹靂,我覺得不應該是那樣,已經開完刀,都很好了。」 腦部的癌細胞,連化療也沒辦法剷除,只能自我調養,醫生告訴她,如果再擴散,只剩3個月的時間;陳櫻美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悲傷,她很快的振作起來,首先改變飲食,吃有機食物,自己種牧草、種蔬菜,但每回青菜來不及採收,就被蟲子吃光了。陳櫻美:「你看就像這樣子,裡面有多少隻蟲?」
    2010/03/14 22:09
  • 載橘變載孩童? 果園小火車變景點

    新竹寶山鄉有位果農在山坡地種橘子,因為坡度太陡,走路都很困難,搬重物更是吃力,所以根本請不到工人來幫忙採收,果園主人只好花錢,沿著山坡搭建長度5百多公尺的小火車運送橘子,因為是觀光果園,來玩的小朋友都很好奇,這輛小火車卻意外成了吸引人潮的工具。
    2010/01/22 00:48
  • 【一步一腳印】不眠不休手工黑糖 堅持才有好味道

    台南南化鄉深山裡,這一段山路,20公里杳無人煙,之前八八風災,這裡是重災區之一;不過,張錫斌今天出動怪手,不是要造橋闢路,是為了甘蔗採收。
    2010/01/17 22:20
  • 掌握「黃金採收」 陸蕉農年賺3.5億

    香蕉在大陸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水果,不過只能在熱帶地區種植的香蕉,要運送到大陸北方,往往會先爛掉一大堆,今天要帶您到大陸廣西,去看一個別人口中「超級歸毛」的蕉農,如何克服香蕉容易發黑潰爛的問題,成功成為一年賺進3.5億新台幣的「香蕉大王」。
    2010/01/15 22:21
  • 〈獨家〉新奇!草莓太空包 澆水即可結果採收

    草莓不一定要種在田裡,現在也可以在家自己種!苗栗大湖農民以椰子纖維加上發酵肥料,做成草莓太空包,民眾花200元買回家,每天澆水,大約1個月後就可以長出草莓,農民說,草莓產季前後有3次花期,至少可收成30顆,比起用買的更划算。
    2010/01/15 19:38
  • 【一步一腳印】料理大考驗! 號召遊客光顧的草莓大餐

    草莓園群聚的苗栗大湖,正要收成,每到這個時候,張玉麗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草莓園主張玉麗:「不接近的話,當然它也沒有靠近馬路,旁邊污染會比較少。」 張玉麗自豪她家的草莓,種在大湖山上,因為草莓性喜低溫,適合在海拔較高的地理環境生長,不需要農藥,就能自然栽培;不過,也因為這片得天獨厚的山區草莓園,讓張玉麗很傷腦筋。 張玉麗:「因為我們這裡離台三線有點遠,再上來的話,那遊客看不到我們的草莓園,那我們要銷售出去,讓遊客知道我們這裡有草莓園可以採收的話,當然就會比較困難一點。」 這幾年,張玉麗一邊收成草莓、一邊想即使種出天然無毒的草莓,但客人不上山,草莓再好也賣不出去,她得為她從小生長的草莓園,做些改變,改變的契機,或許就是一頓能號召遊客的草莓大餐。 不過張玉麗有點擔心自己的廚藝不夠專精,請了料理經驗20年的廚師李俊生來幫忙,兩人一起討論,要以西式的草莓大餐作為賣點,只是一開始,就遇上了難題。 張玉麗:「一直想把草苺去,譬如說搗爛啦,或是怎樣去醃漬它,其實這樣子做出來的感覺,都不是很好,或是去做拌炒的一個動作,但是這樣子出來的草莓的味道,有一點那個臭酸的味道,然後非常的覺得不行。」 沒想到酸酸甜甜的草莓直接下鍋,不但失去原本艷紅的色澤,入了菜,更難以入口,特別是這道張玉麗當作主打的草莓德國豬腳,勢必得放棄,把草莓和豬腳一起烤的構想。張玉麗:「我就想說,如果說,單純的就把豬腳用去蒸烤的方式出來,我就是調醬,就用切片沾醬就好了。」
    2010/01/10 22:17
  • 「十六島海苔」 大浪打出的高檔海苔

    在日本有一種高檔海苔,叫做「十六島海苔」,它已經有1200年的歷史,江戶時代,是進貢給幕府將軍的上等好禮,這種海苔貴的原因,除了只有在冬季的3個月內才能採收,還有這種海苔生長在大浪的底下,摘採相當不容易。
    2010/01/07 22:39
  • 〈獨家〉超甜!蕃茄比桃子還甜 採收馬上搶光光

    高雄路竹一位種蕃茄的蔡先生,出產的黃色小蕃茄,甜度之高,讓他連續蟬連3年蕃茄甜度冠軍,測量起甜度,甚至比桃子還要甜,每次採收都是上百台斤才夠賣,而他說起秘訣,其實就是當地地質的關係。
    2009/12/28 09:49
  • 奇!果樹嫁接 同時長金桔、桶柑、柳丁

    農業技術新突破,一棵果樹竟然可以長出3種水果!彰化大村鄉一位果農,花了3年時間,試著嫁接金桔、桶柑和柳丁,結果現在果樹成熟,一次就可以採收3種水果,讓民眾覺得不可思議。
    2009/12/22 13:48
  • 一斤剩10元蔥農不賣 開放民眾採

    彰化的蔥農最近慘兮兮,因為青蔥價格跌到1斤只剩10元。原來八八水災後農民搶種,造成現在產量過剩,有蔥農覺得不划算,乾脆不賣到市場,開放大家採收。
    2009/12/16 15:35
  • 【一步一腳印】要讓滿山茶油香 兩代傳承種茶樹

    苗栗向天湖畔,非假日沒甚麼遊客,陳福康剛好可以帶著媳婦跟員工來收茶籽。茶油第一代陳福康:「一般我們台灣的是,大概10月1日開始採,採到大概10月25日以後開始裂,差不多霜降的時候開始會爆開來,爆開來就地下撿,所以它的採收時間大概有25天,它成熟期大概是這樣。」記者:「這25天裡頭都很忙?」陳福康:「很忙,對。」 這種油茶樹可不矮,不過黃捷纓嫁入茶油人家好幾年,樹梢頂端的茶籽,只是小問題。茶油第二代黃捷纓:「我們想說這個是不是要爬上去,後來沒有,我們都看她們這樣子弄,全部都是用手工,所以變成說如果你的收購價格不是很高的話,沒有人會願意採。」 一顆顆茶籽真的得來不易,1年就結這麼一次,不過陳福康在年輕時,就看出裡面蘊藏著豐富商機。陳福康:「我父親是開茶場,茶葉廠,他那時候生產蠻大的,他沒有看出這一行業,成長那麼快。」 當年陳福康家裡,茶籽只是茶葉生意中偶爾的點綴,確實不容易想像,可以有多大發展。陳福康:「他(父親)是說,桐油瓶裝桐油,他是說我不會轉變,沒有很大成就做這一行,那個時候我就有立志說,我這一輩子不管怎麼樣,我絕對要趕過我的父親,趕過我的兄弟。」 接下來的一步一步,原來都有這樣不認輸的意念,以茶籽的乾燥來說,這樣風吹日曬、晾個通透,前後大約要12天,福康說不然營養豐富的茶籽很容易酸敗。陳福康:「有發霉就不要了,裡面有發霉的,欸,很內行,對。」記者:「我這樣外頭看,覺得差不多。」 內行的眼睛繼續篩選,據說高峰那幾天,這個小操場會被茶籽滿滿佔據,所以人力之外,還是得借重機器。陳福康:「我們10年來,花了2次,第一次花了4百萬,這一次花了6百萬。」 曝曬好的茶籽倒不急著脫殼,絕大部分會先以零下18度冷凍起來,等到要出貨前,才這樣一排排地解凍,然後進機器,陳福康說,這樣可以確保顧客拿到的,是新鮮剛榨出的油品。 而這個龐然大物一打開來聲勢驚人,不過效率也很高。陳福康:「那個時候是經濟起飛,人工成本越來越貴,那時候我們就是說,做農的如果不機械化的話,你跟不上時代,你這個產業會被淘汰。」 那是20年前,台灣眾多傳統產業第一次的轉型,現在想想,當年的轉型算單純的,這幾年來,新的轉型需要出現了。陳福康:「我媳婦和我兒子他們要創造品牌,那個時候在設計,因為做一個品牌的話,他要負的風險相當的大,你如果快的話3年、5年,你慢的話,可能這輩子都做不出來。」 行銷、品牌都是全新領域,當年曾經不順父親意志的陳福康,換了角色,忍不住也是一番擔心。黃捷纓:「一開始,他(爸爸)是很有意見的,他會覺得說,不要去世貿辦展覽啊,不要去外面做展售啊,還是把自己家裡原料搞好,做好交給人家去賣就好啦,不要弄到那麼辛苦。」
    2009/12/06 22:07
  • 【一步一腳印】「水裡燕窩」 白河蓮藕細工採收品質佳

    甜品老闆莊嘉鴻:「真的像燕窩,口感又好,這個又環保,這個素食的燕窩。」 不是燕窩,卻很像燕窩的美味,來自這一片枯槁的土地,沉寂了1個多月的蓮花田,今天又熱鬧起來,小山貓把土翻開,這一條又一條就是所謂的水裡燕窩,立冬過後,在台中開甜品店的莊嘉鴻,回台南老家,也順便到蓮花田來看看。 莊嘉鴻:「我看你在笑,我就知道你今年會賺錢啦,這邊先20袋送到農會,剩下30袋我自己來洗。」 一袋一袋裝的,其實是大家不陌生的蓮藕,農友劉邦祥的蓮田今天開挖,真像開獎一樣,沒挖開不知道裡面有多少寶。蓮藕農友劉邦祥:「目前拉起來的蓮藕,今年收成還可以,是不錯了啦,如果沒颱風來,這蓮藕會更大條。」 因為風大吹倒了不少荷葉,蓮藕蓄積養分的能力也受到影響,不過田裡這一堆又一堆,已經讓其他來打探狀況的農友很羨慕了。莊嘉鴻:「他自己有種,他的還沒挖,他還在採蓮藕,所以他今天閒著,出來逛一逛,看人家採收怎麼樣,收成怎麼樣,自己的還沒開採,還沒開獎。」 採蓮藕,特別是這種用來提煉澱粉的長粒仔,原來不是說採就採,1個月前就要開始把蓮花田的水放乾,讓蓮藕變乾、變緊實。劉邦祥:「我前幾天就看別人的蓮藕,差不多夠成熟了,看成熟色變粉紅色,就該採收了,不然下雨它會退粉,會比較沒粉。」 看天看地,看出採收的好時機,也要有多年經驗。莊嘉鴻:「劉先生這裡,種蓮子蓮藕很久了,產量多一些,又有信用,所以來找他。」 劉邦祥:「我還是小孩,我阿公那時候就開始種,不過以前只種1、2分地,少少的,我最高曾經種差不多6甲多、6公頃多。」記者:「這樣不是很累?」劉邦祥:「是很累,不過有錢可賺就不會累了,如果賺不到就很累了。」 這個事情沒甚麼好客套,賺錢糊口很重要,就看大家都是緊貼著小山貓,上下揮動的鐵鏟撿蓮藕,一點都不怕,因為動作慢了,新的土又覆蓋上來,就不好撿了。劉邦祥:「一台機台一下午3千元,一天就6千元,你把機台租來撿不完,也是6千元,所以要叫多一點人手,大家做工作也都很認真打拚,有沒有。」
    2009/12/06 22: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