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全家便利商店黑社會咖啡飲品倒閉清算郭晉安APP孫安佐瓦斯火槍STEAM教育
  • 搜尋:

    抗議活動 結果共485筆

  • 【新新聞】檢方徹查張安樂是否拿北京錢辦事

    張安樂從江湖中沉寂,卻從政壇東山再起,近年來持續以統促黨總裁身分趴趴走,公開鼓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統促黨號稱有三萬名黨員卻不收取黨費,不時還能舉辦抗議活動,背後的金主是否為中國政府,著實令人好奇。
    2018/08/15 15:54
  • 辛巴威總統大選 姆南加瓦險勝

    辛巴威7月30日舉行大選後,今天宣布選舉結果,現任總統姆南加瓦在這次具里程碑意義大選中險勝。這個結果恐助長選舉舞弊的指控,安全部隊在街頭巡邏,避免抗議活動。
    2018/08/03 10:25
  • 臉書主動關閉32假網頁 反制俄國駭客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俄羅斯的網軍在臉書發動攻擊,影響了選舉的結果,臉書因此成了危害民主選舉的幫兇。臉書這次決定主動出擊,關閉了32個假網站和帳戶;因為他們發現這些網站,正在散布煽動性政治言論,企圖影響美國11月的期中選舉。這32個網站和帳戶,總計有29萬名的追隨者,還有不少人響應了網站發起的抗議活動。這次駭客的網路攻擊模式,和2016年大選幾乎一模一樣,因此臉書判斷應該又是俄羅斯網軍所為。臉書近日受到洩露用戶個資醜聞的衝擊,加上財報不如期,股價在上周四大了跌近19%,市值瞬間蒸發千億美金:這次臉書主動公布關閉假網站的訊息,捍衛選舉公平性,也是希望能挽回企業的形象。
    2018/08/01 19:50
  • 隔離反川群眾 川普四天行程略過倫敦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度到英國進行訪問,英國首相梅伊在「布倫海姆宮」舉辦晚宴歡迎,只不過許多英國民眾,並不歡迎川普的來訪,他們在倫敦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還製作了一個和房子一樣大小的川普寶寶充氣娃娃,在川普到訪時升空;另外網友也發起用音樂抵制川普的運動,讓2004年的暢銷曲「美國大白癡」,再度登上英國音樂排行榜的冠軍。川普不顧做客的禮數,直接在英國的小報上,破轟東道主梅伊的「軟脫歐」政策,還揚言要是英國和歐盟不能徹底脫離,美國可能取消與英國的貿易談判。
    2018/07/13 19:50
  • 快訊/涉嫌延誤繆德生送醫 拔菜總指揮遭起訴

    退役上校繆德生,在反年改抗議活動中,從外牆跌落,送醫不治。當時,「拔菜總部」總指揮盧朝財,因為阻擋救護車進到立法院救人,台北地檢署認為他延誤救援黃金時間,因此依涉犯醫療法、強制跟妨害公務罪嫌將他起訴。
    2018/07/06 18:17
  • 移民政策惹議 川普當面被嗆:停止拆散家庭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和憤怒的民主黨籍國會議員面對面。這些國會議員在國會山莊發起一場喧鬧且非常罕見的抗議活動,反對川普爭議性的移民政策。
    2018/06/20 17:28
  • 八百壯士遊行和平落幕 取消立院夜宿行程

    立法院今天處理軍改案,反軍改團體「八百壯士」下午集結立法院遊行至總統府前抗議,再返回立法院前投擲水球、雞蛋抗議,抗議活動已於下午4時暫告一段落,也取消晚間夜宿。
    2018/06/19 17:10
  • 約旦撙節引發抗議 波灣盟國允金援750億元

    在約旦政府的撙節措施引發國內大規模抗議活動後,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今天在共同聲明中表示,它們將金援約旦25億美元(約新台幣750億元)。
    2018/06/11 11:54
  • 政府撙節惹民怨 約旦首都爆連日抗議潮

    約旦是美國的友邦,在中東地區動盪的局勢當中向來平穩安定,但從今年初開始約旦政府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議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撙節政策,包括油電雙漲、刪除津貼還有新的所得稅法草案,但這些都讓民眾在生活上感到壓迫!這股不滿的情緒在這個月1日爆發,首都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一連持續6天,即使總理請辭下台,民怨還是沒有減少。約旦國王親自出面安撫民心,也任命了新總理,而新政府的挑戰才剛要開始而已。
    2018/06/06 21:24
  • 快訊/尼加拉瓜示威 外交部調升旅遊警示黃燈

    最新消息!尼加拉瓜因社會保險改革措施法案造成社會動盪,首都馬納瓜等主要城市不定時發生示威抗議活動,造成多起暴力衝突及死傷事件。外交部調升尼國旅遊警示燈號為「黃色」,提醒國人及僑民注意自身安全。
    2018/06/05 19:13
  • 川普7月訪英 傳梅伊籲改地點避開倫敦抗議

    英國「太陽報」今天報導,英國首相梅伊將會力勸美國總統川普7月造訪英國時,避開倫敦市中心舉行的抗議活動,建議改在梅伊的鄉間官邸契克斯(Chequers)會面。
    2018/05/28 10:55
  • 美使館搬遷耶路撒冷 以巴邊境爆血腥衝突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在14日的以色列建國日正式搬到耶路撒冷,美國第一千金伊凡卡代替川普出席活動,川普也錄影祝賀。不過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持續示威,抗議活動共有數萬人參加,以巴邊境則是爆發血腥衝突,目前已知58人死亡,2400多人受傷,是2014年以巴戰爭後,死傷最慘重的一天。
    2018/05/15 12:23
  • 採訪死亡之地 加薩攝影記者嘆生命無常

    路透社攝影記者穆斯塔法(Ibraheem Abu Mustafa)今早準備採訪加薩走廊抗議活動時,遇到一名坐輪椅的熟人,早上還跟他打招呼,工作結束時卻出現在他的葬禮。
    2018/05/15 11:36
  • 快訊/反年改抗議變調! 北市警局15:00對外說明

    反年改團體在立法院外的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流血衝突,造成多名員警跟記者受傷,截至今天有57人被警方帶回,台北市警局將在下午3點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
    2018/04/26 12:28
  • 反軍改抗議濺血 政院、市警局嚴厲譴責

    反軍改團體在立法院外的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流血衝突,造成多名員警跟記者受傷。目前有63位翻入立法院的群眾,遭保六總隊管束。行政院跟台北市警局在傍晚接連召開記者會,針對暴力行為表示譴責。
    2018/04/25 22:04
  • 涉毆記者遭傳喚 退警怒包圍中正一分局

    警消不服從抗議活動來到第二天,昨天(23日)在監察院前面,有數十名花蓮退休警察涉嫌毆打記者,遭到中正一分局傳喚,這讓抗議群眾大為不滿,在上午(24日)轉往包圍中正一分局,而中正一分局是大門緊閉,派大批警力在門口駐守場面一度失控。
    2018/04/24 14:20
  • 改革惹民怨 6成法國選民對馬克洪不滿

    在野心勃勃的法國改革派總統馬克洪就職將屆一週年的現在,國內罷工及抗議活動日益增多,而今天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對這位年輕領導人不滿的選民高達60%。
    2018/04/19 09:48
  • 官員再捲性侵謀殺 印度怒火燎原掀抗議

    印度一名8歲女童遭輪流性侵殺害,現在印度又傳出有官員捲入另一起性侵謀殺案。由於不滿當地官員偏袒犯罪者,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這也是繼2012年巴士性侵抗議事件後,最大的一起抗議活動。
    2018/04/17 23:37
  • 悚!抗議男誤觸火車電纜 1秒變「火球人」

    印度1名36歲抗議人士庫瑪(Ranjit Kumar)近日參加位於廷迪瓦納姆(Tindivanam)車站的抗議活動,但因一時情緒高昂爬上火車車頂,不慎誤觸高壓電,瞬間燒成一團火球,其他抗議民眾看見驚悚一慕都嚇壞了。
    2018/04/12 09:16
  • 獨派怒了!台灣國成員丟鞋 罵柯「變色龍」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手「整頓」陳抗團體占用馬路抗議活動,嚴重激怒獨派團體!「台灣國」成員今早帶著「紅鞋」到北市府前丟鞋抗議,不只痛批柯文哲「從墨綠轉紅」還揚言未來「丟鞋抗議要如影隨形」。但柯文哲強調自己是依法行事,還說不允許「政治路霸」占用影響路權!
    2018/03/27 14:48
  • 反川普和世界經濟論壇 瑞士逾千人抗議

    數千抗議群眾今天在蘇黎世等城市示威,抗議美國總統川普計劃赴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反全球化和環保運動人士及庫德族和巴勒斯坦組織成員,也加入這波抗議活動。
    2018/01/24 11:33
  • 反對必修「普通話」 港浸會大學生飆罵老師

    香港浸會大學17日發生學生占領語文中心行動,大約20人衝進辦公室和老師大聲對嗆,不滿校方強迫學生必須學習普通話,額外提出的豁免考試,及格率只有3成,等於變相要求再修課,為了要學校公開豁免考試評分標準、上訴機制等等,才發起抗議活動。
    2018/01/22 11:54
  • 夜宿海運大樓 長榮空服員抗議「過勞航班」

    長榮空服員的靜坐抗議活動從21日早上9點半開始,一路要持續57小時,而今天凌晨他們在長榮海運大樓前用睡袋打地鋪抗議訴求,包括舊金山航班從4到5天班被改為3天班,雖然看起來有20幾小時休息,但空服人員根本沒有適應時差的空間,加上機上人力不足,對他們來說都是難以和資方達成共識的問題。
    2018/01/22 08:39
  • 快訊/不滿年終縮水 華航工會包圍總公司抗議

    華航公會不滿華航今年營收創新高,但是年終獎金大幅縮水,痛批資方賺錢,卻沒有將獲利分享給員工,於是在今晚聚集上百人,包圍華航總公司門口,舉辦抗議活動。
    2018/01/19 20:23
  • 台北抗議活動再現納粹旗幟 德、以同聲譴責

    德國與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今天同聲表示,對昨天有民眾在台北101前的抗議活動中使用納粹旗幟,表達強烈譴責;嘲諷納粹政權受難者的記憶是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也嚴重濫用言論自由。
    2018/01/19 18: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