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發票拿鐵星座運勢美式未成年性侵台大高雄霍正奇隨買跨店取恩愛
  • 搜尋:

    報導獎 結果共385筆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頒獎倒數 錢怡君擔綱主持

    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頒獎典禮即將於本周日(9/27)舉行,今年共計有107件作品入圍,和投稿件數雙雙締造新高紀錄,而主辦單位今年邀請《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擔綱主持重任,熱愛新聞的她,擁有多年特派員經驗,跑遍全球五大洲,也曾獲得台達能源氣候與科學獎,關注生態和環保議題同樣不遺餘力,從記者轉戰談話性節目,表現同樣亮眼,雖然最遺憾過去沒有機會參加《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但這次能擔任主持人,感到相當榮幸。
    2020/09/25 16:28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入圍名單揭曉 投稿、入圍作品雙創新高

    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11)日公布第四屆入圍作品名單,共計有107件作品入圍,和投稿件數雙雙締造新高紀錄,而今年在新冠肺炎衝擊下,各國實施封城、限聚令、居家隔離等措施,參賽者仍舊克服萬難完成採訪報導,實屬難得,同時也出現了新冠病毒、防疫、遠距教學、網購經濟等等,往年少見的題材,為這特別的一年留下記錄。採訪技巧上,不少專業組記者運用跨機構合作,彌補無法出國採訪的困境,呈現超出以往的高水準作品。
    2020/08/11 12:00
  • 永續報導獎徵件倒數 130萬獎金等你來拿

    三倍券不夠看,自己的紓困金自己賺,疫情舒緩,公共場所逐步解封,民眾開始回歸正常生活,連續第四年舉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也如火如荼徵件中,時間進入最後兩周倒數階段,徵件範圍為2019/7/1到2020/6/30完成的華文作品,設有專業組及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共八個類組獎項,總獎金超過130萬元,其中融媒體類的首奬奬金為國內最高,專業組20萬元、學生組5萬元,投稿就有機會最高拿到振興券66倍獎金。
    2020/06/17 14:00
  • 疫情爆發 報導不停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 6/30截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一場百年一遇的大瘟疫,人類活動被迫按下暫停鍵,不少國家實施禁足令、學校停課、產業停工,面對疫情愈嚴峻,新聞報導愈顯重要,新聞從業人員採訪腳步不停歇,站在第一線報導最新、最正確疫情消息。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宣布,2020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年仍如期舉辦,鼓勵媒體人及學生,用文字、圖像、影音等,記錄疫情下的地球萬物轉變,或是人文關懷。
    2020/04/29 09:27
  • 「派遣工的正義」 TVBS獲卓越新聞深度報導獎

    新聞界享譽盛名的卓越新聞獎,20號舉行頒獎典禮,TVBS資深記者林上筠和攝影柯勝雄,以【派遣工的正義】專題、揭露政府濫用承攬員工辛酸黑幕,榮獲卓新電視類深度報導獎,專題報導國家媒體-原住民電視台部份主播記者、永無年資甚至沒有勞健保,播出後促成政府改善,全轉正職,評審表示,TVBS充分發揮媒體第四權功能,令人讚賞。
    2019/11/21 09:23
  • 深入社會底層 爬上地表最高處 TVBS登新聞獎雙冠王

    國內新聞報導獎殊榮《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與《吳舜文新聞獎》近日頒獎,TVBS新聞台所製作的《派遣工的正義:我不是你的免洗筷》(以下簡稱派遣工的正義)與《直擊亞洲水塔:西藏冰川》(以下簡稱直擊亞洲水塔),分別於兩個獎項中各獲得電視類《公共服務報導獎》與《兩岸新聞報導獎》。由TVBS資深記者林上筠和資深攝影記者柯勝雄製作的《派遣工的正義》,揭露台灣勞動環境的黑暗面,採訪過程面臨諸多單位的壓力和威脅,報導一出引發勞動部關注,進而修改台灣勞工相關法令;TVBS採訪中心大陸組組長陳相如與資深攝影記者謝賢熺,爬上 海拔4600公尺的西藏高原,在高山症發作的情況下仍敬業採訪,製作《直擊亞洲水塔》特別報導,帶回第一手珍貴的融冰畫面,報導內容發人深省,亦獲得評審大力讚賞。
    2019/11/13 19:47
  • 專業報導展現媒體價值 TVBS獲曾虛白新聞獎

    第45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11月8日舉行頒獎典禮,TVBS新聞台資深記者林上筠、柯勝雄製作專題的「派遣工的正義 我不是你的免洗筷」獲電視類公共服務報導獎。評審認為報導作品探求真相、觸動人心,並引起社會重視與改善,是媒體公共價值的展現。
    2019/11/08 20:01
  • 檢視全台基層醫療 TVBS獲「台灣醫療報導獎」特優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8日公佈「108年臺灣醫療報導獎」得獎名單,TVBS以「醫」路不平的守護者─那些看不見的日常,獲得廣電類的特優獎。這個專題由王心喬、張鎮安,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走訪各縣市和離島,系統性檢視台灣的基層醫療現況,探討包括離島觀光、衛生所、地區醫院、健保給付、分級醫療等等面向,完整記錄那些很少被人關注的基層醫療,喚起社會大眾的重視。
    2019/10/18 18:33
  • 別讓垃圾成為「黑戶」

    垃圾分類是環境永續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夏嬙、楊晨、周海湘、周立瓊和徐康銘製作的《別讓垃圾成為「黑戶」》,獲得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人氣獎。本作品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探討,沒有被分類好的垃圾就像沒有戶口的「黑戶」。主題內容與敘事範圍廣泛,藉由深入的探訪提出解方。
    2019/10/04 17:26
  • 小菸蒂 大汙染

    文化大學賴宜淳、李韞萱、謝佳渝所製作的《小菸蒂 大汙染》,描述隨手丟菸蒂最環境的危害,獲得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優等獎。報導指出,走在人群聚集較多的街口,常見到抽菸的人就這麼隨手一丟,一根塑膠纖維製成且含有眾多化學物質的煙蒂就這樣隨著水溝,落入了大環境,在大家眼裡是這麼習以為常的事,卻無人看見他的危害性。香菸對環境的危害只有空氣汙染嗎?這一則報導開啟我們更多面向的觀察。
    2019/10/04 14:00
  • 一杯鮮乳:六萬頭乳牛的福利之路

    台灣大學施怡安、李柏毅、張智翔、鄭芷穎和徐培瑄製作的《一杯鮮乳:六萬頭乳牛的福利之路》報導,榮獲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首獎。此篇作品從生活中「取之於動物,用之於動物」的角度出發,進行探訪,作品選題和故事都別出心裁,版面精細,顯見製作團隊的用心,尤其製作上顧及閱讀的流暢性,輔以照片跟影片的作法,受到評審肯定。
    2019/10/04 13:00
  • 乘載文字的重量 日星鑄字行

    輔仁大學翁至成和陳臆婷製作《乘載文字的重量 日星鑄字行》報導,獲得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類(短)優等獎。日星鑄字行位於台北市太原路,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弄中,竟隱身著台灣僅存的鑄字行。走到店門口,沒有既定印象的招牌,由鑄字工廠改為現在的店面。經過若不仔細看,還不會發現它的所在。見到老闆張介冠時,他慈眉善目面帶微笑的接待我們,不疾不徐地回答著我們的問題。
    2019/10/04 13:00
  • 浮生蚵夢

    台灣大學蔡宜家、張玉鉉、吳宜澄、柯咨羽和劉展源製作的《浮生蚵夢》獲得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優等獎,本篇作品探討蚵仔產業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綜合循環經濟、漁業廢棄物汙染等時下熱門議題,探討可能的解方,獲得評審青睞。
    2019/10/04 12:00
  • 拾光 溪望 莫拉克

    由長榮大學林浥郎、施婷翌、游恒睿、游秀蓁、林芹伃、張博涵、潘玟諭、胡凱鈞、謝依炘和林家意製作的《拾光 溪望 莫拉克》,描述風災後災區的重建歷程,並結合環保議題,期待喚起觀眾對地球保護的意識。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繁,許多民眾在莫拉克侵襲下一夕之間失去賴以維生的產業、家園、甚至是生命。本作品在莫拉克風災十年之際,提出省思,探討重建這條漫長之路上的永續議題,獲評審青睞,勇奪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優等獎。
    2019/10/04 12:00
  • VR科技x新聞製作 電視新聞走向體驗化

    虛擬實境科技逐漸普及,給了新聞報導無限的想像空間。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頒獎典禮,出現更多結合VR科技的新聞專題,讓閱聽人可以從看新聞走向體驗新聞。
    2019/10/02 01:44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TVBS拿四獎電視台最多

    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頒獎典禮,長期關注環境永續議題的TVBS新聞部,一共拿下四項獎,包括專業組短版影片類首獎,專題組記者黃琲茹和林隆士的「食安區塊鏈 產銷溯源愛地球」報導,國際新聞團隊楊樺、朱芳儀、羅士朋等,和環境資訊中心合作的「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獲得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和人氣獎,國際組記者彭惠筠、焦漢文和新聞部副總監楊樺製作的「永續創新盧森堡」拿到短影片的人氣獎,是得獎最多的電視台。
    2019/10/01 21:42
  • 陽光、沙灘、海邊之外:離島的垃圾危機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陽光、沙灘、海邊之外:離島的垃圾危機》,由世新大學王良博、楊穎婷拍攝。旅遊作家黃小莫2019年5月24日在臉書發文,並張貼多張照片,直指蘭嶼、綠島的垃圾處理外包廠商招標案流標,導致垃圾轉運到台灣本島處理的工作停擺,超過500公噸的堆積垃圾無法處理。
    2019/10/01 18:52
  • 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產業鏈中不同角色的奮鬥與挑戰》,由臺灣大學林廣琦、陳一心、郭亭吟、劉芷安拍攝。豆漿、豆腐、豆花都是台灣的庶民美食,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餐桌上,是常見的配菜或甜點。但諷刺的是,製成這些食材的大豆,有將近99%都從國外進口。在本土大豆種植面積逐年下降之際,有一群人決定著手改革,重新找回台灣的大豆味。
    2019/10/01 18:52
  • 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由政治大學張庭瑀、蔡明衡、高海葳、李冠杰、洪靖淳製作。「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的汰換率也逐漸提高,壞掉不堪用的廢棄手機,能有什麼樣的用途?本篇探討這些廢棄手機隱藏的無限的生機。
    2019/10/01 18:36
  • 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作品《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由長榮大學林妤潔、范紜蓉、柯貝璇製作。近幾年政府推廣限塑政策,從塑膠袋到塑膠吸管都納入管制,許多業者因此陸續推出環保商品,但這些所謂的「環保商品」究竟是為了教育消費對環境友善,還是變相的引導民眾掏錢購買的商業手法?在環境保護與商業利益的拉扯下,消費者與生產者該如何抉擇,是本報導探討的重點。
    2019/10/01 18:35
  • 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作品《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由政治大學劉信秀、涂葦慈、黃郁期、徐佳渝、蕭佳宜拍攝。本篇聚焦在宜蘭地區農舍氾濫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透過報導瞭解身處在其中的農民的生活,並請專家學者針對目前宜蘭農舍過多的亂象提出解方。
    2019/10/01 17:49
  • 「先有廠,再規劃」洩漏69噸「碳九」的泉港埋了多少雷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優等作品《先有廠,再規劃」洩漏69噸「碳九」的泉港埋了多少雷?》,由端傳楊鈺、吳婧、郭瑾燁拍攝。作品描述2018年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發生69.1噸石油化工產品「碳九」泄漏事故,當地政府封鎖消息、驅趕記者、掩蓋事實。事發一個月後,依然有居民表示異味嚴重、身體不適。
    2019/10/01 14:00
  • 「人樹之間」專題報導——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首獎作品《「人樹之間」專題報導——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重啟台灣國產材,種子的力量: 復護山海 保全未來》,由經典雜誌潘美玲、劉子正、謝佩穎拍攝。作品描述從人類對待樹木的態度,我們看到了未來,【人樹之間】專題主要是想帶讀者從一棵身邊時常被忽略的樹木,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重啟台灣國產材》從歷史的爬梳,到林業政策的現況,台灣山林在林農與消費者的眼中,呈現出兩個不同的世界。
    2019/10/01 11:33
  • 快時尚變奏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優等作品《快時尚變奏》,由香港經濟日報周宇銀、姚蔚拍攝。闡述快時尚是近年時尚界的熱潮,快速生產及上架是其特色,能短時間內生產出多件新款式且價錢便宜的衣服,吸納了龐大的消費客群,但隨着消費者購買衣服的速度和頻率程度急速上升,愈來愈多衣服被棄置。
    2019/10/01 10:54
  • 「紙容器的不歸路」系列調查報導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首獎作品《「紙容器的不歸路」系列調查報導》,由聯合報張裕珍、郭政芬、洪欣慈、林敬家、張雅婷、陳斯穎、許政榆、賴香珊、魏翊庭、范榮達、喻文玟、鄭朝陽拍攝。台灣紙餐具紙杯等紙容器用量驚人卻多數進了焚化爐,對號稱資源回收模範生的台灣是一大諷刺,斷了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之路。欲探索紙容器為何走了這條不歸路,聯合報記者調查報導回收體系的箇中癥結,從上游到下游追查每個環節,發現紙餐具回收難、減量難的雙重困境,連公部門帶頭減量也成效不彰。
    2019/10/01 10:4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