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統一獅直腸癌槍手離婚周杰倫投案劉喬安近況新店龍天翔新北市
  • 搜尋:

    化合物 結果共268筆

  • 螞蟻會產生抗菌化合物 或可治人體疾病

    一項研究螞蟻的實驗結果發現,螞蟻體內形同「化學工廠」的特殊腺體,可產生足以對抗細菌及真菌的化合物,未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製藥廠。
    2018/02/08 10:40
  • 臭氧改善有成 高市脫離三級防制區

    高雄市環保局為改善空氣中的臭氧污染,大力降低工廠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先是訂定全國最嚴的設備元件加嚴標準,對超標者開罰並密集稽查,終於讓高雄市擺脫三級防制區的惡名。
    2018/01/16 18:46
  • 2018飲食趨勢! 有機、零剩食、素食依舊夯

    隨著養生、以及土地保育概念興盛,飲食習慣也跟過去大不相同。明年飲食新趨勢,有機、零剩食依舊是王道,素食、不經過任何加工的生食、低碳水化合物零食等等,也將逐漸興起。
    2017/12/04 23:45
  • 躺著就能瘦! 「奈米」貼布4星期有效燃脂

    躺著就能瘦!美國團隊研發出一種奈米貼布,貼布上有許多細小鑽頭,可以刺穿皮膚,並釋放出化合物,可以把白色脂肪轉化成褐色脂肪,褐色脂肪屬於代謝細胞,能夠幫助能量消耗!
    2017/11/19 15:27
  • 美特色圖書館 動物標本、毛皮通通借得到

    世界各地有許多特殊圖書館,美國阿拉斯拉就有一間專門存放動物標本的圖書館,另外在德國,還有一名科學家,用化合物呈現出生活中會出現的上千種氣味,她的實驗室也成了一間氣味圖書館。
    2017/10/18 22:25
  • 120公斤胖妹大變身 1年瘦60公斤變「女神」

    人家常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還真是一點都不假。澳洲一名17歲的女高中生,她是一名120公斤重的胖妹,在學校屢遭同學霸凌,幾乎沒有人要理她。之後她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1年時間竟然受了60公斤,這樣讓她找回自信。瘦身下來變美的她,也被同學大讚是「女神」。
    2017/10/11 20:31
  • 50年代日本工業巨災 萬人汞中毒遺害至今

    1950年代日本發生了嚴重的工業災難,熊本縣水俁市工廠排出含汞化合物廢水,不僅毒害水中生物,也造成居民汞中毒,這些病患大腦及神經系統遭到損傷,有的無法言語、有的終身癱瘓,估計受害者多達上萬人,目前只有528人還活著。
    2017/10/10 22:23
  • 【恐怖易燃外牆】聚乙烯易燃 學者:不宜當建材

    針對北市公有民榮超市建築物外牆採用聚乙烯材質隔熱板,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聚乙烯屬於碳氫化合物,燃燒時會揮發出大量氫氣,等於提供助燃燃料,會愈燒愈旺。「嚴格來說,無論室內、室外都不適合當建材使用,建議建築法規應該限制使用這類材質。」
    2017/10/09 06:59
  • 逆轉癌症的關鍵! 掌握這4元素 

    基因決定一切,從眼睛、髮色到身高,甚至是罹患特定疾病,但你知道遺傳性的疾病,其實是可以透過調控基因,關閉發病的可怕宿命嗎?只要搭配好這「4」元素,你也能掌握自己的基因!
    2017/09/19 17:29
  • 影/改變飲食這樣吃 狠甩體味遠離「臭摸摸」

    台灣氣候潮濕悶熱,對於容易流汗的人來說非常不舒服,尤其夏天十分酷熱,導致許多人汗如雨下,還可能留下不好聞的體味,根據澳洲一項研究指出,常吃蔬果的人體味較愛吃澱粉(碳水化合物)的人好聞。
    2017/09/14 20:01
  • 吃高脂肪高蛋白減重? 生酮飲食需視體質

    最近台灣掀起一股生酮飲食風,這其實已經被提出多年的飲食方式,飲食以高脂肪與蛋白質為主,碳水化合物比例極低,最早是用在癲癇兒童的治療上,透過提高體內的酮體,達到延緩癲癇發作的效果。近來國內瘋生酮飲食,主要是應用在瘦身與改善健康方面,相關社團也興起。專家提醒,短期內效果明顯,但長期還是要看自身健康情況決定。
    2017/08/07 22:59
  • 拒吃澱粉有助甩肉? 小心肌肉流失

    民眾在減重前,必須先建立正確觀念,醣類、蛋白質、脂肪是人體三大營養素來源,這三大營養素在維持人體正常的機能與代謝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2017/08/01 09:52
  • 治癒糖尿病?不吃碳水物 拍影推「生酮飲食」

    糖尿病能不能靠飲食治癒?有導演拍影片強調,糖尿病靠低糖生酮飲食就能治癒,生酮飲食指的是不吃碳水化合物!不過也有醫師強調這種方法太極端,少攝取澱粉醣份,就得增加蛋白質和脂肪,反而會有其他問題!
    2017/07/20 18:43
  • 「無醣減肥」後遺症 吃壽司留醋飯浪費食物

    日本在過去2年流行起「無醣減肥」法,就是透過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來達到減肥效果,沒想到有些人到壽司店用餐,竟然只吃生魚片卻留下醋飯,引起網路熱議,現在日本越來越多壽司店提供醋飯減量的選擇,希望能減少食物浪費。
    2017/07/03 21:47
  • 車內空氣要注意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傷身

    不只室外,車內空氣的污染也不能不注意。車上的內裝、皮椅、塗料等等,都會藉由高溫會釋放出許多有機化合物,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如苯、甲苯、苯乙烯、甲醛及丙烯醛等,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毒物科醫師建議,車子停在開放的空間,啟動時可以打開車窗搭配送風更換車內空氣;塞車時也不要開外循環,避免廢氣進入車內。但最重要的還是定期更換冷氣濾網,才能保持車內空氣品質。
    2017/06/19 22:20
  • 檢舉達人! 嘉義1人年檢舉78輛烏賊車

    二行程機車,碳氫化合物排放量,是四行程機車的18倍,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因此各縣市環保局都有補助檢舉獎金,而嘉義有名檢舉達人,去年一整年就檢舉了78輛,拿走2萬多元的檢舉獎金。
    2017/04/01 11:34
  • 健康美食!日連鎖餐廳特製「低糖分」牛丼

    軟嫩的牛肉片,配上醬汁跟熱騰騰的白飯,肚子餓時來上一碗實在是人間美味,不過吃進去肚子裡的大都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日本的餐飲業者,把牛丼的飯換成蒟蒻麵或其他替代食品,讓消費者降低糖分的攝取,吃得更健康!
    2017/03/31 18:04
  • 陸研究:近200種中藥 對中風有療效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科學家從近8000種中草藥中,發現大量的天然抗中風化合物。其中近200種中藥植物被證實,可用作中風治療與恢復的常用藥。
    2017/02/24 12:41
  • 速食包裝傷健康? 內含「氟化物」恐致癌

    你有想過嗎?「速食包裝」其實很毒!美國研究人員指出,包裝漢堡、薯條、玉米捲與酥皮點心的防油包裝紙或紙盒,大多含有不沾黏化學物質「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有可能溶入食物中,若吃下肚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
    2017/02/03 14:23
  • 水果當正餐!國2男日吃10份 長胖不長高

    多吃水果能夠均衡營養,但也要注意水果其實算是「甜食」,如果吃過量的話,反倒讓血糖升高!台中曾有一名國二男學生,不愛吃營養午餐,轉而以水果取代正餐,每天至少吃到10份的量,過度飲食失衡導致體重過重。
    2017/01/17 11:11
  • 不沾鍋有毒恐致癌? 正確使用保養免心驚

    不沾鍋煎煮方便,容易清洗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不過裏頭的塗層全氟辛酸一旦釋出於食物中,在人體內要4年才能代謝;而全氟辛酸經美國研究證實與腎臟癌、甲狀腺功能異常等6種疾病高度相關,台灣目前沒有禁用全氟化合物,潛在的健康風險令人擔心,但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只要搭配正確烹調與保養方式就不用擔心。
    2016/12/09 22:09
  • 染髮劑含次氯酸 常用於漂白水、消臭劑

    很多民眾不知道,一般染髮劑裡頭含有一種叫作「次氯酸」的成份,最常被用來當作漂白水、氧化劑,次氯酸遇到有機化合物或是高溫刺激,產生強烈放熱反應就可能燃燒,但專家說民眾不用過度恐慌,染髮劑只要放在陰涼通風、不要長時間日曬或接觸火源,不太可能會起火燃燒。
    2016/11/28 18:12
  • 無感的危害 三手菸殘留室內比PM2.5還毒

    抽菸有礙健康大家都知道,問題是現在你我可能都忽略了分布四周、隱形的三手菸!就算在室內抽完菸後,儘管菸味散去,但菸味散發出來的焦油、微粒仍會附著在衣物、毛髮上,甚至是家中的牆壁和沙發,不論是碰觸或是吸入長期下來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導致孩童閱讀能力下降,很有可能連氣喘過敏會增加一倍以上!
    2016/11/14 20:53
  • 全氟化合物國內未禁用 醫界憂毒害

    環保團體日前檢測戶外用品店的空氣品質,發現全氟化合物的濃度比起一般室外高出74倍,引起民眾對於全氟化合物的重視,醫師解釋,全氟化合物具有毒性,經過研究發現可能導致氣喘和心血管疾病,但是台灣並沒有完全禁用,所以市面上的商品還是會含有全氟化合物,尤其是不沾鍋還有機能性防水衣是最常見的產品,民眾目前要自保,只能多仔細觀察商品成分。
    2016/08/25 19:51
  • 科學期刊:臭氧層破洞恢復一個印度的面積

    近年來人類致力於減少使用有害化合物,例如氯和溴等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然而我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美國學者表示,她的團隊發現南極臭氧層破洞開始復原,比較2000年和2015年9月的數據,破洞縮小了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印度的面積。
    2016/07/05 00:4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