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積電違約交割股價台積電違約交割2892萬開放式關係群創窗戶灌救狄鶯回應警察浮屍
  • 搜尋:

    主治醫師 結果共862筆

  • 疫情最高峰還沒到 醫警告:本土單日恐飆破500例

    國內疫情不斷升溫,已經連續3日新增超過百例確診,面對警戒該不該升級,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如果確診數一下子飆到500、1000例,確實該封,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指出,這波本土疫情是反應2劑AZ疫苗失效的感染情況,預估未來可能會出現單日飆破500確診的情況。
    2022/04/04 09:51
  • 本土、境外雙創新高 醫揭「封城指標」:要放些病毒進來

    清明連假首日,本土新增160例、境外244例,雙雙創下今年以來新高,過去7天本土累計557人染疫,全台22縣市19縣市被攻破,以基隆、台北、新北、桃園跟高雄最為嚴重,確診人數都破百。對於疫情升溫是否該封城防堵擴散?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如果確診數一下子飆到500、1000例,確實該封,因為超過醫療量能線,需要避免的是短時間大量感染,「但是長時間少量累積感染,就不會阻礙我們的共存步調。」
    2022/04/03 09:28
  • 疫情再起連環爆 醫憂「點狀散佈」喊話:這地區出門小心

    國內疫情升溫,多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爆開,足跡遍布各縣市,尤其雙北和基隆最為嚴峻,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也提醒,現在疫情好像有點「點狀散佈」的疑慮,提醒北部的大家出門小心為上,另外他也針對「類普篩」給予解釋。
    2022/03/31 13:34
  • 尿尿會分岔?醫警告「4症狀有問題」 流汁發臭恐發炎了

    你有觀察過排尿時尿液出來的形狀嗎?是流暢的水管狀,還是略有分岔而讓尿到處亂噴?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指出,這個現象比較容易發生在男性,若在4種情況下出現小便分岔,恐怕得要提高警覺,趕緊就醫。
    2022/03/28 09:51
  • 痘痘別亂擠!醫授2招「除頭頂痤瘡」 清潔不慎恐局部禿

    長痘痘總是讓人生理和心理都相當不舒服,頭頂的痘痘也特別疼痛又難擠,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痘痘有時「未必是痘痘」,且硬擠恐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建議應尋求醫師協助,若真的要擠也得注意相關安全事項,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傷口,頭頂的嚴重甚至永久的局部落髮。
    2022/03/25 16:09
  • 沒碰到也會中!莫名皮膚癢「小心罹這怪病」春夏季最常見

    突然感到皮膚奇癢無比,卻又不知道原因從何而來,小心可能是中了「毛毛蟲皮膚炎」,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毛毛蟲皮膚炎在台灣並不罕見,不論是出外踏青、登山、露營,又或是掃墓等,甚至是在家中庭院皆有可能發生,民眾可先了解應對方式,並在完成及時處理後盡早檢查。
    2022/03/25 15:36
  • 神似邱淑貞!重慶女醫教喝水爆紅 萬人嗨喊:想掛號看她

    現年53歲的邱淑貞雖然與富商沈嘉偉婚後息影多年,並先後誕下女兒沈月、沈日、沈晨,但仍然是不少網友心目中的女神。22日,大陸官媒「人民網」在微博上傳短片,請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周勤教網友如何科學飲水,不少網友看完片段便指身穿醫生袍、留著及肩捲髮的周勤激似邱淑貞,更有超過萬民網友留言大讚她笑容甜美又可愛:「醫生長得好像邱淑貞」、「比她女兒沈月還像她」、「我要去重慶掛號看營養科」。
    2022/03/25 10:54
  • 傳醫師同時照顧確診及一般病患? 北市聯醫否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名急診護理師確診COVID-19,傳有醫師同時照顧確診者及一般病人,恐為破口。聯醫澄清,這名醫師並無此行為,只是行政疏漏,沒有更改病人的主治醫師資料。
    2022/03/24 11:05
  • 有片/過了40歲之後身體出現這一味 醫:應提高警覺

    您聽過老人臭嗎?其實這不僅是表面異味,更是健康問題。醫師指出老人家做好清潔最重要,但上了年紀後,皮膚除了油脂減少,臺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家德指出男性跟女性體味上本來就是有些不同,男性的體味上因為他們油脂,皮脂腺分泌出來,油脂成分其實是比較高一些。
    2022/03/19 23:21
  • 光是站著就頭暈、心悸!小心是這病作祟 醫:惡性循環恐失能

    站立時常覺得暈眩、心跳快要格外注意,57歲的劉先生,沒有慢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但某天在站著的時侯。突然頭暈和心跳異常快,經心臟科檢查後,被診斷為姿位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POTS)。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POTS病人站立時就會頭暈、心悸,甚至昏厥,有些人甚至連做點家事都會暈,半數患者可在幾年內自行恢復或改善,但部分患者若未治療,可能會因站立不適而減少日常活動、增加臥床時間,導致站立更難,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恐導致失能。
    2022/03/19 11:04
  • 咳嗽逾2週當心!沒抽菸也可能得肺癌 8種人留意6症狀

    肺癌位居十大癌症第二名,但症狀在早期卻不容易被發現,且不少患者甚至根本沒有抽菸的習慣,往往確診時感到錯愕。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博奎表示,肺癌早期症狀雖然不明顯,但依然有跡可循,可提高警覺,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2022/03/08 10:56
  • 1天喝1杯咖啡導致骨質疏鬆? 醫師:多運動增強骨密度!

    現代人生活忙碌,少運動、飲食不均衡,加速了骨質疏鬆的情況,如果您本身有慢性疾病,像是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也是罹患骨質疏鬆高危險族群,北榮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博貴指出,各年齡層民眾都要注意均衡攝取營養素、常運動增加骨質密度與肌肉強度。
    2022/02/23 23:05
  • 喉嚨痛別忽略!恐是食道癌 醫警告:愛喝咖啡高危險

    日常各種因素都可能形成喉嚨痛、喉嚨卡的問題,當中也包括了食道癌。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徐博奎表示,食道癌症狀相當不明顯,且預後往往不佳,若有發現異常喉嚨痛、喉嚨卡、吞嚥疼痛、吞嚥困難等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後續治療。
    2022/02/22 14:14
  • 心肌梗塞關鍵非天冷!醫曝風險族群 4症狀要注意

    心肌梗塞令人聞之色變且來得突然,若當下未及時發現警訊,恐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日前51歲中壯年期的導演明金成逝世,據相驗結果了解為心因性休克,心因性休克中就以心肌梗塞最為常見。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若出現不明的胸悶、胸痛等其他異常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把握黃金時間即刻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2022/02/21 23:21
  • 寒流2天74人猝死!醫警告「5症狀」快就醫 3族群小心

    入冬首波寒流全台降溫有感,而這2天各地猝死案件激增,全台共74人內科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最年輕僅有38歲,至於是否與寒流有關靜待進一步待查。對於各地頻傳猝死,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提出3大族群最危險,若出現5前兆得快就醫。
    2022/02/21 09:15
  • 嘴破恐是口腔癌!醫籲「3致癌物別碰」奪命警訊別輕忽

    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五名,也是男性十大癌症中第三名。雙和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許彤年表示,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之一,可藉由定期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異常,預防及減少疾病發生。
    2022/02/20 16:03
  • 驚!男減重四肢變瘦「剩大肚腩」 竟是22公斤大腫瘤

    減不掉的大肚子竟是腫瘤!68歲的楊先生身材高大壯碩,近年積極減重,但唯一瘦不下來的就是一顆大肚腩,腰圍還從38吋飆到44吋,就醫檢查後才發現,佔據腹部的不是脂肪,而是巨大腫瘤,收治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邱文祥指出,患者罹患的是第三期惡性肉癌,體積十分龐大,重達22公斤,腹部器官都遭腫瘤推擠嚴重位移,右側腎臟甚至已萎縮,歷經6小時手術才順利取出。
    2022/02/18 12:56
  • 3天大1次是便秘嗎?醫洩常見「5原因」:順暢才是重點

    便秘問題日常相當常見,而女性也因荷爾蒙等因素,更容易形成此問題,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在社群分享,指出常見5大原因,改善重點不盡相同,並提醒正在使用解便藥物者應避免長期用藥。
    2022/02/14 20:39
  • 兒童染疫仍有重症可能 醫曝「這兩類」兒童風險高要注意

    國內本土疫情還沒完全得到控制,而這一波疫情當中,也有不少學生、幼兒遭到感染,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份,Omicron本土病例最新分析,其中0到9歲兒童確診人數已達60人,這些兒童因為都未滿12歲還無法接種疫苗,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分析,染疫的兒童如果肥胖或是小慢性病,像是小兒其喘等,重症風險就會偏高。
    2022/02/13 11:10
  • 好大口氣!才嗆男友「讓你下不了床」 女打完第3劑淚崩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台灣新冠肺炎疫苗人口涵蓋率第1劑82.15%、第2劑75.41%、追加劑28.52%,明(14)日開放第22輪接種,共有133萬1151人完成預約。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分享一則對話,原本女子自信滿滿地要讓男友下不了床,沒想到隔天打完第3劑疫苗後劇情大反轉,令他忍不住笑說:「查某人(tsa-bóo-lâng)千萬不能只剩一張嘴。」
    2022/02/13 10:13
  • 思覺失調徵兆為何? 醫:出現「5症狀」快求助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近年來因暴力事件頻傳,導致民眾對思覺失調病患的恐懼上升。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邱一航醫師,與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勝傑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也就是多巴胺系統的失常所造成。
    2022/02/06 20:08
  • 打完疫苗月經狀況多「3個月沒來、量變多爆痛」 中醫揭原因

    打疫苗後竟出現月經異常狀況!台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新冠疫苗接種後,月經不順問題就診人數變多,包含疼痛加重、周期延長、月經量變多,甚至出現停經等症狀,就有一名劉小姐打完2劑兩劑莫德納後,月經竟有3個月沒來,而經中醫診治後逐漸恢復,主要仍是因打疫苗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細胞,可能造成月經紊亂,如有影響生活作息,仍建議可就醫尋求協助。
    2022/02/06 17:33
  • 年後疫情回馬槍?醫重話點名「這類人」:開工保重啦

    本土疫情尚未停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坦言,年後疫情是否會回馬槍,他認為「方向盤坐穩總比不坐穩好」,尤其過年又經過圍爐,特別是1族群開工只能保重,所以呼籲大家疫苗快打滿三劑,「不要把Omicron當天然疫苗」。
    2022/02/06 16:14
  • 黃郁婷穿中國隊服挨轟 醫揭「全民炸鍋主因」:大可不必

    2022北京冬奧開幕式於4日登場,台灣共有4名選手參賽,未料,中華隊滑冰選手黃郁婷身穿中國隊服打卡惹議,事後,黃郁婷發文解釋「在運動界裡,我們沒有國籍之分」,試圖滅火,對此,今(3)日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直言,「如果你是為了任何重要的價值,家人有急難,穿上其他國家的戰袍,我們將會祝福你。」
    2022/02/03 23:18
  • 天冷就易感冒?醫破解迷思 授5招增強免疫力撇步

    近日天氣變化大,不少人一不注意恐會輕易感冒。然而自小就常聽見長輩叮嚀「風很大,不穿衣服會感冒」的諫言,對此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敬睿也解釋感冒形成的2個前提,並分享4大預防方法,助民眾增強免疫力。
    2022/02/03 15:2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