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季芹狄鶯癌症惡化大媽張瀞云余天小中風腎臟老化旅遊警示孫鵬銀行
  • 搜尋:

    主治醫師 結果共867筆

  • 後遺症!新冠康復後恐體能退化 血管內皮病變長達10週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依然尚未趨緩,儘管打過疫苗可以避免變成重症,不過依然可能會感染病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專任主治醫師姜冠宇指出,部分感染過新冠病毒的病患會轉為長期的體能退化與疲勞,也就是新冠長期慢性症狀,Long COVID的情形。
    2021/08/22 09:56
  • 陳水扁傳住院 醫警告:白天出現缺氧現象快就醫

    前總陳水扁又傳住院消息,他自己在臉書上貼出的己全身纏滿電線的照片,感嘆自己又變成「電線象人」。他的主治醫師指出,陳前總統白天也出現缺氧現象,所以才要再觀察。專家提醒,如果白天沒睡覺也缺氧,真的要特別小心,趕快檢查心臟、血液,或是肺臟等各個人體和氧氣交換有關的器官和循環系統,否則長時間微缺氧,腦細胞也可能受損。
    2021/08/19 23:05
  • 她沒第二劑打仍站前線戰Delta 醫曝防疫公車感人故事

    台灣近期本土疫情已經趨緩,不過國外卻因為Delta變異株還在爆發期中,國內為了嚴防邊境要求入境旅客在防疫旅館期間也得多次採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專任主治醫師姜冠宇昨(18)日支援負責巡迴採檢的防疫公車勤務,認識1名年輕女護理師,明明因為政府政策打不到第二劑AZ疫苗,對Delta保護力不足,卻依然勇敢站在前線,實在令人相當感動。
    2021/08/19 09:32
  • 「 名人殺手」大腸癌 醫點名危險因子 教你正確飲食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連續15年蟬聯第一,死亡率則為第三,數據之高實在不可不慎!尤其是50歲以上的民眾更是要多注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嘉哲表示,「9成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除家族史、遺傳性的大腸癌症後群、發炎性的腸道疾病容易罹患大腸癌外,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是影響甚鉅。
    2021/08/17 23:34
  • 吃火鍋有訣竅!盤點4種「高普林」食物 拒絕痛風找上門

    尿酸過高是台灣人常見的老問題,泌尿科主治醫師高銘鴻表示,在台灣每10人就有2位男性、1位女性有尿酸問題。尿酸高會導致關節疼痛,還會引起腎臟疾病。正常情況下,尿酸能從尿液排出,但攝取太多高普林食物,就會引起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尿酸受阻,引發痛風和腎臟問題。
    2021/08/15 13:02
  • 想「清血油」買魚油 連吃數月竟高血脂、流鼻血

    張太太最近好幾次莫名其妙就流鼻血,本來不太以為意,後來到醫院回診時問了一下長期照顧的主治醫師。醫師詢問她最近有多吃了什麼藥,她說最近只是聽廣播電台的節目,買了大家都說吃了對身體有益的魚油吃。抽血檢查發現,張太太不但血油沒清到,還有高血脂,而且會流鼻血的原因也是因為魚油吃太多。
    2021/08/14 21:33
  • 九把刀岳母僅膽固醇稍高? 醫曝致命關鍵:這族群當心

    作家九把刀的岳母在接種AZ疫苗4天後逝世,死因待解剖釐清。而她生前出現背部往頸部劇痛症狀,讓醫界推測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致。她的膽固醇超標也引發關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靜儀今(12)日說資訊更詳細前,暫不評論個案,但聽到許多媒體說「只是膽固醇有點高」,她認為膽固醇高不叫做「只是」,呼籲大家嚴肅看待。
    2021/08/12 22:47
  • 很重要!乾癬患者做好「夏季保養」 享受陽光不是夢

    夏日赤炎炎,有乾癬患者卻怕露出病灶,高溫下仍包緊緊,流汗後搔抓導致病情惡化。臺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騰立表示,夏季乾癬患者應做好保濕、防曬,並鼓勵治療控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副教授蕭玉屏指出,乾癬治療已有許多健保新藥,有不少患者皮膚可以完全乾淨,還能降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併發症風險。
    2021/08/12 15:50
  • 發現金或五倍券?醫:根本作文比賽 應做對照組實驗

    本土疫情爆發導致許多民眾生活受到影響,還有產業需要振興,蔡英文政府擬訂要和去年一樣發振興券,但今年是五倍,卻引發爭論應該發現金,連自家立委都有人不挺,台北市立萬芳醫學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就在臉書上指出振興五倍券和疫苗之間其實也有關係,應該做隨機對照實驗,才能知道振興券有沒有效。
    2021/08/11 09:59
  • 全球確診破2億!美欲打第3針 醫:2劑可防Delta突破

    疫情在印度變種株Delta出現之後又再起,全球確診數在上週已經突破2億人,其中美國、印度、巴西感染人口最多,也是死亡數最多的3個國家,而且Delta變異株有免疫逃脫的現象,接種過疫苗可能還是會染疫,目前美國和以色列打算讓免疫力低下或是太早接種疫苗的人打第三劑;但WHO反對先打第三劑,呼籲應該先將疫苗分給較落後國家,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療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確實美國發生突破性感染的病毒株以Delta為最多,但實際上佔已接種人口只是少數。
    2021/08/08 11:00
  • 1個月後恐爆Delta 醫點關鍵:高峰是萬華1.5倍

    具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株持續肆虐全球,尤其美國4日單日激增10萬例,7天平均單日新增9萬3千例。日本自7月底以來幾乎每天新增逾1萬例。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透露,北市聯醫高層評估未來1至2個月後疫情恐再爆發且「高峰還是萬華區經驗的1.5倍」。
    2021/08/07 10:14
  • 奧運太刺激!看到血壓爆表頭暈 醫:心臟科門診人數增

    世界球后戴資穎昨(1)日對上中國隊陳雨菲,3局打好打滿,比分1下被追過,1下又追上,一場精彩又刺激的賽事,讓不少民眾心情七上八下,甚至緊張到心臟病快發作!臺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就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奧運期間心臟科門診病患真的變多了。
    2021/08/02 16:55
  • 美單日確診15萬嚇到陳時中 醫:打過疫苗Delta傳播力強

    全國疫情因為Delta病毒株再起,像是美國部分州已經解封不用戴口罩,單日確診卻又新增15萬,連指揮中心指揮官昨(31)日在記者會上都忍不住說,覺得是不是看錯了?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就在臉書上分析,發現美國CDC又建議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戴上口罩,就是因為發現連打過疫苗的人,感染Delta病毒,也會出現明顯症狀,而且病毒量也大,恐怕傳染給更多人。
    2021/08/01 12:13
  • Delta太強!打完疫苗仍染疫 醫:小心突破性感染

    國內新冠疫苗數量開始增加,為盡速達到社區群體免疫,政府也擴大接種對象。同時,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也在臉書提醒,打完疫苗仍要小心「突破性感染」,因國外就有案例,打完2劑疫苗仍感染Delta變種病毒去世,這也讓他不禁直言:Delta果然是厲害角色!
    2021/07/22 15:12
  • 家長要注意!孩童染疫多無症狀 高燒不退恐為重症預兆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尤其相較於SARS具有較多無症狀高傳染性的特性,因此患者從完全無症狀的輕微感染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需要葉克膜的嚴重肺炎重症均有,在嬰幼兒染疫臨床症狀則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也高於成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品君指出,雖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比例較低,台灣目前也未有兒童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但家長仍不得大意,尤其心肺相關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最需要小心。
    2021/07/20 15:59
  • 新冠患者腦中風機會增 把握黃金24hr降死亡、殘障率

    自2019年底開始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部分新冠疫苗與中風有關。兩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北榮神經內科腦血管科主任李怡慧與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紀乃方,分享照護過COVID-19患者,以及COVID-19疫苗罕見引起的腦靜脈栓塞型中風,表示病毒與疫苗引發中風的型態和族群大有不同,醫療上都有對應的合適處置,並呼籲疫情間有中風徵兆民眾應即 時就醫,中風患者則要持續回診服藥,盡快施打疫苗。
    2021/07/16 08:49
  • 一張圖看懂「染疫排名」 看電影、健身列高風險

    本土疫情穩定維持在二位數,各縣市陸續公布微解封相關辦法、措施,如今三級警戒維持2個月,不少國人期待報復性旅遊。對此,淡水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世綱分享「染疫風險評分表」,揭露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活動,提醒民眾「能避就避」。
    2021/07/15 23:53
  • 【今晚熱搜】陳水扁/黃義婷/小髒鞋/消費券/內湖好市多

    今(15日)晚台灣新聞熱門搜尋話題為「陳水扁」。前總統陳水扁上次健康檢查發現有腦波缺氧情況,前往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檢查,血氧儀SPO2最低降到90%,令主治醫師非常憂心。以下為討論最高的5則新聞。
    2021/07/15 20:36
  • 陳水扁「血氧掉到90%」 虛弱躺病床照曝光

    前總統陳水扁上次健康檢查發現有腦波缺氧情況,今(14)日前往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檢查,血氧儀SPO2最低降到90%,主治醫師憂心陳水扁白天也有缺氧情況,需要多加注意。
    2021/07/14 17:52
  • 遠距教學緊盯電腦「超酸澀」 眼科醫師授7招護眼保視力

    線上遠距教學,眼睛緊繃又酸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毓璇表示,因應疫情關係,學校採遠距教學模式,眼睛長時間盯著螢幕時間較多,眼睛常常感到很酸澀,提醒家長要關心孩子用眼的習慣,近視看似不嚴重,但高度近視是許多嚴重眼科疾病例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的危險因子,慎防在家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把握三十分鐘用眼休息十分鐘原則,下課時間也要讓眼睛好好放鬆,避免近視度數快速飆升。
    2021/07/13 15:28
  • 阿嬤突喘不過氣!X光驚見無骨雙手「猛掐勒頸」主治證實

    憑空多出了一雙手!一名住院觀察阿嬤突然喘不過氣,在醫護安排下緊急照X光,豈料X光片上肩頸、左胸上各出現了1隻手,而且是「沒有骨骼」的手,而阿嬤醒來後也驚吐「有人爬在我的上面掐住我喉嚨...。」而這段回憶被醫師好友傳到網路分享,主治醫師也在留言處證實真有此事。
    2021/07/11 10:49
  • 疫情肆虐「何時可以出國玩?」 醫曝最快時間:才能放心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開始在全球流行,原本防疫有成的台灣也在今(2021)年5月中旬被病毒入侵國門,社區疫情大爆發,所幸近日數字逐漸緩降,不過大家仍提心吊膽,想要出國玩更是遙遙無期,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蔡賢龍分析,若大家想要出國,預計至少要到2023年才不用處處提防。
    2021/07/11 10:20
  • 1染疫平均接觸30人!醫警告「解封大破口」:新疫情爆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和行政院擬延長三級警戒至7月26日,行政院今(8)日證實鬆綁政策,電影院、美術館、博物館、餐飲業(餐廳、夜市、美食街)適度鬆綁。不過,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日前曾直言,在籠統的疫調狀態下,微解封等於是等著下一波疫情爆發。
    2021/07/08 14:04
  • 炸鍋!張上淳1句死亡率高肇因DNR 基層醫師怒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5)日的記者會上分析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統計自5月11日到7月4日有675人死亡,其中有17.5%的死亡個案有簽署DNR,也就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有一定比例其實救得回來,這翻話引發許多前線醫師不滿,胸腔重症醫師陳秀丹說重話,不要汙衊執行DNR醫囑的醫師。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姜冠宇也表示,這無疑是打擊第一線人員的士氣與撕裂醫病信任。
    2021/07/07 10:51
  • 環南爆群聚柯P「關門打狗」 醫批:策略眼花卻沒邏輯

    北農群聚事件持續延燒,萬華環南市場昨(2)日更一口氣爆出41例確診個案,該區進出人數多又不固定,連造冊都很困難,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此喊出「關門打狗戰術,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認為,北市府一天一種策略「看得眼花卻看不出處理邏輯」,中央則是「嘴巴說卻沒有介入作為,要說名嘴也會說」。
    2021/07/03 09:2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