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王仁甫癌細胞擴散喝花酒旅遊警示抗氧化食物馬拉松詐騙高工吳泓逸陸委會
  • 搜尋:

    主治醫師 結果共867筆

  • 思覺失調徵兆為何? 醫:出現「5症狀」快求助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近年來因暴力事件頻傳,導致民眾對思覺失調病患的恐懼上升。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邱一航醫師,與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勝傑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也就是多巴胺系統的失常所造成。
    2022/02/06 20:08
  • 打完疫苗月經狀況多「3個月沒來、量變多爆痛」 中醫揭原因

    打疫苗後竟出現月經異常狀況!台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新冠疫苗接種後,月經不順問題就診人數變多,包含疼痛加重、周期延長、月經量變多,甚至出現停經等症狀,就有一名劉小姐打完2劑兩劑莫德納後,月經竟有3個月沒來,而經中醫診治後逐漸恢復,主要仍是因打疫苗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細胞,可能造成月經紊亂,如有影響生活作息,仍建議可就醫尋求協助。
    2022/02/06 17:33
  • 年後疫情回馬槍?醫重話點名「這類人」:開工保重啦

    本土疫情尚未停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坦言,年後疫情是否會回馬槍,他認為「方向盤坐穩總比不坐穩好」,尤其過年又經過圍爐,特別是1族群開工只能保重,所以呼籲大家疫苗快打滿三劑,「不要把Omicron當天然疫苗」。
    2022/02/06 16:14
  • 黃郁婷穿中國隊服挨轟 醫揭「全民炸鍋主因」:大可不必

    2022北京冬奧開幕式於4日登場,台灣共有4名選手參賽,未料,中華隊滑冰選手黃郁婷身穿中國隊服打卡惹議,事後,黃郁婷發文解釋「在運動界裡,我們沒有國籍之分」,試圖滅火,對此,今(3)日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直言,「如果你是為了任何重要的價值,家人有急難,穿上其他國家的戰袍,我們將會祝福你。」
    2022/02/03 23:18
  • 天冷就易感冒?醫破解迷思 授5招增強免疫力撇步

    近日天氣變化大,不少人一不注意恐會輕易感冒。然而自小就常聽見長輩叮嚀「風很大,不穿衣服會感冒」的諫言,對此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敬睿也解釋感冒形成的2個前提,並分享4大預防方法,助民眾增強免疫力。
    2022/02/03 15:23
  • 「蛋疼」引發下腹痛別輕忽! 延誤就醫恐整組壞死

    為何蛋蛋痛起來要人命? 哪些疾病易引起睪丸不適? ​​​​​​​ 為何「蛋蛋」遭受外力衝擊時,總讓廣大的男性「痛不欲生」?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鉅棟醫師表示,男性睪丸的神經沿著睪丸動脈向下呈「網狀」分布,睪丸外的陰囊構造同樣分布著密度極高的神經。當睪丸受到外力壓迫或撞擊時,陰囊的皮膚神經與睪丸的網狀神經同時傳遞痛覺,造成明顯的疼痛感。
    2022/02/01 16:49
  • 手抖不停?區分帕金森氏症、中風 醫授1招判別徵兆

    手抖是中風還是帕金森氏症?  醫師教一招判別徵兆 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郭馥瑄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至於腦部為何退化、在何時退化,仍有待醫學研究釐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0-60歲,診斷年齡平均約60歲左右;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1-2%。
    2022/01/30 11:35
  • 染疫幼童爆增「小心3大重症因子」 醫曝護兒保衛戰解方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其中已有不少幼童染疫,已讓不少爸爸媽媽都很擔憂,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指出,Omicron在兒童的確診數和住院數中比例是大幅上升,且相較於Delta也更容易傳染給兒童,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氣喘,早產兒、新生兒及小嬰兒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但國內還沒有核可未滿12歲兒童的疫苗,家長可以採取繭縛策略,由會接觸兒童而能打疫苗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兒童。
    2022/01/29 11:04
  • 曝台灣「放棄防疫下場」 李秉穎:每天恐逾50死亡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如果完全放棄防疫,對台灣仍是不可承受的負擔,可能每天有50個死亡案例,會造成很大衝擊、醫療系統無法負荷,間接地也會重傷經濟。
    2022/01/26 18:43
  • 「桃園確診數破百」單獨升3級? 醫喊不可行:恐更危險

    桃園群聚案延燒,從桃園機場、西堤餐廳、亞旭電腦等多條傳播鏈,本土確診個案突破百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4)日宣布,維持二級警戒至2月7日,不過有官員在行政院的跨部會防疫會議中,建議桃園市單獨升三級。對此,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認為,現在這個時刻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除非可以徹底限制交通,否則恐將加速疫情擴散。
    2022/01/25 07:51
  • 疫情可撐到二月中過去?醫:要運氣夠好 重點在「這件事」

    現在全球面臨Omicron變異株威脅,歐美地區疫情升溫,美國新冠病例中,Omicron佔比甚至已經打到99%,也因此想對抗變異株,第三劑疫苗施打就相當重要。不過不少人質疑,就算打了三劑疫苗還是會遭到變異株感染,像是這一次桃機衍生出的群聚,也有不少確診者打過三劑疫苗,卻仍然遭到突破性感染,這樣三劑疫苗覆蓋真的有用嗎?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姜冠宇引用JAMA報告,表示打了三劑疫苗後面對Omicron變異株感染危險比僅0.33,並說「這報告斬釘截鐵告訴你有用」,想要渡過這波疫情,就得趕快打完第三劑。
    2022/01/23 10:08
  • 本土疫情失控了? 醫喊「該高興」:這情況才天下大亂

    新冠肺炎疫情連環爆,桃園亞旭電腦一夕累計70人染疫,尚有270人檢驗中,高雄也新增10例個案。對於外界擔心疫情恐怕失控,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直言,每次有大量確診的時候,就要看是不是原本就在匡列範圍內,「我們應該要高興,有確定源頭、即早被發現,並且沒有過週末擴散。」如果這60人皆為不明感染源、意外被檢出,那才是天下大亂的時候。
    2022/01/22 12:26
  • 15歲就得睪丸癌? 醫曝「這些徵兆」趕快檢查

    睪丸摸到硬硬的,年輕男性要小心可能是睪丸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鉅棟醫師表示,睪丸癌好發於15-35歲的年輕男性,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是男性年幼時曾罹患「隱睪症」,這是指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處而存於腹腔當中,後續引起癌症的機率可能是常人10倍以上。另外,外傷、感染等,也可能是睪丸癌的原因。
    2022/01/21 22:46
  • 常有夜尿是警訊!醫盤點腎病4前兆 避免成「洗腎一族」

    台灣是洗腎大國!三峽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高銘鴻表示,慢性腎臟病的早期徵兆往往容易被忽略,而是等到身體檢查時,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腎臟功能已經受損。
    2022/01/21 15:32
  • 屁股痘痘可以擠?醫喊「別擠」:和臉上不同 6招助改善

    痘痘總讓人傷腦筋,有些不會影響外觀、長得比較隱密的痘痘,也常會影響到生活,好比屁股。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提醒,屁股上的痘痘通常和臉上的痘痘並非同一種,處理不當恐怕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且也有其他疑慮,建議民眾可先了解原因並從生活著手改善。
    2022/01/19 11:24
  • 天冷吃鍋對心臟負荷超大? 醫曝有家族史小心「3地雷」

    年末聚會,民眾喜歡相約吃火鍋、泡溫泉或小酌一番,要當心升高心血管問題甚至急性發作風險。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
    2022/01/17 10:43
  • 未必是心臟問題!胸悶痛原因解密 醫授判斷心律不整撇步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診檢查有其必要。
    2022/01/17 10:29
  • 落地確診多是「持假陰性證明?」 醫推測可能跟這有關

    桃機開始實施長程航班落地即採檢措施後,陽性率都很高,許多人也好奇,從國外返台的人,都持有登機前兩日陰性證明,為何落地陽性率依舊這麼高?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列出三點分析,除了病毒狡猾,國外開放旅客自己篩檢恐怕也是主因。
    2022/01/14 09:56
  • 慎防冷冬殺手!醫警告「背痛、胸痛別忍」 危險族群曝光

    強烈冷氣團發威,全台天氣明顯偏冷,在這氣溫變化大的季節,小心發生「主動脈剝離」!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柏菘表示,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瘤是心臟血管疾病中既複雜又致命的危機。嚴重主動脈剝離有極高的死亡率,不治療死亡率甚至高達90%,民眾若突然出現撕裂般背痛、胸痛,務必緊急就醫。
    2022/01/12 23:53
  • 呼籲政府應縮減航班 醫揭過年情景:真的很可怕

    國內疫情再度升溫,台北市昨(11)日新增3例確診個案,分別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2位護理師,以及1位護理師的男友,其中護理師1月10日採檢陽性,Ct值13。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認為,醫護同仁被確診是百密難免一疏,「也會在匡列下,整個跨單位人力的損失,不能工作,要另外調派內科的人力去支援 ,這在過年前夕非常要命。」
    2022/01/12 10:48
  • 中興2護理師確診「非常要命」 醫籲做好3件事自保  

    本土疫情升溫,台北市昨(11)日新增3起本土個案,分別是聯合醫院中興院區2名專責病房護理師及其男友確診,感染源有待釐清,對此北市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就指出,護理師確診會導致前線醫療人力緊縮,尤其在過年前夕非常要命,呼籲民眾做好3件事自保,持續做好防疫,不要輕忽。
    2022/01/12 10:41
  • 有片/不注意這幾件事導致「腦溢血」 醫師:致死風險高!

    腦溢血又稱腦中風,也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關鍵因素。衛福部最新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成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大約每過50分鐘,就有1人發生腦血管疾病,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慢性病的病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三高的病人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這個腦中風好發族群,因此腦中風包括腦梗塞還有腦溢血,這些病人需要特別加強防護。
    2022/01/11 23:00
  • 亞洲首款!台大醫院創心律不整App 手貼鏡頭60秒就能自測救命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讓中風、心臟衰竭、死亡風險增加,但有30%患者在發生心房顫動時毫無症狀,為讓篩檢更即時,台大醫院團隊研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Rhythm Cam」,只要把手指輕輕按住手機相機鏡頭1分鐘,就能監測出心律是否規律,此App也通過衛福部許可,成為亞洲首款、全球第3款醫用心房顫動篩檢App;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只要用戶監測出「不規律」訊號,台大也會透過App留下的資料去主動聯繫患者來就醫,盼能藉此讓篩檢、治療更為即時。
    2022/01/10 11:13
  • 本土Omicron連環爆 醫籲4族群應接種第3劑疫苗

    Omicron襲擊台灣,桃機群聚案持續延燒,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若本土疫情持續上升,建議政府應滾動式調整疫苗策略,尤其是有代謝慢性病者,沒打第3劑相當危險!
    2022/01/08 23:54
  • 顏清標抱病未出席選前造勢 明日能出院投票?醫院這樣說

    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明(9)日登場,國民黨籍候選人顏寬恒今(8)日於沙鹿保安宮舉行造勢晚會,台中市長盧秀燕也現身力挺,不過,晚會直到晚間9點多結束,仍未見顏寬恒父親、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身影。對此,光田醫院透露,主治醫師認其身體狀況還未達出院標準,不予出院,至於明日是否能為兒子投下一票,仍須視身體狀況而定。
    2022/01/08 21:3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