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王仁甫癌細胞擴散喝花酒旅遊警示抗氧化食物馬拉松詐騙高工吳泓逸陸委會
  • 搜尋:

    ​​​​​​​李頂立 結果共655筆

  • 代工化粧品驗出「石綿」 燒出國內管制漏洞

    由台灣代工製造的4款化粧品,被美國加拿大驗出含有一級致癌物「石綿」,這也燒出台灣在管制石綿上的漏洞,雖然早已明訂化粧品不得含石綿成分,但過去僅抽查爽身粉。而且學者發現,去年開始已全面禁用石綿相關產品,但僅限於原料,加工完的產品仍可從國外進口。
    2019/07/16 23:11
  • 五年後高一新生創新低 私校成首波受災戶

    從高中職的招生情形就可一窺少子化的嚴峻。今年全國高中職免試入學招生總額超過20萬人,但最後實際報到僅有12.5萬人,空出7.6萬個缺額,高中職招生不佳,部分私立高職甚至僅招到10幾人。而且根據教育部推估,五年後高一新生人數還要創新低,比今年少4.2萬人。
    2019/07/15 23:44
  • 長者愛搭公車捨捷運 這一點是勝出關鍵

    台北捷運從1996年開通以來,已是民眾通勤仰賴的運輸工具,台北市民眾搭乘捷運頻率,達到整體運輸旅次的41.8%,領先了公車近5個百分點。不過對於長者來說,似乎更加偏愛公車,不論台北新北,長者公車使用率都比捷運多出1倍以上。
    2019/07/12 23:31
  • 押金是台灣20倍 「租房」成赴韓打工族難題

    隨著流行文化的推波助瀾,去韓國打工度假似乎已經趨勢。台灣在2011年實施「台韓青年度假打工備忘錄」,開放1年效期簽證讓青年赴韓打工,但供不應求名額逐步增加,甚至在申請前1天都會出現漏夜排隊的盛況,但「韓國夢」並非一片美好,除了必須適應職場的階級制度,租房也是一大學問。
    2019/07/11 00:14
  • 日本高薪搶海外照護員 恐掀跨國搶人大戰

    日本面臨嚴峻的高齡少子化,老年照護需求不斷攀升,但年輕人不願踏入長照,照護人力更加失衡,因此將眼光望向海外,祭出高薪、住宿、甚至能銜接移民,持續向海外照護人才招手,但這恐怕也將掀起一波跨國搶人大戰。
    2019/07/09 23:51
  • 在陸教書不得兼職中研院 前研究員:學術自由受限

    中研院在6月發出公文,8月起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者,禁止兼任中研院研究人員,這項公告讓前研究員批評是綁架學術自由,擔憂學術殿堂染上政治色彩,不過中研院出面否認,表示新規定是依法行政。
    2019/07/09 00:43
  • 無殼蝸牛運動30年 見證房市狂飆起點

    台灣房價讓一般受薪階級難以高攀,光是從2002到2017年來看,15年間所得成長不到兩成,但住宅總價卻漲了2.5倍,其實早在30年前,房價就開始連年飆漲,當時在一群小學老師發傳單、辦活動下,號召近五萬人夜宿當時房價最高的忠孝東路,拉起台灣史上第一次抗議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
    2019/07/06 23:42
  • 下個農業明星! 「黑水虻」將廚餘變黃金

    為了防疫非洲豬瘟,政府積極輔導廚餘養豬場轉型退場,不過這些剩下的廚餘就少了去處。民間需要對策,近年來也出現了依靠黑水虻處理廚餘的方式,將廚餘轉化成有機肥,幼蟲本身也能當成蛋白質飼料,打造「虻魚菜共生」的循環經濟模式。
    2019/07/05 00:51
  • 讓都市「走路有風」 新北市河岸限建築面寬

    都市內高樓林立,風速明顯低於郊區,也導致熱散不出去。為了將風導進都市,新北市政府將位於河岸旁的江翠重劃區作為示範地,限制水岸第一排的建築面寬,並擴增人行道空間,讓河岸的風進來,並吹進都市。
    2019/07/02 23:37
  • 20年來產量剩四分之一 「小卷」消失去哪裡?

    小卷、中卷和透抽,是台灣人愛吃的海鮮美食,每年4月到10月是主要的捕撈時期,在沿近海漁獲量排名前10,不過,過去20年來,鎖管產量已經銳減至四分之一不到,專家分析有這些原因。
    2019/06/28 23:22
  • 民眾疑慮、誘因不足 「綠屋頂」推動牛歩

    「綠屋頂」能綠化環境、保護頂樓鋪面甚至達到降溫效果,根據聯合國的研究報告,如果都市的綠屋頂普及率達到七成,熱島效應將完全解除。不過台灣的綠屋頂推動腳步仍不夠快,專家點出,關鍵就在於民眾意願。
    2019/06/27 23:11
  • 讓都市退燒! 會呼吸的鋪面能降溫3.5度

    夏季都市猶如烤爐,若要減緩熱島效應,專家認為必須從散熱著手,打造「海綿城市」。例如公園廣場、人行道等使用透水性鋪面,讓水滲入地下保存,透過蒸發散熱。北市工務局四年來的監測發現,透水鋪面能比傳統鋪面降溫2~3.5度。
    2019/06/25 22:37
  • 對「玉米」情有獨鍾 秋行軍蟲肆虐恐衝擊作物產量

    秋行軍蟲全台肆虐,目前僅南投、嘉義未淪陷,農委會坦言,要根治滅絕幾乎不可能,要有與蟲共存的打算。而且目前發現的通報案例專吃玉米,外界憂心全台每年約11萬公噸的玉米產量,可能受到衝擊。
    2019/06/24 23:20
  • 只傳訊息不愛講電話 恐影響職涯表現

    在各種通訊軟體興起之後,許多人聊天溝通都靠「傳訊息」,逐漸取代過去的「講電話」模式,尤其是以年輕世代更為明顯,英國心理學家也曾指出有一成的成人對電話感到焦慮,但專家強調,傳訊息雖然方便而且能減少口頭對答的壓力,但講電話溝通還是有其重要性。
    2019/06/21 23:26
  • 飲料店比便利商店多一倍 商機可望破千億

    台灣飲料市場蓬勃發展,整體營業額從2005年以來逐年攀升,今(2019)年度更有機會破千億大關,而且店家數量已達到2.2萬家,是便利商店的一倍之多,但飲料店市場飽和競爭激烈,經濟部調查指出,經營上有三大困境。
    2019/06/20 23:18
  • 強修逃犯條例失民心 香港恐引發移民潮

    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讓百萬民眾走上街頭,反送中情緒持續高漲,學者認為,對當局的不信任及失望有可能會引發下一波海外移民潮。也有來台創業的香港人表示,事件延燒至今已有不少香港朋友向他詢問投資移民相關事宜,光這個禮拜至少就回答了五個。
    2019/06/19 23:16
  • 「秋行軍蟲」越爆越多! 全台僅剩三縣市未淪陷

    自從外來農業害蟲「秋行軍蟲」通報案例被確認後,各地通報量越來越多,捷至14日已破200件通報,確認案例39件,甚至馬祖、澎湖的偵察點都誘集到成蟲,目前已有15縣市淪陷,只剩南投縣、高雄市和屏東縣倖免。農委會預估,若情況不可收拾,每年可能會造成高達35.6億農損。
    2019/06/14 23:06
  • 幫助瓜農授粉 他打造專職的「蜜蜂授粉業」

    蜜蜂能傳花授粉,在生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瓜果類的花粉粒較黏、重,不少農民在花期會向蜂農買蜂或租借蜂箱幫助授粉,卻因不熟悉蜜蜂習性效果不彰。宜蘭大學陳裕文教授看到農民痛點,提出全台首見的「蜜蜂授粉業」計畫,要打造專職養蜂供農民授粉的行業。
    2019/06/13 23:08
  • 智慧客服核心大腦 過半數來自這家公司

    從民眾常打的1999專線到金融業的智慧客服,甚至還有過半數的公部門,常見到的客服聊天機器人,核心大腦幾乎都是來自這間公司。其實他們早期是從語音信箱起家,轉型成功的關鍵除了搭上AI浪潮和雲端技術,就是精準掌握客戶需要的互動和溝通服務。
    2019/06/12 22:53
  • 公幼取消三歲保障名額 家長傻眼:61名全部備取

    全台灣幼兒園中只有約三成一是公共化幼兒園,家長擠破頭中籤率低,每逢四到六月抽籤季,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且今年公幼取消三歲幼兒保障名額,全部名額幾乎都被優先入園生和五歲兒童佔據,有家長就感嘆,今年抽公幼時同場61名三歲幼童一個都沒上,全部備取。
    2019/06/11 23:42
  • 台灣每年用80億個紙容器 7成無確實回收

    台灣每年消耗超過80億個紙容器,平均每人每月用掉28個,但根據環團推估,這其中只有三成確實回收,剩下七成都和一般垃圾一起進了焚化爐。不僅民眾回收習慣未落實,回收商嫌清運處理麻煩、成本高,另外全台紙容器專業處理廠過少都是目前面臨的瓶頸。
    2019/06/10 23:31
  • 22年過去 生命教育仍是「消失的課程」?

    台灣的生命教育可以從民國86年說起,當時為因應青少年自殺、暴力等反生命行為,委請曉明女中規劃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不過20多年過去,青少年自殺情形仍未好轉,106年自殺通報人次仍有4905人次,共193名青少年自殺身亡,等同不到二天就有一名青少年自殺殞命,學者認為雖然自殺成因複雜,但生命教育課程在教育現場被忽略是不爭事實,不論是時數或深度都有相當大的進歩空間。
    2019/06/09 22:01
  • 恆春機場淪「氣功場」 居民盼重新打造空中觀光廊道

    台灣本島最南邊的機場恆春機場,從2014年9月至今就沒有任何載客人次,而唯一的定期航班也在5月份正式停航,近年開放場地租借,讓學校、民間團體使用,卻被外界譏為是養生團體練功的「氣功場」,屏東縣政府以及當地居民都希望能讓機場敗部復活,期盼能從觀光路線著手。
    2019/06/07 23:47
  • 想擁有天龍國新屋門牌 每月至少繳8萬元房貸

    想在台北買新房有多困難,根據房產雜誌統計,今年台北市新建案平均總價高達4581萬元,就算是最便宜的文山區,平均一戶也接近2000萬元,若以兩成自備款約400萬元來計算,後續20年,每個月仍須拿出8萬元房貸!
    2019/06/06 23:14
  • 兒虐事件頻傳 「公布姓名」案件量破紀錄

    兒虐事件層出不窮,根據《兒少法》,若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各縣市政府依法可以「公布姓名」,光是今年1到5月,這些「公布姓名」的案件至少就有39件,打破歷年紀錄。但有受害家屬點出,各縣市判斷標準不一,部分縣市的公告內容更過於簡略,期盼能建置公開透明的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
    2019/06/05 23:0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