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全台肆虐,目前僅南投、嘉義未淪陷,農委會坦言,要根治滅絕幾乎不可能,要有與蟲共存的打算。而且目前發現的通報案例專吃玉米,外界憂心全台每年約11萬公噸的玉米產量,可能受到衝擊。
記者李頂立:「在我旁邊,比我個頭還要高的作物,這是一片健康的玉米田,而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另外一塊呈現相當大的對比,這是被秋行軍蟲侵襲過的田地,上面的作物已經拔除而且焚毀又拉起封鎖線,而您再看到在它旁邊通常也架設起像這樣的白色的性費洛蒙誘蟲器,要透過化學氣味撲殺成蟲。」
同個農地、兩樣光景,一周前還是初長成的植株,如今已被剷平,地上還遺留焚燬痕跡。
有機農友黎盛忠:「當時我們發現的時候都在比較小的植株裡面比較有嫩葉,目前就是比較高的植株裡面就是葉子比較老就沒有發現有秋行軍蟲。」
三塊總共兩分半大小的田地,暫時都無法耕作,但對於農友來說,還有其他隱憂。
有機農友黎盛忠:「在市集賣的話,很多客人會問你這個有沒有被秋行軍蟲爬過,會不會有毒或怎樣的,可能大家都誤會,牠只是一般蟲,牠是比一般蟲更會吃嫩葉,對農作物的損害更大,其實沒有毒。」
秋行軍蟲影響產量但不影響農作物本身,但民眾的不安心感,也成為這波蟲害的另類農損。而目前的通報案例寄生宿主都是玉米,恐怕也會衝擊產量。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馮海東:「預期大概食用玉米可能不會很嚴重,比較有機栽植的它的衝擊會大一點,因為它無法什麼其他的防治技術,其他的這種算是比較友善耕作的作法,不使用化學藥劑的話是不是能夠控制的住,那這個我們還有待觀察。」
秋行軍蟲全台肆虐,從6月8日飛牛牧場首例以來,確認案例已達到155件,僅南投、嘉義倖免,就在台灣本島確認成蟲後,全台啟動第二階段防疫,但政府、學者都坦言,秋行軍蟲已難根治。
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見招拆招,牠在什麼地方危害我們就那個地方去防治,因為全面消滅不太可能,因為牠除了我們的農田以外,可能在野外,非作物的植物上也可能會有。」
學者強調,秋行軍蟲不僅適應力強,更難纏的是容易產生抗藥性。
目前的防疫措施,從銷毀掩埋作物改為強制噴藥,畫定緩衝區巡查卵塊及幼蟲,並輪流施藥,管制期則延長到作物生長季結束。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會用費洛蒙的誘捕裝置會去調查牠在田間的密度,那密度高的時候通常就會對農民發出警訊說這個蟲子最近比較多,那哪一些基礎作物就要開始重視要去巡田要去作防治,那這個機制我們在其他幾個夜蛾類的害蟲已經存在,將來的話如果這個蟲確定(在台灣)立足,牠也是變成其中的一種,那將來我們也是會發出類似的警訊。」
秋行軍蟲在非洲、印度、大陸造成嚴重危害,農委會認為,主因和大面積粗放管理有關,而台灣以精緻小農為主,就算未來要和秋行軍蟲共存,危害相對容易控制,目前防治資料庫和對應藥物正在建置,未來視蟲害狀況,最快一個半月以後,就會輔導農民自主管理施藥。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