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稱抗中非賴清德首要任務 日經亞洲:台灣經濟正朝錯誤方向走

編輯 丘力龍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3 17:39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3 17:39
日經亞洲認為,賴清德應首重改善「台灣經濟」。(圖/胡瑞麟攝)
日經亞洲認為,賴清德應首重改善「台灣經濟」。(圖/胡瑞麟攝)

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宣示就職時,敦促中國「停止威脅」台灣並喊話區域和平,然而《日經亞洲》指出,賴清德上任後很快就將發現,中國並非他最需擔心的地方,更迫切的問題是,台灣的經濟「正朝錯誤方向發展。」
 
日經亞洲分析,台灣的經濟政策正遠離年輕人,他們對薪資停滯、房地產價格飆升感到沮喪,後者又加劇了社會不平等。這樣的背景也解釋為何賴清德會成為「跛腳總統」,跛腳執政又會限制他推動公平競爭和創造新就業機會方面的自由。

 
 
報導指出,宏觀層面上,蔡英文為賴清德留下正在成長的台灣經濟環境,今年第一季,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的蓬勃發展,帶動台灣出口年增6.5%,台灣經濟成長創下近3年來最快。問題是,從長遠來看,全球對支援AI技術硬體的需求,可能並非永續的經濟成長來源。雖然像台積電這樣的晶片製造巨頭似乎處於科技界頂峰,但未來誰也說不定。
 
《日經亞洲》說明,台灣目前正處於全球科技順風週期中,且受益於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成長,然而,隨著美中在11月大選前爭執不斷,台灣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處境。
 
由於川普軍援台灣的意願模稜兩可,有人擔心,若他重返白宮,可能會犧牲台灣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交易。這種不確定性顯然不利於「已經存在嚴重問題」的台灣經濟。
 
 
《日經亞洲》分析,台灣經濟有2大問題,一是過度依賴出口、二是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台灣今年3月出口量成長18.9%,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且美國利率仍高於亞洲預期,未知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另外,1991年以來,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4倍。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最大罪魁禍首,是不斷上漲的住房成本
 
另外,台灣青年失業率超過11%。經濟學家擔憂,30歲以下年輕人可能出走國外,導致台灣「人才流失」。

《日經亞洲》提到,台積電、富士康、華碩、和碩、廣達電腦等企業巨頭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但也說明台灣經濟對半導體製造的巨大依賴。中國、日本、美國都在投資國內晶片生產,確實可能成為台灣的致命弱點。
 
報導建議,賴清德需迅速採取行動,制定提高生產力政策、透過新創公司創造更多創新能量、在科技業外創造高薪就業機會、改善國內社會安全網、解決生育率下降問題。同時,也須鼓勵日本、南韓、東南亞和西方國家投資台灣。
 
報導表示,在蔡英文領導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降至22年來最低。然而,「民進黨在將經濟成長的好處惠及2,400萬人民上卻不太成功。」
 
報導總結,儘管來自北京的威脅真實存在,但賴清德執政的成敗,可能取決於如何緩解國內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全球必讀

#台灣經濟#賴清德經濟#賴清德台經濟#台灣半導體業#賴清德任務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1

0.0823

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