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小巨蛋颱風中樂透地震狄鶯演唱會孫安佐呼麻南投埔里姓氏孫安佐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47筆

  • 新竹市救護車全面升級巴騰堡格紋 提升行車安全

    新竹市政府將全市26台救護車外觀塗裝升級為「巴騰堡格紋」反光標幟,能維持高清晰辨識度,讓用路人及早注意,降低車禍事故發生率。
    2022/07/02 16:08
  • 飲食不忌口、不運動、控糖差 醫警告:每年近萬人死於這疾病

    當我們攝取過多太甜食物或飲料,可真的要特別注意,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每年以2萬5000人左右持續增加,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臺大醫院王治元教授指出,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一般民眾更需要做好飲食控制,降低攝取含糖飲料或食物,降低疾病發生率!
    2022/06/30 23:06
  • 中風年輕化!每4人就1位陷危機 「3大壞習慣」惹禍

    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根據統計,過往每6人有1人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當中即有1名終生會發生中風危機,發生率逐年增加,是因許多人工作型態長期久坐少運動、工時長,又偏好高油、高鹽、高糖食物,讓近年中風更有年輕化趨勢。
    2022/06/23 10:39
  • 增5例MIS-C! 最小2歲「燒40度、草莓舌、一度休克」

    指揮中心宣布今天(11日)再增加5例MIS-C個案,最小的年齡只有2歲,持續高燒多天,一度燒到40度,出現頭痛、草莓舌等症狀,還一度休克,目前送醫治療中,另外一起值得關注的個案是一起8歲男童,出現雙眼發紅、扁條線紅腫等症狀,檢查後發現還併發急性闌尾炎,所幸治療後,目前已經康復出院,對此指揮中心表示,台灣MIS-C的發生率,目前還是低於美國。
    2022/06/11 18:38
  • 醫估MIS-C一個月恐爆167例 羅一鈞:亞裔發生率較低

    國內新冠疫情嚴峻,近來全台也傳出多例兒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案例,目前已經累積五例個案,好發於確診康復後的兒童,不過到底為何會出現MIS-C專家都還在找答案,衛福部今(11)日早上也針對MIS-C召開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醫小兒部感染科醫師呂俊毅以美國白人確診後MIS-C發生機率還推估,台灣未來一個月可能會出現167個MIS-C個案,一年可能會出現650個MIS-C個案。
    2022/06/11 14:46
  • 中重症+553!兒童增一MIS-C 女童發燒3天

    本土疫情今天(10日)新增553例中重症,其中又增加一例MIS-C個案,是一名6歲女童,輕症解隔後活力正常,沒想到17天後開始發燒。目前國內共出現5例MIS-C個案,換算國內發生率在10萬分之一以下,比起以色列的統計報告,台灣比例還算低。
    2022/06/10 19:44
  • 女童「狂燒3天到41.3°C」 醫:第4例MIS-C

    國內出現第四例MIS-C案例,一名7歲女童確診22天後,開始陸續發燒,最高還燒到41.3°C,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也上升,醫師表示,給予免疫球蛋白搭配類固醇,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也要密切注意孩童的血壓變化,不過醫師也提醒,要家長不要過度恐慌,MIS-C發生率不高,不到萬分之一。
    2022/06/10 12:52
  • 劇烈運動引發胃食道逆流? 中醫傳授3養胃妙招有效緩解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除了在戶外,也會到健身房進行各項運動,但許多人在運動後卻出現腸胃不適的問題。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醫師在臉書粉專《Dr.Alex楊宗翰中醫師》分享,根據研究指出,劇烈運動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 
    2022/06/07 09:27
  • 看見看不見的傷 親密關係精神暴力微電影徵件 總獎金43萬

    談到親密關係暴力,你第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是你的另一半或男(女)朋友朝著你拳打腳踢,還是手持刀械利器讓你受傷流血?這些是常聽聞的暴力型態,但,你知道嗎?有一種暴力,雖然不會讓你身體受傷,卻一樣會讓人心生莫大的不安與恐懼……。在臺灣,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經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當中又以精神暴力發生率最高;施暴者透過經常性的辱罵、貶低、羞辱、忽視、冷漠或監控等手法,讓被害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情緒低落、自我懷疑的泥沼,並逐漸影響生理、心理、關係及生活等,甚至由精神暴力引發其他更嚴重的暴力。
    2022/06/02 16:48
  • 「中重症、死亡數」雙下降 增1童哮吼症已康復

    國內中重症和死亡數雙雙下降,其中兒童重症新增一例哮吼個案,住院八天後康復出院!90例死亡中,還是以中高齡為主,九成五在60歲以上,4例「無慢性病」死亡個案都沒有打疫苗。而部長陳時中也將國內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跟鄰近國家比較,強調台灣沒有比較高。
    2022/05/31 20:21
  • 濕度太高一身病!用除濕機小心4件事 「這時間」別用危險

    梅雨季一到,天氣陰雨綿綿,家中濕度也高,讓人全身感到不舒服。研究發現,濕度每增加10%,氣喘發生率約增加3%;中醫也指出,濕度一提高,細菌變多,也容易發生腸胃問題。
    2022/05/30 15:18
  • 糞便潛血報告異常!少「關鍵檢查」 大腸癌死亡風險激增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大腸癌蟬聯1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幾乎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一般來說,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國健署提醒民眾,第一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須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
    2022/05/30 13:46
  • 不只腦炎!童染疫哮吼比例高 醫:「這些症狀」是警訊

    國內疫情嚴峻,目前已經累積10名兒童死亡,近期兒童重症併發腦炎人數增加,不少家長都相當注意孩童染疫後的症狀,除了腦炎,美國研究發現,在Omicron病毒流行期間,兒童哮吼發生率還有嚴重程度都比較高,而且大多數都未滿兩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分析收治症狀,包括小孩聲音沙啞、咳嗽像狗吠、吸氣時出現喘鳴、胸骨上凹陷,當出現症狀時,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
    2022/05/29 10:22
  • 醫指兒童染疫釀腦炎「不只8例」 指揮中心回應了

    有台大醫師指出,兒童染疫併發腦炎發生率約萬分之1,認為應不只7、8例。指揮中心解釋,部分兒童染疫併發腦炎會被歸類為中症,比較嚴重的才會列為重症並對外公布。
    2022/05/27 19:42
  • 快篩陽=確診 領藥「提早2到3天」 有助降中重症

    快篩陽上路之後,醫生認為能提早2到3天時間,讓符合高風險因子的確診民眾取得藥物,加速投藥有助於降低中重症發生率;醫護人員不用支援做PCR,也能降低醫療量能。
    2022/05/23 15:24
  • 噴飛重摔!貨車司機酒駕 騎士傷重不治

    花蓮鳳林鎮16日早上,一輛貨車與機車騎士發生擦撞,騎士人噴飛重摔,送醫不治,警方事後調查,貨車司機酒測值0.19,他除了被送辦,貨車也遭沒收,原來是因為新法上路,酒駕致人重傷或死亡,車輛可以直接沒收,另外花蓮也首度公布酒駕累犯,希望降低酒駕發生率。
    2022/05/20 18:13
  • 青少年每天喝含糖飲料 美國研究:未來易長「大腸息肉」

    許多國家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發生率持續上升!根據美國統計顯示,40歲以下結腸癌發生率較上個世代增加2倍、直腸癌增加了4倍。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目前認為大腸癌發生率上升與飲食西化、肥胖、抗生素使用和腸道菌改變有關;如大腸癌發生與高纖食物吃太少、紅肉吃太多、加工食品吃太多及鈣離子攝取不足有關。
    2022/05/18 15:58
  • 高雄祭獎勵!這類人打3、4劑疫苗 贈700元禮券

    從各縣市新增COVID-19個案發生率的移動平均線來說,社區風險均逐步增加,而現階段展開的第四劑疫苗接種,高市府祭出獎勵措施,5月底前凡65歲以上長輩(含55歲以上原住民)完成1至4劑者,贈送500元禮券,完成第3、4劑且設籍高市者,再加贈200元禮券,藉此提高長者疫苗接種率,免於重症威脅。
    2022/05/17 14:38
  • 8日常習慣預防子宮肌瘤! 中醫曝這類人易罹患要當心

    38歲小惠最近月經來臨時伴有明顯下腹疼痛,而且血量較大,到婦產科進行超音波檢查進而被診斷有子宮肌瘤,且已長到2公分!中醫師呂桓毅表示,子宮肌瘤是婦女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發生率大約為20%、40至50歲婦女中盛行率則為70至80%。目前致病機轉仍不明,但可能受家族史、避孕藥、不正當飲食影響。
    2022/05/17 11:25
  • 加開「北北基桃」9大篩檢站 每站最高1000人/日

    14日指揮中心記者會,還堅持不快篩陽就投藥,怎料到了下午政策大轉彎,傳出「快篩陽給藥」擬讓65歲以上長者先行,原因是這類高風險族群重症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因子,但是用藥時機等還要再和地方開會。另外,指揮中心也在熱區「北北基桃」加開了9大篩檢站,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到此篩檢。
    2022/05/15 12:35
  • 桃園著重高風險照護 兒童、長者快篩陽免費拿藥

    隨著確診順不斷攀升,桃園市的防疫政策也隨時做調整,除了有9處的採檢站以及14家專責醫院之外,為了保護好年長者和三歲以下的兒童,也有特別開設綠色通道,讓有症狀的長者、兒童可以免費拿藥,來降低重症發生率。
    2022/05/13 22:58
  • 9歲童確診熱痙攣復發 「抽搐、吐白沫、眼上吊」

    兒童染疫情形越來越多見,有醫師提醒常見症狀包含高燒,就算燒到40度也不算少見,而且特別注意,突然熱痙攣發作孩子,要高度懷疑可能是新冠肺炎,也有日本研究發現1-4歲熱痙攣發生率,在Omicron主流時間大幅增加,得多加注意。
    2022/05/08 19:21
  • 研究曝:孕婦染疫輕症早產發生率也高 醫籲準媽媽快打疫苗

    新北市一名20多歲孕婦確診後因發燒身體不適就醫,緊急住進亞東醫院治療,由於病程進展快速,6日高燒不退陷入昏迷,胎兒6日搶救無效,孕婦於7日凌晨不幸過世。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生姜冠宇以國外研究分析,表示孕婦在疫情期間除了感染風險增加、感染後住院和入住加護病房機會也增加,而且感染後早產機會也會提升。
    2022/05/08 10:05
  • 「10死」新高 30歲獨居男家中昏迷「死後確診」

    本土新增3萬6168例本土,中重症增加87例,單日增10死,均是歷來新高!死亡個案多以慢性病長者為主,其中1名30多歲男性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被發現昏迷不醒,送醫急救無效;另有1名國小未滿10歲男童,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染疫後重症,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也統計中重症,約有半數屬於70多歲與80多歲年齡層,但從重症發生率來看,90歲以上族群最多,占比該年齡層的16%。
    2022/05/06 18:25
  • 兒童疫苗打不打? 兒科醫學會提3副作用:反應比成人輕

    國內疫情不斷升溫,陳時中更預估五月中旬會來到疫情高峰,而未接種疫苗的族群面對疫情更是首當其衝,指揮中心日前終於拍板6到11歲的幼童可以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部分縣市也已經在今(2)日展開接種,台灣兒科醫學會發出聲明,除了支持6到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外,也對於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分析發生率,另外也針對兒童染疫,也提出「6+6」項指引建議。
    2022/05/02 11:0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