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47筆

  • AZ疫苗疑釀血栓事件 歐盟研究:無直接因果關係

    歐洲不少國家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事件,引發安全疑慮。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歐盟與AZ藥廠最新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發生率並未高過背景值,初步認定血栓和疫苗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2021/03/16 15:50
  • 醫療日新月異!基因檢測、免疫療法、創新手術問世 癌友福音

    台灣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國人癌症時鐘也快轉了11秒,代表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不過隨著醫學科技近年大幅進展,現在透過精準的遺傳基因檢測,已經能預知罹癌的風險程度,並藉由定期追蹤來加以預防,另外癌症治療方式也不斷演進,尤其國外先進手術的導入,都讓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2021/03/05 23:02
  • 陳時中:台管制少發生率低 公費採檢就能堵疫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台灣精準防範武漢肺炎,且公費採檢足以防堵;相比國際,台灣相對管制較少、病例累積發生率較低,後續不可鬆懈,挑戰仍大。
    2021/02/09 16:55
  • 乳癌為何增生移轉? 中研院發現關鍵蛋白質要角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首位癌症,且一旦移轉,存活率會大幅降低,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蛋白質DSG2會隨環境氧氣含量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
    2021/02/04 17:55
  • 鹵素電暖器「3秒驚悚起火」!黃偉哲嚇壞曝危險影片

    寒流來襲時,許多民眾會使用電暖器禦寒,若使用不當火災發生率恐大幅提升,台南市長黃偉哲16日實測,拿衛生紙靠近鹵素電暖器,結果不到3秒就起火燃燒,恐怖畫面令人看傻。
    2021/01/19 09:20
  • 中風機率高10倍! 60歲以上注意「心房顫動」

    您可能沒聽過「心房顫動」,但你一定聽過中風!要避免長期臥床,生活起居都需假手他人,就得了解這個在老年人裡發生率極高的疾病──心房顫動。在60歲以上的族群中,每100個人就會有4個心房顫動的患者,而75歲以上,盛行率就會提高到每10個人就有1人。
    2021/01/13 22:54
  • 南部「肝癌」發生率全國居冠 醫警告:出現這症狀是晚期!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從原因角度切入來觀察,其實造成臺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其實九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都有相關,其它像是包括肥胖、喝酒、或者是代謝症候群等民眾,也都是高危險族群,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健署統計發現,臺灣癌症肝及肝內膽管男、女性申報人數按地區,每10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南部地區高於北部和中部。
    2021/01/05 23:17
  • 意外死亡率下降 金管會:個人傷害險保費調降逾1成

    金管會宣布,反映近年國人意外死亡發生率下降,7月起調低個人傷害保險(不含旅平險)「危險發生率」上限,受惠保戶將可少繳保費,試算保費降幅可達一成以上,也可改選擇調高保額。
    2021/01/05 22:38
  • 男女口腔癌、食道癌有別 女肺癌新發首度超過腸癌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男性為女性的1.2倍,以食道癌及口腔癌差距最大,男比女發生率都逾10倍。女性肺癌新發人數首度超過大腸癌,風險值得關注。
    2020/12/29 11:32
  • 快訊/每4分31秒1罹癌! 大腸癌連13年居十大癌之首

    國健署今天(29日)公布107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7年平均每4分31秒1人罹癌,比106年快轉11秒。其中,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但首見50到84歲各年齡層發生率都下降。
    2020/12/29 10:55
  • 10大癌症之首大腸癌發生率降 肺癌早期發現翻倍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但發生率下降最顯著,肝癌發生率下降也明顯。早期癌發現人數成長最多是肺癌,為10年前2.1倍。
    2020/12/29 10:47
  • 癌症時鐘快轉!每4分31秒1罹癌 大腸癌連13年居首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7年平均每4分31秒1人罹癌,比106年快轉11秒。大腸癌居10大癌症之首,但首見50至84歲各年齡層發生率都下降。
    2020/12/29 10:33
  • 消滅胃癌威脅 台大醫師籲別再做這2動作!

    全球胃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持續增加,分別高居第5名及第3名。反觀,馬祖曾是全台胃癌發生率最高;如今,幽門桿菌盛行率僅1成,胃癌發生率大降53%。此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消化道》封面。
    2020/12/16 21:30
  • 睡前總愛滑手機?研究:夜光曝照恐罹乳癌、攝護腺癌

    乳癌是現今全世界最常見威脅女性生命的癌症。醫學界長期研究乳癌發生的可能原因,經反覆驗證後發現,人造的「夜光」,應可用來解釋全球婦女乳癌發生率提高的現象。
    2020/12/16 13:55
  • 台灣平均每天9人死於口腔癌 醫:口腔黏膜自我檢查有異狀需就醫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四名,尤其,有不良習慣像是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習慣的人,更要特別注意,他的口腔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醫師就提醒,危險族群要兩年定期做口腔黏膜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提高治癒率。
    2020/12/10 23:20
  • 癌細胞長在「無痛覺器官」這個「癌王」發現時 讓人措手不及!

    許多人聞癌色變,而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癌王「胰臟癌」大多數都是晚期發現時都已經來不及了,導致生命急逝。因此被稱為癌王,其實還有另一種癌,其實預後差,容易復發,被稱為是「膽管癌」主要是因為癌細胞,長在無痛覺器官上等,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經常讓人來不及因應!
    2020/12/09 23:01
  • 男胸悶掛急診 脫下衣服「左乳比較大」半年後竟過世

    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乳癌,男性也千萬別輕忽!一名50歲男子日前因胸悶、胸痛掛急診,原以為是心臟問題,沒想到醫師解開衣服一看發現他的「左胸比較大」長了腫塊,且已擴散轉移至腋下淋巴結,後來確診乳癌,化療期間仍不幸感染,半年後即過世。
    2020/12/05 12:57
  • 台南治安好?警政署數據曝光 黃偉哲被酸「只會吃肉燥飯」

    台南馬來西亞籍女大生,29日被梁姓嫌犯強押擄走後,棄屍在高雄市阿蓮區,此事震驚台灣與大馬社會,讓台灣治安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根據警政署統計,今年1月至9月的「故意殺人案件數」及「故意殺人每萬人口發生率」,台南市位居全國第一名。
    2020/10/31 18:20
  • 男打流感疫苗命危!醫揭「高風險群」:嚴重恐呼吸衰竭

    台中市51歲林姓男子施打流感疫苗後,陸續出現疑似感冒症狀,後來確診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一度傳出命危;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指出,該疾病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且「超過50歲者風險最大」,嚴重恐導致呼吸衰竭。
    2020/10/26 16:26
  • 中風後可能失智 台研究找到預知標記「抽血就可測」

    研究指出,中風可能伴隨失智,尤其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發生率高達4成。國衛院和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合作,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的預知生物標記,未來可能抽血就能預測失智風險。
    2020/10/19 17:41
  • WHO證實近視為流行病 眼科權威親授「護眼對策」

    近視不只是視力惡化問題,而是一種流行病!台灣近視正面臨三高:「低齡發生率高、全國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例高」!眼科權威提醒,近視問題如不及早介入,將造成國人視力維護的沉重負擔,家長應提前為孩子的視力超前部署,學齡前的孩子應保有遠視100度的視力,至於高度近視的成人,平時最好遠離藍光的危害,少看手機,多變化眼睛焦距。
    2020/10/08 16:13
  • 塵蟎退散!換季頻過敏 4步驟有效防蟎不哈啾

    台灣秋冬換季時,最常見的就是過敏和氣喘,特別是幼童和老人。雖說要徹底根除換季過敏問題很難,但可以做到降低發生率,畢竟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只要濕度一高,很容易滋生細菌或其他的微生物,特別是塵蟎。該如何防蟎降低過敏?
    2020/10/07 18:21
  • 打哈欠別輕忽 疲勞駕駛危險不輸酒駕

    昨 (9/21) 晚間,台北市內湖路發生公車司機疑似疲勞駕駛打瞌睡不慎衝上人行道撞上24輛機車,造成一機車騎士傷重不治、一巡邏員警受傷送醫慘劇。交通部統計,台灣每年因為分心或者疲勞駕駛發生事故比例約占總車禍事故約20%,居各類事故發生率第二名。10月中秋與國慶連假將屆,民眾出遊用路需求大增,《地球黃金線》在此整理幾大疲勞駕駛徵兆,當發生下列狀況記得別硬撐,快找地方休息後再上路。
    2020/09/22 11:17
  • 注意!頸部出現腫塊、耳朵悶塞、痰中帶血絲 恐罹患這個「癌」醫師警告 

    提到鼻咽癌,一般早期無自覺症狀,只有少數人有鼻塞、鼻流涕帶血,單側頭耳朵出現悶塞等症狀,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鼻咽癌的風險因素,在飲食方面尤其亞洲地區,北非和北冰洋地區的居民,吃醃漬蔬菜、鹹魚和鹹肉較為普遍,內含致癌物亞硝酸鹽,可能導致鼻咽癌發生率,目前臺灣平均每年約有1500多人為鼻咽癌新增個案,要如何提高警覺,帶您來看!
    2020/09/04 23:07
  • 秋葵黏液才是精華!搭配「一物」吃 減脂抗氧再解毒

    營養專家皆有提到,「綠色蔬果」的纖維含量豐富,還含有類胡蘿蔔素、葉綠素及維生素C,能幫助保護視力,降低癌症發生率,還有強健骨骼及牙齒的作用。而「秋葵」也是綠色蔬菜,營養價值高,在料理和食用時,撒上一點芝麻,更是營養滿分的低GI飲食。
    2020/08/12 14:0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