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現第四例MIS-C案例,一名7歲女童確診22天後,開始陸續發燒,最高還燒到41.3°C,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也上升,醫師表示,給予免疫球蛋白搭配類固醇,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也要密切注意孩童的血壓變化,不過醫師也提醒,要家長不要過度恐慌,MIS-C發生率不高,不到萬分之一。
媽媽真的好心急,趕緊帶女兒到診所就醫,但情況都沒改善,6月7日轉到兒科急診,女童有確診病史高燒3天,還出現眼睛紅噁心嘔吐肚子痛等,MIS-C的常見症狀,抽血檢查發現,發炎指數也上升,因此安排女童住院。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及時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搭配類固醇,是對於MIS-C目前最大的藥物(治療),第二個就是要密切監測,小朋友的血壓變化。」
看看國內其他三例MIS-C患者,首例台大10歲男童康復後1個月,反覆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北醫5歲男童持續發燒七天,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紅,超音波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擴大。高雄長庚6歲女童,也是在染疫3週後連續高燒5天,加上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也發生低血壓、凝血功能異常。
林口長庚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大家也不要太恐慌,其實MIS-C的發生率並不是這麼高,根據以色列的統計報告,大概有10例新冠確診病人比例,在Omicron期間的話,他大概發生率3.8例而已,所以等於說不到萬分之一。」
醫師表示依照台灣0-9歲孩童的情況來看,有28萬例確診,總共出現4例MIS-C患者,比例不算太高,不過醫師也提醒,想要降低感染MIS-C,最好的方式還是,盡快打疫苗。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