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葉黃素海龍蛙兵死亡壹柒柒Katuma疏失謝金燕機車牌照稅 腿傷星座運勢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33筆

  • 咬不動、吞不下!長者「老嚥」8大警訊 惡性循環增失能風險

    如家中的長輩在吃東西時,經常出現咬不動、吞不下的情況,要格外注意!董氏基金會表示,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一般,隨著年齡增長退化,即便是健康長者,也會出現吞嚥功能障礙,這種現象在日文稱作「老嚥」,如長期出現吞嚥困難,可能進一步讓長者不願進食,營養不均,體弱肌少,也會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發生率,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
    2022/09/28 17:32
  • 不再只靠醫師肉眼!大腸鏡AI偵測1秒照30張 揪瘜肉阻惡癌

    國內一年有近1萬7000人確診大腸癌,目前已知大腸鏡檢查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發生率,但須倚靠醫師進行大腸鏡時偵測腺瘤的能力;台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和廠商雲象科技合作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也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協助醫師偵測,此系統也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正在研議導入醫學中心健檢中心,檢驗費用仍在試算研議。
    2022/09/27 11:36
  • 疼痛、痠麻竟是罕病!嚴重恐終身癱瘓 研究:國人拖5年才確診

    「脊髓空洞症」是極為罕見的疾病,患者會大小便失禁、肢體無力,嚴重者則終生癱瘓,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2到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今(23)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國內患者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的過程,得花費長達5年以上,與國外平均約210天相差極大,導致患者得長期忍受疼痛,造成極大身心負擔。
    2022/09/26 16:21
  • 長時間「久坐」又不做「這件事」...醫師:死亡風險高...勿輕忽

    現在不少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坐在辦公室上班,可能一坐就是2~3小時起跳,忽略要站起來動一動,事實上久坐這個行為對健康風險問題,這幾年來越來越受關注,關鍵在於,由於長時間不間斷的久坐,身體中的葡萄糖及胰島素控制受到不良影響,抑制身體新陳代謝能力,因此久坐而不運動,會增加疾病發生率。
    2022/09/23 23:12
  • 西半部3條斷層「強震發生率」最高50%!東半部一區達88%

    921地震23年了,偏偏今年921之前有2起規模6以上的強震,到現在餘震持續不斷,今天從半夜到上午來看,已經發生7起餘震!當中最大芮氏規模4.7,台東、高雄都有感,專家們提醒,未來2大區域必須特別注意,一個是西半部的嘉南平原,另個花蓮市的米崙斷層,50年內有88%的機率大地震。
    2022/09/21 11:56
  • 大腸癌檢查容易被忽略? 醫點名「5類人」及早照胃鏡

    身體檢查,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然而有一項非常關鍵的檢查,長期為人所忽略、普及率過低——它就是大腸鏡檢查。近日,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在臉書上分享了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由於近年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攀升,國民健康局建議腸胃相關科別的醫師多多提醒病人進行大腸鏡檢查。
    2022/09/17 23:55
  • 家長注意!9月底兒童MIS-C高峰恐現 揭重點病徵

    家長不可不慎!國內截至目前兒童MIS-C重症累計132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BA.5疫情從8月下旬開始至今已快一個月,MIS-C多是在兒童染疫康復後平均6周後出現,目前推估疫情高峰已經快到,因此,9月底到10月中可能就是兒童MIS-C的高峰期,呼籲家長,儘早帶孩子接種疫苗,也可防範MIS-C發生率達9成。
    2022/09/16 15:29
  • TVBS《FOCUS世界新聞》x《天下雜誌》攜手 分析國人癌症問題

    隨著癌症日益年輕化,台灣人癌症時鐘越走越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今(7)日出刊的天下雜誌封面,警示癌症海嘯即將來臨,台灣人一生罹癌機率,男性達三分之一、女性達四分之一,而根據研究指出,台灣癌症的防治成效和日韓相比來的低。今(7)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天下雜誌資深撰述彭子珊,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說明,「台灣的癌症如果跟OECD會員國做比較,扣掉各國人口老化的速度,會發現發生率標準化約在36個國家裡,排名第25,但是死亡率標準化則排名在第13,基本上台灣的成效結果都高於日本、韓國。」
    2022/09/07 16:14
  • 腹部「這部位」又紅又癢....罹患「這疾病」....痛不欲生!

    很多人聽過帶狀疱疹!其實所有人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機會,會出現帶狀疱疹,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醫師提醒,帶狀疱疹容易在免疫功能低下時發作,年輕人更不能大意,平日必須攝取均衡營養,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降低帶狀疱疹發生率。
    2022/09/06 23:01
  • 兩難!「打第4劑」或「等次世代疫苗」? 台大醫給建議

    國內BA.5疫情開始,昨(5)日專家會議建議次世代雙價疫苗將優先給「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但這群人同樣也是第4劑疫苗的接種對象,次世代疫苗預計最快9月底到貨約200萬劑,到底該先打第4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專家向《TVBS》新聞網表示,第4劑疫苗仍是以對抗武漢株為主,對抗Omicron的效力不彰,但仍能防範重症發生率;而次世代疫苗是針對Omicron,防範BA.5還是有效,建議「年長比較大、抵抗力差者」的重症高風險族群先打第四劑,如是健康的長者可自行評估。
    2022/09/06 11:46
  • 單日確診恐破4萬例? 指揮中心估「這2天」發生率高

    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單日確診數恐破4萬例,預估6至7日發生率高,本週累計病例數將增至單週24萬7000多例,將比上一週整週增加約3萬例。
    2022/09/04 17:50
  • 日增47人罹大腸癌! 掌握飲食「2多2少」原則降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長達十多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2019年1萬7302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新增47例,國人每13人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好發於年齡50歲以上的族群。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22/09/02 14:08
  • 27歲男「長期嘴破」竟罹癌 他一問...秒揪出致病關鍵

    「口腔癌」列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4名,研究發現導致口腔內細胞出現病變大多和吃檳榔、吸菸等日常生活有關,罹患口腔癌的年齡也逐年下修。就連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透露,曾遇過一名27歲患者,年紀輕輕罹患口腔癌,致病原因就是太早接觸到致癌物質。
    2022/09/01 09:44
  • 深化全民拒酒駕意識 交通部幽默宣導

    根據交通部道安會統計資料,近年酒駕肇事致死人數已明顯逐年下降,今年度1-5月酒駕死傷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600 人,降低12.9%,酒駕新制也於今年 3 月 31日正式上路,包含吊扣牌照2年、致人重傷或死亡更一律沒入車輛,此外,酒駕累犯認定年限也從5年延長為10年,更將公布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同車乘客的連坐罰鍰也提高至1萬5,000元,希望能徹底降低酒駕發生率,讓所有用路人都能夠開心出門、安心回家。
    2022/08/31 14:03
  • 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 醫揭「8種常見癌症」早期警訊

    癌症是全球死亡率的主因,每年全球罹患癌症死亡的人數,遠比愛滋病、瘧疾和肺結核總人數還要多。在台灣,癌症更是連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其發生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每年新增病例高達7萬多人,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癌症,儼然是威脅國人健康最大的敵人。
    2022/08/29 18:22
  • 陳建仁「罹肺腺癌」!爆2結節開刀 1招抗癌熬過7年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發生率也快速增加,竄升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症狀,不容易察覺,以往國際醫學界普遍認為,吸菸是肺癌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發現,不吸菸肺癌人數遠超於吸菸者,包括媒體人陳文茜、北市聯醫小兒科主任陳佩琪都曾罹患肺腺癌。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今天(8/26)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前副總統陳建仁、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都到場祝賀,也疾呼早期偵測肺癌的重要性。
    2022/08/27 16:12
  • 大腸癌發生率高 定期篩檢、正常作息助預防

    多年來,大腸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而大腸瘜肉,普遍被認為是大腸癌前兆,醫師建議,除了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也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另外也可以補充好菌,幫助維持腸胃菌相平衡。
    2022/08/26 22:24
  • 大腸癌蟬聯癌王!研究曝「1神飲」:天天喝降低風險26%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昨(21)日病逝,她生前飽受直腸癌折磨,雖然奮勇抗癌多年,病魔仍無情擴散多個器官。其實台灣民眾的腸癌發生率相當高,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腸癌,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毒理學家招名威就推薦,其實只要每天吃一杯優格,就可以降低26%的大腸癌風險,不過也提醒2類人,要謹慎食用。
    2022/08/22 20:08
  • 余苑綺病逝!婦超養生仍罹大腸癌 醫揭元凶:天天一杯恐出事

    女星余苑綺多年前罹患直腸癌,歷經長達8年與病魔對抗,昨(21)日仍不幸病逝,享年39歲。而大腸直腸癌連14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冠軍,其中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日前有遇到一名40歲的婦人患者患有大腸癌第4期,平日注重養身,但還是得病,經了解後得知她每日都會喝1至2杯手搖飲,導致身體因糖分攝取過多發炎,進而引發癌症。
    2022/08/22 11:32
  • 余苑綺病逝!大腸癌「4警訊中3個」 罹癌風險逼近5成

    藝人余苑綺罹直腸癌8年,昨(21)日不敵病魔逝世,享年39歲。大腸直腸癌蟬聯多年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受疫情影響,大腸癌篩檢率下降,全台至少有1100多位大腸癌患者沒有被診斷出來,特別列出4大警訊,提醒民眾若同時有排便改變、血便和貧血,高達46%的機率是癌症。
    2022/08/22 07:53
  • 一生單一性伴侶也會染HPV 「這樣」防子宮頸癌達7成

    子宮頸癌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位,108年有1,393名子宮頸癌新診斷個案及110年有608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且即使只有一位性伴侶,仍有6成曾感染過HPV病毒,而HPV疫苗能有效預防7成以上的子宮頸癌,國健署表示,HPV疫苗保護力至少10年以上,若遇上接種新冠疫苗,可同一時間、分開不同手臂接種。
    2022/08/17 13:38
  • 5旬婦停經3年又出血、診斷罹子宮內膜癌 6大族群風險高

    婦女停經後出血千萬別大意!依據 108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24名,年齡中位數56歲,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5位 ,更是我國婦女癌症死因第10位。 國健署提醒,子宮內膜癌常見之症狀為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 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等症狀,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括:長期月經異常的病史、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停經後肥胖、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服用僅含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罹患糖尿病等因素,提醒婦女注意。
    2022/08/15 13:39
  • 這嘴破恐是口腔癌!3習慣風險飆10倍 冒5症狀速就醫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容易遇到的癌症,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列居第4名,讓男性們聞「癌」色變,因此定期做好口腔黏膜檢查,才是預防的關鍵!
    2022/08/13 23:50
  • 不照大腸鏡沒關係?男性癌症之首 忽略「糞便顏色」恐送命

    近年來,多位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也喚起國人對於大腸癌的警覺,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年報顯示,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2名。每年有超過1萬7000人罹患大腸癌,逾6000人因大腸癌而死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女性更高。
    2022/08/11 20:27
  • 注意!「這疾病」...初期無症狀... 輕忽它...會影響生活危及生命!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人老了就比較容易發生,生活習慣良好,有可能減緩發生率,而年長者是危險因子,建議高齡族群定期健檢,成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暨心導管室主任李政翰認為,高齡或預期開心手術風險過高的患者,若電腦斷層評估結構上適合,以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為首選療法,可避免傳統開心手術中鋸開胸骨或體外循環等步驟帶來的危險,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與術後恢復的時程。
    2022/08/06 23:2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