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性觀念和解久我美子歸途有風國民黨通化街交往孫安佐Makiyo瓦斯火槍
  • 搜尋:

    主治醫師 結果共858筆

  • 台大畢冊「獨缺3系」家長炸鍋 醫列10點:唸過都知道

    近日是大專院校畢業季,而竟有家長氣憤向媒體投訴,今年台大畢業紀念冊包含醫療工程系、生化科技系和牙醫系都沒有在上面。然而,同樣身為台大醫學系畢業校友的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則呼籲,爆料前家長應先和孩子問清楚,不然會讓孩子在同學間相當尷尬。
    2022/06/18 13:03
  • 天選之人也擋不住!生理期來更容易確診? 中醫解答了 

    近日網路社群上,出現許多生理期與新冠肺炎COV9確診的討論串,一名女網友稱自己多次幸運躲過Omicron,但生理期來第二天就中鏢,文一出不少網友也都回應遇到同樣情況,對此,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指出,女性月經期間處於壓力的狀態,容易將身體弱項突顯出來,難以抵抗外在環境變化,可能較易感冒、身體出現不適,但是否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尚無因果關係。
    2022/06/14 11:24
  • 陳時中確診被咒罵醫怒轟 網提這點:原本也是支持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證實快篩陽確診,隨後引起討論,而總統蔡英文也發聲「希望陳時中好好休養」,網路上竟出現有人拿陳時中確診一事來開玩笑,台中市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哲為此痛批「政治凌駕了自己的道德良知」。豈料,看到杜承哲的話,引起部分網友不滿,並認為應該要了解一下台灣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2022/06/13 11:54
  • 陳時中確診反被酸! 醫看不下去批「政治凌駕道德良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2)日上午突然不適,身體痠痛、流鼻水、打噴嚏,結果快篩陽性,用通訊診療判定確診。同時,許多對陳時中防疫作為不滿的民眾,也趁機留言大酸,甚至希望他重症;對此,台中市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就發文直言,「我不認為可以因為誰確診而高興,更不應該詛咒他人重症。」
    2022/06/13 10:36
  • 陳時中50年菸齡、心臟裝支架屬重症高風險 醫建議「立刻做這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2)日確診新冠肺炎,陳時中曾經在2020年立院備詢時自曝有裝心臟支架,加上菸齡超過50年,年紀68歲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此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提醒,有心臟風險的個案的確要特別小心,如果有抽菸,研究顯示會增加45%的住院率跟60%以上的死亡率。
    2022/06/13 10:31
  • 尿尿完會抖一下!醫曝「加冷筍」2原因 這情況恐是病

    尿尿完總會不自覺抖一下?北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在個人頻道中分享,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男生約有85%的人都曾遇過,而背後原因其實和溫度及神經調控有關,不過他也提醒,要是尿尿完出現「這個症狀」,就要趕快就醫檢查。
    2022/06/12 23:02
  • 7歲童高燒3天「恐是MIS-C」 醫教家長5判斷要點

    昨(9)日國內新增1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病患,為1名5歲多男童,目前台灣累計2例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透露,日前有位7歲女童出現高燒、噁心、嘔吐等症狀,由媽媽帶到急診就醫,經診斷「應該就是得到MIS-C了」,不過他提醒家長莫過度驚慌,有5大關鍵要素可用來判定是否為MIS-C。
    2022/06/10 09:00
  • 皮膚癢跟梅雨季有關?醫提醒:小心「身體發霉」6招防範

    台灣氣候潮濕,也常出現連續下雨的日子,梅雨季節更是濕到不行,家中許多物品常會出現發霉的情況。不過需要留意的不只物品,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提醒,也要小心「身體發霉」。
    2022/06/08 22:57
  • 劇烈運動引發胃食道逆流? 中醫傳授3養胃妙招有效緩解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除了在戶外,也會到健身房進行各項運動,但許多人在運動後卻出現腸胃不適的問題。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醫師在臉書粉專《Dr.Alex楊宗翰中醫師》分享,根據研究指出,劇烈運動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 
    2022/06/07 09:27
  • 避免兒童染疫併發腦炎 醫生提醒「八大症狀」立即送醫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兒童染疫與中重症個案上升,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今(6)日在中央防疫記者會中說明,兒童輕症比例其實不低,根據今年1月1日至2月18日兒童染疫數據,國內約有32%染疫兒童為無症狀,剩下68%中,發燒佔據一半以上,第二症狀則是咳嗽,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高燒不退,必須立即送醫。
    2022/06/06 15:04
  • 台大首例MIS-C!10歲童「康復突休克」 醫嘆:打仗了

    本土疫情還在延燒,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35人,其中15例死亡。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指出,台大出現首例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一名10歲確診男童原本為輕症,結果惡化送進加護病房。
    2022/06/06 09:30
  • 7歲弟確診休克!睡覺突瞪眼「我們都死掉」下秒眼上吊送急診

    衛福部今(5)日召開兒童重症研討會,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也在會中曝光1名重症個案,直言7歲確診男童睡覺到一半時驚險並尖叫,手部出現奇怪姿勢,甚至大喊「我們都要死掉了!」怎料眼睛上吊,且引發腦炎及休克送加護病房。
    2022/06/05 15:52
  • 確診康復後可免打疫苗?李秉穎曝一關鍵:還是要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76,967例本土個案,目前確診者大多屬於輕症,有民眾認為確診後康復產生抗體,等同「打了一劑疫苗」,是否仍需再依規定接種疫苗;對此,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確診者康復後還是要照規定打完疫苗。
    2022/06/02 16:02
  • 兒確診亡「父求公開81分鐘通聯」 醫點1關鍵:沒理由等

    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恩恩上月中確診新冠肺炎突發重症,期間全身僵硬抽搐、痛到哀嚎,一度失去呼吸,最終於4月19日病逝,成國內首例兒童重症死亡病例。恩恩父親昨(29)日深夜發文質疑遭延誤就醫,盼能公布通聯紀錄。對此,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也指出此案中一個關鍵,呼籲新北市衛生局和疾管署公布通話時間點與內容紀錄。
    2022/05/30 10:32
  • 不只腦炎!童染疫哮吼比例高 醫:「這些症狀」是警訊

    國內疫情嚴峻,目前已經累積10名兒童死亡,近期兒童重症併發腦炎人數增加,不少家長都相當注意孩童染疫後的症狀,除了腦炎,美國研究發現,在Omicron病毒流行期間,兒童哮吼發生率還有嚴重程度都比較高,而且大多數都未滿兩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分析收治症狀,包括小孩聲音沙啞、咳嗽像狗吠、吸氣時出現喘鳴、胸骨上凹陷,當出現症狀時,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
    2022/05/29 10:22
  • 5童腦炎奪命 鄭運鵬憶兒「失去意識」籲家長牢記1件事

    兒童確診數持續攀升,目前累計7名孩童病歿,其中有5人死因為腦炎,台大小兒科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現在的情況有點類似24年前流行的腸病毒71型。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今(27)日透露,兒子在6歲時因腸病毒71型突然失去意識,因此他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大家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
    2022/05/27 11:19
  • 冒白髮想靠染髮補救? 醫給建議:靠日常保養也有用

    隨著年齡增長,陸續會發現白頭髮冒出,民眾大多會思考如何把頭髮「變回黑色」或避免白髮,不過往往卻忽略了,這可能也是健康出現問題的其中一種表現。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指出了年齡以外的白髮原因,並分享日常如何保養頭髮。
    2022/05/26 20:56
  • 狂瘦20公斤竟是罹癌!醫籲「6大症狀」速就醫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醫師表示,淋巴癌就是淋巴瘤,均屬於惡性腫瘤的一種。在我國又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最多數、約佔九成。且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居於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名第九名,可見其對於生命的衝擊劇烈。
    2022/05/25 22:05
  • 中央放寬護病比惹怨 前線醫示警「3危險後果」:沒人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發函各地衛生局,要求將專責病房護病比從1:5放寬至1:9,引起基層醫護反彈。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直言,這意謂著同一間病房同一時段,護理師配置更少,會對專責病房帶來三大實質危險,機動性再下降、恐爆發更多院內感染,以及加速人力流失。
    2022/05/23 12:33
  • 疫情進高原期?醫分析若1天13萬本土 中南部確診恐佔多數

    國內本土確診數已經扣關9萬大關,離指揮中心預測的10萬不遠了。雖然從19日達到9萬人後,確診數連日下降,但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直言,單日病例就可能衝到12至13萬人,而且來自「這2區」居多。
    2022/05/22 12:06
  • 確診數增「兒童染疫3症狀」曝 醫:4種藥、氣霧機別用

    隨著確診人數攀升,學校停班課越來越普遍,5月23日起,北市高中以下更是視訊上課一周。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黃瑽寧在臉書上提醒,兒童染疫常見發燒39℃、喉嚨痛與咳嗽,千萬別使用呼吸道氣霧機,以免病毒到處擴散,此外退燒塞劑、抗生素、喉片和成人用藥都不建議兒童使用。
    2022/05/20 11:44
  • 一般人可喝清冠一號? 醫:未確診前「喝這茶」調節免疫

    清冠一號藥方有哪些成份?  對哪些症狀有效? 本土疫情確診數連日突破5萬人,中醫處方藥「清冠一號」詢問度與日俱增。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醫師受訪表示,清冠一號基本上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用,方劑內容是根據「荊防敗毒散」調整,可幫助提升抗發炎、讓病勢得到良好控制。
    2022/05/17 13:28
  • 喜劇翻版?美女醫憑3招狠甩10kg 連病人都認不出

    近日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一開播就引發熱議,女主角蔡淑臻在劇裡飾演腦中只有吃、睡、色,但面對病患又思緒清晰的女外科醫師,直率、瘋狂形象深植人心,也引發不少笑點。事實上,這齣喜劇是改編自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劉宗瑀的真人真事,而她最有名的事蹟就是「瘦到連病人都認不出來!」
    2022/05/14 15:35
  • 變得憂鬱、焦慮、易怒?當心失智症來敲門 醫曝精神症狀

    失智症普遍被認為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事實上除了認知退化,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對於許多家屬來說,往往令人不知如何面對,甚至造成生活中很大的困擾跟家人間的衝突。這些精神行為症狀容易被忽略跟失智症的相關性,也延誤了就醫的時機。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指出常見情況及觸發情境,也提供應對方式參考。
    2022/05/14 14:24
  • 有「5症狀」恐是腎臟長水泡! 醫揭1關鍵擺脫壯年洗腎

    據健保署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普遍認為洗腎的元兇是飲食習慣不良或糖尿病,但事實上,卻有2至3%的洗腎原因源於「多囊腎」這種遺傳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系主治醫師張耘綸醫師說明,多囊腎致病原因源於基因變異,一旦開始增生水泡,腎臟將會慢慢膨脹、可能大如橄欖球,同時讓腎臟失去原有的功能,導致無法正常排水、排毒等,這時就必須開始洗腎。尤其是突變基因PKD1的多囊腎患者進入洗腎時間會更早,大約落在52至54歲,影響生活甚鉅!
    2022/05/13 22:5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