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遠傳璞學智慧婚外情瓦斯火槍APP清算人工肛門孫鵬水電工歐倩怡
  • 搜尋:

    高風險 結果共1,534筆

  • 點「北北基桃」高風險 陳時中:月底本土破千

    連三天疫情單日都超過4百例本土,是否已經達到高峰,指揮官陳時中沒這麼樂觀,以Omicron驚人的傳播力,他認為4月底恐怕就會單日破千例,而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同樣看法,他認為這波疫情,至少還要燒兩個月,民眾要先有心理準備。
    2022/04/12 13:07
  • 家用快篩將大量採購 高風險區擬每次發放20萬份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未來若被列入高風險區可提出家用快篩試劑申請,每次規劃發放20萬份;指揮中心也將大量採購,數量比800萬份更多。
    2022/04/11 17:16
  • 防疫戰略調整 蘇貞昌:重症清零輕症管控、加強高風險疫苗接種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1)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針對國內外疫情、疫苗施打情形以及醫療物資整備情形等議題進行討論。蘇貞昌表示,為了維繫國家正常運作,防疫戰略已經調整為「重症清零、輕症管控」,在合理防疫範圍內,讓人民正常生活,但充足的疫苗與治療藥物仍是應對疫情的最重要工具,也請指揮中心適時公布政府藥物採購、快篩試劑整備的資訊,讓民眾知道政府積極做好準備,在做好個人防疫的原則下,可維持正常生活。
    2022/04/11 12:12
  • 再增4中症 50歲女未曾接種、2男打3劑仍住院

    本土確診數已連2天破400,10日又新增4例的中症確診者,當中最年輕的只有50多歲沒打過疫苗,其他都打至少2或3劑,顯然要靠疫苗達到「重症清零」還是有難度,專家認為減低重症數,除了靠疫苗外,還需要讓這些高齡或慢性病高風險者,早日服用抗病毒藥物,才能及早減少轉重症風險。
    2022/04/10 19:45
  • 輕症在家免人人吃藥! 「心血管、慢性病」優先

    輕症、無症狀病人在家隔離,這週開始試辦,有醫師建議,像有慢性病、內科疾病患者等高風險因子族群,優先投藥,而且速度要快,指揮中心說4/11將討論送藥機制,也透露即將和輝瑞藥廠再簽約,不考慮默沙東原因,醫師分析主要是因為預防重症有效性較差。
    2022/04/10 12:55
  • 愛吃2地雷食物!中年婦長息肉拒切 2年後血便罹大腸癌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大腸癌連續1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榜首,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一名年紀50多歲的婦女,由於特殊的宗教信仰,照大腸鏡時即使看到有息肉也拒絕切除,醫生警告若放著不管,可能會在5到10年間變成癌症,她仍選擇不處理。結果2年後因血便就醫,經檢查已是大腸癌第三期,醫師分析飲食習慣,發現她長期吃加工素,加上體型肥胖,本身就是罹癌的高風險族群,必須立即接受治療。
    2022/04/10 11:05
  • 高雄增58例!特種行業染疫38人 篩檢6千人

    高雄單日增加58例,其中38人是在八大場所染疫,高雄市4間知名的舞廳跟酒店淪陷,尤其在苓雅區的「雅閣會館」累積已經有60例,其中有染疫的顧客,家中唸幼兒園的孩童,也預防性停課,高雄市衛生局匡列上千人,篩檢6千人,發簡訊通知篩檢,但「到檢率」只有6成。
    2022/04/08 19:10
  • 輕症居家須「一人一室」 打滿3劑、無重症風險

    新北市將會試辦輕症居家照護,就等指揮中心公布指引!包括確診者要怎麼透過遠端醫療,監測身體狀況,如果需要用藥,又由誰來配送;另外,同住家人怎麼管理也很重要,因為國外研究,家人染疫風險不低,是否要求高風險者不能同住,家人行動是否受限,都還要評估討論。
    2022/04/08 13:06
  • 直播單次爽賺千萬!再爆病倒「上吐下瀉」 寇乃馨近況曝

    女星寇乃馨和資深音樂人老公黃國倫近年轉戰中國大陸發展,尤其直播事業有成,月賺2億新台幣,最高紀錄甚至1場直播可賺進1千萬元新台幣,不過,健康屢亮紅燈,去(2021)年才被醫師警告恐有罹患胃癌高風險,最近健康又出狀況。
    2022/04/07 16:25
  • 輕症者在家指引將出爐、新北願試辦 指揮中心曝3符合條件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衛福部陳時中今(7)日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時表示,輕症者在家照護的指引已在研議中, 預計在下週指揮中心會議中定案,新北市長侯友宜有表態願意先試試看,但也透露如輕症者要在家,家人需打滿3劑疫苗、且如是有慢性病長者確診,屬高風險族群,就不符合在宅條件。
    2022/04/07 14:50
  • 民怨搶嘸公費PCR 北市加開「週末+下午」場

    雙北現在是高風險地區,尤其台北市有非常多確診者足跡,都是大型的公共場所,不過前幾天確有不少民眾抱怨說,都預約不到公費PCR篩檢,因此北市府從今天(4/7)開始加開篩檢的量能,聯醫7大院區以及大佳河濱公園的車來速,都增開週末以及下午場次。
    2022/04/07 12:46
  • 確診激增 北市足跡公布將以高風險優先、大眾運輸不公布

    台北市衛生局今(4)日召開防疫記者會,副市長黃珊珊親自出席,黃珊珊也在會上宣布北市新的足跡公布辦法,黃珊珊表示,隨著個案若持續增加,北市將會衡量風險高低,做為公布足跡的準則,會公布較高風險場所,例如脫下口罩運動、群聚吃飯的會優先公布,至於大眾運輸都有戴口罩、經過時間短,風險低就不公布,避免大家看到很多足跡會不注意。
    2022/04/04 16:54
  • 基隆增2處感染場域「教會、托嬰中心」 林右昌:風險很高

    基隆市疫情尚未趨緩,每天都還有兩位數新增的確診個案,目前除了小吃店、警局、各校園之外,今(4)日還新增了兩個場域,教會和托嬰中心。市長林右昌坦言,這兩個地方,風險性相對較高,關係、接觸密切,人數也較多,因此目前兩處場所相關人員,都已經緊急匡列採檢,持續監測。
    2022/04/04 16:23
  • 群聚連環爆「中和+26最多」 侯友宜示警:需小心無症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104例本土病例,再創今年新高紀錄。以新北市最多,一口氣再新增40例確診個案,其中中和區26例全區最多,面對中和某公寓、樹林科技廠及校園等多條傳播鏈齊發,侯友宜表示,中和環境擁擠,尤其社區裡面目前是高風險的情況,民眾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室內保持通風,最重要的是打疫苗。
    2022/04/01 16:16
  • 追染源!高雄前鎮化學廠爆群聚13例 足跡達25處

    高雄前鎮區一間化學工廠爆發群聚感染,13人確診,一名高中生也感染,足跡遍及鳳山、前鎮等總共25處,不乏人口密集的菜市場,以及連鎖餐飲店,追蹤感染源鎖定兩條線索,一條是最先發病的60多歲領班,曾有去外縣市的足跡,另一條是員工參加喜宴,同場合有來自外縣市高風險區的親友,目前都還要進一步釐清。
    2022/03/24 18:41
  • 油煙吸多!中餐女廚師罹癌率高 高醫大研發「簡易吸收桶」

    國內研究發現,「女廚師」每天站在炒鍋前料理,工作超過五年,罹患肺腺癌機率就比一般女性高出5倍,同時也是乳癌、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因為油煙裡成分複雜,吸多了會致癌,高雄醫學大學團隊,就研發出「簡易油煙吸收桶」,要把油煙過濾更徹底。
    2022/03/23 19:40
  • 金針菇驗出致命「李斯特菌」!4高風險族群慎防 嚴重釀腦膜炎

    台灣外銷的金針菇被美國驗出李斯特菌污染,而李斯特菌症主要是透過食用到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染,而感染後的疾病嚴重程度取決於受感染者的免疫狀況,免疫力正常者如遭感染或感染後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孕婦、胎兒和新生兒則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
    2022/03/22 16:03
  • 免疫力低結核病風險是常人25倍 「這些症狀」快就醫

    3月24日世界肺結核日,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19年到2020年間,全球結核病例通報減少了18%,而世界衛生組織也訂定希望在2035年可以消除結核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9家醫院合作,針對慢性病高風險族群及特殊族群,推動結核病篩檢,經醫師轉介,提供免費篩檢,篩檢陽性者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降低9成結核病發病風險。
    2022/03/21 10:09
  • 顧寶明病逝!心衰竭「4恐怖階段」比癌症致命 冒3警訊小心

    國寶級資深演員顧寶明出道超過40年,活躍於大小螢幕,是許多觀眾心中的「爺爺」角色專業戶,近年因身體狀況欠佳鮮少露面,怎料卻於今(19)日傳出因心肺衰竭而病逝,享壽72歲,消息曝光後震驚各界。醫師指出,心衰竭有4大階段,最後一期比癌症還致命,若身體出現「3大警訊」就可能成為高風險族群。
    2022/03/19 13:18
  • 南韓日增30萬例成常態 輕症不入負壓病房

    南韓Omicron檢出率達百分之百,第五波大流行還沒退燒,一天新增30萬例成為新常態;確診規模擴大,重症和死亡病例跟著激增,目前南韓總死亡人數已突破1萬人。南韓中央為了把醫療量能留給「高風險群」,決定加速「防疫改組」,首先從「簡化檢疫程序」下手,即日起快篩陽性就算確診,不另做PCR檢測;再來若是輕症入院治療,也不再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南韓研究數據指出,打完三劑疫苗後,新冠致死率降至0.07%,已接近「流感」,防疫當局開始將新冠視為「風土病」;下星期開始,完成二劑疫苗施打未超過半年、或是完成三劑接種者,入境南韓將「免隔離」。
    2022/03/14 19:57
  • 資產風險保障重視度提升!業者趁勢推線上諮詢平台

    業界唯一四度榮獲菁業獎最佳信託金融獎肯定的國泰世華銀行,落實「客戶優先,價值永續」理念經營信託業務達20餘年,協助客戶守護財富、迎向永續未來同時,更積極響應信託2.0推出親民信託服務,盼信託逐步成為高風險時代下的「全民財務管理工具」。「財富增長」與「資產保障」,是國人追求安身立命的兩大支柱;面對新冠疫情考驗,加上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影響,民眾更加關切:如何讓財務規劃更加健全、防患於未然。
    2022/03/12 16:18
  • 醫護隔離政策修改 滿三劑遭匡列採檢陰性免隔離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因為照顧確診者,屬於高風險族群,也經常深陷染疫風險,不過往往也因為遭到匡列而導致醫院人力短缺,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考量因為醫護被大量匡列,會導致很多病患沒辦法被好好照顧,同時也因為被匡列醫護人員確診很少見,因此改變政策,醫療機構和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如果因為密切接觸確診者而被匡列隔離的醫護,打滿三劑疫苗就可以免隔離,為打滿三劑的則是要隔離7天。
    2022/03/11 14:23
  • 波蘭請求代轉米格-29戰機援烏克蘭 美回絕:風險太高

    美國五角大廈今天做出結論,拒絕波蘭所提把援助烏克蘭的戰機透過美國轉送的方案。五角大廈說這種「高風險」的戰機移轉恐被解讀成升高緊張態勢。
    2022/03/10 16:55
  • 烏俄公債狂跌 現在是購入好時間?投資專家這樣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兩國的公債也是應聲慘跌五至七成,卻也因此吸引不少投資人開始危機入市,押注戰爭結束,價格就會反彈。但投顧與債券基金經理人都提醒這是高風險交易,因為烏克蘭戰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以及各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會持續多久,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2022/03/08 23:44
  • 與時間賽跑!氣候變遷速度快 專家點出「這兩點」需重點防範

    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氣候,已經是世界各國國家發展重要的議題,根據聯合國最公布的「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報告,指出不當調適也可能引發風險轉移,而我們台灣也屬於影響的高風險區域,專家強調,應該要趕緊依照淹水、土石流、風災、乾旱等等面向,制定危害地圖,讓氣候變遷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2022/03/07 22:5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