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癌王年輕化食腦蟲電力節約西門電影院歇業巴南效應蔥油餅曹興誠群創地雷地震
  • 搜尋:

    高風險 結果共1,536筆

  • 誤植?肉攤質疑「足跡錯」害生意變差 服飾店也成苦主

    目前就只剩高雄市,堅持公布高風險的疫調足跡,昨天(5/4)公布鳳山鳳西黃昏市場,五權南路149巷1號,有確診肉攤人員足跡,但實際這地址是一家服飾店,這反倒波及旁邊轉角最近的豬肉攤,攤販夫婦上網抱怨,疫調錯誤地點導致他們被誤解,生意受影響,是不是地點誤植,市府尚未詳細回應,強調確診者確實在這市場,某肉攤協助絞肉工作。
    2022/05/05 12:30
  • 預防Omicron重症及死亡 台大公衛專家提3建議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為預防Omicron重症及死亡,應讓高風險族群接種追加劑,並採取精準住院分流和使用抗病毒藥物,改善中症及重症比。
    2022/05/04 12:38
  • 快篩陽=確診 陳時中曝這兩類人先適用、這天疫情達高峰

    本土疫情不斷升溫,確診數屢創新高,外界不斷呼籲要實施「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4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問及「何時會宣布相關政策?」陳時中表示,「居檢和居隔者這兩天就會公布」。蔣萬安追問,何時一般人也適用?陳時中說,要等到高風險期望下降  高峰看這個月底會不會到,目前備戰是抓20號會達疫情高峰。
    2022/05/04 11:54
  • 醫護心寒!醫院苛責太鬆懈、下聚餐禁令 工會怒轟合理性

    疫情持續嚴峻,第一線醫護人員也身處染疫高風險,部分醫院也陸續傳出有院內確診的情況,但北市醫師工會指出,近日接獲數名會員反映,院方明示、暗示員工「不夠自律」,要求醫護恪守防疫措施,禁止於下班、休息時間聚餐或共食、脫口罩交談,甚至有醫院喊出若不配合要扣三節獎金,質疑醫院自訂規則約束醫護院外行為的合理性。
    2022/05/03 10:50
  • 柯拉高確診住院門檻 「需氧氣」才能住院

    台北市長柯文哲再下令,5/2起確診者住院門檻再提高,除非是懷孕36周以上、慢性病、洗腎等高風險患者,需要用到氧氣才能住院,柯文哲說自己的底線就是不能讓病人死在急診外,估計再過兩三天,台北市病床就不夠,所以要壓低住院數,否則會排擠掉有需要的人。
    2022/05/02 22:19
  • 好猶豫!兒童莫德納今開打 陳時中:尊重家長隨時可改意願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隨著確診數不斷攀升,未接種疫苗者成了高風險族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拍板6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首波莫德納於今(2)日開打;針對目前疫苗施打情況、廠牌選擇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做出說明。
    2022/05/02 14:52
  • 不是不篩就沒事!醫曝新冠黃金治療期 錯過這時機後果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社區散播,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和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示警,別認為Omicron多為是輕症就輕忽,對具高風險的族群而言,仍有可能會演變成重症死亡,出現症狀的5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應把握及早篩檢、用藥保護自己。
    2022/04/29 22:46
  • 台中居家照護者1507人 市府「不分齡」皆發3劑快篩

    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本土新增1萬1974例,台中市本土個案有586例,市長盧秀燕今下午三點透過遠端視訊主持防疫記者會,親自說明確診足跡的高風險熱點、中央分配快篩試劑數量、戶外教學、畢旅原則等內容。台中市申請居家照護者有1507例,市府將會不分年齡,皆發放3劑快篩。
    2022/04/29 17:18
  • 避虎豹潭6死悲劇重演!氣象局啟用3區「山區暴雨警示訊息」

    在春夏之際許多民眾會在溪邊玩水,但有時候因山區暴雨容易造成溪水暴漲,如去年曾發生虎豹譚6人死亡的憾事,中央氣象局、台北市及新北市政府合作,自今年5月起先行選定雙溪、虎豹潭及大豹溪3個高風險遊憩區域,透過手機災防告警(PWS)試辦「山區暴雨警示訊息」作業,並藉由今年的成效及經驗,做為未來精進的參考,以提供更全面的警示服務。
    2022/04/29 10:37
  • Omicron只有輕症是迷思 醫點名2類民眾要警覺

    別再認為Omicron只會引起輕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天聯手打破迷思,強調沒打過疫苗、具高風險因子的民眾仍有重症死亡風險,呼籲落實「三防三擊」自保。
    2022/04/28 13:16
  • 高雄唯一!「照樣公布」高風險足跡 都是酒吧、小吃部

    高雄確診數首度破2百,中央說不再公布足跡,但高雄市在今天(4/27),還是公布了幾個風險相對高的地點,幾乎都是酒吧和小吃部等娛樂場所,也是全台唯一公布足跡的縣市,而上午陳其邁到議會備詢,中途接到電話,突然向議會告假離席,趕回市府參加防疫會議,一度讓外界揣測疫情擴大,但陳其邁說是為了3+4新制,內部要討論行政流程。
    2022/04/27 20:06
  • 「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防重症?周百謙:降低併發肺炎風險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27日)新增8822本土個案,再創新高,雖然當中逾九成為輕症或無症狀,但近日中、重症病患數的增加,讓外界十分擔憂是否意味疫苗已失去保護力。北醫附醫事業發展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今(2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以數據分析來看,這些病患仍具一定程度的疫苗保護力,會造成中、重症主要原因是因為病患本身就有慢性病,再加上距離第三劑疫苗可能已有一段時間,導致防護力下降,而這些高風險民眾除了施打疫苗外,應搭配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感染初期控制病毒複製速度,降低後續直接或間接的病毒影響。」 另外,有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可以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周百謙認為「許多染疫病歿案例,並非死於『病毒本身』,而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細菌感染、肺炎比例增加,而根據美國研究,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確可以降低患者併發細菌性肺炎的風險,因此65歲以上長者及易感染肺炎的族群,可以適度提早施打肺炎鏈球菌或相關細菌性感染疫苗,以降低染疫風險。」
    2022/04/27 16:06
  • 鄭文燦:PCR能量已滿載 呼籲企業勿包車至採檢站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表示,現在PCR的能量已經滿載、快篩也吃緊,雙重壓力之下,要把PCR用在高風險的採檢上,呼籲企業勿包車至社區採檢站做PCR採檢。
    2022/04/27 12:56
  • 打4劑仍中鏢!鐵齒男「燒到意識模糊」:誰說輕症免擔心

    台灣近日疫情嚴重,確診數不斷飆升,高風險族群已經拍板將接種第4劑,一般大眾是否跟進也成為外界焦點,不過近來就有網友發文,自己因為工作關係,總共打了4劑疫苗,原以為抗體滿滿不會確診,但最後還是不幸染疫,甚至高燒到意識模糊,讓他心有餘悸表示「大家千萬不要大意」。
    2022/04/27 08:50
  • 「3+4」上路首日累計9萬人居隔 8縣市列高風險地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6,3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295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本土疫情爆炸,連續4天新增千例確診,高風險縣市也增加為8縣市。新制「3+4」上路首日,累計全台已有9萬人居隔中。
    2022/04/26 20:34
  • 推特答應了! 馬斯克430億美元「求親」收購成功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收購推特大戰峰迴路轉,推特週一宣布,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以43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消息傳出,美股逆轉跌勢反彈收漲,推特更大漲5.6%,只是分析師也說,這是場高風險賭注,信奉絕對言論自由的馬斯克,也掀起隱憂。
    2022/04/26 12:57
  • 原則不再公布足跡 陳其邁:選擇性公告高風險場所

    國內COVID-19確診數增多,中央宣布實施「重點疫調」,原則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高雄市長陳其邁說,如確診者有涉足風險較高的地方,有不特定接觸風險的足跡,還是會公布。
    2022/04/26 12:50
  • 加密貨幣風險攀升呈現泡沫 歐洲央行籲全球加強監管

    歐洲央行(ECB)1名高階官員今天呼籲全球監管加密貨幣,因為這種虛擬資產規模現在比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背後的高風險抵押貸款更大,且出現泡沫化跡象。
    2022/04/26 10:03
  • 「吸菸」重症風險高50% CECC放寬可用口服藥

    本土疫情持續蔓延,對於藥物整備與使用,指揮中心把「吸菸」納入重症高風險因子,原因是國際文獻中發現,吸菸或曾吸菸已戒菸者,確診後演變成重症的風險,比不吸菸的人高出1.5倍,相當於增加50%重症機率,也將列為可考慮做口服藥放寬使用對象。
    2022/04/24 21:55
  • 本土+5092「分布22縣市」北北桃破3千 境外增80

    國內疫情擴張,自4月15日起,已連續9天本土病例破千,昨(23)日高達4126例,再創歷史新高。為因應Omicron傳播率快、輕症多,避免拖垮公衛量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與全國6個高風險縣市的首長會議後,初步共識未來疫調將簡化,匡列對象從針對確診者發病或採檢陽性的前4天、縮減為前2天起的密切接觸者,且擬將居隔天數降至7天,或「以篩代隔」。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本土病例
    2022/04/24 14:04
  • 染疫都輕症?重症醫疾呼「這族群」高風險:死神快出手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4)日公布國內增加4126例本土個案,已經連續9天單日確診數破千,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直言,台灣的Omicron 病毒,開始步入和國外一模一樣的劇情,接下來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就是老人、疫苗未滿的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死神快對老人家出手了」。
    2022/04/24 12:04
  • 輕症下樓拿便當應免罰?專家提「重點」籲:加快放寬居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聯合疫情相對高風險的六縣市召開臨時防疫會議,研議要縮短居家隔離天數,同時要將疫調簡化。對此,專家認為相關措施都應該要配合「三劑疫苗」的接種者來放寬,不過目前國內的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仍未提升,且口服抗病毒藥物也儲備不足,導致指揮中心至今仍然不敢全解封。
    2022/04/24 09:26
  • 6縣市衝防疫 陳時中:高風險區壓力較大

    現在每天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地方被壓得喘不過氣,等不及中央下令,縣市長們各自拍板調整防疫政策,中央指揮官陳時中,23日上午召集六個高風險縣市的首長開會,廣納大家意見取得共識,再給專家會議評估,似乎有意統一決策,不讓地方各自為政。
    2022/04/23 21:44
  • 20多歲男子沒打疫苗!確診中症呼吸喘 重症+1例

    新增4000多名本土個案當中,中症、重症患者有11例,其中比較受關注是有一位才20多歲的男子,他年輕、沒有慢性病狀況卻比較嚴重,就因為他沒打疫苗,不過有一名40多歲的女子已接種3劑,因為有高血壓,染疫後屬高風險,目前中症血氧濃度低,11例中重症裡,6人沒打疫苗。
    2022/04/23 21:43
  • 居隔降到7天、簡化疫調+接觸者 最快下周定案

    本土疫情續燒,個案再增4126位,其中雙北案例數就過半。因應Omicron傳播速度快、輕症患者多,指揮中心與雙北基隆等6個高風險縣市開會,達成初步共識「重點疫調」實施辦法。第一確診數太多得簡化疫調,大方向也會針對居隔強度、及時間縮短到7天,密切接觸者範圍也簡化成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同工作場域同事,最快25日開第二次會,與專家討論後決定。
    2022/04/23 21:4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