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台獨1000萬發票銀河水管弦樂團李易六月艾維尼青鳥行動姓名李易分居藝人表態東張西望
  • 搜尋:

    風險增 結果共288筆

  • 怕染疫少出門!長者骨鬆肌少風險增 3招自我檢測行動力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受COVID-19影響,不少長者減少出門,運動量不足加速骨質和肌力流失。醫師提醒,若染疫將促使發炎細胞增生,也提供簡單3招讓民眾在家了解自己的「行動力」。
    2022/10/19 15:13
  • 傳瑞士信貸風險增加 國壽債券曝險約350億元

    外媒擔憂瑞士信貸危機,國泰金證實子公司國壽持有瑞士信貸債券部位約新台幣350億元;不過,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指出,目前相關體系比過去透明,預期影響會比2008年來得小。
    2022/10/07 16:43
  • 沒紅字不代表沒事!健檢報告暗藏警訊 1招自算血管硬化指數

    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刊登研究指出,長新冠患者可能出現BMI、膽固醇上升等症狀,讓許多人憂心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加;醫師指出,如想了解自身血管健康狀態,可將健檢報告中的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膽固醇,算出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數,比單看總膽固醇數值更具參考價值。
    2022/10/02 13:50
  • 四川強震增至74死 災區恐降雨土石流風險增

    四川6.8強震發生到現在,救援的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了50多個小時,當局雖然派出大量人力救援,但直到今天(9月7日)下午2點的統計,已確認74人罹難,另有35人失聯。在當前災區餘震不斷,甚至出現規模4.5的餘震,導致山崩頻現,聯外道路通了又斷,再加上災區近日可能持續降雨,土石流風險增加,恐怕不利於搜救。在地震災難之外,中國各地的疫情也呈現多點爆發的狀態,總計8月下旬以來,已有74個城市,至少3億人處在全部或部分封城的狀態。儘管當局近日批准全球第一款口腔吸入式的疫苗,但能對疫情緩解有多少功效,仍有待觀察。
    2022/09/07 19:56
  • 改善腹部贅肉比減肥重要!腰圍大1英寸心力衰竭風險增11%

    很多人看起來瘦瘦的,但是肚子上還是有贅肉,根據外媒The Sun報導,改善腹部的贅肉比減肥還重要!最新研究表明,腰圍只要增加一英寸,心力衰竭的風險就會增加11%。
    2022/09/06 10:13
  • 天熱藥怎保存?放「這三處」NG 恐變質影響身體

    天氣炎熱,不只室外溫度屢飆高溫,室內溫度也經常突破30度,不少民眾吃藥時會發現藥丸一碰就碎或是發霉,甚至有民眾乾脆把藥丸放在冰箱,誤以為可以保存,但是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黃巧文提醒,藥品放在冰箱,可能會使藥物變質風險增加。另外,隨意分裝、夏天放在密閉的車內都是NG行為。
    2022/08/28 11:17
  • 家長們注意!兒童確診7日內「別吃魚」 醫曝卡喉嚨風險

    兒童確診案例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近日呼籲,家長在孩子確診的7天內、或是不舒服症狀延續時,應盡量避免給孩子吃魚。他解釋,有咳嗽、呼吸道等症狀的時候,會導致魚刺卡喉嚨的意外風險增高。
    2022/08/19 12:09
  • 海南疫情仍嚴峻 單日衝破2千例.創新高

    隨著暑假進入尾聲,大陸跨省市人員流動,疫情擴散風險增加,尤其是近期包括海南、新疆、西藏拉薩等旅遊勝地,疫情嚴峻;大陸最近一天新增本土感染3424例,其中海南確診加無症狀感染就占了2018例,創這波疫情新高,當地疫情仍處於高位,主要的觀光業備受衝擊。而在香港,在開放入境檢疫為3+4後,想積極復甦旅遊業,一連四天開辦旅展,旅遊業現在也爭取能恢復郵輪公海遊。
    2022/08/18 19:55
  • 疫情期間別閒下來 研究:放棄休閒活動「憂鬱風險增」

    疫情肆虐2年多,目前還看不見盡頭,但這種時刻千萬不能閒下來!根據2022年1月發佈的《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2022/08/16 12:21
  • 大人小孩皆須注意!美研究:新冠確診者帶狀疱疹風險增

    知名作家蔡詩萍自曝確診新冠肺炎後深受帶狀疱疹所苦,台中5歲確診兒也沒逃過帶狀疱疹摧殘!快篩陽性居家治療用藥後才退燒,雙眼竟出現紅腫和疱疹。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提醒,確診使免疫下降,無論大人小孩都不能忽略,一旦出現疱疹趕快治療、用藥,才可加速痊癒。
    2022/08/01 16:16
  • 睡眠少於6小時注意! 營養師:罹患心臟病風險增20%

    睡不好會影響健康!現代人壓力大,經常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有些人也出現睡很久卻仍很疲憊的經驗。對此營養師余朱青也說明,睡不好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會一直累積,長期下來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且若是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不僅罹患心臟病風險會高於20%,也會提高對肝臟健康的影響。
    2022/07/29 05:30
  • 中經院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56% 估CPI達3.11%

    中經院今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考量各國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加上通膨與國內疫情對第2季民間消費影響,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從3.96%下修到3.56%,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56%上修到3.11%。
    2022/07/19 12:55
  • 天熱易釀心肌梗塞!醫曝「危險氣溫警戒值」 風險增3倍 

    連日高溫,外出一定要格外注意身體狀況!一名70多歲老先生在公園運動突然昏倒送往急診,診斷急性心肌梗塞,高達3成以上的死亡率,經心導管手術後才救回一命,醫師指出,急性冠心症不只常發生在冬天,如夏天氣溫超過30度時,心肌梗塞風險增高,氣溫超過31.5度,風險會增加近3成之多,提醒高風險族群要格外注意。
    2022/07/12 09:31
  • 抗癌新曙光!AZ疫苗技術能降低頭頸癌復發

    英國使用研發出AZ新冠疫苗的相同技術,開發癌症疫苗,目前已在臨床試驗中看到令人鼓舞的成果。實驗中的疫苗經由將患者癌症病毒打入體內,啟動免疫系統,防止復發。目前八名受試者施打數個月下來,狀況良好;相較之下,未施打的八名對照組已有兩人復發。新冠疫情加速疫苗技術發展成熟,不過全球尚未脫離新冠大流行險境,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Omicron亞變種BA.5已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重複感染新冠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相較只感染一次的死亡風險增加兩倍以上。
    2022/07/06 19:50
  • 最新研究:睡覺不關電視恐致早死 糖尿病、高血壓風險增

    每個人睡覺時總有不同的習慣,許多人往往需要開著電視、或是留盞夜燈才能安心入睡。但最新研究顯示,就算僅是睡覺時電視產生的微弱光線,也可能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促進早死的風險。
    2022/06/30 15:13
  • 單腳站低於10秒死亡風險增2倍? 專家曝3招增強肌力

    一項刊登在最新《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中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年人和老年人若無法用單腳站立10秒鐘,未來10年內死亡風險比可單腳站10秒者高出近2倍。
    2022/06/24 11:54
  • 常用手機增加腦瘤風險? 牛津大學打破迷思:無關連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關於手機電磁波是否影響人體健康,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甚至曾有「使用手機,腦瘤風險增三倍」的說法。那麼,究竟手機是不是致癌物呢?
    2022/06/24 10:44
  • 打瞌睡要當心!研究曝「這2狀況」罹失智症風險增40%

    許多人為了維持良好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會選在吃完午餐後小睡片刻,但午覺睡多久才適合?根據國外媒體New Atlas報導,除了正常睡眠時間以外,經常在白天打瞌睡或午睡超過1小時,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出40%,儘管目前原因不明,但推估很可能是因為夜間睡眠品質不佳,造成腦力出現衰退現象。
    2022/06/23 15:49
  • 一門之隔!母、3歲雙胞胎確診 父、女嬰隔壁居隔

    台中有一家五口在家隔離,因為媽媽和3歲雙胞胎兒女確診,在家裡居家趙戶,而爸爸跟小女兒在隔壁房居隔,雙方每天分別都跟醫師視訊看診,醫師建議確診者要「獨立衛浴」,避免感染風險增大,再加上嬰幼兒,如果發燒超過3天,要立即送醫,避免變成重症或併發其他症狀。
    2022/05/13 14:35
  • 買整車食物要聚餐!醫護悲求「不要群聚」:前線快沒人顧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對比昔日染疫的風險增加,民眾更應時刻注意防疫,不過近來有位網友發文,說要採購美食到親戚家聚餐,讓底下一名醫護看了直搖頭,悲嘆「因為人力不足,有醫護已經累到要離職了」,希望大家在這非常時期能夠不要群聚,貿然增加自己的染病風險。
    2022/05/09 22:50
  • 研究曝:孕婦染疫輕症早產發生率也高 醫籲準媽媽快打疫苗

    新北市一名20多歲孕婦確診後因發燒身體不適就醫,緊急住進亞東醫院治療,由於病程進展快速,6日高燒不退陷入昏迷,胎兒6日搶救無效,孕婦於7日凌晨不幸過世。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生姜冠宇以國外研究分析,表示孕婦在疫情期間除了感染風險增加、感染後住院和入住加護病房機會也增加,而且感染後早產機會也會提升。
    2022/05/08 10:05
  • 感染新冠病毒後恐引發「這疾病」 重症者風險增加276%

    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最新研究指出經過COVID-19急性期之後,康復患者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藥物風險明顯增加,專家認為應把糖尿病被視為長期後遺症的一個組成部分,醫師提醒罹患新冠肺炎後的追蹤,必須要把血糖納入您追蹤的一部分。
    2022/04/29 22:58
  • 外送新規 「禁送入醫、擬電子支付、居隔不可開門」

    越來越多確診者和居隔者仰賴外送,連帶讓外送人員染疫風險增加,指揮中心和外送工會最新研議,外送員禁止進入醫療院所送餐,但門口可以,往後確診者和居隔者,也嚴禁開門取餐或說話,違規將會開罰,也研擬成立外送國家隊,擴張電子支付方式
    2022/04/29 18:33
  • 這類族群膽固醇達標後自行停藥 醫師:復發這疾病死亡風險增!

    很多人都聽過膽固醇,或許了解膽固醇太高,對心臟有害,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膽固醇其實非常重要,它是人體內,必需要有的成分,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是無法存活的,就是要好好控制,醫師指出如果是高風險,已經有心肌梗塞,或者是做過心導管有中風過,糖尿病,腎臟功能不好或者是不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90病人,這些病人需積極使用藥物來治療。
    2022/04/14 23:15
  • 桃園+45「又有酒店列足跡」 台茂、大江、好市多、Xpark上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桃園新增45例本土個案、19例境外移入個案,年齡介於不足10歲至60多歲。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目前桃園的居家隔離人數為2,830人,在今日45例本土個案中,有12例是居隔期間採檢確診、17例是與外縣市確診者接觸或有相關旅遊史衍生個案、12例是職場及校園接觸相關,共計41例,皆有明確感染源;另有4例感染源尚待釐清。王局長指出,目前疫調仍持續進行中,今日多數確診者皆有明確感染源,相關接觸者也已完成匡列採檢,避免社區感染風險增加。
    2022/04/10 19:2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