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狄鶯生命的麥田台中忘年戀食品工廠破產網紅婚紗食品工廠倒閉60+裸辭
  • 搜尋:

    顏睿陞  結果共3,164筆

  • 深圳「歡樂谷」變「驚嚇谷」 雲霄飛車追撞遊客:被震飛

    大陸意外,昨(27)天傍晚,深圳的「歡樂谷」雲霄飛車,發生兩車追撞,欄杆被撞到變形,親身經歷的遊客回憶說,感覺被震飛了。疑似是前一輛車電力不足、滑落,導致追撞後一輛車。
    2023/10/28 12:21
  • 護理師過勞又低薪爆出走潮! 「薪情差」全是健保的錯?

    疫後護理人力荒遲遲未解,讓護理人員出走的原因,除了醫院工作採「三班制」,使得日夜顛倒生活作息大亂之外,主要原因就是薪水太低,雖然衛福部近日宣布將補助醫院護理師「夜班費」,但大多護理表示不認同,認為只提供夜班護理師津貼,將造成白班人力短缺,盼政府改善的是整體的薪資環境。
    2023/10/27 22:43
  • 未來沒有兒科醫生? 衛福部長:10年後重症兒童恐國外求醫!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滑,就連小兒科醫師也越來越少,台灣兒科的住院醫師招募率,更從過去的98%下滑到70%。雖然少子化,但現代兒童疾病比過去更多更複雜,兒科專業人才缺乏,再過十年我國重症孩子,恐怕只能出國就醫。
    2023/10/26 23:09
  • PC產業銷量下滑 大廠搶攻「摺疊筆電」試水溫

    PC產業今年經歷低價清庫存後,各大品牌廠下半年開始嘗試高階產品,朝向摺疊筆電領域拓展機會,像是有廠商推出號稱世界最薄、最小的十七吋可摺疊筆電,但因為價格高在市場上的接受度還需要觀察,目前摺疊筆電可以說還在起步階段。
    2023/10/26 23:06
  • 準備多少錢好退休? 多項統計至少要「這數字」

    不少人期望可以脫離職場,悠閒不用工作早早退休,迎接人生的第二次黃金青春,擁有無憂無慮的人生下半場,只不過,回歸現實的問題,錢得要存夠才行,而根據多項的調查都指出,想退休至少要準備「千萬」才夠。
    2023/10/24 22:54
  • 台灣人愛爬山! 求保障「登山險」8年成長163倍

    根據衛福部國民運動行為調查中,可以發現有運動的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中,爬山排在第二,正因如此帶動登山人潮成長,但也連帶增加山難事件,為了增加保障,不少民眾將目光投向登山險,據產險公會統計,自2014年首張「登山綜合保險」問世至2021年底,投保人數大幅成長約163倍。
    2023/10/23 23:05
  • 衝突14天!拉法關口開放 20車載物資跨境

    以巴衝突第14天,加薩南邊的拉法關口,在當地時間上午10點左右終於開放!20輛載著醫療用品和食物的卡車,從埃及進到加薩,展開人道救援行動。只是在這之前,有大批巴勒斯坦人聚在這裡,還痛罵西方媒體,為什麼要忽視加薩慘況,為以色列的襲擊辯護。
    2023/10/21 17:51
  • 彈襲阿什克隆!居民流離失所 9成商家停業

    以色列距離加薩邊境最近的城市「阿什克隆」,從這波以巴衝突以來,幾乎每天都被飛彈襲擊。光是20日一天,阿什克隆就有17個地點發布空襲警報,所以現在有超過九成店家不敢營業。其實不只阿什克隆,就連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也只有少數信徒照樣出門禮拜,街頭一樣很冷清。
    2023/10/21 17:24
  • 政府「大撒幣」刺激生育無效?韓國狠砸9兆愈救愈糟

    為了搶救生育率,現在各國政府持續「大撒幣」,像是韓國至2020年已經投資380.2兆韓元,相當約新台幣9兆元,希望能刺激生育,只是如此龐大的補貼金額,依然無效。而行政院近期也宣布明年再度調高托育補助,但民間團體認為,政府一昧用錢,仍無法有效提升生育率,恐怕是治標不治本。
    2023/10/19 23:02
  • 不再失眠! 「睡眠經濟」興起創造商機

    失眠是現代人的普遍煩惱,睡眠經濟近年來正快速發燒,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投資更多心力和金錢求得一夜好眠,也讓助眠科技產品應運而生,更讓飯店旅宿業者抓緊睡眠商機,搶進這塊大餅。
    2023/10/13 23:01
  • 怕了!哈佛挺巴連署有學生撤回 企業大老嗆封殺挺巴學生

    哈佛大學一份挺巴勒斯坦的學生連署,引起多名企業大老跳出來喊要名單,未來絕不錄用。因為,在美國菁英階層,尤其金融圈不少猶太人,現在,已有學生撤回連署,但是,挺以、挺巴的示威浪潮,在各大學蔓延。
    2023/10/13 22:07
  • 首爾3旅館遭偷拍逾280人受害 陸籍男被捕

    出國旅遊入住飯店還是要提高警覺。南韓警方逮捕了一名大陸籍男子,他涉嫌在首爾共三家旅館內,裝設偷拍設備,被害人初估超過280人。
    2023/10/13 18:47
  • 挺巴vs.挺以兩派叫陣!哈佛30學生連署挺巴 華爾街大亨喊拒聘

    以巴衝突各地都有挺以色列,或挺巴勒斯坦的示威集會,紐約更是出現兩派人馬叫罵的場景。同時,加拿大、日本皆表態支持以色列,日本更首使用「恐攻」字眼,譴責哈瑪斯的攻擊
    2023/10/13 12:49
  • 怕了?碧桂園創辦人賣飛機籌錢 陸報告稱畢業生月領4萬5

    中國大陸經濟要拚復甦,房地產業卻面臨不少問題。陸媒報導,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被抓後,讓其他建商開始積極還債,碧桂園的創辦人楊國強已經賣掉他的私人飛機,緊急籌錢償還債務。
    2023/10/13 12:02
  • 新青安房貸激勵首購族!小宅需求強勁

    新青安房貸8月上路後,祭出更高額度,更多利息補貼,因此也提高民眾申請意願。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8月底,八大行庫單月撥款金額167.86億元,比7月超過一倍以上,至於受理的申請量,8月單月有六千多件,是7月份的三倍以上,無論是戶數還是金額都雙雙成長。
    2023/10/11 22:38
  • 碩士生免寫論文! 「修課型碩士」台灣能開放嗎

    台灣大學生人數近年來持續遞減,但碩士生人數卻不減反增,為了更符合業界與學生所需,日前教育部就委託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執行「修課型碩士」的研究案,也就是碩士生不用寫論文,以修課來代替,不過這項在歐美實施數十年的制度,在台灣會是可行方向嗎?有學者就認為,若太多人選讀修課型碩士,恐怕會影響到台灣的學術研究量能。
    2023/10/10 22:51
  • 「小水力發電」現在進行式! 民間企業盼「綠電」遍地開花

    為了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不只大企業,連新創公司也積極發展綠電,投入小水力發電產業,像是有新創能源公司就在宜蘭安農溪,設立全台首座河川小水力發電機組,將每一滴水轉化成綠能。另外台化公司也跨足水力發電開發,在烏山頭水庫旁建置三座小型水力發電廠,並將綠電賣給台積電,目標要將小水力發電,發展成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
    2023/10/09 22:52
  • 車險投保順位很重要! 專家籲:「先保人、再保物」

    每逢連續假期,在車流大、車速快的高速公路,時常會發生交通事故,汽車相關保險就相當重要。中國信託產險就建議,車險投保原則是「先保人、再保物」,等預算充足時,再加購車體險,為自己和愛車打造安全的防護網。
    2023/10/09 22:37
  • 以色列太危險!泰國12公民遇害 11人遭綁架各國急撤僑

    以巴衝突升溫,包括波蘭和保加利亞等國家,都派出撤僑專機,緊急撤離當地僑民,原來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的攻擊,已經造成多國公民遇害!其中泰國外交部就證實,至少有12位泰國公民罹難,還有11人遭到哈瑪斯綁架。
    2023/10/09 18:09
  • 匍匐前進!躲砲擊! 烏軍反攻作戰第一視角

    俄烏戰爭持續,烏克蘭大反攻的同時,也承受俄軍加大力道的砲擊。從東部到南部,多地輪番遭俄軍轟炸,民宅被炸毀的居民,驚恐地說,飛彈打來時,房子劇烈搖晃,彷彿發生20級大地震。
    2023/10/09 12:34
  • 小犬颱風襲香港8日晚掛「9號風球」 機場接駁、地鐵停駛大亂

    小犬颱風昨(9日)天晚間最靠近香港,讓香港天文台一度高掛「9號風球」,就是強颱等級。但是,因此機場鐵路、巴士,以及港鐵部分路段立刻停駛,造成交通大亂,大批民眾滯留機場或是地鐵車站內。
    2023/10/09 12:32
  • 就想離你近一點!零售業者打造「有感服務」 狂開社區店

    生活型態逐漸改變,走進社區開店已成趨勢,社區經濟興起,不只量販、百貨,甚至零售業者都在積極布局社區型店面。原因就在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內政部統計,2022年一人家戶數高達322萬多戶,占比逾35%。專家就分析,社區店不分淡旺季,鎖定的是全時段顧客,選對位置相當重要,在選品上也必須更精準了解,社區主力客群的需求。
    2023/10/07 23:22
  • 稱華僑回台參加國慶! 求女大生「幫我訂房」

    熱心幫忙卻鬧到報警處理!北市一名女大生指控,在咖啡廳遇到一名自稱是美籍華僑的男子,說自己回台灣參加國慶,結果沒訂到住宿房間,女大生好心幫他先刷卡,訂了一晚4300元的飯店,結果對方卻只給她800元現金,承諾剩下的錢會再補還,結果女大生越想越不對勁,怕是詐騙,事後退刷報案,趕緊透過員警將800元還給對方。
    2023/10/07 19:16
  • 你瞪我? 突遭陌生人刺傷男倒路邊求救

    新北市板橋一名男子走路回家,突然被陌生人持刀刺傷,對方犯案後搭計程車落跑,警方循線追查,3小時後鎖定嫌犯行蹤,發現他還帶著凶器在路邊閒晃,當場將人逮捕,供稱當時因為被對方瞪了一眼,心生不滿才下手。
    2023/10/07 13:20
  • 美豬「洗產地」爭議! 「15萬公斤」美豬恐已流入市面

    美豬爆發洗產地爭議,日前桃園市衛生局與食藥署,查獲兩間冷凍食品公司近15萬公斤的進口美豬,但產地卻標示加拿大及英國,涉嫌洗產地,而這些肉品恐怕早就被民眾吃下肚。行政院食安辦公室前主任康照洲指出,美豬產業鏈複雜,政府除了要落實標示外,也要加強稽查肉品加工廠,因為市面上很多混有美豬的加工品,根本無法辨識。
    2023/10/06 22:4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