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地震三天連休田馥甄Threads夫妻關係花蓮地震喝醉高職停招宇宙人八大行業
  • 搜尋:

    王薏絜 結果共1,885筆

  • 民法18歲成年「這件事」還需父母同意? 學者:訴訟恐變多

    民法下修成年年齡18歲,今年上路,在報稅時,就有6大稅務會受到影響,而18歲即成年,也代表全台灣大專院校的在學生幾乎都是成年人,也就是如果要休學、退學等等,不必經過父母簽名同意,不過有些學校還是認為需要通知父母,就有法律系的老師認為,從主管機關教育部到學校等等,怎麼在兩年的準備期中,都沒做好宣導和想好因應措施。
    2023/01/09 22:06
  • 飲酒聚餐「這次數」染疫機率是「自制型」的兩倍! 解封後大解放的吃喝調查

    台灣的第三波疫情再起,指揮中心評估在春節期間達到高峰,尤其前面幾年民眾被悶壞了,現在解封加上過年長假,預計出遊聚餐的熱度相當高,就有飯店說,今年訂位狀況,比新冠疫情前都還要熱絡,不過防疫也不能大意,根據日本最新調查,兩個月內飲酒聚餐,每周3次以上的人,他的感染機率是12.8%,是每個月不到1次的人的兩倍。
    2023/01/06 23:18
  • 建商廣告「徵醫生的房東」 醫生高薪背後的辛酸:賣肝長工時

    醫生過去一向被視為高薪行業之一,不過現在可能越來越難說了,在醫院裡的醫師,如果面對人力不足,連主任級醫師夜間也得輪值,想要高薪,得多值班或是衝看診量,用長時數換薪水,在大醫院除了臨床,還得肩負教學和研究升等壓力,而不少醫生後來選擇跳出來開業,但現在競爭激烈,加上看診所需的機器動輒數百萬,有些人營運無法支撐住,就只能頂讓出去。
    2023/01/05 22:51
  • 4成領就業金卡者不在台灣 學者:低成本勞動力難攬國外人才

    台灣為了吸引高階外籍專業人士,從2018年開始核發就業金卡,這幾年核發數量大幅成長,不過調查中發現,有4成的人不在台灣,有35%的持卡人是在台灣領外國薪水,學者專家看就業金卡,認為漂亮數字背後,難以和攬才政策成功畫上等號,加上缺乏高薪職務,很難吸引外國人或留住人。
    2023/01/04 23:28
  • 全球每3秒1人罹失智症 肥胖也增加失智風險做「這遊戲」測失智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則是每5人有1位失智者,而在還沒有演變為失智症的前期階段,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這個時間點,因為可能沒有出現太多徵兆,所以家人或自己都不知道,工研院發表了一款認知檢測技術,透過互動小遊戲,可以早期發現,也能盡快治療。
    2022/12/30 23:27
  • 低薪+高房價、乾脆躺平 年輕人恐成無產階級 貧富差距大中產階級消失中

    你覺得自己是中產階級嗎?學者認為,現在所得分配惡化,往兩個極端走,貧富差距大,中產階級已經越來越少了,而在高房價、低薪、通膨等等因素下,年輕人對未來沒有盼望,缺乏努力的動機,就乾脆當躺平族,最後惡性循環下,掉落中下階層,而當中產階級越來越少,也不利經濟成長和社會結構穩定。
    2022/12/28 22:45
  • 稅收超徵4500億 立委:還稅於民、1人發兩萬!學者:那是再舉債

    今年的稅收目前初步估計,會超徵4500億元,破歷史紀錄,財政學者認為可能會超徵到5000億,而出現如此離譜的超徵數字,代表政府預算程序失效、數字管理失靈,另外超徵的稅收,因為沒編列到預算裡,代表不受國會監督,錢要怎麼用,就是一個問題,最近朝野都在喊還稅於民,有立委甚至喊1人分兩萬,但這件事可行嗎?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12/26 23:00
  • 腦霧、失眠等新冠後遺症多久會好? 研究揭「這6類人」特別慢

    台灣新冠疫情穩定趨緩中,不過醫生表示,有不少確診康復者還飽受新冠後遺症之苦,像是很常碰到失眠或是嗅味覺異常等等,而根據法國研究顯示,後遺症大多會在一年內消失,但大約有10%的人在1年後仍有症狀。
    2022/12/23 22:58
  • 感染科醫師人力恐清零 500床配1位醫、壓力大下一個病毒風暴怎麼辦?

    面對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感染科醫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疫情一開始,還沒有藥物和疫苗時,他們就站在第一線,但根據統計,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報考人數,從2010年的46位到2021年只剩20位醫師報考,感染科醫師就直說,再過5到10年,退休的感染科醫師人數,會比新加入的年輕醫師還多,如果政府再不改善環境,感染科醫師可能要被「清零」了。
    2022/12/22 23:03
  • 莫德納疫苗技術 成功降低「這致命癌症」復發率!癌症疫苗不遠了?

    新冠疫情這幾年,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莫德納和BNT都是mRNA疫苗,現在mRNA的技術還可以用來對付癌症!莫德納和默沙東兩間公司,最近宣布,在臨床試驗中發現,黑色素瘤的病人,在原有的免疫藥物療程中,再加上癌症疫苗,癌症復發率降低44%。
    2022/12/21 23:05
  • 他進公司5年、薪水成長近3倍!求職網:9成上班族「薪酸」明年想跳槽

    在今年,美國紐約正式生效「薪資透明法」,要求雇主必須在徵才訊息中,明白列出薪資範圍,現在有越來越多企業,打算公布職位的薪資範圍,像是Google母公司字母、IBM等等,打算在沒有法律要求的州,也實施薪資透明的原則,這股趨勢被認為有助於企業搶人才,那台灣的現況呢,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12/16 23:00
  • 超單身世代!臨終陪伴的是看護和護理師 學會獨居獨老獨死

    台灣不婚或不生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離婚或喪偶的人,獨居獨老的一人家庭,可能是台灣未來常見的情況,2021年單獨生活戶,突破了300萬戶,占總人口的一成三,學者專家就建議,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個人要做好醫療準備和心理調適等等,社會也要擺脫過去對單身的偏見,還有國家的長照系統,也要及時跟上規劃。
    2022/12/15 23:09
  • 房市會不會泡沫化?全球房價修正 專家:台灣明年往下調「這幅度」

    台灣時間12月15日,美國聯準會將召開今年最後一場利率決策會議,市場預測放慢升息步調到2碼,而隨著通膨、利率上升、美中新冷戰等等因素下,國外有人甚至說經濟風暴的條件已經到位,有沒有可能發生2008年的次級房貸危機呢,來看專家怎麼說。
    2022/12/13 22:55
  • 連日低溫 醫:流感大爆發最快「這時間」新冠新一波感染在「這時」

    2023年預計將是地球徹底從新冠疫情中康復的一年,新冠病毒不會像SARS一樣消失,人類與它共存,就是要備好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而專家學者提醒,今年冬天因為免疫負債,會有很多病毒流行,所以室內口罩令目前先別解禁,有醫生評估,流感大爆發應該落在12月20日到1月初,年底聚餐出遊活動多,民眾要特別注意。
    2022/12/12 22:30
  • 秋冬病毒「三重威脅」 醫:病毒感染引發「這個」已多五成病人

    新冠疫情趨緩,但不斷有新變異株出現,為了後疫情時代,專家建議,應該透過大規模的血清抗體調查,才能知道民眾體內抗體的生成狀況,也才能規畫哪些族群最需要打疫苗,指揮中心目前正在研擬,將捐血作為血清抗體調查的常規檢測之一,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上路。
    2022/12/09 23:00
  • 47.3%企業新人薪水比老鳥高10% 同工不同酬你能接受嗎?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這兩年因為通膨加上缺工,47.3%的企業在徵人時,新進人員薪資可能高於在職員工,平均高10%,雖然暫時徵到了新人,但也讓企業陷入同工不同酬的風險中,可能造成人才再流失,專家提醒,像台積電等大型企業,會透過固定調薪來避免這個問題,否則無法解決缺工問題。
    2022/12/08 22:46
  • 勞保再6年破產! 學者:年輕人對未來沒有想像、快改革不要債留子孫

    勞保預計在2028年會破產,讓民眾都相當擔憂,我們每個人退休後,除了可以請領勞保老年給付,還有一筆雇主每個月幫你提撥6%的勞退金,勞退金的部分,因為是個人帳戶制,所以不會破產,學者就建議年輕人,除了雇主提的6%以外,可以最多再自提6%,加起來12%,可以強迫儲蓄和節稅。
    2022/12/07 22:50
  • 台灣每戶財富高達1263萬!狠甩美日韓 變有錢了?

    主計總處之前公布,今年5月全時受僱員工中,平均每人每月經常性收入是41804元,另外薪資未滿3萬元的人數,從去年的212.8萬人大幅下降到178.3萬人,低薪族減少;而依據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台灣每戶財富達到79.8萬美元,以OECD發表的「美好生活指數」來看,台灣排名第三,不少人覺得驚訝,為什麼呢,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12/06 23:00
  • 年輕人買不起房! 老年租屋搬進危樓天龍國的居住弱勢

    台北市現在20%的人口都是老人,因為開發的早,7成以上都是超過30年的老房,是六都中屋齡最老舊的,很多長輩住在沒有電梯的舊公寓,當行動不方便時,無法出門,形同牢籠,難以就醫下,身體越來越差,而老房子除了居住上不安全,也讓市容相當老舊雜亂,就有網友說,台北是不是已經慘輸大陸的一線城市。
    2022/12/05 22:40
  • 陳水扁:台灣兩年一次有「這件事」 民進黨2024有可能贏

    這一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不過部分外媒和前總統陳水扁認為,2024大選對民進黨來說可能比較有贏面,因為台灣選民有所謂兩年一次的鐘擺效應,但也有無黨籍的民代認為,2024的勝負關鍵,是誰的仇恨值比較低。
    2022/12/02 22:44
  • 下架民進黨訴求夠贏到2024? 國民黨2020大選慘輸惡夢怎麼解

    這次縣市首長選舉,藍綠都把焦點放在決戰北台灣,以北北基桃來說,人口數加起來就有快一千萬,北北基桃連線成功,對2024總統大選,就更有能量,其中除了首都台北的政治意義很大以外,在桃園,藍綠攻防相當猛烈,因為這是民進黨北部的灘頭堡,也是兩大黨的主席保衛戰。
    2022/12/01 23:07
  • 「這兩人」被點名扳倒了民進黨 讓林智堅、陳時中「政治卸妝」?

    台北市議員選戰激烈,今年不少女將表現很好,像是首次參選的民眾黨黃瀞瑩,就拿下士林北投第一高票,成為新一代吸票機,而國民黨女戰將徐巧芯,拿下松山信義區的第一高票,就有台大教授說,藍營新生代中,徐巧芯是少數有機會能挑戰高嘉瑜立委席次的人,而國民黨的李彥秀,不只是全台北市最高票,也是全台第一高票,有沒有可能高嘉瑜再次競爭港湖區的立委,來看這則報導。
    2022/11/30 23:10
  • 年輕人:存款追不上頭期款成長!當破百元便當成常態 何時能買房?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因為俄烏戰爭、通膨、升息等因素,有49.1%的企業看壞明年的景氣,也因此2023年的調薪幅度和徵才規模也都變得保守,預計明年調薪只有3.35%,是9年來的倒數第三低;而中央大學公布11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13年來最低水準,也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低點。
    2022/11/29 23:06
  • 民進黨九合一潰敗 國民黨2024就樂觀?學者:避免重蹈「韓國瑜」覆轍

    今年國民黨在縣市首長選舉大勝,民進黨潰敗,而民眾黨也拿下新竹市長這一席,2022的九合一選舉,被視為2024的總統前哨戰,選後藍綠,也馬上要面對黨內相爭,以國民黨來說,學者認為應該盡快進行兩岸路線的大辯論,因為在選舉時,老是被對手抗中保台的神主牌狠狠挨打,民進黨的話,雖然蔡英文提前跛腳,但也有利於其他派系要攻大位者,更快出頭整合,反而2024這一局,對國民黨不見得比較有利。
    2022/11/27 00:33
  • 國民黨想拿回執政權 學者:重用「這些人」是關鍵

    今年選情冷颼颼,加上大家比較關注縣市長選舉,議員候選人,尤其是新人,想求曝光實在不容易,小雞們努力找母雞來加持,而且越多越好,所以出現了很多跨縣市的推薦,以藍營來說,台中市長盧秀燕挾著高聲量,儼然是新一代母雞,全台輔選,而這一回選舉女力大爆發,是史上最多女性縣市首長候選人的一次。
    2022/11/25 22: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