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趨緩,但不斷有新變異株出現,為了後疫情時代,專家建議,應該透過大規模的血清抗體調查,才能知道民眾體內抗體的生成狀況,也才能規畫哪些族群最需要打疫苗,指揮中心目前正在研擬,將捐血作為血清抗體調查的常規檢測之一,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上路。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你要用力吸氣,用力吹氣。」
最近門診中,不少小孩子來就醫,2022的冬天被稱為「最考驗免疫力」的冬天,因為隨著新冠疫情穩定,解封後,過去許多常見的流行性疾病捲土而來,「免疫負債」開始浮現,要面對除了新冠病毒以外,還有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三重威脅。
小兒科醫師提醒,最近看到很多氣喘的小朋友,都是病毒感染誘發的,家長要特別注意;而美國CDC最近表示,目前他們正歷經10年來住院人數最多的流感疫情,這波流感至少有870萬人感染,7.8萬人住院,已經有4500人死亡;台灣在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也要多注意其他病毒的夾擊,現在新冠疫情趨緩,但不斷有新變異株出現,指揮中心打算和捐血中心合作,透過每周抽樣捐血檢體,建立常規性的血清檢驗,預計最快2023年第一季上路。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做血清流行病學的調查,基本上是一個正確的事情,那這個目的就是要了解說,目前我們的國民大概有百分之幾的人,體內是有抗體的,而且有百分之幾的人是有自然感染過,這兩個數字呢,會讓我們比較了解我們的族群免疫力,同時如果你一段時間做一次的,你就比較會知道說,這段時間有多少人被感染,那這個對於疫情的掌控,也是比較有把握的,你就...即使有黑數,你也比較能夠掌握黑數,所以這種做法在很多國家都是有做。」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其實也不只是說可以從捐血人這邊來做,我們也可以從一般醫院的,譬如說很多人在醫院裡面,他要測肝功能,測血液裡面白血球、紅血球這些,他也會順便抽血,如果取得病人同意,你也可以問問他可不可以願意接受這個調查。」
血清抗體監測調查,才能知道國人抗體生成狀況,也才能規畫哪些族群最需要打疫苗,為後疫情時代布局,另外有醫生也提醒,要注意長新冠症候群的二次傷害。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比如說社會經濟康復的影響,那預估在美國大概有20%到30%的人,經過COVID-19的傷害以後,他們會有(長)新冠症候群的影響,那(長)新冠症候群的影響,就牽涉到了第一個,代表這個人COVID-19恢復以後,出院以後他持續的醫療支出會增加,那這樣子的症候群的人,大概20%到30%的話那就會滿多人的,所以可能上班收入,也出了問題,上班可能不能上班,」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