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親吻車禍隊長王力宏降雨金曲歌王余天地震專家李亞萍蔡英文
  • 搜尋:

    微生物 結果共252筆

  • 呷嘸當季貨!氣候變遷催日本「魚食文化」變

    氣候變遷衝擊生態系統,海洋漁業資源尤其顯著,日本漁獲季節大亂,水產總量大不如前。日本政府推動環境友善的認證標章,鼓勵民眾購買有認證產品,以維護海洋。學者則提倡食用不受市場青睞的「未利用魚」,減輕常見食用魚不足的負擔。而先進國家的養殖漁業為了製造魚飼料,快速消耗非洲塞內加爾的海洋資源;美國生技商研發微生物「綠色飼料」取代鮮魚,減少魚群濫捕,穩定漁貨平衡。
    2020/11/30 19:58
  • 日本橋綠能特區 「能源中心」電力自給自足

    東京的「日本橋」是座有400百年歷史的古城,經過都更後,新舊融合更顯老城區的魅力;但是你知道嗎?在日本橋的地底下竟藏有一座能源中心。知名建商將日本橋一帶打造成智慧綠能特區,在22公尺深的地底設置三台巨大發電機,供應周邊20棟商業大樓用電,達到電力自產自消。天災時,更能穩定供電,維持區域機能運作,讓城市不至癱瘓。
    2020/11/25 19:15
  • 爆國產電宰雞泡「漂白水」! 防檢局:建議要加

    台灣人愛吃雞肉,但傳出不少台灣國產雞肉,電宰的冷卻過程中,雞肉被泡進次氯酸鈉中清洗,也就是俗稱的漂白水或是消毒劑,最久會泡到30分鐘,但對此,農委會防檢局表示,這是從102年開始就建議要這樣消毒,因為要避免肉品被微生物感染。
    2020/10/13 20:46
  • 觀感差! 攤販遭控隔夜紅豆餅「換皮」販售

    挖出紅豆餅內餡重製,這樣不浪費食物的做法,你能接受嗎?桃園楊梅有一個紅豆餅攤,被民眾直擊指控,把隔夜的紅豆餅挖出餡料放入新餅皮繼續販售,不過老闆娘解釋,並沒有使用隔夜紅豆餅,有時候是因為紅豆餅長時間放在鐵板上,外皮有可能變黑或是變硬,才會製作新餅皮換上,只是專家也說了,如果紅豆餡拿出來,沒馬上重製或保存,還是有腐壞的可能。
    2020/10/07 18:43
  • 塵蟎退散!換季頻過敏 4步驟有效防蟎不哈啾

    台灣秋冬換季時,最常見的就是過敏和氣喘,特別是幼童和老人。雖說要徹底根除換季過敏問題很難,但可以做到降低發生率,畢竟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只要濕度一高,很容易滋生細菌或其他的微生物,特別是塵蟎。該如何防蟎降低過敏?
    2020/10/07 18:21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跡象 NASA:迄今最重要發展

    全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金星」,近日疑似發現生命存在的跡象!有科學家在金星的強酸性大氣層中,發現一種名為「磷化氫」(phosphine)的氣體,這顯示出金星上可能有微生物棲息的跡象,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指出,這是尋找外星生命「迄今最重要」的發展!
    2020/09/15 12:50
  • 陸、港大合作研發新冠疫苗 11月展開臨床試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與中國大陸合作研發一種治療武漢肺炎病毒的疫苗,並可望於11月進行臨床試驗。
    2020/09/10 14:11
  • 最環保葬法 遺體分解化為肥料土 滋養大地

    未來10年,全球預計會有5億人死亡,這些人的身後事,將會耗費許多的地球資源;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在土葬和火葬之外較環保的選擇,像是台灣也有的樹葬和花葬。歐美各國的環保人士還想更進一步,提倡採用「遺體分解葬法」,就是以最原始的方式,將遺體直接放入土坑,用泥土和枯樹葉和稻草覆蓋,最後澆上水,讓微生物進行分解。12個月之後,人體就能完全化作肥料土,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也可以被利用;親屬在一年後可以領回土壤,或是讓沃土滋養大地。
    2020/08/31 20:00
  • 快訊/全球首例 港33歲IT男康復後遊歐二度確診

    香港一名33歲,從事IT業的男子,今年三月底確診,四月康復出院,八月由西班牙返港後,再度確診,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表示,男子第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順序明顯不同,證實這是全球首例,康復之後,二次感染,而非復陽案例。
    2020/08/24 18:45
  • 外帶壽司驚見蝦子散發「詭異藍光」 專家急勸:千萬別吃

    近日有泰國網友在臉書曬出照片,聲稱自己前幾天在市場買了1盒壽司回家,沒想到壽司上的蝦子竟然會在黑暗中發出「藍光」,模樣相當詭異,嚇得他根本不敢食用。照片在網路上曝光後引起廣大討論,對此,有生物學專家就跳出來回應,蝦子可能已經遭受微生物汙染,不建議食用,否則恐對健康造成危害。
    2020/07/31 14:13
  • 新冠肺炎恐爆「第2波疫情」?專家點名亞洲3國最危險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台灣方面算是逐漸趨緩,但最近北京在短短10天內,新增227例確診病例,被外界質疑是否爆發「第2波疫情」?各國也因此陷入恐慌。不過現在有媒體報導,除了中國大陸之外,亞洲有3個國家被點名可能爆發第2波疫情,分別是日本、南韓和印度。
    2020/06/22 07:57
  • 搞不清楚「抗生素、消炎藥」使用方式 發生這事恐致死!

    說到了抗生素與消炎藥,很多人都聽過,但差別在哪。其實「消炎藥」就是可以抗發炎能「解熱鎮痛」,「抗生素」是用來治療,像是細菌、病毒、寄生蟲,或是黴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因此「抗生素」民眾絕對不可以自行服用,必須經過醫師正確診斷!
    2020/06/18 23:16
  • 山下智久首演英文影集 片場「裝冷」拍戲

    看電影或是影集,除了卡司陣容和劇本之外,豪華場景也是吸引眼球的關鍵。日本人氣男星山下智久,進軍美國市場的第一部影集作品,飾演天才微生物學家,卻遇到連續殺人事件。遠赴冰島取景之外,多數時間在西班牙的2000平方公尺片場,按照實際規模打造的研究站。
    2020/06/12 18:50
  • 港科大發明滅菌塗層 有效破壞微生物包膜

    香港在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上交出亮眼的成績,截至目前為止已經12天沒有本土感染個案,其中香港科技大學發表了一項新發明,利用特殊抗菌聚合物做成塗層,可以破壞微生物包膜,達到殺菌抗菌效果。
    2020/05/03 17:01
  • 俄專家支持病毒人造論 稱陸科學家做了瘋狂事

    繼法國諾貝爾得主稱武漢肺炎病毒出自武漢病毒實驗室後,俄羅斯的微生物專家也說,中國的這些科學家們很可能是在研究HIV疫苗時製造出的病毒變異,他們「做了絕對瘋狂的事」。
    2020/04/25 18:05
  • 氣候變遷古病毒被解封?學者:是有可能發生

    今(22)日是地球日50周年,時值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世界多國封城意外給了地球喘息的機會,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在《新聞大白話》與主持人彭志宇對談表示「氣候變遷可能會加劇未知傳染病的發生,電影常看到古代的封存病毒釋放,是有可能發生的!在俄羅斯曾有少部份人因此得了炭疽病毒,但嚴格講起來,更容易發生的恐怕是因平均溫度跟濕度的改變,造成生態系改變,盛行的微生物病毒甚至病原體就改變了,所以有些地方,本來不會流行這個病的就變成流行,但是當地人沒有這個抗體,加上全球化,傳染病傳播會比過去快很多。」
    2020/04/22 18:00
  • 「新冠病毒」詭譎多變檢體量能高 這群人拼命揪出確診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目前累計感染人數突破200萬人,死亡總人數也在持續攀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針對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相比病毒更容易在肺部不斷的複製,尤其在48小時內,人類肺部組織的新冠病毒數量比SARS高3.2倍。
    2020/04/15 22:55
  • 93歲住院老翁確診 港疑爆首宗院內感染

    香港最新確診病患中,一名93歲的老翁,因為病發前多日曾住在醫院,港大微生物教授袁國勇認為,醫院內部感染可能性最大。醫院緊急封閉病房,並對220名病人和醫護人員進行病毒測試。此外另一名確診的警長,不僅病發前,參與331街頭巡邏和群眾維安工作,也使用過警隊基地更衣室,目前已有120名員警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隔離。
    2020/04/05 16:49
  • 日常接觸藏菌實測 鍵盤Enter鍵比手機髒

    東吳大學微生物系,這回實測日常接觸的物品到底哪裡最生菌,結果發現,電腦鍵盤的Enter鍵,竟然比手機還會生菌,還有醫師發現,大賣場的食品櫃門、大家摸來摸去的散裝食品和包裝好的食品,生菌數甚至比手推車還髒。
    2020/03/28 13:16
  • 只能驗出3成確診者 西班牙退還中國不良快篩套件

    西班牙今天決定退還一批購自中國的武漢肺炎快篩套件。西國微生物學家先前表示,這批購自中國的快篩套件常常沒法測得病毒陽性反應。
    2020/03/27 13:33
  • 機上HEPA過濾99%微生物 換新空氣阻病毒

    不少歐美台籍留學生,因為疫情正值爆發期,趕著搭機回台,還有人穿上防護衣,但醫師最重要的只要戴上醫療口罩,就有足夠防護力,在這防疫期間,國籍航空也曝光機上高效過濾器,能有效換新機上空氣,不過近期境外移入案例多,追蹤會不會有困難,指揮中心回應,都會每天打電話追蹤關心。
    2020/03/20 20:00
  • 「新冠肺炎」蔓延何時高峰? 醫界無奈這病毒恐怕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成全球大流行,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疫情不會完結,確診個案會持續增加,但估計全球疫情隨時持續2至3年,甚至這波疫情可能會像「季節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樣,在冬天時情況會比較嚴重,就連臺灣感染科醫師,也認為在疫苗和藥物研發出來之前,恐怕看不見疫情終點。
    2020/03/18 22:59
  • 生命源自地底?日本科學家尋謎樣強鹼生物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到底從何而來?科學家、生物學家多年來始終都在找尋答案,現在又出現新的推論,認為來自地底。日本研究人員在加州一處強鹼性湧泉,發現水中竟然存在著謎樣生物。大小只有5千分之1毫米,算是超越了目前對生物的認知;而且基因數量相當稀少,僅只有400個,科學家推測這可能非常接近地球最初生命樣態。另外,日本也有團隊在300公尺深的地底岩壁中,找到大量微生物。
    2020/03/02 20:00
  • 密閉機艙「傳染高風險」 陳時中籲少搭飛機

    有國外學者提出論點,認為飛機上有很多細菌,包含像是大家常會碰到的安全帶、餐桌或是門把可能會藏有細菌,不過台灣的學者反而認為不必過度擔心,因為航空公司使用的是高效微粒空氣過濾系統,能濾掉空氣中99%的微生物,不過隨著新冠病毒持續擴散全球,衛福部長陳時中則是說飛機是高風險,建議大家沒必要不要搭乘。
    2020/02/11 19:41
  • 伊波拉病毒發現者:英國有大爆發武漢肺炎風險

    英國今天境內出現第4起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微生物學家警告,英國可能會出現疫情「大爆發」。
    2020/02/10 10:1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