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衝擊生態系統,海洋漁業資源尤其顯著,日本漁獲季節大亂,水產總量大不如前。日本政府推動環境友善的認證標章,鼓勵民眾購買有認證產品,以維護海洋。學者則提倡食用不受市場青睞的「未利用魚」,減輕常見食用魚不足的負擔。而先進國家的養殖漁業為了製造魚飼料,快速消耗非洲塞內加爾的海洋資源;美國生技商研發微生物「綠色飼料」取代鮮魚,減少魚群濫捕,穩定漁貨平衡。
日本四面環海,自古水產豐富,形成日本特有的「食魚文化」;然而,近年的極端氣候,改變了海洋環境,使得日本漁場出現變化。
東京海洋大學名譽博士 魚君:「這隻是沖繩縣的代表魚,當地稱為『gurukun(雙帶烏尾鮗)』,近幾年很常在千葉館山海域看到。這個也是屬於南方的魚種,牠是『紅目鰱』。這也是常出現在南方的『剝皮魚』。為什麼你們會跑到館山來啊!」
地理位置相對偏北的千葉縣館山外海,南方魚竟成了常客,季節氣候特性改變,魚群棲息地南遷北移,連帶打亂了日本漁業,30年來總捕獲量掉了三倍。
宣導影片旁白:「請看看這個標章,它叫做『Marine Eco-Label Japan』。」
為了維護海洋資源,日本官方推動了「海洋生態標章(MEL Japan)」,採用適合日本漁業國情的標準,倡議永續水產品,凡對資源、環境、生態採取積極做法的企業,就有資格獲得認證標章;日本政府也呼籲民眾「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
東京海洋大學名譽博士 魚君:「日本擁有超過4千種的魚類,其中被食用的只有30到40種,日本其實有著大量的『未利用魚』。」
「未利用魚」指的是量少,或是經濟價值低,而不受市場青睞的魚,但多數的「未利用魚」其實都是食用魚,因此除了用標章制度友善環境,聰明食用未利用魚也能減輕漁獲不足的問題。
日本新聞記者:「太好吃了!口感好緊實。」
日本新聞記者 vs. 餐廳主廚:「你們有什麼獨門手法嗎?(不好意思,什麼都沒有。)真的沒有嗎? 為什麼口感這麼好?(紅尾鰺的可塑性本來就很強。)這種淪為未利用魚也太可惜了吧。」
不只餐廳特別選用,也出現了未利用魚專門店,琳瑯滿目盡是各種不常見的魚類,還貼心提供殺魚、切魚等服務,甚至開放一日體驗,拉進消費者與未利用魚的距離。而說到水產異變,遠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也正走向沒魚可吃的危機。
塞內加爾居民:「放手!這些魚我要了!不准你碰!」
塞內加爾聖路易漁業工會事務局長 穆斯塔法:「外國的船會開來我們國家,用先進技術抓我們的魚。」
當地人靠海吃飯,但現實卻逼得塞內加爾人沒飯吃──先進國家不只用大船來搶魚,甚至直接進駐當地的養殖產業,加速威脅在地人生活。
非洲綠色和平組織成員 伊博拉席馬:「飼料工廠補助漁夫品質好的漁網,並用好的價錢買魚。等到魚被抓光時,工廠是不是就離開了呢?」
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大國紛紛插旗塞內加爾,蓋起一間又一間的魚飼料工廠,專門供應養殖魚廠;商人用漂亮的價格「有買無類」,在地漁夫為了多賺一點「有抓無類」,眼下的經濟確實被活絡了,卻恐怕賠上了後代的未來。
幸好,美國一間生技商成功研發了「綠色飼料」。
生技商 傑夫布萊特:「一般被用來製成飼料的魚,都能由綠色飼料來代替。」
業者利用微生物吸收甲烷後發酵生成蛋白質,以達到蛋白質量產,進而取代鮮魚肉。2022年將在大陸設置生產據點,預計一年能製造10萬噸綠色飼料,等於有45萬噸的鮮魚逃過被濫捕或淪為飼料的命運。而這些「獲救」的食用魚,將能有效供應給人類市場;由綠色飼料養育高級魚種,為海洋生態取得平衡與永續發展。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