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地震統一促進黨性侵寶林茶室網路霸凌0423地震宇宙人台大學者田馥甄古醫生
  • 搜尋:

    全球華文 結果共313筆

  • 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產業鏈中不同角色的奮鬥與挑戰》,由臺灣大學林廣琦、陳一心、郭亭吟、劉芷安拍攝。豆漿、豆腐、豆花都是台灣的庶民美食,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餐桌上,是常見的配菜或甜點。但諷刺的是,製成這些食材的大豆,有將近99%都從國外進口。在本土大豆種植面積逐年下降之際,有一群人決定著手改革,重新找回台灣的大豆味。
    2019/10/01 18:52
  • 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由政治大學張庭瑀、蔡明衡、高海葳、李冠杰、洪靖淳製作。「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的汰換率也逐漸提高,壞掉不堪用的廢棄手機,能有什麼樣的用途?本篇探討這些廢棄手機隱藏的無限的生機。
    2019/10/01 18:36
  • 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作品《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由長榮大學林妤潔、范紜蓉、柯貝璇製作。近幾年政府推廣限塑政策,從塑膠袋到塑膠吸管都納入管制,許多業者因此陸續推出環保商品,但這些所謂的「環保商品」究竟是為了教育消費對環境友善,還是變相的引導民眾掏錢購買的商業手法?在環境保護與商業利益的拉扯下,消費者與生產者該如何抉擇,是本報導探討的重點。
    2019/10/01 18:35
  • 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作品《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由政治大學劉信秀、涂葦慈、黃郁期、徐佳渝、蕭佳宜拍攝。本篇聚焦在宜蘭地區農舍氾濫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透過報導瞭解身處在其中的農民的生活,並請專家學者針對目前宜蘭農舍過多的亂象提出解方。
    2019/10/01 17:49
  • 「先有廠,再規劃」洩漏69噸「碳九」的泉港埋了多少雷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優等作品《先有廠,再規劃」洩漏69噸「碳九」的泉港埋了多少雷?》,由端傳楊鈺、吳婧、郭瑾燁拍攝。作品描述2018年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發生69.1噸石油化工產品「碳九」泄漏事故,當地政府封鎖消息、驅趕記者、掩蓋事實。事發一個月後,依然有居民表示異味嚴重、身體不適。
    2019/10/01 14:00
  • 「人樹之間」專題報導——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首獎作品《「人樹之間」專題報導——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重啟台灣國產材,種子的力量: 復護山海 保全未來》,由經典雜誌潘美玲、劉子正、謝佩穎拍攝。作品描述從人類對待樹木的態度,我們看到了未來,【人樹之間】專題主要是想帶讀者從一棵身邊時常被忽略的樹木,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百年森林史的下一頁:重啟台灣國產材》從歷史的爬梳,到林業政策的現況,台灣山林在林農與消費者的眼中,呈現出兩個不同的世界。
    2019/10/01 11:33
  • 快時尚變奏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優等作品《快時尚變奏》,由香港經濟日報周宇銀、姚蔚拍攝。闡述快時尚是近年時尚界的熱潮,快速生產及上架是其特色,能短時間內生產出多件新款式且價錢便宜的衣服,吸納了龐大的消費客群,但隨着消費者購買衣服的速度和頻率程度急速上升,愈來愈多衣服被棄置。
    2019/10/01 10:54
  • 「紙容器的不歸路」系列調查報導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首獎作品《「紙容器的不歸路」系列調查報導》,由聯合報張裕珍、郭政芬、洪欣慈、林敬家、張雅婷、陳斯穎、許政榆、賴香珊、魏翊庭、范榮達、喻文玟、鄭朝陽拍攝。台灣紙餐具紙杯等紙容器用量驚人卻多數進了焚化爐,對號稱資源回收模範生的台灣是一大諷刺,斷了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之路。欲探索紙容器為何走了這條不歸路,聯合報記者調查報導回收體系的箇中癥結,從上游到下游追查每個環節,發現紙餐具回收難、減量難的雙重困境,連公部門帶頭減量也成效不彰。
    2019/10/01 10:47
  • 迷走的台灣農業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平面組優等作品《迷走的台灣農業》,由今周刊楊紹華、鄭閔聲、紀茗仁拍攝。作品描述立法院預算中心曾在2012年作出報告:「政府長年編列巨額農業支出,卻未有效提升農民所得。」到了今天上述情況幾乎未變。台灣農業、農家的命運,亟待改善。《今周刊》整理大量農業預算、產品價格等數據,讓讀者一目了然台灣農業問題。頻繁深入農村現場,讓以都會區為主的讀者,得以正確理解台灣農業現況。同時全面釐清農業產銷失衡問題的緣由,論證了無效的救急補貼政策,實則扼殺了台灣農業應有的競爭力。
    2019/10/01 10:00
  • VR科技x新聞製作 電視新聞走向體驗化

    虛擬實境科技逐漸普及,給了新聞報導無限的想像空間。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頒獎典禮,出現更多結合VR科技的新聞專題,讓閱聽人可以從看新聞走向體驗新聞。
    2019/09/30 16:41
  • 5G來臨 國內新媒體關注報導結合VR應用

    新媒體發展迅速,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頒奬典禮今年特別邀請HTC,分享VR技術在國內外應用現況和未來趨勢,現場並舉辦VR體驗活動,入圍者報名體驗很踴躍,包括積極數位轉型的新媒體及學生,搶先觀看HTC今年入圍「威尼斯影展」三個作品,現場體驗學生說:「戴上頭盔後,好像真的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感覺很新奇!」
    2019/09/30 14:11
  • 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登場 入圍98件創新高

    第三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頒獎典禮,今年在專業組長片類,頒發特別獎給獨立媒體人洪春景,他以「南橫的美麗與哀愁」這部作品,紀錄八八水災後的影像,成為全球暖化的絕佳教材。
    2019/09/29 22:23
  •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 共頒出134萬獎金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29日)公布29組得獎名單,頒出超過134萬元獎金。今年首度有香港媒體得奬,兩岸三地新聞人用行動關懷環境及生態永續。而莫拉克風災十周年之際,有得奬作品報導關心重建,其中一位自由撰稿人、退休老師洪春景不畏艱險,路斷了也要挺進,長期不間斷記錄南橫,他的採訪精神感動專業組影片類評審團,特別加頒「特別奬」,也溫暖了在場新聞人的心。領獎時,洪春景在台上難掩心中激動,哽咽表示:「過去20多年來的拍攝,一直沒有機會將作品呈現給大眾,因為經費問題,連配樂都是志工幫忙,感謝主辦單位給的舞台與肯定。」
    2019/09/29 20:02
  • 掰!我的打卡人生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音類首獎作品《掰!我的打卡人生》,由淡江大學胡昀芸、唐宇芊、戴宇敏、鍾靜妮、陳昕怡、趙世勳、詹雅婷拍攝。內容描述「斜槓青年」的崛起,是年輕人對勞動市場的不滿和批判,也讓我們看見兩個世代對工作價值觀的差異。千禧世代的來臨以及網際網路日益發達,工作已經可以超越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年輕人不一定要到公司打卡上下班。  
    2019/09/29 19:28
  • 離島上的保麗龍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音類優等作品《離島上的保麗龍》,由台灣藝術大學陳蔚慈、許景翔拍攝。講述海洋資源豐富的離島上,垃圾量也相當驚人,尤其在颱風過後,會將大量垃圾拍打至岸邊,讓海岸線生態嚴重被破壞,住在潮間的生物必須與垃圾爭奪生存空間,本作品對此進行深入探討,備受評審肯定。
    2019/09/29 19:28
  • 永續能源之路-期待風光 台西村公民電廠

    彰化縣台西村空氣品質不佳,人口老化嚴重,曾在台灣高鐵擔任主管的許震唐返鄉打造「公民電廠」,他豪氣的說,麥寮鄉可以拿台塑的補助六百元,但他要用公民電廠的利潤,讓台西村民未來每個月都能有一樣的收入。報導透過台西村公民電廠的個案,具體而微的呈現出當前能源政策的挑戰與希望。許震唐也想實踐醫療平權,讓這個幾乎只剩老人家的村莊,能夠把身體資訊透過手環,傳達給外地的子孫。但這美好的願景,從規畫到實踐卻是困難重重,許震唐表示,公民電廠要解決的,都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包括人的意願,土地法令問題。公民電廠在德國極為普遍,但兩國風土民情不同,能否橫向移植?值得探究。
    2019/09/29 19:27
  • 記憶滿了Still Young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音類優等作品《記憶滿了Still Young》,由淡江大學陳盈蓁、楊凱程、蘇筱晴、吳郁堂、莊惠萱、林紫雯、曾于芮拍攝。根據統計,台灣目前保守估計已經有超過一萬兩千名「年輕型失智」患者,他們是家庭的主要支柱,一旦無預期倒下來,不但家庭頓失經濟來源,長期照護也帶來家庭負擔。這類型的患者影響的不只是一人、一家,甚至是整個社會,是值得高度重視的議題。
    2019/09/29 19:27
  • 「蜂」迴路轉制椿象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音類人氣獎作品《「蜂」迴路轉制椿象 》,由世新大學莊郁萍、姜筑、施博瀚拍攝。本篇作品探討害蟲荔枝椿象帶來的問題,內容描述台灣果農每年因為這些蟲害造成荔枝產量逐年下跌,除了荷包失血,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評審認為,選題與呈現契合永續報導獎的核心,具有專業水準,因此給予肯定。
    2019/09/29 19:27
  • 全台荒廢竹林佔一半!廢竹變農金傲視全球

    台灣竹林面積約有18萬公頃,但台灣多數竹林缺乏人力疏伐管理,竹子老了腐爛,所產生出的二氧化碳對環境相繼影響。本報導以花蓮羅山村桂竹筍為例,記錄當地如何引入「全竹運用技術」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獲評審肯定。
    2019/09/29 18:52
  • 南橫的美麗與哀愁

    本作品長年紀錄莫拉克風災後的災區重建影像,精神及初衷令人感動,評審認為,本作品製作技術雖然還有精進的空間,但作者長年不懈拍下的的畫面,足以讓觀眾對大自然的反撲心存敬畏,是非專職新聞工作者作品中優質的典範,拍攝初衷令人感動,頒發特別獎給予肯定。
    2019/09/29 18:29
  • 滅絕倒數系列報導

    對於台灣黑熊,我們了解多少呢?與媽媽走失的南安小熊,在台灣黑熊協會、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老師及其團隊以及林務局的照顧之下,九個月的時間帶領許多「熊粉」經歷一場「熊妹人間之旅」,讓我們對熊的生活習性更加了解,但台灣黑熊遭非法獵殺、誤中陷阱、被獸鋏斷掌的意外依舊沒有終止。
    2019/09/29 18:24
  • 地球的孤兒-北極熊世紀末滅絕倒數

    北極沒有北極熊?這不是假設性問題,而是地球正在發生的生態改變。科學家預測,最快在本世紀末,野生北極熊可能全部滅絕。採訪團隊飛往地球上最大的北極熊國度加拿大,到地球暖化,海冰消融的最前線直擊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動物北極熊。
    2019/09/29 18:21
  • 留住一滴水

    世界銀行警告,未來20年內,有16億人口無水可用。你,是其中之一嗎?大愛新聞團隊製作「留住一滴水」,探討各國家地區留水的智慧,希望喚起民眾對水資源的重視。
    2019/09/29 18:12
  • 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

    本作品關切海洋永續和生物多樣性議題,TVBS製作團隊楊樺、朱芳儀、羅士朋、江慧真、彭瑞祥、吳宜靜到帛琉採訪,從政治、社會、生態、經濟和教育等面向,報導帛琉在地的環境議題,並嘗試提出解決之道。獲得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和人氣獎。
    2019/09/29 18:00
  • 誰殺了石虎-路殺、官僚殺 血跡斑斑的保育悲歌

    石虎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專家估計全台只剩不到500隻,聯合報報導探討石虎路殺現象並提出問題點與解方,作品整合文字、影像、動態圖表等多媒體敘事,以清晰文字梳理引發石虎生存危機的原因,受到評審肯定,獲得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的首獎。
    2019/09/29 18:0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