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陳思安子宮噎死不法行為收藏端午節蔡阿嘎命理師林沛蓁汪峰分手
  • 搜尋:

    食用量 結果共23筆

  • 米酵菌酸疑釀2死!醫曝4致命因素 「加1物」降低中毒風險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召集毒物專家討論,一致共識認為是米酵菌酸毒素,由於國內沒有標準品,各單位已緊急訂購,預計下周送達。重症醫師陳志金表示,吃河粉、粄條有4因素才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風險。
    2024/03/28 12:07
  • 女大生挖到「人參」!好奇咬下昏迷17小時 醒來才知有毒

    近日,一名在韓國留學的中國大陸籍女大生在校園內誤食具有毒性的「商陸」,該名女大生以為是野生人參,於是好奇咬了一口,結果中毒昏迷了近17個小時,醒來後才驚覺自己吃下具毒的中藥材,所幸食用量不大,清醒後無大礙。
    2023/12/06 22:00
  • 七夕甜物「黑巧克力」忌吃多!醫籲細選:含70%以上可可佳

    七夕情人節的明星產品就是巧克力,但就算不是情人節,從餅乾、飲料到高檔甜點,巧克力絕對是廣受歡迎的口味,可謂甜食界的王者。營養師提醒民眾,巧克力雖然美味,但熱量也不低,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才不會讓血糖、血脂陷入危機。  
    2023/08/22 23:13
  • 烤肉地雷搭配!香腸+養樂多會致癌?專家闢謠:對人體負擔不大

    一直以來烤肉時都流傳著一個食物禁忌,就是吃香腸不能配養樂多,甚至連培根、熱狗類的食材都一同被歸類為「地雷搭配」,對此營養師黃品瑄則表示,目前食藥署規定亞硝酸鹽的使用量是非常少的,跟乳酸飲料一起食用其實對人體不太會造成負擔。
    2023/08/03 05:10
  • 麵包烤焦別吞肚!醫籲「亂吃恐致癌」 4吃法飽足又營養

    麵包雖然好吃,但吃太多可能會傷身!醫師提醒,麵包容易讓血糖暴增、進食量增加、打亂自律神經,烤焦的麵包甚至可能致癌,建議吃麵包要注意食用量及食用時間,也要盡量避免吃烤焦的麵包。營養師也公布台式麵包熱量排名,以及健康吃法。
    2022/12/22 15:36
  • 食肉8年增15kg! 國人吃牛肉增48%豬肉減少

    國人食肉板塊再度變動,2020和2019年相比,國人每人每年牛、雞等各種肉品的食用量都在增加,唯一衰退的是豬肉,其中牛肉更是在8年內增幅達到48%,餐廳業者也看準商機,主打牛肉新部位肉片吃到飽,也有海鮮火鍋店家拓展溫體牛火鍋店,要搶占食肉商機。
    2022/09/16 18:58
  • 養生秘訣?裴洛西早餐必吃冰淇淋!專家:3前提沒問題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行程緊湊,已經82歲的她在鏡頭前依然容光煥發,看起來絲毫不受時差影響,超強體力讓大批網友驚嘆,「都比我阿嬤年紀大怎辦到的?」,其實裴洛西曾接受媒體訪問時自曝自己的早餐「必吃黑巧克力冰淇淋」,讓許多人訝異,對此,有專家指出,其實只要控制食用量,任何時間都可以吃。
    2022/08/03 20:00
  • 每人每天吃不到一碗飯!南韓稻米過剩危機

    作為「米食大國」,「你今天吃飯了嗎?」是南韓日常生活中,最常聽見的問候語;但近幾年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南韓人對米食的需求卻越來越低。新冠疫情年,南韓人更在意體態管理,屬於高碳水化合物的白米飯乏人問津,南韓人均大米消費量降到56.9公斤,和30年前相比少了一半;等於每人每天食用量,連一碗飯都不到。需求量大減,南韓米價持續走跌,南韓政府持續收購大米,也推廣新型態米食,盼能解決稻米過剩問題。
    2022/07/26 20:00
  • 葵花油之亂來襲!祭限購令籲減少油炸烹調

    俄烏戰火掀起一波葵花油搶購潮,不但價格大幅飆漲,歐洲不少國家的貨架都被掃光,必須祭出限購令;印尼政府還建議民眾,減少油炸食物,降低食用油的使用量,撐過這場葵花油之亂。
    2022/04/04 16:06
  • 美豬元旦叩關!憂國產豬崩盤 獸醫師爆:已有農民賣豬舍

    政府不顧民意反對,美國豬肉已經確定將進口台灣,消基會宣布將針對內臟等品項不定期抽驗,希望替民眾的食安守住最後一道防線。由於民眾對於台灣豬肉信任度較高,市場預期今年國產豬肉價格可能逐漸走揚,不過也有專家持相反看法,認為民眾因為擔心、減少豬肉食用量,導致市場供過於求,農民也會因為國產豬市占被蠶食鯨吞,導致中小型養豬戶被迫退出市場。
    2021/01/01 22:49
  • 萊豬引抗爭 陳吉仲:日本15年前就開放,吃得比台人多

    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開放倒數,各界抗爭、質疑不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3)日表示,日本是相當重視食安的國家,15年前就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現在日人每年平均吃2公斤以上,平均食用量比台灣國人0.49公斤還多。
    2020/11/23 21:22
  • 愛吃「蛋」恐飆高膽固醇? 醫洗冤:補充5大能量

    「膽固醇過高,必須控制蛋的食用量」雖然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但是實際上卻是天大的誤會。透過食物吃進去的膽固醇,不會直接影響體內的膽固醇。
    2020/10/14 12:31
  • 吃泡麵做環保!日清推植物麵杯.人造肉

    面對地球環境破壞的迫切危機,日本泡麵龍頭「日清」也加入綠色行列,開發生物質泡麵杯,減少使用石化原料製造;同時還研發以植物原料製成的素肉,並與大學共同發展人造牛肉,希望降低豬、牛的食用量,以達到減少牲畜數量,降低動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美國人造肉生產商,也最新推出了植物豬肉與植物香腸,讓「綠色食物」又有更多選擇。
    2020/01/08 19:59
  • 今天吃「飯」沒?飲食多元 食米量創新低

    飲食選擇多元加上外食多,台灣食米量創新低,2016年每人每年只吃不到44.5公斤。比起來,吃蔬菜吃肉類都比吃米還要多,穀類雖然還是主要熱量來源,但小麥食用量急起直追,都讓吃米的數量愈來愈少。但也有不少業者透過創意,希望發揮米食料理的吸引力。
    2018/04/10 23:27
  • 「果」真很補  高纖水果甩肥胖!

    誰說冬天進補一定要吃藥膳鍋呢?過去時代的物質缺乏,需要進補撐過寒冬,但是現代人衣食豐足,蛋白質和油脂攝取量普遍過高,營養過剩已是通病,因此不建議再過度進補,以免增加體重和心血管的負擔。營養師表示,相較之下現代人更需要補的是「水果」。至於如何補?失眠、勞累、感冒和壓力等4族群分別有不同的建議!人健康網》報導,想嘗試「水果進補法」,應先認清自己屬於「痰濕」、「氣虛」或「肝氣鬱滯」等肥胖體質,吃對水果,才能讓人在冬天瘦得健康又窈窕,痰濕型月經前水腫,且常有消化道功能差、排便不順等症狀,建議飯前吃芭樂、蘋果等平性水果較適宜;氣虛型常見於全身性肥胖,肌肉鬆散、不結實,食用量少卻容易胖,常有「喝水或呼吸也會胖」的感慨,可多吃溫性的補氣水果,例如龍眼、荔枝、棗子、紅棗和桃子等;肝氣鬱滯型經常熬夜、壓力大的上班族和學生族群,且肥胖部位依個人體質表現在臀部、大腿、小腿、腹部或手臂,這類肥胖患者,建議每天適量攝取青蘋果、青棗或金桔,增加膳食纖維且促進肝臟氣血的順暢,進而保健身體和減少脂肪囤積。 最後醫師表示水果都含有豐富纖維,是減重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但飯前攝取應盡量以芭樂、柳丁、蘋果、奇異果等平性、不傷消化道的水果為宜,其他屬性寒涼或含大量有機酸、消化酵素的水果,如瓜果類、橘子、香蕉、鳳梨、番茄等高纖水果,則適合飯後再吃。
    2017/11/09 18:26
  • 40%人口嗜辣! 陸麻辣產業鏈嚐鮮

    大陸重慶以辣聞名,一個有趣的統計指出,全大陸有4分之1人口都愛吃辣,大陸辣椒的總產量多達2800萬噸,佔全球一半年產值高達7百億人民幣,統計重慶人的人均辣椒食用量,一年要吃25公斤全大陸排名第一。重慶不只是麻辣鍋的發源地,還成立辣椒研究中心,協助椒農研發新品種,發展麻辣產業鏈。
    2017/02/25 17:21
  • 百貨公司用餐椅子斷兩半 男屁股重摔

    百貨公司美食用餐區桌椅的使用量大,照理說應該要很穩固安全,不過高雄卻發生民眾用餐到一半,椅子突然分2半,一名年輕人整個人往後仰屁股重摔落地,還好送醫檢查沒有大礙,百貨公司緊急封鎖召回廠商檢修,原來當初為了美觀,廠商把焊接點部分磨除導致結構變弱,目前已經加強改進。
    2016/11/27 12:30
  • FOCUS/日壽司店三寶:鮭、鮪、鰤 今年主角聚焦?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全球民眾對於「魚類」的食用量增加,讓「鮭魚」成為一個在各地很常見的食材,而這些鮭魚通常是來自「挪威」和「智利」的養殖魚,在全球市場占了8成;不過在日本,同樣也有一種油脂豐富、和鮭魚口感類似的「鰤魚」,但銷售卻僅限於日本國內市場,為什麼呢?這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鰤魚的「腥味」。
    2016/06/10 20:21
  • 台灣二甲基黃 學者:多從大陸進口風險大

    染劑豆干引爆台灣「黃色風暴」,因為被驗出的二甲基黃,在毒物科醫師眼中,會引發致癌風險,就連化學老師也說,台灣的二甲基黃,幾乎都是大陸進口,可能含有重金屬物質,不肖業者愛用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價格跟食用色素差不多,但用量可以節省百倍
    2014/12/19 22:13
  • 量省5倍! 化工豆花用石膏粉代替太白粉

    黑心豆花添加不可食用的化工石膏粉,讓原本製作過程需要的太白粉,用量能省下5倍,也因為石膏粉便宜,一碗豆花價格就能省個10元以上。也因為一般豆花和化工豆花外觀幾乎沒有差異,肉眼無法分辨,但吃多了,化工石膏粉裏頭可能也含有重金屬,除了傷肝也會導致腎結石風險。
    2014/11/08 13:00
  • 寧夏夜市廢油多 首創油脂截留器攔油

    廢油到底去哪了?環保署預估,現在全台還有3萬噸廢食用油,下落不明。主要都是在餐廳、小吃店及夜市攤商。為了確實掌握廢油流向,環保署也將展開稽查訪視,未來也會把廢油列入回收項目,讓清潔隊來回收。油脂用量很大的寧夏夜市,設立全台唯一的「油脂截留器」,靠著業者自主管理,加上地下管線,油水分離,層層把關,要把廢油做出最有效利用。
    2014/09/13 14:29
  • 重金屬汞、鉛、鎘 加工魚鬆前必檢驗

    黑橋牌旗魚酥在香港被驗出汞含量達3.5ppm,食衛署質疑魚酥原料也就是魚肉,可能汞含量更高,就有做魚鬆的業者指出,魚肉的汞含量都會先經過檢驗,除非是在加工過程中的水源,遭受重金屬汙染,因而出現魚酥汞含量超標的情況,其實深海魚種都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美國FDA就曾提出建議,汞含量低的鮭魚、鱈魚每週建議食用量不應該超過340公克,而汞含量較高的白鮪魚,每週則不能攝取超過170公克。
    2014/08/28 18:50
  • 廢食用油成生質柴油 降低污染

    回鍋油變柴油,這可不是天方夜譚!環保署去年花了1億元推動回收食用油,再提煉成生質柴油,來降低環境污染,今年更列入3億元來規劃推動。一般的商家支持政府美意,不過對用量小的家庭來說,恐怕是一大麻煩。
    2005/09/20 18:3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